文 | 财健道 杨中旭
4月18日晚间,一张盖有怡合春天公章的通知突然出现在各个群里,通知中表示,怡合春天作为京医通线上系统的运营方,因出资方北京银行拒绝履行出资义务,独自负担京医通数亿元成本长达七年,因此将于4月20日9时起停运。顿时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京医通运行十余年来,逐渐与市属各家医院的HIS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互联互通,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截至2020年末,京医通”项目已覆盖北京27家三级甲等医院、34个院部,累计发卡1895万张,社保卡绑定766万次,已成为北京地区最主要的预约挂号渠道。每天服务数十万人就医,全年服务数亿人次。
在这一具有普遍服务义务的领域,怡合春天说断就断,简直形同儿戏。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又称“公私合营”。计划经济时期,甚至到今日,燃气水电公交地铁等一日不可或缺的服务,多由国企供给。
1998年以来,PPP模式被引入中国,“公私合营”开始起步,京医通就是其中之一,既吸收了私营公司的高效率,又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更为便民。
公共机构和私营机构的治理机制有很大不同,因此,需要有第三方监管这样的制度安排。这种监管,既非行政权力介入,亦非纯粹商业行为。监管内容有三:一、准入;二、价值监管;三、不间断的普遍服务义务。
举例来说,北京地铁四号线的运营方京港地铁,脱胎于运营高度专业化的香港地铁(MTR),其可持续的运营能力,是拿下北京地铁四号线运营权的保证。换句话说,这并不仅仅是一个普通创业项目运营方与出资方之间的故事,没有足够的资金、经验、专业团队、机制保障,PPP无法有效运转。
我们可以看到,怡合春天公司轻而易举地就违反了不间断的普遍服务义务原则,这说明它是一家不合格的PPP公司。试想,自来水公司说全市停水就全市停水,供电公司说全市停电就全市停电,社会岂不乱了套?
如果一家餐馆贴出同样的告示,无可厚非,它没有普遍服务义务,消费者有足够的替代品。但普遍服务义务的各个领域,普遍存在垄断,怡合春天此举,与PPP的基本原则相悖。
怡合春天公司与北京银行以及北京市医管局/原北京市卫计委之间的三方协议并未披露,如果契约中没有约定不间断的普遍服务义务,则监管部门有重大疏漏;如果契约中约定了该项义务,违反者将遭受严厉处罚,风波之后,怡合春天公司大概率会退出这一市场,因为没有人敢把事关国计民生的项目,交给敢撂挑子的公司。
如果怡合春天遭遇财务危机,是否有权撂挑子?答案依旧是No。
这种为特殊目的应运而生的公司,有个专有名词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即特殊目的公司。作为项目公司的它,和母公司之间存在一堵财务隔离、风险隔离的高墙,无法穿透。PPP项目普遍一签就是25-30年,复杂而专业的计算,会将长周期的收入、债务、利润算清,一般说来,需保证8-10%的利润。
PPP项目对普罗大众有普遍服务义务,不可出现暴利,但长期持续稳定的现金流,8-10%的利润,足以保障SPV公司不倒,也就意味着普遍服务义务不会中断。
4月19日凌晨,北京市卫健委宣布,已关注到此事,并指导当事方积极解决纠纷。4月20日9时,当事双方都没有停止京医通的服务。
怡合春天公司的命运,以及政府财政或北京银行是否要为这次不稳定的普遍服务义务埋单,也很快会有结果。
(作者为《财经》记者,《财经》研究员杨燕对此文亦有贡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