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犀牛娱乐 胖部
编辑|夏添
因为“加更”,长视频平台又一次成为话题中心。
随着《我叫赵甲第》的热播,优酷于4月16日推出了“邀好友助力”看视频活动,邀请五名好友助力可分别提前解锁23、24集。这一举措旋即引发媒体关注。
一些用户将这次加更玩法比作电商平台的“砍一刀”,“开通VIP有什么用,开了个寂寞”、“不看就完事了”等负面声音,不免令人想起超前点播时期。
类似的声音从《庆余年》开放超前点播时就屡见不鲜。而在2021年取消超点时,社交平台上除了拍手称快,如“懂,会员专属广告安排”、“什么时候把花钱看电影也取消了”等其他业务的质疑声则随之而来。对于平台需要用户付出的部分,观众的情绪始终比较负面。
有趣的是几乎同时,《与君初相识·恰似故人归》在社交平台上却频繁被要求“加更”的声音淹没。该剧目前已经进入收官倒计时,而观众却不愿按照播三休四的排播节奏,等到下周一看大结局,#恰似故人归 加更吧#话题4月20日晚还上了热搜,相关阅读量已破1.6亿。
一面是加更活动遭遇“吃相难看”的口诛笔伐,一面却因为没有加更被说“没有心”。类似的困境,在长视频行业来说却已经是常见问题,两头不讨好的视频平台,面对的其实依然是曾经的老问题。
加更人人爱,为何不安排?
面对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首先需要思考的是,是否两部剧本身存在受众反馈和更新需求的差异。
从目前的播放情况看,《与君初相识·恰似故人归》与《我叫赵甲第》都有着相当好的表现。前者日前在优酷的站内热度破万,也持续占据优酷热播榜第一;而后者则成为今年剧集领域的一匹黑马,凭借逆袭爽感带动观众上头,在优酷的独播网剧中排名第二,历史最高实时播放率一度达9.57%。
应该说,这两部剧都比较满足被要求“加更”的剧集特点,即凭借内容获得了观众认可,建立起较强的用户粘性。但在进入“加更”实操的时候,相关动作却往往会带来一些负面反馈。
需要看到的是,要求加更与反对加更的两种声音,表现出的是不同群体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在社交平台花式催更的用户,往往是具体到某部剧的深度受众,他们会在第一时间跟随更新节奏看剧,在平台消费的目标也更加明确。
但大部分用户的观看习惯并非如此,这部分用户的体量更大,消费内容覆盖也更广。具体到某部内容,也不会像深度用户一样在第一时间追更。有业内人士向犀牛君介绍,大部分用户的观看进度是晚于平台释放进度的,其体量会占到看剧用户的80%-90%。
作为平台方,要满足的是多元的用户需求,提供包括剧集、综艺、电影、动漫等等多种内容,在不同时间进行排播,并分别留出一定的露出空间,对内容资源进行统一的调度。这也是我们所熟悉的排播节奏,每部剧的更新日往往是周内的两到三天。
但剩余10%的深度用户难免不满足,也会为了喜欢的内容发声。那么,平台为什么不放开为了这部分用户加更,或者直接把整部剧全部放出?这就要说到加更在实际操作层面的难点。
首先从内容本身来说,任何一部剧的加更都会增加工作量和时间成本,需要制作方准备介质。同时从现在的平台内容特点来说,发布正片需要相匹配的花絮物料和平面海报等宣传物料,以达到最好的发布效果。
尤其是像《与君初相识》系列这样的奇幻题材作品,会有更大的后期特效量,需要充足的时间做后期,而这些动作往往会配合既定的排播节奏推进。如果要求“加班”,制作成本提升是一方面,如果造成视听效果上的问题,反而会伤害观众情绪和作品本身。
其次,剧集排播本身也涉及到各方面合作伙伴。如果排播周期发生变化,影响的将是他们的直接利益,比如与广告主达成的协议会涉及露出的持续时段,而加更意味着最初承诺的播出周期发生变动,广告投放素材的准备周期也会压缩,甚至不排除制作方和平台会面临违约问题。
包括对于平台方自己来说,更长的排播周期也代表着更大的招商空间、更充裕的热度发酵期和更好的用户拉动效果。喊出一句“加更”,对平台来说并没有那么容易。
也正因如此,平台加更需要有一定的回血机制,来降低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成本甚至风险。无论之前的超前点播还是现在“邀请好友助力”,其实都是基于这种类似的考虑。
需要强调的是,作为给部分受众提供的增值服务,这些加更机制的前提应该也必须是完全自愿,由用户选择是否接受,在满足深度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不会损害其他用户的权益。优酷在此次回应中也提到,会员如果不参加活动,仍可以按照追剧日历原本的更新节奏,在4月20日20点观看《我叫赵甲第》23、24集。
内容除了是文化产品,其本质仍然是商品。这或许是视频行业进入健康发展,需要用户立的认知前提。十年未涨价,国内视频平台目前的会员价格本身就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在这个节点上提升用户在这方面的认知势在必行。
视频平台毕竟是商业平台,需要考量平台成本与回报,更需要为内容背后的行业生存考虑。随着行业进入追求理性、寻求盈亏平衡的阶段,对多元用户需求的平衡同样是理性的一种表现。
增值服务应该成为一种双赢
“就不能开一下超前点播吗?我愿意花钱。”在社交平台上,深度用户类似的声音不在少数。
去年10月4日,各大视频网站已经纷纷宣布取消超前点播服务。从2019年这项服务推出开始,就始终伴随着来自各方面的争议。有用户表示,在会员抢先看之外为内容另外付费,形成了对会员权益的损害,包括因此发生过用户对平台的诉讼案。
客观来说,此前超前点播方向的探索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对相关定价的争议,又如“逐集解锁”的设置影响了观众的自由选择;同时,并非所有剧集都适合超前点播,良好的内容质量、覆盖受众的消费习惯等都是重要的指标和前提。
但目前的用户声音也表明,深度用户对于加更等增值服务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愿意为好内容买单。
这就对平台提出了进一步的探索要求:什么样的增值服务,才能在用户意愿和权益保障之间获得平衡。
服务的核心是内容。随着近年来行业普遍提出降本增效、从流量逻辑回归内容逻辑,整体内容质量是在稳步提升的。仅今年一季度就出现了包括《开端》《人世间》《与君初相识》《相逢时节》等热门剧,爆款孵化的速度和频率都有提升。
在用户自愿的基础上,为既有服务之外的项目付费,是各个行业普遍存在的正常商业行为。比如迪士尼、环球影城等主题公园,在游客数量多、排队时间长的情况下,分别推出了快速通道票和速通卡,这些附加服务同样价格不菲,但并未造成较大的舆论争议,因为有客观存在的需求,也是“一分钱一分货”的正常逻辑。
类似的增值服务,在海外流媒体平台并不少见。比如Netflix的会员服务一直以来都有三种标准,只有高级会员才能享受4K高清视频;就在此前Netflix刚刚宣布将推出有广告的低价订阅服务,进一步丰富不同标准的定价模式。
为什么其他行业行得通的商业逻辑,视频行业就始终面对强烈的用户情绪?为什么海外同行行之有效的模式,国内平台始终无法搭建?或许还是要回到付费意愿这个老话题上,长期的免费获取之后,观众对付费本身的认同度至今还比较低,对新的需要付出的项目也更容易产生损失厌恶。
内容需要成本,更需要在制作、宣推等各个环节大批专业人士的努力,而行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正是用户付费。甚至在平台宣布“加更”玩法后,一些网友还会有“网盘见”、“我选择看盗版”的留言,这无疑是对广大行业人员,以及行业本身运营基础的一种伤害。
在探索增值服务的方向上,平台和行业需要更多用户参与其中、用脚投票,作为体验者、评判者和受益者贡献力量。这是增值服务搭建双赢逻辑的必经之路,也是视频行业发展的必需,实现多边认可、参与和获益的长期价值。
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打个通俗的比方,即使点了外卖的基本套餐,加蛋也是另外的价钱。想要附加的内容服务,用户就得有额外的付出,不能既要又要,否则这亏本买卖就真的没法干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