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老年痴呆”有救了?联想投了2个清华教授,主攻阿尔茨海默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老年痴呆”有救了?联想投了2个清华教授,主攻阿尔茨海默症

全球有5000多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这无疑是一片蓝海。

文|创头条 

最近,60岁的俞敏洪开始学数学了。

不是为了给新东方另辟蹊径,也不是什么活到老学到老。他希望通过学数学,“减少自己老年痴呆症的发病可能性。”

在医学上,“老年痴呆”也被称为阿尔茨海默症(AD)。

这是一个比癫痫患者更庞大、死亡率仅次于肺癌的疾病。全球每3秒钟就有1例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产生。

而在中国1000多万患者中,还有122万人正在“中年痴呆”。世卫组织数据显示,中国有高达12.5%的中年人(41-60岁),患有阿尔茨海默症。

药厂们是这个群体最大的希望。

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做创新药九死一生,做阿尔茨海默症的创新药百死一生。关于AD药物研发,业内常提及的一句话是“失败率99%”。

全球前十大致死原因的疾病中,唯一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的就是阿尔茨海默症。

-1-

“你是妹妹吗?”

欢妈的一句反问,让在上海打工的任欢彻底崩溃了。她躲进卫生间嚎啕大哭:“我一直以为,我会是这个世界上她最后一个忘记的人。”

任欢的妈妈是中国1000多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中的一员。

4年前,欢妈还只是有些迷失方向,出门经常坐错车。后来,她开始记不住近期发生的事,刚刚聊过的话题也会在脑海中转瞬即逝。

再后来,欢妈逐渐失智、失能,甚至大小便失禁。到最后,她连自己最亲的人都忘记了......

阿尔茨海默症在人世间被发现已有121年,只是至今没有一款药可以消灭它。而6款获美国FDA批准上市的药物,也仅能缓解症状。

1901年,德国医生阿勒斯·阿尔茨海默发现了一个51岁的病例。1906年,该病人去世。1907年,阿尔茨海默医生发表的研究结果被收录进医学文献……

然而,由于研究材料难以获取,又缺乏活体成像技术,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速度十分缓慢。

直到1990年前后,“阿尔茨海默症的致病原因”才有了突破性进展。

当时,一个叫Claude Wischik的澳大利亚年轻人到英国剑桥大学求学。他从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大脑的斑块中分离出了“Tau蛋白”,首次提出Tau蛋白可能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症的原因。

之后没多久,一种叫做“β淀粉样蛋白”的物质也窜了出来。

美国麻省总医院的学者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体内发现了基因突变,这些基因突变会导致β淀粉样蛋白在大脑聚集。他们认为,聚集在大脑内部的β淀粉样蛋白,才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症的元凶。

全球有5000多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这无疑是一片蓝海。

庞大的市场需求,驱使着各大药企加入到对AD药物的研发中。据美国药物研究与制造商协会(PhRMA)数据,1998年至今,罗氏、拜耳、默沙东等药企巨头已经在这一领域投入超6000亿美元。

然而,绝大多数资金打了水漂,甚至有近一半新药折戟在临床一期。“战况”异常惨烈。

数据显示,1998-2017年,全球有146个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在临床中失败,临床失败率超97%。

1993-2003年,是AD药物上市的高峰期。

这十年间,先后有5款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创新药获FDA批准上市,分别为First Horizon的他克林、日本卫材的多奈哌齐、瑞士诺华的卡巴拉汀、美国强生的加兰他敏和德国Merz的美金刚。

但2003年之后,AD这一细分赛道一连16年都没有新药上市。他克林还因为会引发强烈的肝毒性,于2012年撤出美国市场。

礼来的Solanezumab曾被寄予厚望,因为它是为数不多挺过临床二期的药物。但很可惜,Solanezumab把礼来的CEO都熬退休了也没上市,最终死在了三期。

动辄数亿美元的投入,以及并不明朗的前景,让很多药企“缴械投降”。

市值万亿的辉瑞就曾对外宣布,由于研发成本高昂且疗效较差,将不再尝试研发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新药。

-2-

大洋彼岸,有一群人开始另辟蹊径。

中国是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1》数据,2019年中国现存阿尔茨海默症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为1324万例,约为全球总数的五分之一。

而且,在中国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中,有近13%尚且“年轻”。

40岁的胡俊洁是一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胡俊洁性格开朗,与老公在山东德州经营一家熟食店。4年前,她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曾经能唱会跳的胡俊洁,如今歌词、曲调一样也记不住了。

和胡俊洁一样,年纪轻轻就得了阿尔茨海默症的中国人还有122万人。世卫组织数据显示,中国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中,41-60岁的中年人占比高达12.51%。

耿美玉是胡俊洁的山东老乡,也是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阿尔茨海默症是她的研究方向之一。彼时,国际医药巨头接连在AD药物上栽跟头,当时大热是“脑肠轴”开始进入耿美玉的视野。

既然在大脑上做文章不行,何不试试在肚子里做文章?

所谓“脑肠轴”,就是大脑和肠道之间联系密切,可以相互影响。例如,人们在情绪紧张时,会引起腹泻、腹痛等反应。

按照耿美玉的说法,GV-971(九期一)通过抑制肠道菌群特定代谢产物的异常增多,可以减少外周及中枢炎症,从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治疗阿尔茨海默症。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钟毅和清华药学院教授汪舰则从“遗忘机制”出发。

“老年痴呆症患者是遗忘机制太活跃,这个名为‘Rac1’的调控旋钮可以调节遗忘机制。”钟毅说,通过将Rac1介导的遗忘开关作为靶点设计治疗方案,或能找到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方法。

新药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钟毅找到了联想,耿美玉搭上了吕松涛。

今年4月13日,钟毅创办的卓凯生物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由联想旗下的君联资本独家投资。卓凯生物是钟毅于2001年创办的,但直到2015年才首次拿到融资。

获得融资的卓凯生物,在新药研发上也加快了脚步。

2017年,卓凯生物完成靶向Rac1分子筛选,建立了小分子药物JK-50561研发管线;2021年3月,JK-50561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的临床试验默示许可,9月完成首例入组。

作为全球首个从遗忘角度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新药,目前,JK-50561临床Ia期试验接近完成,预计在今年下半年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另一边,耿美玉将GV-971引荐给了绿谷制药的吕松涛。

吕松涛曾是保健品大佬。当初和史玉柱分家后,吕松涛凭借被包装为“抗癌神药”的中华灵芝宝,俘获了一众老年人。后来,绿谷频频被起诉,其产品也因为发布违法广告多次被点名。

在佛学大师南怀瑾的太湖学堂闭关了一年多,吕松涛出关后发愿要做“人类最期待的药”,耿美玉就带着GV-971来了。

2019年11月,全球阿尔茨海默症市场16年无新药上市的魔咒被打破,中国药监局有条件批准GV-971作为国家I类新药上市,这也是我国第一款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原创药。

按照吕松涛的说法,只要吃了这个药,过上6-9个月,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症状就会明显减轻。

甚至还可以写小说发表。

-3-

听起来喜大普奔,没想到半路杀出个饶教授。

2021年1月21日深夜,北大终身讲席教授饶毅发出一封让中国学术界震荡的举报信。耿美玉和她主导研发的GV-971被推向风口浪尖。

争议主要有三点:学术造假、作用机制不明确,以及未经过充分的临床试验。

学术造假问题,官方已经盖棺定论“不存在造假”。不过,对于GV-971本身的药物效果,仍存在诸多质疑。

一方面,GV-971三期临床周期太短,仅36周。要知道,礼来的Solanezumab在40周时还被认为有效,但进行到80周,该药物被证明无效。另一方面,GV-971在中国属于“有条件上市”,即上市后仍需进行药理机制、安全性研究。

不过,这并不影响GV-971在市场上乘风破浪。

GV-971上市23天,销售额就达到1.79亿元,断货更是常态。就在三个月前,GV-971还获得FDA批准,目前正开展国际二期临床试验。

这种冰与火的体验,美国医药巨头渤健也深有体会。

就在GV-971获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后一年半,2021年6月,渤健的Aducanumab(阿杜卡玛单抗)获FDA批准上市,成为历史上FDA批准上市的第6款AD新药。

当晚,渤健股价暴涨,触发两次熔断,公司市值一天增加了千亿元。甚至有专家预测,Aducanumab将成为“下一代药王”,销售峰值或超百亿美元。

与市场的乐观反应截然不同,科学界一片反对声。

因为临床试验显示,301号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使用Aducanumab后,其认知能力提高没有统计学意义,而302号患者认知能力有一定程度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有一部分统计结果并不真实可信。

并且,患者在使用Aducanumab后出现了很大的副作用。

从渤健公布的数据看,在接受高剂量Aducanumab的患者中,III期试验里有35%的患者出现脑水肿,20%左右的患者出现微出血。

2020年11月,FDA曾召集外部专家小组开会讨论Aducanumab生物制品许可申请。

彼时,专家一致认为,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证明该药物有效,故而否定了渤健新药的上市申请。但如今时隔7个月,Aducanumab又突然获批,引发学界不满。

哈佛生物伦理学家Kesselheim甚至认为,“Aducanumab的批准可能是美国近期历史上最糟糕的药物批准决定。”

但不可否认,正是这些看似“糟糕的决定”,让药企有了继续研发的冲动,也让千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看到了希望。

Aducanumab获批后,礼来也不甘示弱地向前走了一小步。其发的阿尔茨海默症药物donanemab获美国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今年4月8日,Donanemab刚刚在中国申报临床。

国内药企也在加速对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的研发中。

2月28日,先声药业(2096.HK)与德国公司Vivoryon宣布,双方合作在中国开发的阿尔茨海默症新药SIM0408获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批准,在中国进入临床试验。

新华制药(000756.SZ)与沈阳药科大学合作研发的OAB-14,已完成发现阶段全部工作,如药物设计、药物初步毒性评价等。

此外,还有康弘药业(002773.SZ)、长春高新(000661.SZ)等药企都在阿尔茨海默症领域有所布局。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阿尔茨海默病领域发生了74起融资事件。

尽管部分新药获批看似是“糟糕的决定”,场上的资本看似无情,但它们是患者唯一能抓的救命稻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老年痴呆”有救了?联想投了2个清华教授,主攻阿尔茨海默症

全球有5000多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这无疑是一片蓝海。

文|创头条 

最近,60岁的俞敏洪开始学数学了。

不是为了给新东方另辟蹊径,也不是什么活到老学到老。他希望通过学数学,“减少自己老年痴呆症的发病可能性。”

在医学上,“老年痴呆”也被称为阿尔茨海默症(AD)。

这是一个比癫痫患者更庞大、死亡率仅次于肺癌的疾病。全球每3秒钟就有1例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产生。

而在中国1000多万患者中,还有122万人正在“中年痴呆”。世卫组织数据显示,中国有高达12.5%的中年人(41-60岁),患有阿尔茨海默症。

药厂们是这个群体最大的希望。

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做创新药九死一生,做阿尔茨海默症的创新药百死一生。关于AD药物研发,业内常提及的一句话是“失败率99%”。

全球前十大致死原因的疾病中,唯一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的就是阿尔茨海默症。

-1-

“你是妹妹吗?”

欢妈的一句反问,让在上海打工的任欢彻底崩溃了。她躲进卫生间嚎啕大哭:“我一直以为,我会是这个世界上她最后一个忘记的人。”

任欢的妈妈是中国1000多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中的一员。

4年前,欢妈还只是有些迷失方向,出门经常坐错车。后来,她开始记不住近期发生的事,刚刚聊过的话题也会在脑海中转瞬即逝。

再后来,欢妈逐渐失智、失能,甚至大小便失禁。到最后,她连自己最亲的人都忘记了......

阿尔茨海默症在人世间被发现已有121年,只是至今没有一款药可以消灭它。而6款获美国FDA批准上市的药物,也仅能缓解症状。

1901年,德国医生阿勒斯·阿尔茨海默发现了一个51岁的病例。1906年,该病人去世。1907年,阿尔茨海默医生发表的研究结果被收录进医学文献……

然而,由于研究材料难以获取,又缺乏活体成像技术,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速度十分缓慢。

直到1990年前后,“阿尔茨海默症的致病原因”才有了突破性进展。

当时,一个叫Claude Wischik的澳大利亚年轻人到英国剑桥大学求学。他从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大脑的斑块中分离出了“Tau蛋白”,首次提出Tau蛋白可能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症的原因。

之后没多久,一种叫做“β淀粉样蛋白”的物质也窜了出来。

美国麻省总医院的学者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体内发现了基因突变,这些基因突变会导致β淀粉样蛋白在大脑聚集。他们认为,聚集在大脑内部的β淀粉样蛋白,才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症的元凶。

全球有5000多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这无疑是一片蓝海。

庞大的市场需求,驱使着各大药企加入到对AD药物的研发中。据美国药物研究与制造商协会(PhRMA)数据,1998年至今,罗氏、拜耳、默沙东等药企巨头已经在这一领域投入超6000亿美元。

然而,绝大多数资金打了水漂,甚至有近一半新药折戟在临床一期。“战况”异常惨烈。

数据显示,1998-2017年,全球有146个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在临床中失败,临床失败率超97%。

1993-2003年,是AD药物上市的高峰期。

这十年间,先后有5款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创新药获FDA批准上市,分别为First Horizon的他克林、日本卫材的多奈哌齐、瑞士诺华的卡巴拉汀、美国强生的加兰他敏和德国Merz的美金刚。

但2003年之后,AD这一细分赛道一连16年都没有新药上市。他克林还因为会引发强烈的肝毒性,于2012年撤出美国市场。

礼来的Solanezumab曾被寄予厚望,因为它是为数不多挺过临床二期的药物。但很可惜,Solanezumab把礼来的CEO都熬退休了也没上市,最终死在了三期。

动辄数亿美元的投入,以及并不明朗的前景,让很多药企“缴械投降”。

市值万亿的辉瑞就曾对外宣布,由于研发成本高昂且疗效较差,将不再尝试研发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新药。

-2-

大洋彼岸,有一群人开始另辟蹊径。

中国是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1》数据,2019年中国现存阿尔茨海默症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为1324万例,约为全球总数的五分之一。

而且,在中国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中,有近13%尚且“年轻”。

40岁的胡俊洁是一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胡俊洁性格开朗,与老公在山东德州经营一家熟食店。4年前,她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曾经能唱会跳的胡俊洁,如今歌词、曲调一样也记不住了。

和胡俊洁一样,年纪轻轻就得了阿尔茨海默症的中国人还有122万人。世卫组织数据显示,中国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中,41-60岁的中年人占比高达12.51%。

耿美玉是胡俊洁的山东老乡,也是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阿尔茨海默症是她的研究方向之一。彼时,国际医药巨头接连在AD药物上栽跟头,当时大热是“脑肠轴”开始进入耿美玉的视野。

既然在大脑上做文章不行,何不试试在肚子里做文章?

所谓“脑肠轴”,就是大脑和肠道之间联系密切,可以相互影响。例如,人们在情绪紧张时,会引起腹泻、腹痛等反应。

按照耿美玉的说法,GV-971(九期一)通过抑制肠道菌群特定代谢产物的异常增多,可以减少外周及中枢炎症,从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治疗阿尔茨海默症。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钟毅和清华药学院教授汪舰则从“遗忘机制”出发。

“老年痴呆症患者是遗忘机制太活跃,这个名为‘Rac1’的调控旋钮可以调节遗忘机制。”钟毅说,通过将Rac1介导的遗忘开关作为靶点设计治疗方案,或能找到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方法。

新药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钟毅找到了联想,耿美玉搭上了吕松涛。

今年4月13日,钟毅创办的卓凯生物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由联想旗下的君联资本独家投资。卓凯生物是钟毅于2001年创办的,但直到2015年才首次拿到融资。

获得融资的卓凯生物,在新药研发上也加快了脚步。

2017年,卓凯生物完成靶向Rac1分子筛选,建立了小分子药物JK-50561研发管线;2021年3月,JK-50561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的临床试验默示许可,9月完成首例入组。

作为全球首个从遗忘角度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新药,目前,JK-50561临床Ia期试验接近完成,预计在今年下半年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另一边,耿美玉将GV-971引荐给了绿谷制药的吕松涛。

吕松涛曾是保健品大佬。当初和史玉柱分家后,吕松涛凭借被包装为“抗癌神药”的中华灵芝宝,俘获了一众老年人。后来,绿谷频频被起诉,其产品也因为发布违法广告多次被点名。

在佛学大师南怀瑾的太湖学堂闭关了一年多,吕松涛出关后发愿要做“人类最期待的药”,耿美玉就带着GV-971来了。

2019年11月,全球阿尔茨海默症市场16年无新药上市的魔咒被打破,中国药监局有条件批准GV-971作为国家I类新药上市,这也是我国第一款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原创药。

按照吕松涛的说法,只要吃了这个药,过上6-9个月,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症状就会明显减轻。

甚至还可以写小说发表。

-3-

听起来喜大普奔,没想到半路杀出个饶教授。

2021年1月21日深夜,北大终身讲席教授饶毅发出一封让中国学术界震荡的举报信。耿美玉和她主导研发的GV-971被推向风口浪尖。

争议主要有三点:学术造假、作用机制不明确,以及未经过充分的临床试验。

学术造假问题,官方已经盖棺定论“不存在造假”。不过,对于GV-971本身的药物效果,仍存在诸多质疑。

一方面,GV-971三期临床周期太短,仅36周。要知道,礼来的Solanezumab在40周时还被认为有效,但进行到80周,该药物被证明无效。另一方面,GV-971在中国属于“有条件上市”,即上市后仍需进行药理机制、安全性研究。

不过,这并不影响GV-971在市场上乘风破浪。

GV-971上市23天,销售额就达到1.79亿元,断货更是常态。就在三个月前,GV-971还获得FDA批准,目前正开展国际二期临床试验。

这种冰与火的体验,美国医药巨头渤健也深有体会。

就在GV-971获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后一年半,2021年6月,渤健的Aducanumab(阿杜卡玛单抗)获FDA批准上市,成为历史上FDA批准上市的第6款AD新药。

当晚,渤健股价暴涨,触发两次熔断,公司市值一天增加了千亿元。甚至有专家预测,Aducanumab将成为“下一代药王”,销售峰值或超百亿美元。

与市场的乐观反应截然不同,科学界一片反对声。

因为临床试验显示,301号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使用Aducanumab后,其认知能力提高没有统计学意义,而302号患者认知能力有一定程度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有一部分统计结果并不真实可信。

并且,患者在使用Aducanumab后出现了很大的副作用。

从渤健公布的数据看,在接受高剂量Aducanumab的患者中,III期试验里有35%的患者出现脑水肿,20%左右的患者出现微出血。

2020年11月,FDA曾召集外部专家小组开会讨论Aducanumab生物制品许可申请。

彼时,专家一致认为,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证明该药物有效,故而否定了渤健新药的上市申请。但如今时隔7个月,Aducanumab又突然获批,引发学界不满。

哈佛生物伦理学家Kesselheim甚至认为,“Aducanumab的批准可能是美国近期历史上最糟糕的药物批准决定。”

但不可否认,正是这些看似“糟糕的决定”,让药企有了继续研发的冲动,也让千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看到了希望。

Aducanumab获批后,礼来也不甘示弱地向前走了一小步。其发的阿尔茨海默症药物donanemab获美国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今年4月8日,Donanemab刚刚在中国申报临床。

国内药企也在加速对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的研发中。

2月28日,先声药业(2096.HK)与德国公司Vivoryon宣布,双方合作在中国开发的阿尔茨海默症新药SIM0408获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批准,在中国进入临床试验。

新华制药(000756.SZ)与沈阳药科大学合作研发的OAB-14,已完成发现阶段全部工作,如药物设计、药物初步毒性评价等。

此外,还有康弘药业(002773.SZ)、长春高新(000661.SZ)等药企都在阿尔茨海默症领域有所布局。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阿尔茨海默病领域发生了74起融资事件。

尽管部分新药获批看似是“糟糕的决定”,场上的资本看似无情,但它们是患者唯一能抓的救命稻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