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口腔耗材供应商爱迪特IPO:价格战略调整致净利润缩窄,集采是机遇还是风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口腔耗材供应商爱迪特IPO:价格战略调整致净利润缩窄,集采是机遇还是风险?

随着老龄化驱动和种植牙集采进入日渐临近,种植牙市场增长将再次提速。

文|全球财说 潘妍

近两年,消费型医疗服务、医美成为投资市场的大热赛道。而齿科作为高额医疗花费的“重灾区”,一直备受市场关注。

近期,口腔医疗上游材料厂商爱迪特(秦皇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爱迪特)申请创业板IPO获受理,中信建投证券为其保荐机构。

降价稀释毛利,净利润缩窄

爱迪特成立于2007年,公司从事口腔修复材料及口腔数字化设备的生产和销售,主要向义齿技工所和口腔医疗门诊、口腔医院等口腔医疗服务机构提供。

爱迪特产品包括氧化锆瓷块、玻璃陶瓷、树脂等口腔修复材料,以及数字取像设备、切削设备、烧结设备等口腔数字化设备。此外,针对C端大众消费市场,爱迪特还推出口腔预防与正畸产品。

爱迪特IPO:价格战略调整致净利润缩窄,集采是机遇还是风险?

图片来源:爱迪特招股书

爱迪特收入主要来源于口腔修复材料与口腔数字化设备,两项业务合计收入占比超9成。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口腔修复材料对爱迪特的营收贡献正逐年下滑,由2018年86.07%降至2021年三季度的61.15%。反之,口腔数字化设备的营收贡献则有所升高,由11.46%增至33.59%。

爱迪特IPO:价格战略调整致净利润缩窄,集采是机遇还是风险?

图片来源:爱迪特招股书

业绩方面,2018年-2020年,爱迪特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13亿元、2.99亿元、3.6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673.58万元、4828.03万元、4442.99万元。

爱迪特在招股书中列举了行业中同类型业务公司,其中就包括已于港交所上市的现代牙科(03600.HK)以及国瓷材料(300285.SZ)子公司爱尔创。

相较之下,爱迪特仍然规模较小。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现代牙科实现营业收入18.49亿元、24.2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060.77万元、2.95亿元。同期爱尔创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79亿元、6.39亿元,净利润为1.24亿元、1.46亿元。

并且,从业绩数据可以看出,在爱迪特营收向好的同时,公司净利润整体呈现缩窄趋势。

一定程度源于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连年下滑,报告期内由2018年的56.80%降至2021年三季度的39.58%。

细分到产品来看,核心业务口腔修复材料毛利率由2018年60.99%降至2021年三季度50.52%;同期口腔数字化设备毛利率也由28.95%降至21%。

根究原因,与爱迪特的价格战略调整,致使主营产品售价下滑不无关系。

报告期内,氧化锆瓷块平均单价由2018年354.15元/块降至2021年三季度296.22元/块;切削设备由2018年16.40万元/台降至2021年三季度13.42万元/台;数字取像设备由2018年6.64万元/台降至2021年三季度4.88万元/台。

爱迪特IPO:价格战略调整致净利润缩窄,集采是机遇还是风险?

图片来源:爱迪特招股书

此外,爱迪特的应收账款不可忽视。

2018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爱迪特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3710.62万元、6629.23万元、1.14亿元和1.76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7.46%、22.16%、31.4%、45.21%,占比较高且逐步攀升。

2021年前三季度,爱迪特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1.76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45.21%。

爱迪特IPO:价格战略调整致净利润缩窄,集采是机遇还是风险?

图片来源:爱迪特招股书

业内人士表示,应收账款持续大幅上升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如果公司客户财务状况恶化或无法按期付款,将使得公司面临较大的营运资金压力。

IPO前夕新增13名股东,增资定价合理性引疑

其实这不是爱迪特首次结缘资本市场。早在2017年,爱迪特就曾挂牌新三板,只是一年后又从新三板摘牌。

据河北证监局显示,爱迪特于2021年9月23日与中信建投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

《洞察IPO》发现,在启动辅导前,爱迪特曾在5个月内密集进行了6次增资,新增13名股东。

其中,2名股东为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员工持股平台,其他11名股东是通过股权转让、增资的形式成为公司股东,包括中金启辰、中证投资、金石基金,方正投资等明星机构。

同时,这几次增资项目中,增资价格相差明显。

例如,2021年7月,天津后浪、天津同源分别认购40.50万元、81.25万元。按照投前估值10.12亿元并经各方协商确定,增资价格为20元/出资额。是这6次增资中定价最低的。

但到了2021年9月第6次增资时,阿里网络认购67.09万元。按照投前估值32.66亿元并经各方协商确定,增资价格为57.91元/出资额。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同源、天津后浪均为爱迪特员工持股平台。虽然IPO公司对于员工持股平台增资时,普遍会给予一定支持,属于员工福利,算合理范围内。

但对于同样是外来入股的企业,爱迪特定价仍然有所差距是否就有些奇怪了。

2021年4月-5月期间,中金启辰、建发柒号等多公司也对爱迪特进行了增资,增资价格在36元-39元浮动,投前估值也是在16亿元、18亿元确定。

但进入7月后,爱迪特经历的几次增资中,定价均在50元以上,估值也是在30亿元之上。

这就不免怀疑其增资价格的合理性。有业内人士表示,相近时间下,IPO公司增资价格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会被监管层质疑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问题。

爱迪特IPO:价格战略调整致净利润缩窄,集采是机遇还是风险?

图片来源:爱迪特招股书

集采政策是机遇还是风险?

纵观目前的口腔种植体市场,进口品牌占据种植体市场9成以上。

具体来看,欧美高端品牌代表士卓曼、诺保科和日韩品牌奥齿泰、登腾几乎占领了整个中国市场。而在修复材料领域,瑞士盖氏占据70%市场份额。

同时在性价比较高的品牌中,对于同样价格较为低廉的品牌,起步早的韩国品牌则占得更多中国市场份额。

这就促使国内看牙成本越来越高,“种一口牙相当于一辆宝马车”的说法不胫而走。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35-44岁中年人患龋率为88.10%,但治疗率只有12.6%。而65-74岁年龄组段则仅有1.9%的患龋人群接受了治疗。

随着老龄化驱动和种植牙集采进入日渐临近,种植牙市场增长将再次提速。

2022年1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进一步降低患者医药负担。并提出逐步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覆盖面,对群众关注的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

这一举措似乎是对“天价种牙”的大力一击。据券商预测数据,种植牙耗材纳入集采后,种植牙总体费用有望降60%。

“种植牙纳入国家集采后,在活动牙和种植牙对比来看,老百姓选择种植牙的比例会大大提高。种植牙本土化以后,如果可以降低终端销售价,是可以替代进口采购的。”

但有业内人士也指出,耗材成本仅是种牙成本中的一环,执业者培养费用、营销费用、场地费用等均囊括在种牙成本之内。

不过,国产能否实现进口替代尚且不谈。若未来集中采购政策实施,难免对终端价格造成影响,而作为上游厂商的爱迪特难免受此影响。

爱迪特在招股书中也表示,不排除未来随着带量采购政策的逐步推广,公司重点销售区域对口腔修复类耗材实施带量采购,公司产品在该等地区的价格和销售数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若公司未能在该等地区中标或中标价格大幅下降,将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口腔耗材供应商爱迪特IPO:价格战略调整致净利润缩窄,集采是机遇还是风险?

随着老龄化驱动和种植牙集采进入日渐临近,种植牙市场增长将再次提速。

文|全球财说 潘妍

近两年,消费型医疗服务、医美成为投资市场的大热赛道。而齿科作为高额医疗花费的“重灾区”,一直备受市场关注。

近期,口腔医疗上游材料厂商爱迪特(秦皇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爱迪特)申请创业板IPO获受理,中信建投证券为其保荐机构。

降价稀释毛利,净利润缩窄

爱迪特成立于2007年,公司从事口腔修复材料及口腔数字化设备的生产和销售,主要向义齿技工所和口腔医疗门诊、口腔医院等口腔医疗服务机构提供。

爱迪特产品包括氧化锆瓷块、玻璃陶瓷、树脂等口腔修复材料,以及数字取像设备、切削设备、烧结设备等口腔数字化设备。此外,针对C端大众消费市场,爱迪特还推出口腔预防与正畸产品。

爱迪特IPO:价格战略调整致净利润缩窄,集采是机遇还是风险?

图片来源:爱迪特招股书

爱迪特收入主要来源于口腔修复材料与口腔数字化设备,两项业务合计收入占比超9成。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口腔修复材料对爱迪特的营收贡献正逐年下滑,由2018年86.07%降至2021年三季度的61.15%。反之,口腔数字化设备的营收贡献则有所升高,由11.46%增至33.59%。

爱迪特IPO:价格战略调整致净利润缩窄,集采是机遇还是风险?

图片来源:爱迪特招股书

业绩方面,2018年-2020年,爱迪特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13亿元、2.99亿元、3.6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673.58万元、4828.03万元、4442.99万元。

爱迪特在招股书中列举了行业中同类型业务公司,其中就包括已于港交所上市的现代牙科(03600.HK)以及国瓷材料(300285.SZ)子公司爱尔创。

相较之下,爱迪特仍然规模较小。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现代牙科实现营业收入18.49亿元、24.2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060.77万元、2.95亿元。同期爱尔创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79亿元、6.39亿元,净利润为1.24亿元、1.46亿元。

并且,从业绩数据可以看出,在爱迪特营收向好的同时,公司净利润整体呈现缩窄趋势。

一定程度源于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连年下滑,报告期内由2018年的56.80%降至2021年三季度的39.58%。

细分到产品来看,核心业务口腔修复材料毛利率由2018年60.99%降至2021年三季度50.52%;同期口腔数字化设备毛利率也由28.95%降至21%。

根究原因,与爱迪特的价格战略调整,致使主营产品售价下滑不无关系。

报告期内,氧化锆瓷块平均单价由2018年354.15元/块降至2021年三季度296.22元/块;切削设备由2018年16.40万元/台降至2021年三季度13.42万元/台;数字取像设备由2018年6.64万元/台降至2021年三季度4.88万元/台。

爱迪特IPO:价格战略调整致净利润缩窄,集采是机遇还是风险?

图片来源:爱迪特招股书

此外,爱迪特的应收账款不可忽视。

2018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爱迪特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3710.62万元、6629.23万元、1.14亿元和1.76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7.46%、22.16%、31.4%、45.21%,占比较高且逐步攀升。

2021年前三季度,爱迪特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1.76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45.21%。

爱迪特IPO:价格战略调整致净利润缩窄,集采是机遇还是风险?

图片来源:爱迪特招股书

业内人士表示,应收账款持续大幅上升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如果公司客户财务状况恶化或无法按期付款,将使得公司面临较大的营运资金压力。

IPO前夕新增13名股东,增资定价合理性引疑

其实这不是爱迪特首次结缘资本市场。早在2017年,爱迪特就曾挂牌新三板,只是一年后又从新三板摘牌。

据河北证监局显示,爱迪特于2021年9月23日与中信建投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

《洞察IPO》发现,在启动辅导前,爱迪特曾在5个月内密集进行了6次增资,新增13名股东。

其中,2名股东为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员工持股平台,其他11名股东是通过股权转让、增资的形式成为公司股东,包括中金启辰、中证投资、金石基金,方正投资等明星机构。

同时,这几次增资项目中,增资价格相差明显。

例如,2021年7月,天津后浪、天津同源分别认购40.50万元、81.25万元。按照投前估值10.12亿元并经各方协商确定,增资价格为20元/出资额。是这6次增资中定价最低的。

但到了2021年9月第6次增资时,阿里网络认购67.09万元。按照投前估值32.66亿元并经各方协商确定,增资价格为57.91元/出资额。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同源、天津后浪均为爱迪特员工持股平台。虽然IPO公司对于员工持股平台增资时,普遍会给予一定支持,属于员工福利,算合理范围内。

但对于同样是外来入股的企业,爱迪特定价仍然有所差距是否就有些奇怪了。

2021年4月-5月期间,中金启辰、建发柒号等多公司也对爱迪特进行了增资,增资价格在36元-39元浮动,投前估值也是在16亿元、18亿元确定。

但进入7月后,爱迪特经历的几次增资中,定价均在50元以上,估值也是在30亿元之上。

这就不免怀疑其增资价格的合理性。有业内人士表示,相近时间下,IPO公司增资价格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会被监管层质疑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问题。

爱迪特IPO:价格战略调整致净利润缩窄,集采是机遇还是风险?

图片来源:爱迪特招股书

集采政策是机遇还是风险?

纵观目前的口腔种植体市场,进口品牌占据种植体市场9成以上。

具体来看,欧美高端品牌代表士卓曼、诺保科和日韩品牌奥齿泰、登腾几乎占领了整个中国市场。而在修复材料领域,瑞士盖氏占据70%市场份额。

同时在性价比较高的品牌中,对于同样价格较为低廉的品牌,起步早的韩国品牌则占得更多中国市场份额。

这就促使国内看牙成本越来越高,“种一口牙相当于一辆宝马车”的说法不胫而走。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35-44岁中年人患龋率为88.10%,但治疗率只有12.6%。而65-74岁年龄组段则仅有1.9%的患龋人群接受了治疗。

随着老龄化驱动和种植牙集采进入日渐临近,种植牙市场增长将再次提速。

2022年1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进一步降低患者医药负担。并提出逐步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覆盖面,对群众关注的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

这一举措似乎是对“天价种牙”的大力一击。据券商预测数据,种植牙耗材纳入集采后,种植牙总体费用有望降60%。

“种植牙纳入国家集采后,在活动牙和种植牙对比来看,老百姓选择种植牙的比例会大大提高。种植牙本土化以后,如果可以降低终端销售价,是可以替代进口采购的。”

但有业内人士也指出,耗材成本仅是种牙成本中的一环,执业者培养费用、营销费用、场地费用等均囊括在种牙成本之内。

不过,国产能否实现进口替代尚且不谈。若未来集中采购政策实施,难免对终端价格造成影响,而作为上游厂商的爱迪特难免受此影响。

爱迪特在招股书中也表示,不排除未来随着带量采购政策的逐步推广,公司重点销售区域对口腔修复类耗材实施带量采购,公司产品在该等地区的价格和销售数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若公司未能在该等地区中标或中标价格大幅下降,将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