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镜像娱乐 梁嘉烈
近日,以港乐演绎为主题的音综《声生不息》开播,豆瓣开分达7.8分,是今年开年以来评分较高的作品,而去年湖南卫视播出的另一档音综《时光音乐会》评分落点也为7.8分。
《歌手》停播之后,湖南卫视在音综上展开了新的摸索,之后,《声入人心》《时光音乐会》《声生不息》先后问世。它们与《歌手》的气质截然不同,或是聚焦独特的音乐类型,或是从内容形式上寻找突破,比如弱化竞技性,强化情怀与人文属性等,而在这背后,是音综市场开始从“大而全”向“小而美”转身的缩影。
《中国好声音》《歌手》这样的国民性音综诞生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过去几年,同类型作品的高频出现,导致此类综艺的形式、资源、创意快被压榨干净,于是,“小而美”的音综应运而生。比起盲目追求全民爆款,为此不惜在内容上大量制造冲突与矛盾的音综,“小而美”的音综更适合这个分众化的时代,也更契合观众追求纯粹音乐享受的需求。
不过,市场转型期也伴随着阵痛,如今,向“小而美”方向努力的不止是《时光音乐会》《声生不息》,还有《美好的时光》《春天花会开》等,但后面这些节目均口碑不佳,因为它们既想求新,又囿于过去的框架与套路,因此变成了四不像。
有时候,想要的太多,反而什么都做不好,这是未来所有“小而美”音综需要警惕的。
从“大而全”到“小而美”
过去多年,国内音乐综艺中不乏全民爆款,最早的《超级女声》,后来的《中国好声音》《歌手》,在国内的人气都是实打实的。这些节目的火爆,源于制作的优异,也有特定的时代背景。电视时代的传播势能是集中的,受众群体自然也是集中的,这是音综早期的发展优势。
如今全民爆款再难出现,与内容质量有关,也是被时代所决定的。
回首来看,网生音综问世时,音综就开始进入了更细分深耕的新阶段,以《中国新说唱》《乐队的夏天》为例,从题材和聚焦点来看,它们瞄准的方向皆是“小而美”,只是两档节目最终都凭借内容质量实现了强势破圈,影响力就不能用“小”来形容了。
和《中国新说唱》《乐队的夏天》一样,如今播出的《声生不息》也是一档圈层标签显著的作品。或许有人会说,《声生不息》聚焦的港乐并不小众,八九十年代确实如此,当时处于巅峰期的港乐,与发展同样蓬勃的国语流行乐一起缔造了一个黄金音乐时代,也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但如今,迈入迟暮之年的港乐,在不少年轻人眼中已成为了小众的代名词之一。
因此才会有人感慨,在《声生不息》这档节目中,上了年纪的观众是来缅怀过去的,而新世代则是来认识或熟悉港乐的。
《时光音乐会》与《声生不息》不同,它的“小而美”与切入点无关,而是由气质决定的。《时光音乐会》中,嘉宾谭咏麟、李克勤、许茹芸、郁可唯皆名头响亮,一群人组成一档《歌手》都不成问题,但《时光音乐会》与竞演无关,它呈现的是这群音乐人的以乐会友,是他们在不同年代的时光记忆与音乐故事。
其实,不仅是《时光音乐会》《声生不息》,近两年来也有不少向着“小而美”方向努力的音综取得了成功,比如将聚光灯打向当下华语乐坛原创歌手们的《我是唱作人》,两季豆瓣评分稳定在7分以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冷凇曾指出:“如今越小的切口、越独特的角度,可能越容易找到目标受众。越做得大而全,越没有人去看,因为受众现在打开网络、电视的指向性非常强。”说到底,“小而美”音综的诞生,不仅源于“外界对典型性的音综已经开始审美疲劳”,它也是这个分众化的时代催生出的必然结果。
纵观亚洲市场可以发现,不仅是国内音综发生了转变,韩国音综同样如此。《歌手》是从韩国引进的版权,当时韩国综艺市场风靡的同样是此类国民性音综,而如今,风向开始发生转变,《Begin Again》中,韩国知名音乐人在欧洲进行路演,打开了旅行音综的新赛道;《超级乐队》聚焦现代流行乐,但核心却不是歌唱,而是器乐表演。
细分、变小、寻找更精准的受众,成为了新的潮流。
在这样一个分众化的时代,盲目追求全民爆款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我们的歌》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第一季之后,《我们的歌》在选人上开始偏向流量,比如邀请了《永不失联的爱》的原唱周兴哲,当时,周兴哲与杨千嬅合作《处处吻》后,节目组在微博大势造势,但周兴哲的粤语发音和唱功却遭到吐槽。为了制造话题走向爆款,《我们的歌》还在节目中设计了大量抢人反转,但浓厚的剧本痕迹,反而劝退了观众。
说到底,盲目追求爆款而忽略音乐性,是本末倒置的,如今一些“小而美”音综的可贵之处,便在于它们回归了音乐本身,在寻找一种更纯粹的表达。
从强竞技性中抽离
去年播出的《时光音乐会》本质上属于慢综艺,没有排名也没有淘汰机制,只有音乐交流与表演本身,这是过去几年市场上少有的去竞技性音综。
如今正在播出的《声生不息》虽然保留了竞技机制,但只有竞演没有淘汰,从林子祥叶倩文夫妇竞演结束后在舞台上牵手,叶倩文面对林子祥撒娇般地说出那句“我怎么可能赢得过你”就能看出,即便没有淘汰机制,节目仍在弱化竞技性,以营造更温情的观感。
国内音综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选秀音综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第二阶段,以《歌手》为代表的竞演音综掀起了一阵狂潮;第三阶段,以《天赐的声音》《我们的歌》为代表的改编金曲的音综成为主流,无论哪个阶段,竞技色彩都十分鲜明。
竞技性当然重要,它是一档音综制造紧张感、刺激感、悬念感的先决条件,但是当音综的竞技感被过度放大时,观众的体验反而在直线下滑,因为不少人的初衷,不过是“听音乐”而已。
事实证明,少了竞技性,少了矛盾与冲突,音综同样可以抓人。去年的《时光音乐会》里只有好歌好景好故事,只有音乐人的围炉夜话,但观众们依然看得上头,虽然节目也在贩卖情怀,但胜在度把控得好,反而渲染出了温馨治愈的音乐氛围。
《时光音乐会》中,李克勤在写给自己的信里回忆道,当时他与袁咏仪拍摄剧集《他来自天堂》时,为了完成主题曲创作,凌晨三点还在TVB的停车场里写歌,当时,李克勤看着陆陆续续下班的人们,感慨自身命运的颠沛流离,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如今为大众所熟知的经典歌曲《红日》。
这些音乐背后的故事,或许比竞技性更动人,更能让观众回味。
《时光音乐会》的调性,与此前的音综《大事发声》相似,《大事发声》的镜头记录的不是音乐人的舞台时刻,便是音乐背后的那些故事,比如《成都》爆火之后,赵雷反而陷入了瓶颈之中,为了寻找创作灵感,他甚至选择“放逐自己”。这些音乐背后的故事或许很难带来紧张感与刺激感,但它们展现的是更深层次的音乐世界,这是过往很多音综欠缺的东西。
和《时光故事会》一样,《声生不息》某种程度上也在强化音综的故事性,加入了大量围绕香港历史、港乐历史、港乐音乐理论的采访和影像资料,比如刘惜君在采访中回顾了自己在深圳中英街的成长历程,以及自己与港乐的情缘。此外,在嘉宾们表演的间隙,节目中也插入了大量港乐黄金年代的影像,邀请了很多千禧年代的作词人和作曲人进行港乐科普。
这也让《声生不息》在音乐之外,多了一丝人文属性与厚重感。《声生不息》或许不一定能如节目音乐总监所言一般,实现港乐的传承与创新,但至少,它带观众暂时回到了港乐的黄金时代,也向观众展示了港乐背后的精神文化和理念。
音乐性,其实已经成为近年来音综致胜的核心因素之一。2020年,《说唱新世代》出圈,节目中没有传统说唱节目浓厚的火药味,也没有一味强调说唱的外在技术,只是在让每个选手以音乐表达自己的心声与态度,有人唱着人到中年的感悟、有人借音乐为女性群体发声、有人在说唱里探讨校园暴力。可以说,能呈现音乐的意义,才是一档真正成功的音综。
近一两年,观众不满的是不少音综在不断消费音乐,而不是纯粹地呈现、演绎、创造音乐,如今,不少“小而美”的音综开始尊重观众的审美和诉求,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
转型期的阵痛
不过,在向“小而美”转型的过程中,音综市场也难以避免阵痛。
《时光音乐会》《声生不息》这种切入点或格调独特的音综,如今俨然越来越多了。2020年,《美好的时光》打着“全国首档治愈系音乐旅行类节目”之名播出;2022年,《春天花会开》定位于“民歌类综艺”;同是2022年,《爱乐之都》将目光瞄准音乐剧,但这些节目的口碑都较为惨烈。
《美好的时光》的题材类型与韩国音综《Begin Again》相同,不过两者评分却是天差地别。对比来看,《Begin Again》中音乐人们专业素质过硬,他们的路演很自然也很惬意,而《美好的时光》的内容就显得过于生硬,此外,节目邀请的嘉宾欧阳娜娜、陈立农等都极具争议,他们的路演也充斥着摆拍感,治愈感自然无从谈起。
《春天花会开》聚焦民歌,但或许,没有过硬的功底,改编民歌并不是一个好选择。节目中,不少民歌被改编后都脱离了原有的意境,一些民歌与流行乐结合后的魔改作品更是令观众接受无能,因此,从音乐性上来讲,这档节目已经输了。而且,观众原本期待的民歌历史和文化科普,节目着墨也非常少。
《爱乐之都》同样问题重重,虽然聚集了一批音乐剧界有名望的实力派演员,但张雨绮、黄舒骏等评委的专业性缺失令诸多观众不满,认为节目缺乏对行业以及专业的尊重。此外,因节目中评委们的打分没有明确的标准,加之内容整体剧本痕迹过重,《爱乐之都》也被吐槽评价体系丧失了公信力,评级沦为了制造综艺效果的手段。
目前来看,不少音综“小”是小了,但似乎并没有“美”起来,若细看《美好的时光》《春天花会开》《爱乐之都》等音综,其实也能洞察到这背后的部分原因。不难发现,这些节目本质上都没有搞清楚自身的定位,且都过于注重流量,因此需要实力派的节目中反而是偶像当道、打出了民歌元素的节目反而让流行元素喧宾夺主、需要专业评委的节目反而选择了一堆娱乐明星,可谓究极拧巴。
其实“小而美”指的不止是节目的切入点新颖,格调独特,它也需要音综在内容上化繁为简,在市场层面懂得服务好目标受众,而不是盲目追求收割所有观众。说到底,国内音综创作者们还没有完全转变思路,一部分创作者确实找到了创新点,但却囿于过往的框架、套路、惯性思维中,失去了内容的平衡。
音综们追求过多,或许还是源于想要更大的市场,但是以流量获取市场的方法早就行不通了,如今的规律已经变成只有内容好,才能谈市场。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小而美”的音综并不容易出圈,确实有这样的案例,比如《大事发声》在热度上一直比较乏力,但是,这也与节目的嘉宾本身调性较为小众有关,回头来看,《我是唱作人》《时光音乐会》这种在嘉宾选择上平衡了影响力和多元性的音综,都有不错的热度,《时光音乐会》第九期甚至创下了2021年全年周五档最高收视纪录。
一档音综能不能出圈,除了受节目形式和嘉宾知名度影响外,还是要看音乐品质,高品质的音乐作品是自带热度的。《时光音乐会》播出时并没有常驻热搜,但好歌曲自有生命力,林志炫改编的《奢香夫人》、郁可唯改编的《水中花》、凤凰传奇改编的《披着羊皮的狼》在B站都有百万播放量。
总的来说,要做“小而美”的音综,创作者还是要学会放下包袱,用内容去说话,而不是一边想着去创新,一边又畏首畏尾,这只会导致内容与观感的割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