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陈琼烨
“中国高净值人群对子女教育的支出,平均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五分之一。”
日前,由青苗教育集团和胡润百富联合编写的《2021中国国际教育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提出上述观点。 《白皮书》历时五个月,对全国600余位来自不同行业的高净值人群进行问卷调研。受访者平均家庭总资产3400万元,平均年龄36岁。49%来自中国一线城市,51%来自二三线城市。
细分来看,在小学和中学的低龄阶段,平均每年支出预算约30万元,大学、研究生阶段分别约40万、42万元。近五成高净值家长表示,对国际教育的费用不敏感,更看重教育的收获。四成高净值家长认为,国际教育的未来收入回报会大于花费。
“从宏观环境来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国高净值家庭人数增加,未来国际教育需求的增长会逐渐从一线城市转移至二三线城市。”《白皮书》指出。
“前两年因疫情压制或延后的留学需求会快速释放,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威雅学校集团副总裁袁博告诉界面教育,“随着各地国际化学校的逐渐成熟、经济发展、家庭对多元化教育需求的增加,这些城市出国留学的成长速度会比一线城市更快。”
教育和留学服务机构睿质源教育创始人武质也认同这一趋势。“国际教育在一线城市已趋饱和,势必将战线扩展到二三线城市。但同时也面临挑战。”
一方面,当地家长对国际教育的认知仍需普及;另一方面,稳定高质量的外国师资匮乏。
“国际学校尤其是二线城市的国际学校校长,曾找我推荐英国本土教师,可谓‘一师难求’。我在中国任教的英国朋友并不愿意去二三线城市,主要原因是文化差异更大,校外娱乐生活无法满足。”武质向界面教育分析,“二三线城市国际教育机构有限,和海外教育理念跨度更大,对于外籍员工而言,上升空间和就职空间有限。”
与此同时,2015年左右起,国际教育低龄化趋势逐步显现,中国高净值家庭希望孩子在16岁左右出国。
调查发现,当子女出国留学时,孩子的安全是家长群体首要担忧的问题,占比高达71%,具体包括社会治安、出行安全、健康问题、财产安全等;其次是语言环境适应困难及缺乏中国文化归属感,占比均过半。
对此,武质认为,中国孩子的学习适应能力是其在海外读书面临困难的最大原因,也通常被其他问题所掩盖。
武质告诉界面教育,英国的升学体系对学生能力的考察,除了类似国内中高考的GCSE和A-Level外,还有能力倾向测试、面试、个人陈述和小论文等,均无大纲可循。”
在武质看来,家长的认知空白还存在于对“后留学”概念的不熟悉。
“大部分家长不知道还有‘后留学’服务。”武质告诉界面教育,“‘后留学’机构主要提供留学生出国后的服务,包括课程辅导、海外衣食住行的帮助和下一步海外升学规划、职业规划等。”
约半数人选择国际教育,是认为其有利于未来职业规划、提升外语能力、学习海外新知等。14%的家长将“国外学制短”列为原因之一。《白皮书》认为,中国家长选择国际教育是着眼于未来,而非学业上的轻松。
在留学目的地上,传统四大留学强国地位稳固,美国是接受调研的家长最青睐的留学目的地,占比达22%;其次是英国,达19%;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紧跟其后。此外,其他欧洲国家总计比例达21%。新加坡、新西兰和日本也在选择范围内,呈现出多元化的留学趋势。
专业选择也在发生变化。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留学生出国留学形式主要为公派,所学专业集中在科技领域。随着80年代自费留学渠道的开放,叠加改革开放因素,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经济学、企业管理等商学专业。《白皮书》指出,商学如今最受中国家长欢迎,其次是艺术/设计类和医学。
《白皮书》还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获认证的国际学校共907所,较2011年的384所增加136%。在校生规模为61万人,其中民办国际学校在校生占比75%。
择校方面,《白皮书》发现,超半数家长最看重学校优质师资团队,包括外籍教师的配比、学历、资质,以及生活、后勤老师的配备等。国际化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丰富的课程体系分别位列择校因素的第二、三名。学校过往的升学成绩排在第七,占比2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