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互联网医疗园区火爆,除了拿牌照还能做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互联网医疗园区火爆,除了拿牌照还能做什么?

2022年以来,至少已有6个以互联网医疗为主题的园区产生。

图片来源:Unsplash-Adhy Savala

文|动脉网

2022年以来,互联网医疗风平浪静,互联网医疗园区却火了!

4月,两家企业分别在广东、湖南与当地政府部门签约,建设互联网医疗产业园;加上此前的贵州海鸥数字医疗器械产业园、青岛海橙数字医疗产业园以及奈特瑞在四川成都、山东淄博签约的园区项目,2022年以来,至少已有6个以互联网医疗为主题的园区产生。

除了银川、海南两地之外,目前其他区域的园区大多以拿(互联网医院)牌照作为吸引企业的主要条件,资质申请也确已成为业内许多企业的现实需求。不过,拿牌照之后,企业的目标是长远发展,园区能否为其提供后续支撑,使园区与企业共同成长?这是更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争做“送水人”,互联网医疗园区火热

2014年以来,医联等互联网医疗公司在成都天府软件园孵化、发展。2017年,早期试水互联网医院的一批企业聚集银川;2017年底,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揭牌运营,吸引包括互联网医疗在内的互联网企业入驻。由此,互联网医疗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形成,如今,产业园已成为该领域的重要业态之一。

目前,全国多地已建成或正在筹建互联网医疗产业园:

2017年,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揭牌运营。

2019年,海南生态软件园开始吸纳互联网医院落户,博鳌乐城也有小部分互联网医院入驻。

2021年,成都双流海豚数字医疗产业园投用,成都温江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将互联网医院作为园区业态组成部分,天津经开区加大互联网医院招商力度。

2022年,贵州海鸥数字医疗器械产业园筹建,互联网医院定位为园区的重要基础设施;青岛海橙数字医疗产业园启动招商,成都奈特瑞天府互联网+医疗孵化基地、淄博经开区奈特瑞互联网医院孵化基地、广东奈特瑞互联网医疗产业聚集区、湖南云鹊互联网医疗产业园签约筹建。

至此,互联网医疗产业园在全国遍地开花。2022年,仅仅在4月份,就有两个产业园项目与当地政府部门签约启动筹建。

4月12日,奈特瑞分别与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局、广东医谷产业园就“奈特瑞互联网医疗产业聚集区”项目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后,奈特瑞将在广东医谷产业园内部署“互联网+医疗”产业基地。4月24日,云鹊互联网医疗产业园与湖南湘潭雨湖区签约,将在雨湖高新区落地。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由企业主导的互联网医院大多集中在上述区域。同时,入驻园区的企业也远不止传统的互联网医疗公司,还包括药械企业、流通企业、保险公司、医疗科技公司等,也就是说,各类公司都试图利用互联网跨越空间的特性,将互联网医院作为基础设施,向患者服务端延伸。

而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也意味着越来越多企业热衷于投身园区建设和运营,成为大健康领域各类公司布局互联网医院的“送水人”;甚至一家企业在多地落地园区,例如,海豚数字医疗产业园和海鸥数字医疗器械产业园由桃子健康旗下公司运营,奈特瑞在成都、淄博、广州等地签约建园区。

除了拿牌照,园区还能做什么?

互联网医疗产业园的产生与各地政策环境、人力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等因素相关,园区也在企业入驻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功能。

入驻前,软硬件服务“一条龙”

企业正式入驻前,园区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企业申办互联网医院牌照,提供线上线下的全流程支撑。线上包括系统建设、监管平台对接、验收等环节,线下包括实体医疗机构依托或设置、办公场地等环节。

“前期遇到的最大困难就在于,各地申办政策有差异,即使是同一地的政策也可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成都双流阿如拉互联网医院运营负责人丁金焕告诉动脉网,如果全靠企业自己研究,成本投入很大。

尽管国家卫健委出台了《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文件,但在实践中,各省份的要求不尽相同。有的要求依托医院,有的则可依托综合门诊部;有的要求一家医疗机构仅能对应一家互联网医院,有的则允许一家医疗机构对应多家互联网医院。

在更细的颗粒度上,互联网医院与监管平台的对接数据、接口标准等,各地均有不同的要求,甚至可能发生变化。对于初次、甚至可能只会有一次申办经历的企业来说,了解这些内容,也同样需要时间成本。

“目前,我们帮助企业拿牌照的过程已经流程化、模式化和规范化。”海豚数字医疗产业园副总裁陈静波表示。

因此,对入驻企业来说,首先能够获得园区的支持,是更高效率的资质申请过程。

入驻后,支持运营“扶上马”

企业入驻并开始运营互联网医院之后,园区主要为其提供人才、管理、风控等的一系列支持,使企业能尽快走上正轨。

海豚数字医疗产业园于2021年9月整体投用,入驻企业现正处于运营初期。园区副总裁陈静波提到,园区已有40多张互联网医院牌照,其中约80%左右的企业进场办公。一些互联网医疗业务体系成熟的公司迅速进入状态,例如京东健康、九州通等,但首次运营互联网医院的企业则可能遇到诸多问题。“所以,我们现在的工作重心已经由牌照申办转移到运营支持。”

据了解,为了辅助企业运营,海豚数字医疗产业园建立了问诊能力输出中心和医务中心。其中,问诊能力输出中心主要帮助企业梳理团队架构、制定医生培训和管理规范;医务中心主要帮助企业搭建医务体系,进行规范的医疗质量管控,协同企业进行法务风控、协助处理投诉纠纷等,帮助企业进行风险预防和控制。此外,园区还对企业进行政策解读、实战案例等的分享和培训。

互联网医疗催生了多种新岗位,如医生运营、患者运营、医学新媒体运营、医务管理、技术开发运维等,当然,也需要大量医生。

“缺人才,是许多企业反映的难题。”海豚数字医疗产业园副总裁陈静波提到,园区为此与四川5所医学类高校对接,直接联动开展校招,为入驻企业吸引各类人才。

海橙数字医疗产业园CEO王涵则介绍,园区依托海尔技术及医疗资源,建立了医生及院士资源库,今后可为入驻的互联网医院提供支撑。

成长期,规范监管与产业支撑并行

全国几个园区中,银川和海南投用时间早,更多企业已进入运营期。此时,园区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在互联网医院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近两年来,银川和海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强化对互联网医院各环节的监管,包括诊疗服务规范、院务公开、年度校验等。

2021年,海南省卫健委还开始对外公布社会办互联网医院的服务量情况。2021年1月,58家互联网医院中,仅少数几家产生了有效的运营数据;20家互联网医院的医生数为0,47家的诊疗量为0,以及51家的处方量为0。

在数据公示的督促下,更多互联网医院启动实际运营,到2021年第三季度,绝大多数互联网医院都已进入运营状态,仅有少数几家的“0”运营状态尚未打破。

在强化监管的过程中,园区一方面需向企业进行及时的政策传递与解读,引导企业自律;另一方面,也通过资源对接、行业交流等方式持续助力企业成长。

例如,2020年《银川市互联网诊疗服务规范(试行)》出台时,银川市卫健委、银川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会第一时间就以动脉网为独家平台,直播新规解读,中关村创新中心企业也参与到解读中。2021年4月,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举办“互联网医院运营及数据合规专题”政策解读会,又邀请律师对相关政策进行了深入解读。

与此同时,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还在药械供应、知识产权保护、健康险合作等方面,为企业进行资源对接。

整体上看,此时的园区运营方主要承担了规范发展引导与产业支撑并重的职能。

差异化定位,不同角度促进产业发展

尽管各个园区都要有强力的政策支持,并由政府部门引导、企业参与运营,但整体上看,仍然产生了两大类型:政策导向型和企业导向型两大类。不同类型中,园区服务内容也有所不同。

以银川和海南为主的政策导向类

银川作为全国互联网医院先行先试的城市,政策突破一直起到了直接的引导作用。除了好大夫在线、微医、丁香园、春雨医生等企业早在2017年就落户银川之外,此后也陆续有医疗健康企业到银川落地,尤其是集中在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

银川谷医堂互联网医院于2019年获批,谷医堂线下业务主要在湖南,线上面向全国。“银川和园区作为互联网医院先行试点示范区域,在最新政策解读、互联网医疗知识培训、行业交流会议、政府扶持政策申办等方面提供了及时、有前瞻性的信息和机会,并且提供了相应的投融资对接、项目路演等支持。疫情期间,还对园区办公场所实施了免租一个月的支持。”谷医堂互联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大多企业到银川落地主要是受政策引导。”左手医生创始人兼CEO张超表示,为了更好地支撑诊疗AI产品发展,公司也于2021年在银川拿了互联网医院牌照,中关村创新中心在其中搭建政企沟通渠道。

海南同样如此,2019年-2020年,大批企业受海南审批政策的吸引,前往海南生态软件园申办互联网医院。随着海南在数字医疗领域的产业积累,目前,数字疗法已成为当地的探索方向。2022年,海南省将“探索数字疗法先行试用”列入其“十四五”数字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这是数字疗法首次被列入省级规划;海南生态软件园可成为数字疗法研发基地。

这一政策走向也恰好满足了部分企业的需求。已入驻海南生态软件园的妙医佳互联网医院提出,公司正在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睡眠心理等疾病的数字疗法申报,计划在园区落地,因此希望海南和园区在数字疗法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整体上看,政策导向型园区主要依靠当地政策、尤其是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突破意义的政策来吸引企业,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一种载体,做好后续跟进服务。

以资质申办为切入点的企业导向类

对企业导向类的园区来说,尽管也要获得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获得审批、税收、招商奖励等政策,但园区建设运营企业在其中发挥着更重要的“攒局”作用。

相较于政策导向类园区,企业导向类园区更大的差异是:申办互联网医院牌照是吸引企业入驻的主要条件之一,一般以200万元以上的首年申办费用,以及每年数十万元的后续费用,已成为一种产品形态。

“我们由一家医疗信息化系统研发的技术驱动型公司转型为数字医疗生态服务商。”海橙数字医疗产业园CEO王涵称,“近两年来,各类医疗健康企业申请互联网医院牌照的需求逐渐旺盛,我们开展了资质申请的基础建设全流程服务,直至2021年底准备在青岛创办产业园。今年海橙数字医疗产业园落地青岛之前,我们已经为十余家企业成功建设数字医疗平台并申请了互联网医院牌照。

奈特瑞创始人兼CEO曲毅则表示,传统的医疗健康产业链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按照前几年的模式,这些数字化转型项目的集约化程度并不高,在逐步集约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多个互联网医疗产业园,此前的系统建设服务商也就演变为园区建设运营方。

企业入驻后,园区一方面为其运营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基于企业的共同诉求,寻求更多优惠政策或政策突破。例如,伴随着企业陆续入住,海豚数字医疗产业园正在向当地医保部门争取医保支付政策。

此外,也有两种类型特征兼具的园区。2022年,国务院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发布,将贵州定位为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支持贵州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中国建设探索经验。

在此背景下,贵州省政府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和数字疗法融合发展,由当地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建设运营的海鸥数字医疗器械产业园落户贵阳白云区。

据了解,海鸥数字医疗器械产业园将吸引互联网医疗、数字医疗相关企业机构入园,为符合标准的企业提供互联网医院建设和数字疗法产品证书等相关资质的申办全流程服务,以及后续运营支持。

“代办”模式后,园区如何深谋远虑?

互联网医疗产业园一片火热的同时,业内也曾发出不同声音,尤其是对企业导向类园区;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种中介性质的模式,而医疗行为需要极其注重安全和质量,因此,对这种模式下“代办”的互联网医院持怀疑态度。

“我们不否认为企业提供居间或代办服务,因为绝大部分企业对建设流程并不熟悉,需要专业的团队提供服务。”海橙数字医疗产业园CEO王涵表示,“在严守医疗安全制度,严格按照审批验收规则与标准建设的情况下,为企业提升资质申办效率,本身就是有意义且能够创造价值的。资质申请只是入驻的基础,产业园真正的价值是在此之上为企业全方位赋能,营造更好的智慧医疗生态环境,为企业提供互联网医院基础建设、可快速搭建的个性化系统、以及相关的运营管理、资源链接、投融资等全流程服务,培育出更多数字健康‘独角兽’公司。”

奈特瑞创始人兼CEO曲毅认为,这种模式是互联网医疗业态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说明产业分工更加明确。“术业有专攻,不可能要求每家公司都成为互联网公司、做重复的工作,浪费时间、浪费资金。医疗健康产业链的良性发展,应该有大量to B型的公司成长起来。同时,有了更多这样做基建的企业存在,形成充分竞争、优胜劣汰,行业也会向着更好的结果发展。”

动脉网认为,不只是在申办环节,直至此后的线上医疗服务全流程,不论是园区运营方还是企业自身,都应以高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才能使这类园区模式更好地立足。

互联网医疗不同于实体产业,其大量业务可在线上开展,形成产业聚集区之后,怎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园区?

“产业协同”是此次多家园区、企业和动脉网交流过程中频繁提及的词。不过,业内暂未形成成熟的产业协同路径,各家企业对此提出了经验、建议和畅想。

海南蛮牛健康互联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入驻博鳌乐城后,已在业务协同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例如,拓展多点执业医生与海南实体医院的医生资源,入驻医生数量和问诊数量过去一年同比快速增长;将现有的慢病管理业务与海南乐城高端项目结合,对接乐城线下医美、康养、再生等独特的消费型医疗资源,利用线下远程医疗中心的地域优势,组建线下服务团队,为高净值客户提供高优质服务,促进医药险服务生态落地。

该负责人还建议,希望园区结合各医疗机构优势能力,制定针对各机构之间的商务合作优惠政策,使园区内各机构互相赋能,提升整体竞争实力;进一步开放、优化进口药械申请的优惠政策,帮助机构寻找合适的国外先进药械、对接本地医疗机构和项目商机;制定更多专业人才引入政策,帮助互联网医院在乐城本地扩建医疗、陪诊、线上照护等服务能力。

成都双流阿如拉互联网医院运营负责人丁金焕提出,同一园区内还有保险背景的企业入驻,希望未来能够找到医疗与保险之间的合作点。

海橙数字医疗产业园CEO王涵认为,企业形成聚集之后可以“抱团取暖”,在多个维度产生合作。“例如,各家互联网医院服务均有侧重点,如果园区内的互联网医院之间形成转诊,就有望降低整体获客成本;同时,各家企业还可共享远程医疗等基础设施,降低硬件投入。”

此外,奈特瑞在成都鹏瑞利、广东医谷等地的互联网医疗产业集群,将促进线上线下医疗资源的协同。按照奈特瑞创始人兼CEO曲毅的计划,其园区定位于医疗综合体。“在投入线上运营面向全国患者的同时,也加强医疗机构接诊本地患者的线下服务,园区内引入涉及各类专科、医技的企业,成为一家‘综合医院’,满足患者多样化需求。”

因此,未来,各地园区还需在产业协同方面进行可落地的模式探索,为企业实现更长期的降本增效,而非只做拿牌照的“一锤子买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互联网医疗园区火爆,除了拿牌照还能做什么?

2022年以来,至少已有6个以互联网医疗为主题的园区产生。

图片来源:Unsplash-Adhy Savala

文|动脉网

2022年以来,互联网医疗风平浪静,互联网医疗园区却火了!

4月,两家企业分别在广东、湖南与当地政府部门签约,建设互联网医疗产业园;加上此前的贵州海鸥数字医疗器械产业园、青岛海橙数字医疗产业园以及奈特瑞在四川成都、山东淄博签约的园区项目,2022年以来,至少已有6个以互联网医疗为主题的园区产生。

除了银川、海南两地之外,目前其他区域的园区大多以拿(互联网医院)牌照作为吸引企业的主要条件,资质申请也确已成为业内许多企业的现实需求。不过,拿牌照之后,企业的目标是长远发展,园区能否为其提供后续支撑,使园区与企业共同成长?这是更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争做“送水人”,互联网医疗园区火热

2014年以来,医联等互联网医疗公司在成都天府软件园孵化、发展。2017年,早期试水互联网医院的一批企业聚集银川;2017年底,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揭牌运营,吸引包括互联网医疗在内的互联网企业入驻。由此,互联网医疗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形成,如今,产业园已成为该领域的重要业态之一。

目前,全国多地已建成或正在筹建互联网医疗产业园:

2017年,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揭牌运营。

2019年,海南生态软件园开始吸纳互联网医院落户,博鳌乐城也有小部分互联网医院入驻。

2021年,成都双流海豚数字医疗产业园投用,成都温江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将互联网医院作为园区业态组成部分,天津经开区加大互联网医院招商力度。

2022年,贵州海鸥数字医疗器械产业园筹建,互联网医院定位为园区的重要基础设施;青岛海橙数字医疗产业园启动招商,成都奈特瑞天府互联网+医疗孵化基地、淄博经开区奈特瑞互联网医院孵化基地、广东奈特瑞互联网医疗产业聚集区、湖南云鹊互联网医疗产业园签约筹建。

至此,互联网医疗产业园在全国遍地开花。2022年,仅仅在4月份,就有两个产业园项目与当地政府部门签约启动筹建。

4月12日,奈特瑞分别与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局、广东医谷产业园就“奈特瑞互联网医疗产业聚集区”项目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后,奈特瑞将在广东医谷产业园内部署“互联网+医疗”产业基地。4月24日,云鹊互联网医疗产业园与湖南湘潭雨湖区签约,将在雨湖高新区落地。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由企业主导的互联网医院大多集中在上述区域。同时,入驻园区的企业也远不止传统的互联网医疗公司,还包括药械企业、流通企业、保险公司、医疗科技公司等,也就是说,各类公司都试图利用互联网跨越空间的特性,将互联网医院作为基础设施,向患者服务端延伸。

而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也意味着越来越多企业热衷于投身园区建设和运营,成为大健康领域各类公司布局互联网医院的“送水人”;甚至一家企业在多地落地园区,例如,海豚数字医疗产业园和海鸥数字医疗器械产业园由桃子健康旗下公司运营,奈特瑞在成都、淄博、广州等地签约建园区。

除了拿牌照,园区还能做什么?

互联网医疗产业园的产生与各地政策环境、人力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等因素相关,园区也在企业入驻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功能。

入驻前,软硬件服务“一条龙”

企业正式入驻前,园区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企业申办互联网医院牌照,提供线上线下的全流程支撑。线上包括系统建设、监管平台对接、验收等环节,线下包括实体医疗机构依托或设置、办公场地等环节。

“前期遇到的最大困难就在于,各地申办政策有差异,即使是同一地的政策也可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成都双流阿如拉互联网医院运营负责人丁金焕告诉动脉网,如果全靠企业自己研究,成本投入很大。

尽管国家卫健委出台了《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文件,但在实践中,各省份的要求不尽相同。有的要求依托医院,有的则可依托综合门诊部;有的要求一家医疗机构仅能对应一家互联网医院,有的则允许一家医疗机构对应多家互联网医院。

在更细的颗粒度上,互联网医院与监管平台的对接数据、接口标准等,各地均有不同的要求,甚至可能发生变化。对于初次、甚至可能只会有一次申办经历的企业来说,了解这些内容,也同样需要时间成本。

“目前,我们帮助企业拿牌照的过程已经流程化、模式化和规范化。”海豚数字医疗产业园副总裁陈静波表示。

因此,对入驻企业来说,首先能够获得园区的支持,是更高效率的资质申请过程。

入驻后,支持运营“扶上马”

企业入驻并开始运营互联网医院之后,园区主要为其提供人才、管理、风控等的一系列支持,使企业能尽快走上正轨。

海豚数字医疗产业园于2021年9月整体投用,入驻企业现正处于运营初期。园区副总裁陈静波提到,园区已有40多张互联网医院牌照,其中约80%左右的企业进场办公。一些互联网医疗业务体系成熟的公司迅速进入状态,例如京东健康、九州通等,但首次运营互联网医院的企业则可能遇到诸多问题。“所以,我们现在的工作重心已经由牌照申办转移到运营支持。”

据了解,为了辅助企业运营,海豚数字医疗产业园建立了问诊能力输出中心和医务中心。其中,问诊能力输出中心主要帮助企业梳理团队架构、制定医生培训和管理规范;医务中心主要帮助企业搭建医务体系,进行规范的医疗质量管控,协同企业进行法务风控、协助处理投诉纠纷等,帮助企业进行风险预防和控制。此外,园区还对企业进行政策解读、实战案例等的分享和培训。

互联网医疗催生了多种新岗位,如医生运营、患者运营、医学新媒体运营、医务管理、技术开发运维等,当然,也需要大量医生。

“缺人才,是许多企业反映的难题。”海豚数字医疗产业园副总裁陈静波提到,园区为此与四川5所医学类高校对接,直接联动开展校招,为入驻企业吸引各类人才。

海橙数字医疗产业园CEO王涵则介绍,园区依托海尔技术及医疗资源,建立了医生及院士资源库,今后可为入驻的互联网医院提供支撑。

成长期,规范监管与产业支撑并行

全国几个园区中,银川和海南投用时间早,更多企业已进入运营期。此时,园区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在互联网医院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近两年来,银川和海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强化对互联网医院各环节的监管,包括诊疗服务规范、院务公开、年度校验等。

2021年,海南省卫健委还开始对外公布社会办互联网医院的服务量情况。2021年1月,58家互联网医院中,仅少数几家产生了有效的运营数据;20家互联网医院的医生数为0,47家的诊疗量为0,以及51家的处方量为0。

在数据公示的督促下,更多互联网医院启动实际运营,到2021年第三季度,绝大多数互联网医院都已进入运营状态,仅有少数几家的“0”运营状态尚未打破。

在强化监管的过程中,园区一方面需向企业进行及时的政策传递与解读,引导企业自律;另一方面,也通过资源对接、行业交流等方式持续助力企业成长。

例如,2020年《银川市互联网诊疗服务规范(试行)》出台时,银川市卫健委、银川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会第一时间就以动脉网为独家平台,直播新规解读,中关村创新中心企业也参与到解读中。2021年4月,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举办“互联网医院运营及数据合规专题”政策解读会,又邀请律师对相关政策进行了深入解读。

与此同时,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还在药械供应、知识产权保护、健康险合作等方面,为企业进行资源对接。

整体上看,此时的园区运营方主要承担了规范发展引导与产业支撑并重的职能。

差异化定位,不同角度促进产业发展

尽管各个园区都要有强力的政策支持,并由政府部门引导、企业参与运营,但整体上看,仍然产生了两大类型:政策导向型和企业导向型两大类。不同类型中,园区服务内容也有所不同。

以银川和海南为主的政策导向类

银川作为全国互联网医院先行先试的城市,政策突破一直起到了直接的引导作用。除了好大夫在线、微医、丁香园、春雨医生等企业早在2017年就落户银川之外,此后也陆续有医疗健康企业到银川落地,尤其是集中在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

银川谷医堂互联网医院于2019年获批,谷医堂线下业务主要在湖南,线上面向全国。“银川和园区作为互联网医院先行试点示范区域,在最新政策解读、互联网医疗知识培训、行业交流会议、政府扶持政策申办等方面提供了及时、有前瞻性的信息和机会,并且提供了相应的投融资对接、项目路演等支持。疫情期间,还对园区办公场所实施了免租一个月的支持。”谷医堂互联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大多企业到银川落地主要是受政策引导。”左手医生创始人兼CEO张超表示,为了更好地支撑诊疗AI产品发展,公司也于2021年在银川拿了互联网医院牌照,中关村创新中心在其中搭建政企沟通渠道。

海南同样如此,2019年-2020年,大批企业受海南审批政策的吸引,前往海南生态软件园申办互联网医院。随着海南在数字医疗领域的产业积累,目前,数字疗法已成为当地的探索方向。2022年,海南省将“探索数字疗法先行试用”列入其“十四五”数字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这是数字疗法首次被列入省级规划;海南生态软件园可成为数字疗法研发基地。

这一政策走向也恰好满足了部分企业的需求。已入驻海南生态软件园的妙医佳互联网医院提出,公司正在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睡眠心理等疾病的数字疗法申报,计划在园区落地,因此希望海南和园区在数字疗法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整体上看,政策导向型园区主要依靠当地政策、尤其是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突破意义的政策来吸引企业,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一种载体,做好后续跟进服务。

以资质申办为切入点的企业导向类

对企业导向类的园区来说,尽管也要获得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获得审批、税收、招商奖励等政策,但园区建设运营企业在其中发挥着更重要的“攒局”作用。

相较于政策导向类园区,企业导向类园区更大的差异是:申办互联网医院牌照是吸引企业入驻的主要条件之一,一般以200万元以上的首年申办费用,以及每年数十万元的后续费用,已成为一种产品形态。

“我们由一家医疗信息化系统研发的技术驱动型公司转型为数字医疗生态服务商。”海橙数字医疗产业园CEO王涵称,“近两年来,各类医疗健康企业申请互联网医院牌照的需求逐渐旺盛,我们开展了资质申请的基础建设全流程服务,直至2021年底准备在青岛创办产业园。今年海橙数字医疗产业园落地青岛之前,我们已经为十余家企业成功建设数字医疗平台并申请了互联网医院牌照。

奈特瑞创始人兼CEO曲毅则表示,传统的医疗健康产业链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按照前几年的模式,这些数字化转型项目的集约化程度并不高,在逐步集约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多个互联网医疗产业园,此前的系统建设服务商也就演变为园区建设运营方。

企业入驻后,园区一方面为其运营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基于企业的共同诉求,寻求更多优惠政策或政策突破。例如,伴随着企业陆续入住,海豚数字医疗产业园正在向当地医保部门争取医保支付政策。

此外,也有两种类型特征兼具的园区。2022年,国务院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发布,将贵州定位为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支持贵州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中国建设探索经验。

在此背景下,贵州省政府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和数字疗法融合发展,由当地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建设运营的海鸥数字医疗器械产业园落户贵阳白云区。

据了解,海鸥数字医疗器械产业园将吸引互联网医疗、数字医疗相关企业机构入园,为符合标准的企业提供互联网医院建设和数字疗法产品证书等相关资质的申办全流程服务,以及后续运营支持。

“代办”模式后,园区如何深谋远虑?

互联网医疗产业园一片火热的同时,业内也曾发出不同声音,尤其是对企业导向类园区;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种中介性质的模式,而医疗行为需要极其注重安全和质量,因此,对这种模式下“代办”的互联网医院持怀疑态度。

“我们不否认为企业提供居间或代办服务,因为绝大部分企业对建设流程并不熟悉,需要专业的团队提供服务。”海橙数字医疗产业园CEO王涵表示,“在严守医疗安全制度,严格按照审批验收规则与标准建设的情况下,为企业提升资质申办效率,本身就是有意义且能够创造价值的。资质申请只是入驻的基础,产业园真正的价值是在此之上为企业全方位赋能,营造更好的智慧医疗生态环境,为企业提供互联网医院基础建设、可快速搭建的个性化系统、以及相关的运营管理、资源链接、投融资等全流程服务,培育出更多数字健康‘独角兽’公司。”

奈特瑞创始人兼CEO曲毅认为,这种模式是互联网医疗业态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说明产业分工更加明确。“术业有专攻,不可能要求每家公司都成为互联网公司、做重复的工作,浪费时间、浪费资金。医疗健康产业链的良性发展,应该有大量to B型的公司成长起来。同时,有了更多这样做基建的企业存在,形成充分竞争、优胜劣汰,行业也会向着更好的结果发展。”

动脉网认为,不只是在申办环节,直至此后的线上医疗服务全流程,不论是园区运营方还是企业自身,都应以高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才能使这类园区模式更好地立足。

互联网医疗不同于实体产业,其大量业务可在线上开展,形成产业聚集区之后,怎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园区?

“产业协同”是此次多家园区、企业和动脉网交流过程中频繁提及的词。不过,业内暂未形成成熟的产业协同路径,各家企业对此提出了经验、建议和畅想。

海南蛮牛健康互联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入驻博鳌乐城后,已在业务协同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例如,拓展多点执业医生与海南实体医院的医生资源,入驻医生数量和问诊数量过去一年同比快速增长;将现有的慢病管理业务与海南乐城高端项目结合,对接乐城线下医美、康养、再生等独特的消费型医疗资源,利用线下远程医疗中心的地域优势,组建线下服务团队,为高净值客户提供高优质服务,促进医药险服务生态落地。

该负责人还建议,希望园区结合各医疗机构优势能力,制定针对各机构之间的商务合作优惠政策,使园区内各机构互相赋能,提升整体竞争实力;进一步开放、优化进口药械申请的优惠政策,帮助机构寻找合适的国外先进药械、对接本地医疗机构和项目商机;制定更多专业人才引入政策,帮助互联网医院在乐城本地扩建医疗、陪诊、线上照护等服务能力。

成都双流阿如拉互联网医院运营负责人丁金焕提出,同一园区内还有保险背景的企业入驻,希望未来能够找到医疗与保险之间的合作点。

海橙数字医疗产业园CEO王涵认为,企业形成聚集之后可以“抱团取暖”,在多个维度产生合作。“例如,各家互联网医院服务均有侧重点,如果园区内的互联网医院之间形成转诊,就有望降低整体获客成本;同时,各家企业还可共享远程医疗等基础设施,降低硬件投入。”

此外,奈特瑞在成都鹏瑞利、广东医谷等地的互联网医疗产业集群,将促进线上线下医疗资源的协同。按照奈特瑞创始人兼CEO曲毅的计划,其园区定位于医疗综合体。“在投入线上运营面向全国患者的同时,也加强医疗机构接诊本地患者的线下服务,园区内引入涉及各类专科、医技的企业,成为一家‘综合医院’,满足患者多样化需求。”

因此,未来,各地园区还需在产业协同方面进行可落地的模式探索,为企业实现更长期的降本增效,而非只做拿牌照的“一锤子买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