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扫地机器人的战国时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扫地机器人的战国时代

本土内卷VS出海抢滩。

文|A轮财经 享哼

编辑|花哥

如果你向一个95后要一张装修新房的家电清单,想必里面十有八九会出现“扫地机器人”。

根据《2021扫地机器人发展白皮书》,2020年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达94亿元,同比增长19.1%,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扫地机器人市场。

站在“懒人经济”的风口,扫地机器人无疑是当前智能清洁家电中不可忽视的佼佼者。殊不知,这一炙手可热的单品实则也是名副其实的“95后”。

回望其诞生至今二十余年的浮沉,不禁让人发问:属于扫地机器人的黄金时代正在来临,还是已经过去?

01.崭露头角:从“扫雷”到“扫地”

上世纪90年代,机器人行业尚未兴起。仅在科幻文学里出现的「机器人」形象仍是“笨重而缓慢”的,人们根本无法想象这一庞然大物与日常生活场景的关联。

然而,时任MIT机器人实验研究员的Colin Angle却相信“机器人的使命就是为人类提供更好的帮助。”怀揣着这一信念,他在1990年创立了实用型机器人公司iRobot,并经历了从国防军事、工业领域到民用消费的众多产品方向探索。

终于,经历不下20次摸爬滚打的iRobot在12年后迎来了举足轻重的转折点:第一台量产家用扫地机器人Roomba的诞生。

“真正的创业之路是不断尝试、不断调整,再尝试、再调整。”从“扫雷”到“扫地”,一炮而红的Roomba背后正是每一项前沿科技走出实验室后都将面临的坎坷与波折。

不过,当时的Colin可能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在未来成为“扫地机器人之父”,而这一转折居然在18年后开拓了一个价值34亿美元的全新市场。

02.发展创新:是“智能”还是“智障”

Roomba的成功,让众多公司窥见了这一市场的巨大潜力。一时间内,各色企业争相入场,推出了各自品牌的扫地机器人。

然而,伴随热度而来的则是铺天盖地的负面评价。和人们预期中“找得准、扫得全”的人工智能相比,彼时“随机式清扫”的扫地机器人,更像是一个容易瞎撞墙的“人工智障”。在长达7、8年边际收益低迷的创新停滞期里,漏扫、重复扫等痛点始终无法被解决。

然而,这段市场瓶颈期对于科沃斯的创始人钱东奇而言,则是厚积薄发的关键历程。1998年,受首届全国机器人足球竞赛的启发,钱东奇萌生了做吸尘机器人的想法。已是不惑之年的他放弃了高校教师的岗位,毅然下海。

“创新如‘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力。”虽然公司从家电代工起步,但始终相信技术就是一切的钱东奇,仍然在研发上开足了马力。他在2000年成立了HSR(Home Service Robot)五人研发部门,专注研发扫地机器人。而这条自主研发之路,一走就是9年。直到2009年,在代工业务营收早已突破10亿元之时,科沃斯推出了第一款扫地机器人“地宝”。

这一标杆性产品的出现,不仅使科沃斯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更是快速拉动了扫地机器人的技术革新,彻底改变了扫地机器人的时代。不同于依靠超声波进行基础避障的方式,科沃斯在LDS-SLAM(激光导航)和VSLAM(视觉导航)技术上的突破,克服了初代扫地机器人随机性强、精确度低的问题,让扫地机器人的“眼睛”更加明亮,也让用户体验有了质的飞跃。

“做产品也不是单纯地在实验室里搞研究,而是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能被消费者接受,为消费者而创新。”钱东奇认为,创新的基础是对技术的了解和掌握,首先需要“在底层花功夫”,在这之后,则是“学会理解市场、理解消费者”。

基于这一点,科沃斯不断攻克算法、传感、结构等多项技术难点,尝试解决用户不断产生的新需求,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行业领跑者。

03.赛道转换:长了“眼睛”的吸尘器

在“地宝”诞生的同一年,清华大学航空与航天学院的俞浩成立了学生社团“天空工场”。而这一团队,也正是当前智能清洁市场的黑马——追觅科技的前身。

2015年创业之时,这位“聪明、好奇、善于学习”的典型极客,选择了当时前景明朗的吸尘器赛道。两年时间内,追觅在吸尘器核心“高速马达”上获得了颠覆性的技术突破,并利用高性价比的特点带动了销量的猛增。吸尘器业务仅推出一年半,2019年追觅科技全年营收即超过5亿元。

“或者创新,或者消亡。”这是《时代》编辑比尔·萨波里托在无数采访后,对创新驱动型企业所下的定论。对智能清洁行业而言,创新或许并不只代表了技术的突破,同样也意味着品类的转换。

深谙这一点的俞浩,早在追觅成立初期便看到了“吸尘器的天花板”,并提前开始对扫地机品类进行技术和供应链的双重储备。追觅团队的一位员工表示,“如果只有一个赛道,那赛道完了,你也完了。”

彼时,追觅在扫地机器人的定位方案上,选择了非主流的图像定位技术进行研究。“机器人实质上是自动的传感、处理和执行,其中马达是‘心脏’,算法是‘大脑’。”俞浩表示,图像接收的信息肯定更多,尽管在短时间内,可能因为算法的局限表现不如激光,但“长期来看,优势就会体现出来了。”

作为扫地机器人品类的后来者,追觅科技凭借坚实的技术基础和敏锐的战略眼光,在短时间内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20年全年销售额近22亿元,相较三年前增幅超过4倍。而这样的成绩亦足以令同样尝试赛道拓展的吸尘器老牌企业戴森咋舌。

04.百家争鸣:本土内卷vs出海抢滩

在追觅科技的成功背后,选择出口海外市场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尽管龙头公司iRobot在全球市场的市占近半,出海的国产扫地机器人品牌商同样有着不俗的表现。

凭借高性价比和强产品力,国产扫地机器人的销量在海外市场与日俱增。2020年,全球市场份额排行二、三位的均为中国公司:科沃斯和石头科技,市占比分别为 17%、9%。

“相较于国内,海外消费者对清洁家电认知更成熟,产品力是打开市场的关键。”追觅科技领投方、华兴新经济基金执行董事雷鸣表示,“国内市场还是比较内卷的。”

国内扫地机器人的风云激荡,或许与2013-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潮不无联系。如今稳居市场前列的石头科技正是在创业氛围热切到“令人窒息”的2014年启动的。计算机科班出身、有大厂经验的创始人昌敬,在石头科技创立之初便吸引了雷军的注意,顺利加入小米生态链。

然而,在接连推出的爆款背后,则是OEM代工的利润局限和自有品牌的低存在感。慎重考虑后,昌敬在三年之后选择“做自己”,离开了小米这所家电黄埔军校。

如今,国内扫地机器人市场呈现一超多强局面。“一超”即市占率近半的科沃斯,而新品牌们同样来势汹汹——分道扬镳的小米和石头仍然具有旗鼓相当的竞争力,而后来者追觅、云鲸、由利等新品牌也在迅速抢占位置。

天眼查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我国扫地机器人相关企业的年度注册增速就保持在40%左右,新近一年成立的公司超过50家。无论是专业厂商、传统家电厂商还是品牌厂商,家用清洁电器板块的山头上,早已站满了形形色色的企业。

对新企业而言,国内市场的入场资本和壁垒早已高高筑起,一场硬仗不可避免。

05.多方博弈:产业链上的“精耕细作”

昌敬曾在石头科技的内部信中谈到,“企业的发展阶段会分为0-1和1-N。从0-1,企业只需要找到一个独特价值点切入就行,1-N阶段就需要延长短期独特性这个窗口期,更要开始布局长期独特价值,让公司能够可持续发展。”

换句话说,如果从0到1考验的是产品力创新,那从1到n则更多地考验一个企业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设计研发、生产制造、渠道分发、营销推广的多方博弈。

从扫地机器人的产业链现状来看,上游以底层芯片、元器件等原材料制造为主,中游则涵盖了软件算法、硬件代工、激光模组代理等机器制造要点,最终进入下游的双渠道销售。

整个链条环环相扣、分工细化,代理商、代工厂、方案商、品牌商等众多角色共同支撑着这条热门赛道的正常发展和运营。

而今,伴随着产业上游整体壁垒的降低,行业已进入了渐进式创新阶段。“创新是一个过程,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石头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大公司来说,追求产品成熟度和口碑是第一优先级。”

作为一个结合了“科技x消费x生活”的复杂品类,扫地机器人背后的核心竞争力也需要达到技术积累、制造规模、营销服务的三重平衡。哇力的创始人张珂嘉曾言:“一个木桶不能有短板特别厉害的情况,因为当每一个竞争点都起到关键作用的时候,往往短板能决定位次。”

对国内玩家而言,这意味着企业在深掘“技术护城河”的同时,在渠道整合、品牌打造、营销手段等方向也面临着同样的压力。如何找到让消费者买单的新抓手,或许成为了划分扫地机器人——这块资本香饽饽的关键命题。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1年“双11”期间,清洁家电整体销售额达55.3亿元,同比增长35.7%。其中,扫地机器人和洗地机成为了拉动清洁电器增长的双引擎:洗地机同比增长166%,扫地机器人同比增长45%。

从数字上看,扫地机器人的黄金时代似乎仍在延续,但市场洗牌的号角也越来越近。毕竟,在科技产业时代,“没有什么比成功消失得更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地机器人的战国时代

本土内卷VS出海抢滩。

文|A轮财经 享哼

编辑|花哥

如果你向一个95后要一张装修新房的家电清单,想必里面十有八九会出现“扫地机器人”。

根据《2021扫地机器人发展白皮书》,2020年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达94亿元,同比增长19.1%,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扫地机器人市场。

站在“懒人经济”的风口,扫地机器人无疑是当前智能清洁家电中不可忽视的佼佼者。殊不知,这一炙手可热的单品实则也是名副其实的“95后”。

回望其诞生至今二十余年的浮沉,不禁让人发问:属于扫地机器人的黄金时代正在来临,还是已经过去?

01.崭露头角:从“扫雷”到“扫地”

上世纪90年代,机器人行业尚未兴起。仅在科幻文学里出现的「机器人」形象仍是“笨重而缓慢”的,人们根本无法想象这一庞然大物与日常生活场景的关联。

然而,时任MIT机器人实验研究员的Colin Angle却相信“机器人的使命就是为人类提供更好的帮助。”怀揣着这一信念,他在1990年创立了实用型机器人公司iRobot,并经历了从国防军事、工业领域到民用消费的众多产品方向探索。

终于,经历不下20次摸爬滚打的iRobot在12年后迎来了举足轻重的转折点:第一台量产家用扫地机器人Roomba的诞生。

“真正的创业之路是不断尝试、不断调整,再尝试、再调整。”从“扫雷”到“扫地”,一炮而红的Roomba背后正是每一项前沿科技走出实验室后都将面临的坎坷与波折。

不过,当时的Colin可能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在未来成为“扫地机器人之父”,而这一转折居然在18年后开拓了一个价值34亿美元的全新市场。

02.发展创新:是“智能”还是“智障”

Roomba的成功,让众多公司窥见了这一市场的巨大潜力。一时间内,各色企业争相入场,推出了各自品牌的扫地机器人。

然而,伴随热度而来的则是铺天盖地的负面评价。和人们预期中“找得准、扫得全”的人工智能相比,彼时“随机式清扫”的扫地机器人,更像是一个容易瞎撞墙的“人工智障”。在长达7、8年边际收益低迷的创新停滞期里,漏扫、重复扫等痛点始终无法被解决。

然而,这段市场瓶颈期对于科沃斯的创始人钱东奇而言,则是厚积薄发的关键历程。1998年,受首届全国机器人足球竞赛的启发,钱东奇萌生了做吸尘机器人的想法。已是不惑之年的他放弃了高校教师的岗位,毅然下海。

“创新如‘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力。”虽然公司从家电代工起步,但始终相信技术就是一切的钱东奇,仍然在研发上开足了马力。他在2000年成立了HSR(Home Service Robot)五人研发部门,专注研发扫地机器人。而这条自主研发之路,一走就是9年。直到2009年,在代工业务营收早已突破10亿元之时,科沃斯推出了第一款扫地机器人“地宝”。

这一标杆性产品的出现,不仅使科沃斯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更是快速拉动了扫地机器人的技术革新,彻底改变了扫地机器人的时代。不同于依靠超声波进行基础避障的方式,科沃斯在LDS-SLAM(激光导航)和VSLAM(视觉导航)技术上的突破,克服了初代扫地机器人随机性强、精确度低的问题,让扫地机器人的“眼睛”更加明亮,也让用户体验有了质的飞跃。

“做产品也不是单纯地在实验室里搞研究,而是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能被消费者接受,为消费者而创新。”钱东奇认为,创新的基础是对技术的了解和掌握,首先需要“在底层花功夫”,在这之后,则是“学会理解市场、理解消费者”。

基于这一点,科沃斯不断攻克算法、传感、结构等多项技术难点,尝试解决用户不断产生的新需求,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行业领跑者。

03.赛道转换:长了“眼睛”的吸尘器

在“地宝”诞生的同一年,清华大学航空与航天学院的俞浩成立了学生社团“天空工场”。而这一团队,也正是当前智能清洁市场的黑马——追觅科技的前身。

2015年创业之时,这位“聪明、好奇、善于学习”的典型极客,选择了当时前景明朗的吸尘器赛道。两年时间内,追觅在吸尘器核心“高速马达”上获得了颠覆性的技术突破,并利用高性价比的特点带动了销量的猛增。吸尘器业务仅推出一年半,2019年追觅科技全年营收即超过5亿元。

“或者创新,或者消亡。”这是《时代》编辑比尔·萨波里托在无数采访后,对创新驱动型企业所下的定论。对智能清洁行业而言,创新或许并不只代表了技术的突破,同样也意味着品类的转换。

深谙这一点的俞浩,早在追觅成立初期便看到了“吸尘器的天花板”,并提前开始对扫地机品类进行技术和供应链的双重储备。追觅团队的一位员工表示,“如果只有一个赛道,那赛道完了,你也完了。”

彼时,追觅在扫地机器人的定位方案上,选择了非主流的图像定位技术进行研究。“机器人实质上是自动的传感、处理和执行,其中马达是‘心脏’,算法是‘大脑’。”俞浩表示,图像接收的信息肯定更多,尽管在短时间内,可能因为算法的局限表现不如激光,但“长期来看,优势就会体现出来了。”

作为扫地机器人品类的后来者,追觅科技凭借坚实的技术基础和敏锐的战略眼光,在短时间内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20年全年销售额近22亿元,相较三年前增幅超过4倍。而这样的成绩亦足以令同样尝试赛道拓展的吸尘器老牌企业戴森咋舌。

04.百家争鸣:本土内卷vs出海抢滩

在追觅科技的成功背后,选择出口海外市场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尽管龙头公司iRobot在全球市场的市占近半,出海的国产扫地机器人品牌商同样有着不俗的表现。

凭借高性价比和强产品力,国产扫地机器人的销量在海外市场与日俱增。2020年,全球市场份额排行二、三位的均为中国公司:科沃斯和石头科技,市占比分别为 17%、9%。

“相较于国内,海外消费者对清洁家电认知更成熟,产品力是打开市场的关键。”追觅科技领投方、华兴新经济基金执行董事雷鸣表示,“国内市场还是比较内卷的。”

国内扫地机器人的风云激荡,或许与2013-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潮不无联系。如今稳居市场前列的石头科技正是在创业氛围热切到“令人窒息”的2014年启动的。计算机科班出身、有大厂经验的创始人昌敬,在石头科技创立之初便吸引了雷军的注意,顺利加入小米生态链。

然而,在接连推出的爆款背后,则是OEM代工的利润局限和自有品牌的低存在感。慎重考虑后,昌敬在三年之后选择“做自己”,离开了小米这所家电黄埔军校。

如今,国内扫地机器人市场呈现一超多强局面。“一超”即市占率近半的科沃斯,而新品牌们同样来势汹汹——分道扬镳的小米和石头仍然具有旗鼓相当的竞争力,而后来者追觅、云鲸、由利等新品牌也在迅速抢占位置。

天眼查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我国扫地机器人相关企业的年度注册增速就保持在40%左右,新近一年成立的公司超过50家。无论是专业厂商、传统家电厂商还是品牌厂商,家用清洁电器板块的山头上,早已站满了形形色色的企业。

对新企业而言,国内市场的入场资本和壁垒早已高高筑起,一场硬仗不可避免。

05.多方博弈:产业链上的“精耕细作”

昌敬曾在石头科技的内部信中谈到,“企业的发展阶段会分为0-1和1-N。从0-1,企业只需要找到一个独特价值点切入就行,1-N阶段就需要延长短期独特性这个窗口期,更要开始布局长期独特价值,让公司能够可持续发展。”

换句话说,如果从0到1考验的是产品力创新,那从1到n则更多地考验一个企业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设计研发、生产制造、渠道分发、营销推广的多方博弈。

从扫地机器人的产业链现状来看,上游以底层芯片、元器件等原材料制造为主,中游则涵盖了软件算法、硬件代工、激光模组代理等机器制造要点,最终进入下游的双渠道销售。

整个链条环环相扣、分工细化,代理商、代工厂、方案商、品牌商等众多角色共同支撑着这条热门赛道的正常发展和运营。

而今,伴随着产业上游整体壁垒的降低,行业已进入了渐进式创新阶段。“创新是一个过程,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石头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大公司来说,追求产品成熟度和口碑是第一优先级。”

作为一个结合了“科技x消费x生活”的复杂品类,扫地机器人背后的核心竞争力也需要达到技术积累、制造规模、营销服务的三重平衡。哇力的创始人张珂嘉曾言:“一个木桶不能有短板特别厉害的情况,因为当每一个竞争点都起到关键作用的时候,往往短板能决定位次。”

对国内玩家而言,这意味着企业在深掘“技术护城河”的同时,在渠道整合、品牌打造、营销手段等方向也面临着同样的压力。如何找到让消费者买单的新抓手,或许成为了划分扫地机器人——这块资本香饽饽的关键命题。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1年“双11”期间,清洁家电整体销售额达55.3亿元,同比增长35.7%。其中,扫地机器人和洗地机成为了拉动清洁电器增长的双引擎:洗地机同比增长166%,扫地机器人同比增长45%。

从数字上看,扫地机器人的黄金时代似乎仍在延续,但市场洗牌的号角也越来越近。毕竟,在科技产业时代,“没有什么比成功消失得更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