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数据造假40年,日本制造的“工匠精神”还吹得动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数据造假40年,日本制造的“工匠精神”还吹得动吗?

那个往昔的“日本制造”光环,或许已经不再辉煌。

图片来源:Unsplash-Clayton Cardinalli

文|家电网

在不少人心目中,“Made in Japan”,日本制造就是质量和品质的代名词,严谨、认真的“工匠精神”被各方津津乐道,早几年,一篇“到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文章,更是引起了一场有关中日产品产品品质比较的“口水仗”。

时过境迁,中国制造不断蒸蒸日上,走向全球;另一边,日本制造企业不断传出的丑闻,似乎在表明,那个往昔的“日本制造”光环,或许已经不再辉煌。

造假40年

召开发布会,鞠躬道歉……一系列流程,对三菱电机来说可能已经成为了习惯。

日前,据媒体报道,日本三菱电机承认其生产的变压器存在检验数据造假问题。6日,国际认证机构暂停了涉事工厂的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国际铁路行业标准认证这两项证书。三菱电机称,此次涉及的近3400台变压器被出售到日本国内外,其中包括日本的铁路公司以及运行中的核电站。而据日媒报道,此次变压器检验数据造假事件至少涉及9家日本核电站。

资料显示,三菱电机创立于1921年,和三菱汽车一样,是三菱集团的核心企业之一,也是世界500强企业,其产业包括能源与电气系统、电子设备、家用电器、信息和通信系统等。据三菱电机委托第三方进行的调查发现,该公司变压器数据造假至少可以追溯到1982年,跨度长达40年。目前,已有6家三菱电机工厂因质检造假等问题,相继被取消或暂停了相关国际认证证书。

事实上,这并非是造假丑闻的首次曝光,去年6月份,就有媒体曝出三菱电机列车空调产品存在检验数据造假问题。据了解,列车空调在出厂时会对产品制冷或保暖、防水、耐电压等一系列性能进行检测,而三菱电机却一直未按用户要求对列车空调进行产品检验,而是使用程序自动填写产品检测报告,或者是重复使用旧数据等方法蒙混过关,涉及产品多达8.46万台,其中,约有1.58万台涉及检验数据造假的列车空调向美国和英国、德国等约15个国家输出。

事件发酵后,三菱电机发表声明承认了这一事实,但同时也称已经交付的产品在安全性能方面没有问题。时任三菱电机社长杉山武史在记者会上引咎辞职,杉山武史表示,希望自己的辞职能使公司建立新体制,挽回公司的信誉。不过,从目前来看,杉山武史的希望并未实现。

略显讽刺的是,刚过去的2021年正好是三菱电机创立100周年,一则题为“百年创新 三菱电机传奇”的通稿中这样写到:1952年,“以品质提供服务的三菱电机”这句口号被定为三菱电机的基本方针,6年后,三菱电机将这一方针写入公司内部规范,“以品质提供服务的精神”被三菱电机集团的每一位员工忠实传承至今。

并非个例

事实上,如果有留意近几年的媒体报道,便能发现,类似的事件在日本制造业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去年11月,日本日立集团子公司日立金属发布英铁车厢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司质检数据造假至少存在30年,波及1952家全球企业,问题产品或流入中国市场。据了解,该起事件缘于日立公司制造的英国GWR高铁正式启用,然而首班列车就出现了严重的事故:列车在行驶25分钟后,车内空调突然严重漏水,整个车厢变成了“水帘洞”。随后,同样是这批高铁,英格兰地区大批列车出现车厢裂缝和底盘开裂的问题。

《读卖新闻》此前也曾报道,有德国质检部门怀疑自2012年以来,三菱汽车在产品进行尾气有害物质排放时检测存在违规操作,使用了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的外部手段,虽然三菱汽车否认了在质检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但承认了自家产品在尾气排放问题上存在纰漏,最终向德国质检部门缴纳了2500万欧元的罚金。

同年2月份,日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曙光制动器工业株式会社发布文件,承认公司4家日本本土工厂生产的刹车及其零部件产品中,超过11万件产品的数据是篡改或者编造出来的,其中大约有5000件没有达到与汽车厂商约定的标准值,资料显示,曙光制动是多家等日系车企的供应商,其中就包括有“开不坏的”丰田汽车。

影响最严重的,还要数到被形容为“动摇日本制造”的“神户冲击”事件,2017年,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被曝出存在数据造假的问题,随后神户制钢所承认违反合同篡改了强度和尺寸等质量数据,据副社长表示,“这是迫于按期交货的压力”,调查发现,这一行为从10年前就已经开始,而且涉及相当之广,篡改了技术数据的产品被用以制作于汽车、新干线和飞机等,交付给了总共大约500家国内外客户。

光环不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系列的造假问题,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是日本制造在一步一步走下神坛的状况。

有分析人士向西柚表示,上世纪二战过后,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制造业一度迎来了蓬勃发展,加上彼时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企业经营管理者也更加重视长期经营,通过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改良产品研发,逐渐打造出一块“日本制造”的金字招牌,随着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日本制造”的名号以及其“工匠精神”的形象也逐渐传播开来,加之日本企业擅长的商业营销手段,日本制造的产品自然而然带上了“光环”。据资料显示,在鼎盛时期,世界500强榜单上,日本企业数量多达99家,与美国不相上下,三菱、丰田、松下、日立、索尼、本田、日产、东芝更是在前50强榜上有名。

然而,无法摆脱战后复兴的制造业神话,沉溺于过去技术进步带来的辉煌,让日本制造业仿佛逐渐走入了一个“死胡同”当中。面对新一轮的技术浪潮时,大多数日本制造企业却对市场变化缺乏敏感性,因循守旧,导致错失机会。另一方面,日本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加上以中国、韩国为代表的多方制造业迅速崛起,也使得日本制造业必须要面对更加激烈产品和成本竞争,变得更加注重短期利益。

此外,日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同样成为了其发展转型的最大掣肘之一。据分析人士介绍,日本独特的文化教育以及用工体质,使得日本企业内部官僚化严重,办事程序化循规蹈矩犹如“机器人”,越老的企业,官僚化程度也越严重,自我更新纠正错误的能力也更加弱。如果有企业内部人员尸位素餐,出现大家一起数据造假捞好处,推卸责任的事情自然也就见怪不怪。

信息化时代,问题曝光更加容易,过去被光环和名誉所掩盖的日本制造业的现状也随之暴露。据资料显示,2020年500强企业榜单上,日本企业数量已经下降到了53家,数量锐减近一半。东芝卖身、夏普被收购、佳能、尼康断臂,体量大的企业,仍在时代潮流中浮沉,而更多的,已经沉入了时代河流底下。

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日本制造业的经历,无疑值得我们去思考。站在制造业的角度,能否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或将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数据造假40年,日本制造的“工匠精神”还吹得动吗?

那个往昔的“日本制造”光环,或许已经不再辉煌。

图片来源:Unsplash-Clayton Cardinalli

文|家电网

在不少人心目中,“Made in Japan”,日本制造就是质量和品质的代名词,严谨、认真的“工匠精神”被各方津津乐道,早几年,一篇“到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文章,更是引起了一场有关中日产品产品品质比较的“口水仗”。

时过境迁,中国制造不断蒸蒸日上,走向全球;另一边,日本制造企业不断传出的丑闻,似乎在表明,那个往昔的“日本制造”光环,或许已经不再辉煌。

造假40年

召开发布会,鞠躬道歉……一系列流程,对三菱电机来说可能已经成为了习惯。

日前,据媒体报道,日本三菱电机承认其生产的变压器存在检验数据造假问题。6日,国际认证机构暂停了涉事工厂的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国际铁路行业标准认证这两项证书。三菱电机称,此次涉及的近3400台变压器被出售到日本国内外,其中包括日本的铁路公司以及运行中的核电站。而据日媒报道,此次变压器检验数据造假事件至少涉及9家日本核电站。

资料显示,三菱电机创立于1921年,和三菱汽车一样,是三菱集团的核心企业之一,也是世界500强企业,其产业包括能源与电气系统、电子设备、家用电器、信息和通信系统等。据三菱电机委托第三方进行的调查发现,该公司变压器数据造假至少可以追溯到1982年,跨度长达40年。目前,已有6家三菱电机工厂因质检造假等问题,相继被取消或暂停了相关国际认证证书。

事实上,这并非是造假丑闻的首次曝光,去年6月份,就有媒体曝出三菱电机列车空调产品存在检验数据造假问题。据了解,列车空调在出厂时会对产品制冷或保暖、防水、耐电压等一系列性能进行检测,而三菱电机却一直未按用户要求对列车空调进行产品检验,而是使用程序自动填写产品检测报告,或者是重复使用旧数据等方法蒙混过关,涉及产品多达8.46万台,其中,约有1.58万台涉及检验数据造假的列车空调向美国和英国、德国等约15个国家输出。

事件发酵后,三菱电机发表声明承认了这一事实,但同时也称已经交付的产品在安全性能方面没有问题。时任三菱电机社长杉山武史在记者会上引咎辞职,杉山武史表示,希望自己的辞职能使公司建立新体制,挽回公司的信誉。不过,从目前来看,杉山武史的希望并未实现。

略显讽刺的是,刚过去的2021年正好是三菱电机创立100周年,一则题为“百年创新 三菱电机传奇”的通稿中这样写到:1952年,“以品质提供服务的三菱电机”这句口号被定为三菱电机的基本方针,6年后,三菱电机将这一方针写入公司内部规范,“以品质提供服务的精神”被三菱电机集团的每一位员工忠实传承至今。

并非个例

事实上,如果有留意近几年的媒体报道,便能发现,类似的事件在日本制造业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去年11月,日本日立集团子公司日立金属发布英铁车厢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司质检数据造假至少存在30年,波及1952家全球企业,问题产品或流入中国市场。据了解,该起事件缘于日立公司制造的英国GWR高铁正式启用,然而首班列车就出现了严重的事故:列车在行驶25分钟后,车内空调突然严重漏水,整个车厢变成了“水帘洞”。随后,同样是这批高铁,英格兰地区大批列车出现车厢裂缝和底盘开裂的问题。

《读卖新闻》此前也曾报道,有德国质检部门怀疑自2012年以来,三菱汽车在产品进行尾气有害物质排放时检测存在违规操作,使用了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的外部手段,虽然三菱汽车否认了在质检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但承认了自家产品在尾气排放问题上存在纰漏,最终向德国质检部门缴纳了2500万欧元的罚金。

同年2月份,日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曙光制动器工业株式会社发布文件,承认公司4家日本本土工厂生产的刹车及其零部件产品中,超过11万件产品的数据是篡改或者编造出来的,其中大约有5000件没有达到与汽车厂商约定的标准值,资料显示,曙光制动是多家等日系车企的供应商,其中就包括有“开不坏的”丰田汽车。

影响最严重的,还要数到被形容为“动摇日本制造”的“神户冲击”事件,2017年,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被曝出存在数据造假的问题,随后神户制钢所承认违反合同篡改了强度和尺寸等质量数据,据副社长表示,“这是迫于按期交货的压力”,调查发现,这一行为从10年前就已经开始,而且涉及相当之广,篡改了技术数据的产品被用以制作于汽车、新干线和飞机等,交付给了总共大约500家国内外客户。

光环不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系列的造假问题,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是日本制造在一步一步走下神坛的状况。

有分析人士向西柚表示,上世纪二战过后,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制造业一度迎来了蓬勃发展,加上彼时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企业经营管理者也更加重视长期经营,通过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改良产品研发,逐渐打造出一块“日本制造”的金字招牌,随着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日本制造”的名号以及其“工匠精神”的形象也逐渐传播开来,加之日本企业擅长的商业营销手段,日本制造的产品自然而然带上了“光环”。据资料显示,在鼎盛时期,世界500强榜单上,日本企业数量多达99家,与美国不相上下,三菱、丰田、松下、日立、索尼、本田、日产、东芝更是在前50强榜上有名。

然而,无法摆脱战后复兴的制造业神话,沉溺于过去技术进步带来的辉煌,让日本制造业仿佛逐渐走入了一个“死胡同”当中。面对新一轮的技术浪潮时,大多数日本制造企业却对市场变化缺乏敏感性,因循守旧,导致错失机会。另一方面,日本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加上以中国、韩国为代表的多方制造业迅速崛起,也使得日本制造业必须要面对更加激烈产品和成本竞争,变得更加注重短期利益。

此外,日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同样成为了其发展转型的最大掣肘之一。据分析人士介绍,日本独特的文化教育以及用工体质,使得日本企业内部官僚化严重,办事程序化循规蹈矩犹如“机器人”,越老的企业,官僚化程度也越严重,自我更新纠正错误的能力也更加弱。如果有企业内部人员尸位素餐,出现大家一起数据造假捞好处,推卸责任的事情自然也就见怪不怪。

信息化时代,问题曝光更加容易,过去被光环和名誉所掩盖的日本制造业的现状也随之暴露。据资料显示,2020年500强企业榜单上,日本企业数量已经下降到了53家,数量锐减近一半。东芝卖身、夏普被收购、佳能、尼康断臂,体量大的企业,仍在时代潮流中浮沉,而更多的,已经沉入了时代河流底下。

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日本制造业的经历,无疑值得我们去思考。站在制造业的角度,能否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或将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