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犀牛娱乐 胖部
编辑|夏添
你有没有借给过朋友视频会员账号?这恐怕都不成为一个问题,大家都很熟悉的场景是,群里时常有人问“谁有XX会员”;有时候登陆平台看到有陌生的观看记录,还能猜出是哪位朋友的偏好。
而这也是大部分长视频会员的常态,毕竟一个账号不可能24小时一直使用,而且平台也开放了多台设备登陆的权限,以此与朋友们互通有无,似乎还是一种更“高效”的使用方式。
但这样的“你好我好”之举,全球流媒体巨头Netflix却宣布即将对其“开刀”。
今年Q1财报发布后,Netflix的付费会员数首次出现了下滑,彼时大家的关注点都放在了其宣布将推出“会员+广告”的低价模式。但Netflix提出的另一项数据也同样惊人:在平台目前的超2亿付费会员之外,全球有约1亿的未付费用户。
根据一些机构的测算,目前约15%的Netflix流量实际上是某些非法用户借用朋友的账号时创造的。目前Netflix已经宣布,要对会员家庭成员以外的共享账户进行收费。
同样的问题,对于国内的长视频平台或许更加严重。相比会员出借账号给周边亲友的“交际行为”,在国内互联网空间上更渐渐形成了“会员共享”的产业链,甚至形成了某种投资回报比可观的灰产。对于当下的行业平台,这种“放血”正变得越来越难以容忍。
会员转售、分拆、另起炉灶……“分享”灰产给爱优腾芒放血
目前登陆某二手交易平台,输入“XX平台会员月卡/季卡/年卡”,你往往能看到一个比想象中更美丽的价格。
以爱奇艺会员为例,犀牛君统计了十个店铺的价格,季卡售价从28-45元不等;年卡售价则在78元到约120元。这些服务往往标记了“代充实时到账”的字样,其中一个置顶的账号,三年内售出了超3万件商品。而根据爱奇艺第二次涨价后,季卡费用为78元,年卡248元。
这些店铺不止出售电脑和手机端使用的VIP账号,也包括主要平台的OTT电视端产品,一个月的费用约为15-25元,年卡费用也在100元上下。相较于平台官方售价,差距能达到1:3甚至1:4。
那么,这些账号是否安全,或者说能否保证用户的使用权益?而这些如此美丽的价格,出售者又如何保证消费者权益?
先说说前者,相较于产业前期以破解账号、依靠插件为主,目前的玩法其实更接近线下演出市场的“黄牛”。在线下,黄牛通过拿到内部票、早鸟票或者团体票等优惠和渠道,以转卖获利;在视频会员领域,也有类似的生意经。
比如各个平台会有新用户的7天试用会员、高级会员向朋友赠送会员的福利,就被公然转手售卖;又如各平台此前几年都会有促销季,开放更便宜的会员价,或者给内部员工及亲属的内部价,这些渠道也往往为转卖者掌握。
尤其是在近几年,主要平台都曾推出类似淘宝“88VIP”的绑定套餐。类似的套餐也成为这些会员转卖者的肥肉,比如一个“88VIP”就可以分拆出售优酷会员年卡、网易云音乐会员、饿了么会员、夸克网盘会员等,加起来其实价格不菲。
而这项灰产覆盖的还不止视频业务,从上述操作可知,“会员分享”玩法可以覆盖音乐、漫画、网文等内容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账号往往不会仅卖一人。根据目前爱优腾芒四家的规定,同一时间同一账号最多可在两台设备上播放,且账号登录终端设备数设有上限,优酷和芒果TV为3个,腾讯视频和爱奇艺会员最多为5个。
这就给转卖者留出了钻空子的机会,玩出“一女多嫁”的操作。购买者在高峰期会出现掉号的情况,就是因为有多个账号在同时登陆;而如果购买者到后台申诉,转卖者会立刻给出另一个或几个账号,直到购买者能正常观看。对平台权益不尊重的转卖者们,对消费者权益也谈不上有多尊重。
更可虑的或许是,目前依托几大平台的共享会员,形成了一批实质为盗版网站的小平台或者移动端APP。
相比以往从线上“抠视频”再上线平台,这些手持一批官方会员账号的平台,只需要给出若干会员线路,使用者即可在这些平台观看爱优腾芒多个平台的会员内容。同理,当一条线路被挤掉,点击另一条线路即可观看;即使尝试多条线路未果后退出,留下的用户已经能令平台满意。
这些平台或APP上的会员价格最多为15元,而且还可以通过吸引广告,形成“会员+广告”的营收渠道;同时,这种商业模式可以通过一些教学进一步吸引下线,甚至多级抽佣。而成本不过是几个会员账号,投资回报比之美丽,足以解释为何类似灰产平台屡禁不止。
无论是会员福利转手、折扣会员分拆,还是另起炉灶的灰产平台,这些生意毫无疑问是对正常平台会员售卖的权益侵害。在当下平台会员增长见顶的情况下,这部分“付费用户”的流失,俨然已经是切肤之痛。
用户付费意愿低,是“会员共享”灰产的温床
需要看到的是,账号转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相关灰产从各平台推出会员付费以来已经长期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各平台在此前几年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主要在于“共享会员”的用户体验确实比较糟糕。
一方面,使用账号非个人所有,而且有时需要切换多个账号,这对于很多使用者来说多少有些别扭,也会有网络安全方面的担心;另一方面,在观看过程中被挤掉的情况,对于一些比较注重体验的用户来说意味着直接“劝退”。
但从一些交易平台上大量店铺也能看出,这门生意还是形成了较大的覆盖。这显然还是要归因于“用户付费意愿”这个老话题。
在长视频平台发展的十多年里,确实培养起了一批用户的付费习惯,而且伴随着各平台加大自制力度,也形成了头部剧集、综艺、纪录片等内容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号召力。
但国内互联网早期形成的所谓“免费精神”,仍然在影响着消费者意识。这从近年来各平台尝试增收的一些措施往往被群嘲“吃相难看”,此前的超前点播、单点付费,包括近期的会员费上升,整体反馈都比较负面。这种情绪导致去年10月各平台宣布取消超前点播。
今年4月优酷尝试了“邀好友助力”提前解锁《我叫赵甲第》23、24集的玩法,结果被群嘲为视频平台版“砍一刀”,被上海消保委点名。
在很多视频会员看来,在为会员付费之后,任何会员不能享有的权益都是对消费者的侵害,但这显然是不符合商业规律的,且多少有些装糊涂的意味。
究其原因还是付费带来的损失厌恶。也正因如此,类似“共享会员”的低价诱惑才能大行其道。有消费者在评论区称:“很便宜,之前不知道这路子,亏钱亏了三四年。”
反过来说,多年来在会员分享这方面,主要平台的宽容态度也成为一种纵容。
以Netflix为例,多年来虽然明文规定用户只能和家人分享账户,但不同级别的会员可以分享给不同数量终端的定价策略,一定程度上却形成了一种鼓励。几年前Netflix甚至在社交平台上发言称:“爱,就是分享密码。”
在国内,会员账号出借也是普遍现象,各平台也没有对出借对象的明确规定。
这种策略也不难理解,在视频平台发展早期,吸引用户增长被放在了各项战略的首位,需要表现出对消费者的友好,包括各类优惠措施、会员捆绑都是基于此而推出。陈睿在年报会上也曾表示:“过去我们在用户增长跟收入增长之间,分配精力的一个平衡是七三开”。
但目前,与B站将精力分配转为“五五开”一样,各平台正在加大收入增长投入、以转变多年来的长期亏损。在这种情况下,“会员共享”这项灰产,将会迎来各平台的进一步重点打击。
首当其冲的就是一批以会员账号搭建的灰产平台,优酷在账号使用细则中强调:任何以破解、转译、转录等非法手段将优酷服务与优酷平台分离的行为,优酷保留追究侵权行为人法律责任及索赔的权利。
相关诉讼已经持续了四五年。从2019年8月爱奇艺诉“马上玩”App对爱奇艺VIP账号进行分时出租,最终获赔300余万元;同月优酷诉“蔓蔓看”App以“共享会员”模式提供优酷版权内容,获赔200万元;而今年4月,腾讯视频诉某平台以2.5元的价格分时“出租”腾讯视频会员,获赔45万元。
但这种对抗方式,正如多年来打击盗版视频一样,很难除根,同时也没有解决账号售卖这方面的灰产。或可参考的是,Netflix目前已经开始在南美部分地区进行一项功能测试,用户可以通过“添加额外会员”,以较低的月价添加最多两个额外使用者,在此基础上对非家庭用户的出借进行严厉打击。
形势已经改变。对于平台方来说,在普遍性的增长停滞和长期亏损面前,转变态度已经成为必然,不可能长期容忍越来越普遍、甚至非法性的“薅羊毛”。
而对于用户来说,认识到视频及其他内容本身也是一种商品,树立付费观念,也可以推动行业发展并提供更好的内容供给。既要又要的便宜事,最终只能是双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