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乐资本论 工凡
近日,由路阳执导,陈坤、白宇主演的古装谍战剧集《风起陇西》正式收官,豆瓣评分7.9,在马伯庸IP改编的影视作品序列里排名第二,紧随让马伯庸名声大噪《长安十二时辰》之后。
这彰显了这个故事口碑上的成功。三国+谍战的混合玩法,以小人物为切角的历史讲述方式,环环相扣、反转不断的剧情让这部戏吸引到了不少年轻观众。
但从评分人数上来看,《风起陇西》的市场声量并不如后者,4万多人的收看评价数量也低于去年年底播出的《风起洛阳》。此外,围绕《风起陇西》而起的还有关于主演演技以及作品是否偏小众精英趣味的争议,由此而引发的针对作品的两极评价也显示出一定张力。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风起陇西》在内,由马伯庸原著小说直接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共有11部,自2018年开始保持着每年2-3部的稳定输出,10部待播项目也处于不同制作阶段,是各个平台强势IP储备的重要来源。
在稳定的输出节奏之下,人们开始期待并观望马伯庸宇宙的形成,不同平台对于马伯庸作品的开掘也显示出争抢之势——从资金投入和项目评级方面来看,前有优酷为获得《长安十二时辰》独家播映权豪掷7.32亿的传言,与马伯庸深度合作的爱奇艺也对多次对相应剧集做出了S级的内部评定——资本对于马伯庸IP的青睐和仰重毋庸质疑。
但与此同时,细数这些影视改编作品的过往表现,剧集方面,除《长安十二时辰》评分突破8分、观看人数达到了44万人以外,《风起陇西》评分在7.9分,其他作品的评分大多都在6.5分左右徘徊,热度也远不及《庆余年》等爆款IP改编剧集。
难出爆款,口碑争议,资本的青睐和IP的乏力表现存在着不对称的情况。《风起陇西》的口碑固然挽尊了一波,但依然牵扯起有关马伯庸IP的一个迷思:马伯庸IP缘何吃香?
河豚君尝试将相应的讨论扩大至马伯庸的整个作品序列:马伯庸小说文本具备哪些特质?在改编的语境中这些特质是助力还是掣肘?从内容和行业而言,当下平台为何需要马伯庸?
《风起陇西》争议在哪儿?
马伯庸原著+电影导演路阳执导+陈坤白宇主演,这一阵容配置曾经使得观众对于《风起陇西》的寄望甚高,但从播出结果来看,这一年度期待剧集表现却颇有些两极化。
一方面,重要演员全员老戏骨,实力派云集的阵容让不少观众直呼过瘾,但也存在主要演员的表演方法争议,主演陈坤的演技便备受质疑。
同时,与大批用户高呼良心剧情、精彩情节设计相对应的,是同样为数不少的观众针对剧集画面过暗、短时间出场人物过多、三国的历史被魔改、人物台词在古代与现代之间来回横跳等方面的吐槽。
针对这些声音,该剧编剧之一金昱忍不住在豆瓣小组下场发声,认为影像质感上体验不佳是因为受限于小屏观看的收看习惯,此外,高密度的情节也对观众的耐心提出了考验。
至于台词和字幕的问题,根据导演的访谈信息,路阳表示,就像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引用了很多陈寿在《三国志》里的原文,但行文和语言风格则完全属于罗贯中的时代一样,剧方是基于马伯庸的小说,将现代语言风格融入了剧中日常生活与职场人际关系的刻画,以期建立当下的观众与剧中人物的情感联系。
对诸葛亮进表的文言文台词做保留的同时又在字幕处打上白话文的翻译,似乎也是为了降低观众进入的门槛。
在访谈中,路阳还解释了剧集选择以“诸葛亮痛失街亭挥泪斩马谡”这一国人较为熟悉的掌故作为故事起点,目的也是方便观众进入。
但观众的不满之处也正在此处,有网友就在豆瓣短评区表示,“接受古人讲大白话但不接受古人讲现代话”。当剧集一方面以考究低调的摄影影调和穿插的文言文拗足了正剧范儿,一面又在台词中加入“晨会”“干货”“风险评估”等互联网黑话的时候,下班回家打开剧集正打算放松一下的打工人们很难不在虎躯一震的同时感到出戏和割裂。
抛开评论细节不表仅从情绪指向上来看,“观看门槛”的说法惹恼了普通观众。当观众吐槽的点被主创回应说这是站在观众角度的主动调适,即使回应的态度再诚恳,在已有不满情绪的观众看来姿态也稍显傲慢,最终又形成一波双向攻讦。
在口碑发酵的第二天,原著作者马伯庸还在微博对剧方的工作和审美表示了肯定。以往观众在对改编作品不满时还可以联合原著作者一起吐槽,现在这个通道也被堵死了。翻看评分网站上的差评,不少评价也将矛头对准了马伯庸的原著。
作为马伯庸的长篇首作,《风起陇西》的小说文本虽然有很多不成熟之处,但“在历史缝隙中寻找其他可能性” 这一核心构思自此开启,也在后来的《三国机密》《长安十二时辰》等作品中得到了延续。
脑洞+拼贴+考据,马伯庸“整活儿”的正反两面
马伯庸的创作通常始于一个假设。剧集《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的原著小说《三国机密》如是:一次和朋友聚会聊天时,当被问起“倘若让你穿越成一位中国末代君主,哪一位最难翻盘”,马伯庸想到了汉献帝刘协。三国历史多着眼于讲述魏蜀吴三国并立、群雄逐鹿的故事,被曹操挟持着以令诸侯的天子刘协的存在感不强,汉室倾覆,也再无多的笔墨记述此人。
历史盖棺论定,刘协不过是一个一生庸碌、毫无作为的傀儡皇帝,但马伯庸很喜欢汉献帝,希望通过艺术创作给历史上这位憋屈君主一个焕发光彩的机会,开凿“历史的可能性”,在尊重基本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创作合理虚构,填补历史叙述的缝隙。
于是在马伯庸的故事版本中,除了大的结局走向遵循历史脉络,重大情节设定取材历史事实之外,马伯庸为刘协虚构了一个孪生弟弟刘平,在刘协病重之际接到密诏进宫,而他的任务是在刘协驾崩之后假扮刘协瞒天过海,与皇后伏寿等人携手抗衡曹氏派系、以图汉室复兴。
皇室替身的设定不仅使得对于刘协这一历史人物的想象跳脱出了既有印象的束缚,为观众代入历史人物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同时也为历史故事的讲述平添了许多悬疑色彩。有人归纳《三国机密》就是皇帝替身刘平与“汉室复辟小团体”联合起来打怪升级的故事,有人则说《三国机密》是古装版的《潜伏》。类型元素的融入不仅为小说的阅读体验带来了很多趣味性,也为对小说进行游戏、影视等其他形式的改编创作开凿了很多可能性。
事实上,马伯庸的很多创作灵感就源于类型元素与历史故事的嫁接与拼贴。小说《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底本源于在游戏《刺客信条》设定基础上的一个脑洞。《刺客信条》是动作冒险类系列游戏,玩家操纵职业身份为刺客的角色穿梭于古代或近代城市之中执行各种刺杀任务,马伯庸将刺客行动的地点设置在了长安,为脑洞写了几千字的设定脚本。
“俯瞰长安城,一百零八坊如棋盘般排布,晴空之上一头雄鹰飞过。镜头逐渐拉近,最终落在了长安县西市。
一名西市署吏与客商擦肩而过,突然身形一僵,转瞬间捂着脖颈倒地。在周围人发觉之前,客商袍袖一卷,已然遁入人群无踪。
这一切,都被不远处的高大望楼收入眼中。”
在马伯庸为游戏脑洞写的设定的开头中,画面感和空间转换意识强等十分有利于影视改编的写作特点已经充分得到了体现,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的望楼系统也在这段写作中初步成型。马伯庸在这一文本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整个故事。
延续一贯的考古兴趣,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以及跟唐史研究者交流,马伯庸在小说中详细描绘了唐代的时代风貌和生活细节,这也为之后剧版《长安十二时辰》对长安城的影像搭建和还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即便情节天马行空,但因为对生活图景细致入微的刻画还原,从观感上来说就不会感到太过虚浮,并且也有利于品质感的营造。
为了让叙事更加高效并增加故事的紧张感,马伯庸把故事的时间压缩至了一天,并模仿美剧《24小时》的分集方式,每半个时辰作为一章,二十四章正好是一天。节奏快、信息密、画面感强构成了马伯庸作品的主要特点,因此也有读者形容读马伯庸的书常常像是在看一部调了1.5倍速的美剧。2019年剧版《长安十二时辰》最为人所称道的也是从运镜、叙事等方面像美剧类型的靠拢。
类型元素的拼贴与融入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话题营销。《长安十二时辰》打出的标签是古代城市反恐,《风起洛阳》曾经打出过武周版“神盾局特工”的旗号,《风起陇西》的定位是古代谍战+职场,在微博上也可以看到剧方配合这一定位的宣传物料。
但元素的拼贴与嫁接也会有其弊端。在《风起陇西》的后记中,马伯庸曾经列出克里斯提昂·贾克、弗·福塞斯、丹·布朗和罗贯中、陈寿等一系列中外作家的名字表明他们对于自身创创作的影响,因而在语言风格上,马伯庸也有意追求翻译文风造成一种风格的割裂感。
沉潜到文字文本中的读者也许可以在这种风格的对撞中获得很多乐趣,但当这些文本文本转化成影视人物的台词,一切落到实处,作为观众的预期也会发生变化。《风起陇西》此次主要的问题就是在台词上让严肃和正经两种对立和冲突的风格拧在了一起,人物的幽默赶超了时代。
另外就是开脑洞这件事情,受众在影像和文字方面的接受程度完全是不一样的。要么就是把架空的效果做足,像为汉献帝虚构一个弟弟一样,为后续预留足够发挥脑洞的空间,而对于诸葛亮这样在历史上存在感很强的大人物,普通观众在心里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固的形象模板,发挥真的需谨慎。
IP改编的向“钱”看与向前看
不过内容层面的利弊是一方面,但投不投钱的最终决策还是要看真金白银的收益。
把马伯庸的IP改编进程放置到产业逻辑和行业发展的脉络中看,马伯庸的作品首次得到改编是在2017年,当时正是IP版权费经过经过两三年的争相抢购溢价至顶点的一个阶段,出品方唐人影视投资2亿用于《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的拍摄,看中马伯庸IP的加持效应,腾讯则以4亿的价格向唐人影视购买下《三国机密》的网络版权。
根据年报信息进行估算,唐人影视通过出售《三国机密》的网络版权净赚超过1亿,腾讯方面,《三国机密》在上线三个小时内就带来了过亿的播放量,在会员提前看一周的排播安排下对会员拉新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019年,优酷为获得《长安十二时辰》的网络独播权砸钱7.32亿,超千万单集价格在当时十分引起轰动,而剧组为拍摄所搭建的实景占地70亩,耗资达5000万元。但高投入的另一面也是高回报,作为这部剧的播出平台,优酷获益颇丰,不仅会员拉新创下新高,会员增幅同比增长3倍,中插招商的效果也十分良好。
而制作一方,该剧的出品人林宁曾对媒体透露,包括优酷版权金以及游戏授权、海外授权收入在内,这部剧带来的收益超过10亿,再加上还之后衍生收益和中插广告分账,收益会更加可观。
时间来到2020年以后,IP改编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是IP 行业降温,IP改编的数量和价格都急速下降,以年初一家版权公司副总裁对媒体透露的情况来看,公司内部IP成交量比高峰时期下降九成,价格也经历了大跳水。不过从变化的细部来看,古装和现实主义的题材仍然是IP影视改编的香饽饽。影视行业“降本增效”实际加重了资源向头部IP的倾斜和集中,之前一位业内人士曾向河豚君透露,价格腰斩后。要签下像马伯庸这样的作家,仍然需要两千到三千万。
另一方面,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出具的《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当前网文IP改编的趋势之一是向影视、动漫、有声书、短剧以及线下文旅和衍生品等的全链路转化。
与马伯庸深度合作的爱奇艺,其对于马伯庸IP的开发动作也验证了这一点,自从推出“华夏古城宇宙”的项目计划,作为项目计划的首发,基于《洛阳》这一文本,爱奇艺已经做到了包括综艺、剧集、动画、游戏、衍生品、舞台剧、纪录片、电影和商业地产在内的一鱼多吃,而马伯庸IP影视改编待播作品中的《两京十五日》《敦煌》等项目,也正在这一古城IP开发计划之列。
今年五一,西安的《长安十二时辰》小镇也正式落地线下,为颇有些惨淡的实景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量。
某种程度上,马伯庸基于互联网拿来主义创作思维,杂糅影视、动漫、游戏、文学等多种媒介特质的作品正为这种全链路的IP改编提供了便利。
带入这样的思维去理解,便不难解释马伯庸IP吃香的原因:除了改编方和平台方针对这一叙事方式的偏好,IP宇宙架构、城市文化+历史在文旅价值上的延展空间,都是马伯庸小说的一贯所长。
这些潜在长期收益超出了内容改编创作上的不确定性,也因此被投资方设定为划算的买卖。
当然,河豚君也认为,无论是多想打造产业链布局,都还应基于优质作品出本身出发,只有达成广泛的内容正向声量,先做出爆款,才算是写下一笔很好的首位数,后面更多的数字,也才有真正的意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