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毒眸 龙承菲
编辑|周亚波
综艺创新,新方向在哪?
互联网的“考古潮”,从07快男刮到了《爸爸去哪儿》。
开播近9年的《爸爸去哪儿》,其实也一直没有远离舆论中心。去年《披荆斩棘的哥哥》大火时,陈小春的舞台造型就被网友戏称“吃了火龙果的Jasper”,相关词条也登上热搜;今年刘畊宏的健身操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刷屏,不少人对他的称呼前缀除了“周杰伦的朋友”,还有“小泡芙的爸爸”。
#爸爸去哪儿的孩子们都长大了#也时不时撩拨着当年观众的神经,多多染发、天天恋爱、康康拍了新杂志都能引发网友的大片讨论。
这些讨论,让一些数据被打捞:《爸爸去哪儿》第一季CSM48城平均收视高达4.015%,每期都是同时段第一,豆瓣评分9.0,有近9万人参与评分。
尽管《爸爸去哪儿》整个系列已经落幕,却仍然在国内的综艺史里留下了不可忽视的一笔:它带起了“萌娃综艺”的热潮,带动了综艺IP矩阵和商业化的建设,也是内娱综艺户外真人秀时代开启的标志之一。
而纵观节目当年的走红到现在重回台前的整个轨迹,或许也能够为当下疲于创新的内娱综艺,提供新的灵感。
眼前一亮的“爸爸带娃”
2013年10月,《爸爸去哪儿》的横空出世,某种意义上是湖南卫视迫切呼唤内容创新的结果。
当时的湖南卫视,在综艺领域长期的霸主宝座,出现了一丝可能会扩大的裂缝:“超女快男”这个王牌选秀IP面临着由内而外的问题,瓶颈不期而至,收视和知名度很难达到05年的空前盛况。
与此同时,其他地方卫视也在奋起直追。最为明显的例子是,2012年浙江卫视引进《荷兰之声》制作的《中国好声音》播出,CSM44城收视最高突破6%,成为了年度爆款。
2010年前后,有“湖南卫视四小天王”之称的青年主持李好、李响、彭宇和马可纷纷离职,其中前三人都被竞争对手江苏卫视直接挖走。曾经打造出《超级女声》《天天向上》等爆款节目的制片人易骅和张一蓓,也先后离开了湖南广电。
张一蓓离职后接受采访时提到:“《中国好声音》是触动我跳槽的重要原因,我站在水边就要摔下去了,是它踹了我一脚让我离开。相信所有电视人看到《中国好声音》时,都是被打了一闷棍的感觉。”
2013年,湖南广电换帅,吕焕斌接任欧阳常林,成为湖南广播电视总台台长。这一年,湖南卫视做出了两档现象级综艺,重新回到了观众视线的中心,一档是棚内的音综《我是歌手》,一档是在当时极为创新的户外真人秀,《爸爸去哪儿》。
《爸爸去哪儿》改编自韩国MBC电视台推出的真人秀,在“妈妈带娃”观念根深蒂固的东亚社会,父亲在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和生活中,很多时候属于缺位的角色,节目着眼于此,能够勾起大众的天然好奇心,能够产出综艺效果,也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最早拍板要做这个节目的是湖南广电高层,而当时国内的综艺仍以棚内节目为主,湖南广电再三考量,选中了谢涤葵的团队。
谢涤葵是武汉大学新闻系出身,此前曾经担任过湖南卫视《晚间新闻》的栏目记者和责任编辑。他执导过的《变形记》,也和《爸爸去哪儿》有相似之处:与一般综艺相比,它们的纪实性更强,并且主要话题都关乎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
在前期准备上,节目组最大的难题是选人——韩国电视台的话语权相对更强,综艺真人秀发展程度也更高,艺人会对节目形式更加明确。更何况《爸爸去哪儿》的节目组也要考虑搭配有差异性的嘉宾。
谢涤葵认为,大人要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孩子特点的重要性甚至超过父亲,最终节目组将范围缩小至4-6岁的孩子,因为7岁以上容易失去童趣,4岁以下又显得太过懵懂,很难完成任务。
最终,湖南广电发动了不少人情攻势,以“能拉近他与孩子的关系”的理由说动了明星家庭们,定下了王岳伦、林志颖、张亮、郭涛和田亮五家。
广告方对新节目也没有信心,原有的赞助商选择撤资,999感冒灵只花了2800万元就拿下了第一季的冠名。
但湖南卫视在创新上显示出果断的魄力:《爸爸去哪儿》被定在周五晚间的黄金档播出,接档的是大热选秀《快乐男声2013》。前期团队就超过100人,真正的拍摄现场有45个机位,每一期的后期素材都超过1000个小时,这样大手笔的设置在当时也属罕见。
审过样片之后,吕焕斌在当时召开的点映会上信心十足:“10月11日首播后,全中国观众都会记住这5个孩子的名字。”
播出后,《爸爸去哪儿》首期节目就拿下全国晚间收视榜首,之后更是一路高歌猛进,单期节目的CSM48城最高收视突破5%。
可爱的萌娃们俘获了全国观众的心,适逢微博等社交媒体进入高速发展期,“我爸爸掉水里啦”“我不是大明星我是小公主”等孩子们的名场面,在互联网各处成为热门话题。结果就是,等到第二季,拿下冠名费的伊利QQ星花了3.1亿,与第一季相比暴涨了十倍有余。
湖南广电的投资有了回报,也一举掀起了亲子综艺和户外真人秀品类,在整个综艺行业的巨大浪潮。
《爸爸去哪儿》,是怎么消失的?
曾经在综艺行业中有种对“综N代”的共同焦虑:对于一个长久的综艺IP来说,第五季往往是关键,大多数综艺IP都撑不过这个槛。
例如,在第五季《奇葩说》开播前,制作方米未就用曾拿自己开涮,先导短片当中,节目的形象是以为被口碑下滑、IP老化等绝症缠身的病人,需要在痛苦的挣扎中决定是否活下去。
但无论是《奇葩说》还是《奔跑吧》都跨过了这道难关,而《爸爸去哪儿》到了第五季便戛然而止。第六季更名为《一起出发吧》,延期一年之后,于2019年在芒果TV国际版悄然上线,并且播出之前几乎没有宣传,节目的后续也没了下文。
《爸爸去哪儿》是特殊的。在它之前,亲子关系,尤其是孩子与父亲的亲子关系,从未成为过综艺节目的主线。
更何况,“生活上如何教育孩子”这一泛大众话题,对电视节目这类大众媒介却是讳莫如深。很多时候,亲子关系话题,更多是一个“身边人的经验主义”,或比照上一代,或比照同辈,或者单纯去想象一个懂事、讨喜的小孩模板应该是什么样子。
以至于节目播出后,也出现了大量其他综艺没有遭受过的舆论反馈。
尤其是,《爸爸去哪儿》时逢的“社交媒体高速发展期”,不仅是新兴的微博平台的朝阳期,也在传统论坛最后的余晖当中。节目的高收视指向它的高讨论度,网友们的讨论遍布微博、天涯等新老平台,对每一期节目中的细小冲突逐帧解读。
几乎所有的孩子和父亲都挨过骂。
森碟和Grace都因为爱哭被网友批评,有些内向的杨阳洋被认为性格扭捏、小家子气,梳着锅盖头的Kimi被批“娘炮”,年长的大姐姐多多被认为太过早熟、心机深沉;父亲们的教育方式也会被网友一一批判,郭涛和杨烁严厉的育儿方式遭到全网批判,王岳伦又被认为太过溺爱孩子,即使是温柔开明的林志颖和陆毅,也有网友挑出他们教育方式上的错漏。
2014年,参加节目的五位爸爸联合发布长文《五位老爸的态度:以沉默之名守护爱》,反对断章取义的宣传,并表达了对这种“狂欢”的不满。
另一方面,以萌娃们作为主角的节目,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炒作童星的风向。早在第一季中,生活高调的李湘一家给王诗龄搭配了全身名牌,就引起过网友“炫富”等热议。
第四季《爸爸去哪儿》引入素人萌娃,让尚是娱乐圈新人的董力带可爱的阿拉蕾,画面十分养眼,董力和阿拉蕾的CP也在网络走红。但也有不少网友意识到,成年男子和女童组成临时父女的设置,在警示教育上实则缺乏考量,更引起了严重的伦理争议。
在意识到舆论转变后,节目组在之后的成片中增加了“陌生人给的食物不能吃”等安全提示,并将带有“表白”“CP”字眼的宣传文案删除,但已经很难扭转设置欠妥造成的负面反馈,《爸爸去哪儿4》也成为了几季豆瓣评分中最低的一季。
2016年2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明星的子女参加真人秀受到严格控制,节目也不得在黄金时段播出。到了2019年,《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发布,强调未成年人节目不得宣扬童星效应或者包装、炒作明星子女,《爸爸去哪儿》在这种氛围中落幕。
亲子内容,一种刚需?
从综艺市场来说,《爸爸去哪儿》成了带动户外真人秀的浪潮之一,但从内容制作的角度来看,《爸爸去哪儿》走红的核心要素,仍然绕不开“萌娃”和“家庭关系”两大议题。
每个亲子综艺中,好评最多的往往是不哭闹、甜美可爱的孩子,“萌”是观众眼中节目里孩子们的第一要义,他们想要在节目中看到萌娃们与大人的相处。
《爸爸去哪儿》之后,湖南卫视是曾推出过节目《一年级·小学季》,让陈学冬和宋佳去当一群一年级新生们的实习班主任,安淇尔、陈思成等“萌娃”收获人气,节目曾经收获了白玉兰奖提名,节目中亲切地将陈学冬称为“陈爸爸”的陈思成,在节目结束之后仍然和他保持着联系。
不少家长也有上节目的诉求。《爸爸去哪儿》中的村长李锐,就曾经在节目播出后接到不少观众的电话,家长们纷纷表示自己不是明星,询问自己有没有机会带孩子跟着村长一起旅行。快手在2020年做了《萌宝去哪儿》,算是素人版的《爸爸去哪儿》,响应素人家长们与孩子上节目旅游的呼唤。
从商业上考量,萌娃内容也有巨大的商业化潜力。根据宝宝树联合尼尔森发布的《2021母婴行业洞察报告》,截至2020年,国内母婴市场规模已接近4万亿元。毒眸往期文章曾提到,“少儿平面模特培训班”等课程始终存在,《爸爸去哪儿》的走红更是进一步带动了童星培训机构数量的增长,甚至在短视频来势汹汹的今天,萌娃内容仍然有大量的商业植入空间。
另一方面,《爸爸去哪儿》收获高讨论度,本质是节目的核心议题“家庭关系”普适性强,既能够满足观众对明星的窥私欲,教育话题的讨论门槛又看似不高,能够收获大众的广泛参与和共情。
在《爸爸去哪儿》之后,善于抓住痛点的湖南广电,又推出了一系列的家庭关系综艺。明星父母观察儿子生活,拍成《我家那小子》;夫妻关系的巧妙拉扯和细水长流,能拍成《妻子的浪漫旅行》;父亲考察女儿的恋爱经历,拍了《女儿们的恋爱》;已经成年的孩子和老去的父亲相处,也构成了《一路成年》。
向分众化、垂直化流变的大众观看习惯,已经将综艺导向了国民度更大、更有社会意义的现实话题。而在这一领域,情感话题普适性高,又天然自带剧情感和高讨论度,仍然是很难出错的综艺选题。《爸爸去哪儿》的国民度,独属于那个综艺的发展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而它带来又在多个维度上,影响了往后综艺的发展方向,不论是选题、拍摄、抑或是话题制造与风险规避。
如今,生育政策和人口老龄化现象仍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具有现实意义的情感类议题在综艺制作领域长盛不衰,亲子综艺“刚需”仍在,但真正能将“刚需”利用起来,在“模式创新”和“赛道创新”两条都已经近乎枯竭的路径中,找出一些新鲜的路子,则是另一件事了。
参考资料:
1.综艺报,湖南广电台长吕焕斌:儒帅打造“现象级”创新
2.经济观察报,谢涤葵:《爸爸去哪儿》背后的“工业化流水线”
3.东方早报,《爸爸去哪儿》:韩国模式中国设计,内容自创凸显人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