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特写】上海地铁复运第一天,他们登上了首班列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写】上海地铁复运第一天,他们登上了首班列车

5月22日,上海轨道交通在全线停运12天后部分线路重启。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杨舒鸿吉 实习记者 周淑仪

编辑 | 刘素楠

5月22日一大早,在上海地铁10号线虹桥路站入口,一对50岁上下的夫妻拖着大包小包,和旋转式闸机较了半天劲。

从江西来沪两个多月,这是洪庐英和董有根第二次乘坐地铁,他们还不太熟悉如何使用旋转式闸机。

5月22日是上海轨道交通在全线停运12天后重启第一天。按照计划,自5月22日起,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6号线、10号线、16号线恢复运营,运营时段均为7:00-20:00,其他线路仍暂停运营。

两个多月前,洪庐英陪着身患肺癌的丈夫董有根来上海,是为了挽救他的生命。3月3日,董有根住进了上海肺科医院。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董有根的病情趋于稳定。夫妻二人决定搬出医院,在附近寻找住处,方便往返医院化疗,还能节省一笔住院费用。

世事难料,受疫情影响,4月初上海全域封控,市内交通停止运营,酒店一房难求。他们不知所措。无奈之下,洪芦英拨打了110,在警察的安排下就近找到了一处酒店住下。“一晚上400块。”这笔开销让两位农村人“每天都急得不行”。

洪芦英哭过不知多少回。他们盼着上海解封,能赶紧回老家去。回乡的火车重开后,他们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抢到了22日下午返回江西上饶的火车票。得知22日地铁也将部分开通,他们有些激动。

地铁上洪芦英(右二)和董有根(防护服)。摄影:杨舒鸿吉

标志色为淡紫色的地铁10号线,主线西起虹桥火车站,途经长宁、徐汇、黄浦、静安、虹口、杨浦等中心城区,终点是浦东新区基隆路站。早上7点,首班列车准时发出。

洪庐英和董有根夫妇掐着点,提前半小时到达虹桥路地铁站。董有根大病初愈,穿着白色防护服,戴着N95口罩,拎着一个小袋子。洪庐英穿着红色外套,黑色长发简单扎了一下,几缕白发夹杂其中。她戴着一层一次性医用口罩,外面还加了一层N95口罩。她负责拿大件行李。

离发车还有几分钟,夫妻二人终于进入地铁,并在第一节车厢处找到座位坐下来。他们将行李放在腿前,双双陷入沉默。7点一到,10号线首班车上乘客已经坐满乘客。地铁准时发车。很多乘客都拖着行李,和洪庐英一样,他们也是去往虹桥火车站准备离开上海。

乘坐地铁十号线出行的乘客。摄影:杨舒鸿吉

5月22日,上海的阳光很好。上午,郑凤从嘉定区一家医院出发,骑了1个多小时共享单车抵达上海虹桥火车站,准备乘坐地铁10号线转乘6号线,返回闵行的家中。

她父亲是一名外卖骑手,几天前因意外出了车祸,她便从闵行区赶赶到嘉定区照顾父亲。如今父亲伤势好转,她要回家为复工复产做准备。

郑凤是一家电子厂的管理人员。疫情期间,电子厂给她开的是最低工资保障,家庭压力顿增。她盼望着尽快复工复产。跨区公共交通的恢复,让她回家更方便了。

“地铁,是我们回归正常生活的保障。”郑凤说。

也是掐着点,拎着红色购物袋的上海阿姨吴英(化名)赶上了6号线复运第一天的首趟地铁,袋子里装着她的的病例本和医保卡。她从东方体育中心出发,打算乘坐地铁6号线到达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站,上地铁后再换乘一趟公交,抵达目的地医院。

吴英生病多年,每21天要去医院注射一次针剂。疫情期间,断药后她选择了忍耐。“忍一忍就过去了,还没到性命攸关的时刻。”

今天是她断药的第81天,也是她本轮疫情封闭管理以来第一次出门。早上,为了赶地铁,她提前一个多小时就起床了。为了以防万一,她穿了一双轻便运动鞋,她说即使没车可乘,也能步行至目的地。“今天这趟,不能空手而归。”

22日上午,一切顺利。上午十点半,吴英已坐上了返回东方体育中心站的地铁。

正在候车的吴英。摄影:杨舒鸿吉

上海地铁6号线北起浦东新区港城路站,南至浦东新区东方体育中心站,联通了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六里现代生活园区、三林居住区。

实际上,地铁6号线自4月1日黄浦江以西区域封控之后,仍坚持运行到5月10日。这条线路因串联起多家医疗机构,成为医护人员的“通勤线”以及患者的“生命线”。

护士王吉刚刚完成上午的核酸采样任务。她急匆匆收拾好个人物品,一早从供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发,乘坐地铁,返回浦东外高桥的家中,陪伴女儿。

3月12日至今,王吉和同事一直在社区一线开展采样任务,曾去往洋泾、北蔡联勤等重灾区支援核酸筛查。5月10日,由于地铁停运,一早出门开展核酸核酸的王吉被困在了单位。“没有任何准备,也没有携带任何日常用品。”

最近一段时间,她从早7点忙到下午5点,对随时奔赴前线的作息已经习以为常,唯有在家上网课的女儿是她最牵挂的人。

22日这天工作结束得早,她走进地铁,发现刚刚重启的地铁还没有太多乘客。“希望接下来地铁不再停运。”

制图:周淑仪

地铁是上海的名片之一,上海也是中国首个地铁里程突破800公里的城市。截至2021年12月,上海地铁运营线路共20条,共设车站508座,日均客运量为978万人次,总里程达到831公里——这个数字远远高于伦敦、纽约等城市的地铁里程,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地铁是上海市民出行的首要交通工具,如这个25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大动脉。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早已融入每一位居民的生活中。

3月1日,奥密克戎突袭申城,随着疫情的加剧,公共交通运行也越来越受到影响。3月18日,申通地铁宣布,6条线路取消周五、周六延时运营。3月23日,6座嘉定区域内的地铁站停运。3月28日,随着划江封控管理,黄浦江以东、以南区域的上海地铁所有车站暂停运营;4月1日,浦西等地停运。

5月10日13时起,上海轨道交通所有线路车站停止运营。这也是上海地铁史上首次全线停运。

制图:周淑仪

然而,全线停运期间,地铁人并没有停止工作。

来自上海申通集团的信息显示,停运期间,上海地铁共有7000余名员工留守车站,并参与线路、车库维保等。其中,2800余名站务工作人员留守在508座车站。

在人民广场站,从3月27日开始留守地铁站的站长杨杰带领10余名员工驻站,时间已长达56天。除每日巡检线路之外,他们还按照“随时能复运”的要求,加强车站消毒。

人民广场站是客流大站,1、2、8号线在此换乘,共有18个出入口。平时,去南京东路步行街购物游玩的游客、在上海市政府上班的公务人员,还有前往上海大剧院看剧的文艺青年们都会在这里穿梭往来。

疫情期间,城市突然安静下来。长期驻守地下车站,杨杰最喜欢去的地方是1号线的天井。在天井投射下的阳光里慢跑,是他值守期间最大的快乐。

5月4日,留守车站的地铁人。摄影:杨舒鸿吉

在徐家汇车站,陪伴上海地铁30年的站长柏云川也喜欢在每日值守时,走到出站口,站在卷帘门下,感受阳光。

“越来越多的人问我地铁什么时候恢复,虽然我无法回答他们,但是地铁的恢复,代表着上海回归正常的节奏,这也是我和同事们坚守于此的动力。”柏云川说。

随着疫情的好转,地铁重启被逐渐安排上日程。

上海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称,从5月5日开始,地铁采用跑图方式磨合、验证设施设备,开始全网络空载试运行,并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抢修,全面做好恢复运营的各项准备。

5月15日,在申通地铁川杨河基地内,地铁全网络设施设备除了日常检修作业之外,还进行了调试演练和压力测试,以核验通号、供电、轨道、列车等系统的运营稳定性。

工作人员正在维保待运车辆,以备“随时复运”。摄影:杨舒鸿吉

由于绝大部分线路停运已达一个多月,恢复运营前,全网络的轨道区间都需要重新检查一遍,包括线路的几何尺寸、轨距,以及是否有侵限等情况。

停运在车库的每列列车,都有近50个指标需要一一核验。车辆检修人员对列车久停之后产生的小毛小病,开展针对性检验,包括车门系统、空调系统以及广播系统等功能性测试。在查看车况时,检修人员还要对列车激活通电,运作空压机。此外,所有列车出库前,都会进行一次全面消杀。

5月19日,上海疫情防控发布会再一次预告跨区公共交通的恢复:449个地铁车站、37个基地和控制中心实现了“场所码”全覆盖,部分区域枢纽站布设了52套“数字哨兵”。

上海市交通委还要求公交车的司乘人员、轨道交通与乘客接触的一线员工,按照“2+1”模式开展核酸和抗原检测(每天上午开展2次抗原检测,下午开展1次核酸检测),其他员工按照“2+2”模式开展核酸和抗原检测,即第一天开展2次抗原检测,第二天上午开展1次抗原,下午开展1次核酸检测。

地铁复工前为车厢消毒。摄影:杨舒鸿吉

重启运行前,第一阶段恢复运行线路的公交首末站、地铁站、车辆等提前进行了全面预防性消毒。按照规定,恢复运行初期,地铁部门还将对乘客频繁接触的地铁站台、安检设备、自助售票机,公交首末站候车座椅、无障碍设施设备等,每4小时进行一次消毒。

上海地铁方面数据显示,地铁恢复运营首日,截至5月22日20时,上海地铁全网络累计运送客流17317人次。其中,3号线4790人次,6号线2683人次,10号线8665人次,16号线1179人次。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写】上海地铁复运第一天,他们登上了首班列车

5月22日,上海轨道交通在全线停运12天后部分线路重启。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杨舒鸿吉 实习记者 周淑仪

编辑 | 刘素楠

5月22日一大早,在上海地铁10号线虹桥路站入口,一对50岁上下的夫妻拖着大包小包,和旋转式闸机较了半天劲。

从江西来沪两个多月,这是洪庐英和董有根第二次乘坐地铁,他们还不太熟悉如何使用旋转式闸机。

5月22日是上海轨道交通在全线停运12天后重启第一天。按照计划,自5月22日起,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6号线、10号线、16号线恢复运营,运营时段均为7:00-20:00,其他线路仍暂停运营。

两个多月前,洪庐英陪着身患肺癌的丈夫董有根来上海,是为了挽救他的生命。3月3日,董有根住进了上海肺科医院。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董有根的病情趋于稳定。夫妻二人决定搬出医院,在附近寻找住处,方便往返医院化疗,还能节省一笔住院费用。

世事难料,受疫情影响,4月初上海全域封控,市内交通停止运营,酒店一房难求。他们不知所措。无奈之下,洪芦英拨打了110,在警察的安排下就近找到了一处酒店住下。“一晚上400块。”这笔开销让两位农村人“每天都急得不行”。

洪芦英哭过不知多少回。他们盼着上海解封,能赶紧回老家去。回乡的火车重开后,他们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抢到了22日下午返回江西上饶的火车票。得知22日地铁也将部分开通,他们有些激动。

地铁上洪芦英(右二)和董有根(防护服)。摄影:杨舒鸿吉

标志色为淡紫色的地铁10号线,主线西起虹桥火车站,途经长宁、徐汇、黄浦、静安、虹口、杨浦等中心城区,终点是浦东新区基隆路站。早上7点,首班列车准时发出。

洪庐英和董有根夫妇掐着点,提前半小时到达虹桥路地铁站。董有根大病初愈,穿着白色防护服,戴着N95口罩,拎着一个小袋子。洪庐英穿着红色外套,黑色长发简单扎了一下,几缕白发夹杂其中。她戴着一层一次性医用口罩,外面还加了一层N95口罩。她负责拿大件行李。

离发车还有几分钟,夫妻二人终于进入地铁,并在第一节车厢处找到座位坐下来。他们将行李放在腿前,双双陷入沉默。7点一到,10号线首班车上乘客已经坐满乘客。地铁准时发车。很多乘客都拖着行李,和洪庐英一样,他们也是去往虹桥火车站准备离开上海。

乘坐地铁十号线出行的乘客。摄影:杨舒鸿吉

5月22日,上海的阳光很好。上午,郑凤从嘉定区一家医院出发,骑了1个多小时共享单车抵达上海虹桥火车站,准备乘坐地铁10号线转乘6号线,返回闵行的家中。

她父亲是一名外卖骑手,几天前因意外出了车祸,她便从闵行区赶赶到嘉定区照顾父亲。如今父亲伤势好转,她要回家为复工复产做准备。

郑凤是一家电子厂的管理人员。疫情期间,电子厂给她开的是最低工资保障,家庭压力顿增。她盼望着尽快复工复产。跨区公共交通的恢复,让她回家更方便了。

“地铁,是我们回归正常生活的保障。”郑凤说。

也是掐着点,拎着红色购物袋的上海阿姨吴英(化名)赶上了6号线复运第一天的首趟地铁,袋子里装着她的的病例本和医保卡。她从东方体育中心出发,打算乘坐地铁6号线到达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站,上地铁后再换乘一趟公交,抵达目的地医院。

吴英生病多年,每21天要去医院注射一次针剂。疫情期间,断药后她选择了忍耐。“忍一忍就过去了,还没到性命攸关的时刻。”

今天是她断药的第81天,也是她本轮疫情封闭管理以来第一次出门。早上,为了赶地铁,她提前一个多小时就起床了。为了以防万一,她穿了一双轻便运动鞋,她说即使没车可乘,也能步行至目的地。“今天这趟,不能空手而归。”

22日上午,一切顺利。上午十点半,吴英已坐上了返回东方体育中心站的地铁。

正在候车的吴英。摄影:杨舒鸿吉

上海地铁6号线北起浦东新区港城路站,南至浦东新区东方体育中心站,联通了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六里现代生活园区、三林居住区。

实际上,地铁6号线自4月1日黄浦江以西区域封控之后,仍坚持运行到5月10日。这条线路因串联起多家医疗机构,成为医护人员的“通勤线”以及患者的“生命线”。

护士王吉刚刚完成上午的核酸采样任务。她急匆匆收拾好个人物品,一早从供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发,乘坐地铁,返回浦东外高桥的家中,陪伴女儿。

3月12日至今,王吉和同事一直在社区一线开展采样任务,曾去往洋泾、北蔡联勤等重灾区支援核酸筛查。5月10日,由于地铁停运,一早出门开展核酸核酸的王吉被困在了单位。“没有任何准备,也没有携带任何日常用品。”

最近一段时间,她从早7点忙到下午5点,对随时奔赴前线的作息已经习以为常,唯有在家上网课的女儿是她最牵挂的人。

22日这天工作结束得早,她走进地铁,发现刚刚重启的地铁还没有太多乘客。“希望接下来地铁不再停运。”

制图:周淑仪

地铁是上海的名片之一,上海也是中国首个地铁里程突破800公里的城市。截至2021年12月,上海地铁运营线路共20条,共设车站508座,日均客运量为978万人次,总里程达到831公里——这个数字远远高于伦敦、纽约等城市的地铁里程,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地铁是上海市民出行的首要交通工具,如这个25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大动脉。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早已融入每一位居民的生活中。

3月1日,奥密克戎突袭申城,随着疫情的加剧,公共交通运行也越来越受到影响。3月18日,申通地铁宣布,6条线路取消周五、周六延时运营。3月23日,6座嘉定区域内的地铁站停运。3月28日,随着划江封控管理,黄浦江以东、以南区域的上海地铁所有车站暂停运营;4月1日,浦西等地停运。

5月10日13时起,上海轨道交通所有线路车站停止运营。这也是上海地铁史上首次全线停运。

制图:周淑仪

然而,全线停运期间,地铁人并没有停止工作。

来自上海申通集团的信息显示,停运期间,上海地铁共有7000余名员工留守车站,并参与线路、车库维保等。其中,2800余名站务工作人员留守在508座车站。

在人民广场站,从3月27日开始留守地铁站的站长杨杰带领10余名员工驻站,时间已长达56天。除每日巡检线路之外,他们还按照“随时能复运”的要求,加强车站消毒。

人民广场站是客流大站,1、2、8号线在此换乘,共有18个出入口。平时,去南京东路步行街购物游玩的游客、在上海市政府上班的公务人员,还有前往上海大剧院看剧的文艺青年们都会在这里穿梭往来。

疫情期间,城市突然安静下来。长期驻守地下车站,杨杰最喜欢去的地方是1号线的天井。在天井投射下的阳光里慢跑,是他值守期间最大的快乐。

5月4日,留守车站的地铁人。摄影:杨舒鸿吉

在徐家汇车站,陪伴上海地铁30年的站长柏云川也喜欢在每日值守时,走到出站口,站在卷帘门下,感受阳光。

“越来越多的人问我地铁什么时候恢复,虽然我无法回答他们,但是地铁的恢复,代表着上海回归正常的节奏,这也是我和同事们坚守于此的动力。”柏云川说。

随着疫情的好转,地铁重启被逐渐安排上日程。

上海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称,从5月5日开始,地铁采用跑图方式磨合、验证设施设备,开始全网络空载试运行,并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抢修,全面做好恢复运营的各项准备。

5月15日,在申通地铁川杨河基地内,地铁全网络设施设备除了日常检修作业之外,还进行了调试演练和压力测试,以核验通号、供电、轨道、列车等系统的运营稳定性。

工作人员正在维保待运车辆,以备“随时复运”。摄影:杨舒鸿吉

由于绝大部分线路停运已达一个多月,恢复运营前,全网络的轨道区间都需要重新检查一遍,包括线路的几何尺寸、轨距,以及是否有侵限等情况。

停运在车库的每列列车,都有近50个指标需要一一核验。车辆检修人员对列车久停之后产生的小毛小病,开展针对性检验,包括车门系统、空调系统以及广播系统等功能性测试。在查看车况时,检修人员还要对列车激活通电,运作空压机。此外,所有列车出库前,都会进行一次全面消杀。

5月19日,上海疫情防控发布会再一次预告跨区公共交通的恢复:449个地铁车站、37个基地和控制中心实现了“场所码”全覆盖,部分区域枢纽站布设了52套“数字哨兵”。

上海市交通委还要求公交车的司乘人员、轨道交通与乘客接触的一线员工,按照“2+1”模式开展核酸和抗原检测(每天上午开展2次抗原检测,下午开展1次核酸检测),其他员工按照“2+2”模式开展核酸和抗原检测,即第一天开展2次抗原检测,第二天上午开展1次抗原,下午开展1次核酸检测。

地铁复工前为车厢消毒。摄影:杨舒鸿吉

重启运行前,第一阶段恢复运行线路的公交首末站、地铁站、车辆等提前进行了全面预防性消毒。按照规定,恢复运行初期,地铁部门还将对乘客频繁接触的地铁站台、安检设备、自助售票机,公交首末站候车座椅、无障碍设施设备等,每4小时进行一次消毒。

上海地铁方面数据显示,地铁恢复运营首日,截至5月22日20时,上海地铁全网络累计运送客流17317人次。其中,3号线4790人次,6号线2683人次,10号线8665人次,16号线1179人次。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