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连线Insight 韩滢
编辑|周晓奇
今年过完年,文杰决定离开老家去上海工作,并做好了在上海长期打拼的准备。可令她没想到的是,当时拿的一箱子衣服,大部分都派不上用场。
一转眼,文杰已经在家里度过了春天,并迎来了夏天。“疫情就像是个时间的小偷。”文杰无奈地表示。
漫长的70天居家隔离生活,让足不出户的她经历了emo、崩溃的时刻。为了让自己不再焦躁,她做起了姐妹的御用“情感导师”,玩线上剧本杀也成了让她近期最开心的事。
反复的疫情打乱了很多年轻人的计划。
居家隔离在青岛的吴优,一度想“逃”回县城老家。
而在哈尔滨的安然,经历过反复五次隔离生活后,她几乎对隔离生活麻木了。
即便是最初庆幸居家办公的耿耿,也为自己的工作效率被打乱而困扰着。“公司规定居家办公只发75%的薪资,但我的工作时间没有因为薪资降低而缩短,反而感觉工作量更大了。”耿耿向连线Insight直言。
为了消解在隔离生活中出现的烦躁、低落情绪,年轻人开始寻找各式各样的方式让自己快乐起来。
吴优在居家的一个月里,给出租屋的小阳台重新翻修了一遍,使得自己在出租屋里找到一片“隐秘的角落”。
看到自己栽种的小花都在阳光下一点点努力地成长,吴优觉得生活充满了光。虽然不能接触外面的世界,但她也要和花一样学会向阳生长。
耿耿在北京居家的22天里,和朋友一起做“刘畊宏女孩”,这也让她养成了运动的好习惯。她还拾起了摆在书架上落灰的书、收藏夹里待看的电影、旅行期间未剪辑的Vlog……虽然不能出门,但曾经积压的事被一件件完成,耿耿收获了充实的满足感。
反复疫情之下,隔离在家的年轻人在逐渐适应居家的生活。相比于在外面感受世界,在自己的小天地中感受生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些年轻人,正在学会在枯燥的居家生活中寻找快乐。
1、在出租屋中寻找“隐秘的角落”,和花一起向阳生长
吴优 | 青岛,居家一个月
“房子虽然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这句话成为支撑我隔离在家生活的信念。
起初居家的时候我很不适应。每天不仅要完成正常工作,还要自己做饭,点个外卖还要去小区门口拿。
最重要的是,居家办公领导就会有一个新要求——随叫随到、信息秒回。这就无形之中给我增加了工作负担。
原本平常在公司中午规定的两小时午休时间是没有人打扰的,但居家办公后,领导开始不分时间地“召唤”,要求随叫随到。
那时候的心情就是间歇性暴躁和持续性低落。
后来,我有次周末瘫在家看电影,或许是被电影的某个情节触动了,我决定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一些。在出租屋环顾一周,当我的目光定格在窗边小阳台的一朵小野花时,翻新小阳台的灵感突然出现。
与其在几十平的出租屋死气沉沉,不如翻修个小花园给自己的居家生活增加一份生机。没想到,这个“隐秘的角落”成为我居家日子里带给我最多开心的地方。
印象比较深的是,在把阳台大扫除之后,我一度想要放弃,就是那种万事开头难的感觉。但我一想到小花园配上咖啡椅的场景,又跃跃欲试了。
我在网上买了一些好看的盆栽,一边从各大平台找攻略,一边请教外婆、母亲有养花经验的人。
就这样,从来没有养花经验的我开始了翻新花园、养花之路。
现在我习惯了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这些“小生命”。看一下花盆里的土干不干、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有没有开花、阳光好不好……
这些问题看似给我增加了事情,但实际上让我的生活变有趣。最重要的是,让我每天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表,合理分配精力和时间。
如果没有这个小花园,我每天就是头不洗、脸不梳,早上直接坐在电脑前工作。有了它们之后,我每天看这些花开得很旺盛、充满生命力,我的心情就会变好,心情好了之后工作效率便会无形之中提高。
随之而来的就是,早早结束工作后,我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做饭、洗澡、养生……
看着原本光秃秃的阳台被我一点点地修缮,变成五颜六色的小花园,整个居家的生活也朝着正向、积极的循环走去。
青岛的气候很适合养花,开花的成功率很高,这样会带给我一种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就是我开心的来源。
后来这半个月的时间里,如果我周末没工作,我就会去小花园里享受一下所谓的“世外桃源”。在那里,一本书、一杯咖啡都可以让我开心起来。
2、居家后成为“刘畊宏女孩”,我找到了自己的快乐
耿耿 | 北京,居家22天
我拿着日历好好算了一下,我封控居家有22天了,应该是北京最早的一批封控小区。
这是我第一次居家办公,最初特别期待。居家意味着不会被早起的闹铃吵醒,不用着急追赶公交地铁。
事实上,当生活和工作没有了明显的区隔,我开始力不从心。
你敢相信吗?我人生第一次加班竟然是因为居家办公。公司规定是居家只发75%的薪资,可是我有种错觉,就是工作量比平时多了一倍。日常明明一上午可以做完的工作,总是被拖到了下午。
逐渐地,我发现,不是工作量变多,而是居家办公让我很难提起精神,工作效率也就随之变慢。我会想念早起、化妆、穿戴整齐坐在公司电脑前的自己。
这样的状态大概持续了四天。我经过了新奇、无聊的过渡期,慢慢适应了居家办公的节奏,也开始寻找能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
我接触了过去二十多年的生活中与我毫不相关的事情——运动。我成为了“刘畊宏女孩”大军中的一员。由于我前二十年几乎没怎么运动过,第一天完全跟不上,而且第二天腿也抬不起来,整个人滑稽又好笑。
但我没有放弃,一直在坚持。
不到一周,我逐渐适应了这个运动频率,可以完整地做完一整套操,大汗淋漓、荷尔蒙的提升让我很解压。更重要的是,我的身体肉眼可见地变紧实了,这是让我最开心的。
现在想想,能让我坚持下来的原因主要是好朋友的激励。我和很多“北漂”的年轻人一样,都是合租房子,守着自己的十平米小屋。但幸运的是,我和好朋友一起合租,会有“家”的感觉,居家的日子也不会那么无聊和烦闷。
运动这件事一旦有人陪着我做,就会让我快速进入状态,坚持得更久一些。我们每天晚上准时蹲在直播间,伴随着“人鱼线马甲线我想要,腰间的肥肉咔咔掉”的口号,互相打气。
在运动期间,我们还把每天的运动时间录制了下来,把有趣的部分剪成小视频,让这份快乐可以一直持续。
因为每晚需要固定时间的运动,我会合理安排一天的工作时间。尽快完成工作内容,剩下的时间都留下充实自己。居家省去的通勤两小时,都留给了自己。看一部喜欢的电影,读一本落灰了好久的书,这种慢下来的生活,是在朝九晚六中不曾拥有过的。
有时候,我会和朋友一起准备晚饭,这也是居家的一种良性互动。毕竟在工作日认真准备晚饭,对于之前每晚七点到家的人来说,是种奢望。
我觉得人是适应环境能力最强的动物,总能找到让自己舒适的生活方式。在居家的日子里,出去闲逛、拥抱自然的机会少了,但留给自己的时间却变多了。学着适应环境的变化,适应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变化。
3、在家“云旅游”,是我少有的快乐事
安然 | 哈尔滨,反复居家五个月
上一周,我终于走出家门,看到久违的初夏。
可以说,去年秋天之后,反复的疫情让我经历了五次居家的日子。封控、解封、再封控、再解封……唯一的好处是,由于长期隔离在家,我没有经历室外漫长的冬天,家里的暖气让我长期处于春天。
说实话,我已经习惯了突然封闭的日子。以至于上周解封后,我一下子没缓过神来。这期间有很多朋友来“云探望”我,与我视频聊天。他们既关心我的状况,也佩服我在家的“定力”。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个极其向往自由的人。反复被封在家里这么久,竟然没有崩溃甚至暴躁,是朋友们没想到的。
从大学开始,旅行成了我最重要的一个爱好,占据我生活中的很多时刻。印象中,大学的时候,当朋友都花钱买化妆品、漂亮衣服时,我会把这些钱省下来当作旅行基金。
那时候,旅行就是我除了学业之外最重要的事。
从大学的穷游,到工作之后的舒适游,我走过了28个城市。数量上算不上很多,但在同龄人当中已经算不少了。
意料之外的是,逍遥快活的日子在2020年按下了暂停键。那时正值我大学毕业,我连毕业照都没拍。当时想的是封闭的日子很快就会过去,没想到这一过就是三年。
到了去年年末,在外面走惯了的我第一次面临居家隔离。我就像是个断了线的风筝,迷茫、无措。除此之外,领导深夜23点的突然派活,让我一度暴躁。
在这种情绪持续一段时间后,我决定继续完成我环球旅行的心愿,我开始了在家“云旅游”,并成功开启了居家的快乐日子。
我打开之前收藏了很久的旅行纪录片或者视频,趁居家的“慢生活”一点点地看。为了营造“云旅游”的氛围,我还斥巨资给自己买了个投影仪和VR眼镜。
投影仪的好处是,可以把它投射到任何地方,比如屋顶。一般来说,我会把沙漠主题的电影或者纪录片,投射到屋顶。这样一来,就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是在大漠之中看星星,“云旅游”的氛围感就有了。
另一个设备VR眼镜就更有趣了。我可以在家里戴上VR眼镜爬山、坐船、下海,甚至是飞跃地平线、追龙卷风,沉浸感一下抬升了两个台阶。
就这样,我找到了居家隔离的乐趣所在,不花钱的“云旅游”是我居家为数不多的快乐日子。
就像我很喜欢的旅行综艺里的一段关于追龙卷风的描述,“也许没有追到风,但是在风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所以不要只关注龙卷风,而是要享受整个过程。”
正如现在的我,虽然没有亲身体会这些美丽的景色,但“云旅游”让我在特殊时期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
4、做闺蜜的“情感大师”、玩线上剧本杀,与外界建立联系后我很开心
文杰 | 上海,居家两个月
我上一次出门的时候还是清明节,当时自己一个人去囤菜。
那时候的政策是每天每户一人出去两个小时,我一个人拎着五百元的“粮食”回家,过上了居家的生活。我没想到的是,这一过就是整整两个月。
回看这两个月,我情绪起伏还是挺大的,要么就是在工作很累的情况下,还要给自己做饭;要么就是浏览了很多买菜软件,但不知道自己想吃什么,也买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最严重的时候,我早上六点起来抢菜,九点还要上班。更重要的是,快递一直封闭,不仅是粮食,生活用品也很难拿到。
虽然居家办公省去了通勤时间,但我没能克服自己睡懒觉的毛病。在家的状态反倒更忙。早上起来后,就要赶紧灰头土脸地坐在电脑面前工作,由于没有缓冲的时间,这让我一度不是很适应。
更重要的是,我过惯了群居生活,突然的封闭让我这个需要交流的人很不适应。
好巧不巧的是,居家期间我身边有个单身的好朋友脱单了。以往,我和单身的小姐妹天南海北地聊天,你一句我一句时间很快就打发掉了。但现在她脱单了,我就做好了要被“抛弃”的准备。
有趣的是,最初,或许是她还没适应新的情感状态,会和我分享一些恋爱上的烦恼,我就像是“情感大师”一样给她分析,并开导她,我们的交流并没有变少,甚至比以前更频繁。
事实上,这是一个相互的情感交流需求。我帮她解决了情感上的烦恼,她帮我排解了我居家生活的孤单。更重要的是,我是个讨好型人格。只有在别人认可我、需要我的时候,我才会开心,并意识到自己的意义。
这期间,伴随着这个好朋友的脱单、感情等问题,我找到了让自己开心的事。因为我发现,我是一个很愿意倾听并很容易开导别人的“情感大师”。
但当她适应了恋爱状态,并且和另一半相处得很融洽后,我就是很真实地被“抛弃”了。换句话说,我们的交流自然而然的变少了。
那时候,心里就会空空的。虽然我不会埋怨她,甚至会祝福她,但心里的失落感在所难免。这其实挺正常的。毕竟感情问题都是暂时的,别人的感情也不会一直出问题。
这个症状大概持续了两天。偶然的机会下,我和一个同样遭遇的朋友聊天,她给了我一些建议。比如可以认识新的朋友,开拓自己的社交圈。
或许是被她成功开导了,第二天我就去玩了一次线上剧本杀。
由于大家都是晚上下班后“云上剧本杀”,我们从晚上八点,玩到半夜一点多才结束。虽然时间很长,很困很累,但是一种快乐的感觉油然而生。简单说,就是一下子和外界有了联系,有了社交活动,心情就会变好很多。
从那之后,我内心的“表演型人格”就被激发出来了。和新朋友一起打游戏,一起聊天,都成为我居家工作之余为数不多的快乐片段。
随着上海疫情的逐渐好转,我又团购了很多好东西,炸鸡、可乐的陆续到来,也让我在居家中快乐了起来。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文杰、吴优、耿耿、安然均为化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