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洋河掉队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洋河掉队了

每一个中华名酒背后,都会拥有一个悠久的历史,洋河酒也不例外。

文|花朵财经

白酒界“千年老三”,正被老四、老五穷追不舍。

当谈起洋河股份,想必每一位酒友再熟悉不过,毕竟洋河股份是仅次于贵州茅台、五粮液的百亿酒企。或许,大家也都在央视看过:“洋河蓝色经典·天之蓝”的广告。

就目前来看,洋河股份拥有洋河、双沟两大中华老字号,主导产品有梦之蓝、天之蓝、海之蓝、洋河大曲、双沟大曲等系列白酒,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2021年,洋河股份同时以70.9亿美元入选世界知名品牌价值研究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的“2021全球烈酒品牌价值50强”,排名全球第三。

然而,时过境迁。虽然洋河股份目前仍以老三之名位列白酒行列,但它却随着业绩接连在业界掉队,已经离老四、老五泸州老窖、山西汾酒越来越近。净利润方面,甚至已经跌出前三。

品牌、渠道双擎发力

每一个中华名酒背后,都会拥有一个悠久的历史,洋河酒也不例外。

回溯历史,洋河酿酒,始于汉代,兴于隋唐,隆盛于明清,曾入选清朝皇室贡酒,素有“福泉酒海清香美,味占江南第一家”的美誉。作为中国名酒的杰出代表,洋河酒曾多次荣获“国际名酒”和入选中国八大名酒行列。

在中华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我国也从不缺中华老字号名酒。比如,茅台酒、汾酒、泸州老窖、西凤酒等在历次国家评酒会上都被评为名酒。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度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多达965家。

能够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脱颖而出,成为业界第三,洋河股份显然并不简单。一般而言,品牌、渠道是连接企业与消费者重要的桥梁,洋河欲成就大事,自然无法避开这两点。

第一步:品牌

从建国后80年代,洋河大曲就已在1979 年、1984年和1989年三次获得国家名酒称号,自此打开知名度,成为餐桌必备。

此后随着90年代后,外部市场环境发生巨大改变,白酒市场竞争进入一片红海。2003年,洋河股份又率先通过突破白酒香型分类传统,首创以“味”为主的绵柔型白酒质量新风格,被誉为“绵柔鼻祖”。

这一年,公司率先推出蓝色经典系列产品,海之蓝、天之蓝广受好评,并且迅速发展成为各自价格带上的主打产品。2006年,新品梦之蓝面市,瞄准中国次高端白酒市场,聚焦 200-400元价格带,又进一步推动了洋河跻身一线品牌阵营。

公司同时还通过收购双沟、帝坊、圣坊、君坊等品牌,细化产品矩阵,建立多层次完整的价格体系,坚持差异化的多品类战略,打造出了“洋河、双沟”双品牌的联合发展模式。

第二步:渠道

只有品牌,自然远远是不够的。如何让消费者真实感受到品牌的存在,向渠道借力必不可少。

从2003年开始,洋河股份就已在探索“盘中盘”模式,以核心酒店为营销起点,动员其力量将产品推荐给核心消费者,并逐渐在目标消费群中形成强烈的消费偏好。

2005年,洋河又在核心酒店费用过高的情况下提出“4x3”模式,改为开发各区域的核心企事业单位带动营收增长。

直至2009年,公司提出厂商“1+1”深度分销模式,与经销商合作,直接开发商超等零售终端。在深度分销模式下,公司很快找到了致富密码。2008年,洋河股份经销商数量为475家;到2018年,这一数字已增至超10000家。

基于深度分销模式,2018年洋河股份营收规模也达到了巅峰时刻,以约242亿元的营收规模稳居业界前三。

渠道红利开始退坡

对于洋河股份而言,豪赌深度分销模式是其一战成名的关键。

洋河的“深度分销”模式特点在于,厂家同时负责业务人员管理、网络开发、终端维护、陈列与促销执行等主要工作,而经销商只负责物流和资金流。

在深度分销模式下,经销商被定位为主要负责物流的配送商,获利差价较小,但经销商可以保证稳定收益,获得的利润与承担的风险都相对较低,故而形成稳定渠道。

在白酒快速扩张期,这种模式极具优势。到2018年底,洋河已拥有近1万家的经销商、3万多名地面推广人员,5000多名销售人员。彼时,茅台、五粮液的销售人员仅数百名。业界甚至流传着一句老话:“茅台有品牌溢价、洋河有渠道溢价”。

只可惜,洋河目前的渠道红利已经在明显渐失。

与2018年洋河股份公布近万家经销商不同的是,2020年洋河股份经销商下降至9051家,同比减少1097家;2021年,洋河股份经销商减少数目继续扩大至2600家,总数进一步下降至8142家。

出现如此状况,问题在于“深度分销”模式弊端显现。

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白酒行业总体呈现挤压式增长的特征,具体表现为,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营收和产销量均在2016年达到峰值后开始回落。

与此同时,2017年以来,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逐年减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度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为965家,较上年减少75家;白酒产量715.63万千升,同比下降0.59%。

随着白酒进入存量市场,甚至开始迈入高端化,高端化趋势进一步凸显。而在这期间,在洋河股份的销售链条中,经销商扮演的仍是配送商,相对其他酒企销售,能获得的毛利较少。

相关数据显示,今世缘省内经销商平均收入超过1000万元,而洋河不到400万元。因此,经销商推广的积极性开始降低,最终导致厂商关系恶化等问题。

由于存量竞争下,部分对利润诉求较强,而且更有发展欲望的经销商容易发生脱网行为,改卖其他利润率更高的竞品,洋河股份也因此陷入了深渊。

掉出中华白酒前三阵营

如今的情形是,白酒向上,洋河向下。

从行业整体数据看,2021年度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033.48亿元,同比增长18.6%;实现利润总额1701.94亿元,同比增长32.95%。

同时期,洋河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53.5亿元,同比增长20.14%;归母净利润75.08亿元,同比仅增长0.34%。毫无疑问,洋河股份这份增收不增利的报表在行内掉队了。

然而,这已非洋河股份第一次在行内掉队。

自2019年开始,洋河股份业绩增速就已显示出急剧缩减。2019-2020年,洋河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31.26亿元、211.0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28%、-8.7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83亿元、74.8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9.02%、1.35%。

随着业绩接连掉队,洋河股份“千年老三”的地位,也开始岌岌可危。据统计,2019-2021年,洋河股份营业收入区间增长率仅为9.62%;而白酒界的老四、老五泸州老窖、山西汾酒这一区间增长率分别高达30.51%和67.93%。

与此同时,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的营收规模开始步步逼近洋河股份的253.50亿元。2021年,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实现营业收入别为206.42亿元、199.71亿元。

如果按此势头,洋河股份白酒季军或很快就被取代。

基于此,洋河股份选择了加大营销力度,试图以此挽回接连掉队的尴尬局面。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为35.44亿元,同比增长36.12%。这是公司时隔三年销售费用再次回归两位数增长,同时也是自2012年以来销售费用同比增速首次超过30%。

洋河股份对此解释称,主要原因系本期销售人员工资提高,职工薪酬、促销费、差旅费等销售费用相应增加所致。其中,广告促销费本期发生额比上年同期增长35.49%,职工薪酬本期发生额比上年同期增长64.92%。

但销售费用猛增36.12%,却只换来当期20.14%的营收增长,这笔买卖到底划不划算?

如果要论不划算,莫过于公司的利润。2021年,随着公司销售费用突飞猛进,洋河股份的销售净利率从2020年的35.47%突然暴降至29.64%。至此,导致洋河股份2021年的业绩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纸面富贵”。

如此一来,若论最大的受益者,或许也还排不到公司在市场的地位,反而是洋河股份的高管们。据悉,去年8月,洋河股份推出了《第一期核心骨干持股计划》,将核心骨干和高层次人才纳入激励范围,金额为10亿元。

根据业绩考核要求,这一方案主要以营业收入为标准,而未提及利润。其中,2021年营业收入较2020年增长不低于15%,且2022年营业收入较2021年增长不低于15%。

然而,如今在公司通过加大销量费用牺牲利润来扮靓营收规模下,洋河股份在利润规模上已经从老三沦为老四。截至2021年底,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股份、山西汾酒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4.60亿元、233.77亿元、79.56亿元、75.08亿元和53.14亿元。

不难看出,中华白酒前三阵营,已经发生易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洋河股份

3.6k
  • 洋河股份:上半年归母净利润79.47亿元,同比增长1.08%
  • 洋河股份申请注册32类啤酒饮料商标?相关人员回复:目前没有啤酒产品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洋河掉队了

每一个中华名酒背后,都会拥有一个悠久的历史,洋河酒也不例外。

文|花朵财经

白酒界“千年老三”,正被老四、老五穷追不舍。

当谈起洋河股份,想必每一位酒友再熟悉不过,毕竟洋河股份是仅次于贵州茅台、五粮液的百亿酒企。或许,大家也都在央视看过:“洋河蓝色经典·天之蓝”的广告。

就目前来看,洋河股份拥有洋河、双沟两大中华老字号,主导产品有梦之蓝、天之蓝、海之蓝、洋河大曲、双沟大曲等系列白酒,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2021年,洋河股份同时以70.9亿美元入选世界知名品牌价值研究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的“2021全球烈酒品牌价值50强”,排名全球第三。

然而,时过境迁。虽然洋河股份目前仍以老三之名位列白酒行列,但它却随着业绩接连在业界掉队,已经离老四、老五泸州老窖、山西汾酒越来越近。净利润方面,甚至已经跌出前三。

品牌、渠道双擎发力

每一个中华名酒背后,都会拥有一个悠久的历史,洋河酒也不例外。

回溯历史,洋河酿酒,始于汉代,兴于隋唐,隆盛于明清,曾入选清朝皇室贡酒,素有“福泉酒海清香美,味占江南第一家”的美誉。作为中国名酒的杰出代表,洋河酒曾多次荣获“国际名酒”和入选中国八大名酒行列。

在中华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我国也从不缺中华老字号名酒。比如,茅台酒、汾酒、泸州老窖、西凤酒等在历次国家评酒会上都被评为名酒。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度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多达965家。

能够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脱颖而出,成为业界第三,洋河股份显然并不简单。一般而言,品牌、渠道是连接企业与消费者重要的桥梁,洋河欲成就大事,自然无法避开这两点。

第一步:品牌

从建国后80年代,洋河大曲就已在1979 年、1984年和1989年三次获得国家名酒称号,自此打开知名度,成为餐桌必备。

此后随着90年代后,外部市场环境发生巨大改变,白酒市场竞争进入一片红海。2003年,洋河股份又率先通过突破白酒香型分类传统,首创以“味”为主的绵柔型白酒质量新风格,被誉为“绵柔鼻祖”。

这一年,公司率先推出蓝色经典系列产品,海之蓝、天之蓝广受好评,并且迅速发展成为各自价格带上的主打产品。2006年,新品梦之蓝面市,瞄准中国次高端白酒市场,聚焦 200-400元价格带,又进一步推动了洋河跻身一线品牌阵营。

公司同时还通过收购双沟、帝坊、圣坊、君坊等品牌,细化产品矩阵,建立多层次完整的价格体系,坚持差异化的多品类战略,打造出了“洋河、双沟”双品牌的联合发展模式。

第二步:渠道

只有品牌,自然远远是不够的。如何让消费者真实感受到品牌的存在,向渠道借力必不可少。

从2003年开始,洋河股份就已在探索“盘中盘”模式,以核心酒店为营销起点,动员其力量将产品推荐给核心消费者,并逐渐在目标消费群中形成强烈的消费偏好。

2005年,洋河又在核心酒店费用过高的情况下提出“4x3”模式,改为开发各区域的核心企事业单位带动营收增长。

直至2009年,公司提出厂商“1+1”深度分销模式,与经销商合作,直接开发商超等零售终端。在深度分销模式下,公司很快找到了致富密码。2008年,洋河股份经销商数量为475家;到2018年,这一数字已增至超10000家。

基于深度分销模式,2018年洋河股份营收规模也达到了巅峰时刻,以约242亿元的营收规模稳居业界前三。

渠道红利开始退坡

对于洋河股份而言,豪赌深度分销模式是其一战成名的关键。

洋河的“深度分销”模式特点在于,厂家同时负责业务人员管理、网络开发、终端维护、陈列与促销执行等主要工作,而经销商只负责物流和资金流。

在深度分销模式下,经销商被定位为主要负责物流的配送商,获利差价较小,但经销商可以保证稳定收益,获得的利润与承担的风险都相对较低,故而形成稳定渠道。

在白酒快速扩张期,这种模式极具优势。到2018年底,洋河已拥有近1万家的经销商、3万多名地面推广人员,5000多名销售人员。彼时,茅台、五粮液的销售人员仅数百名。业界甚至流传着一句老话:“茅台有品牌溢价、洋河有渠道溢价”。

只可惜,洋河目前的渠道红利已经在明显渐失。

与2018年洋河股份公布近万家经销商不同的是,2020年洋河股份经销商下降至9051家,同比减少1097家;2021年,洋河股份经销商减少数目继续扩大至2600家,总数进一步下降至8142家。

出现如此状况,问题在于“深度分销”模式弊端显现。

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白酒行业总体呈现挤压式增长的特征,具体表现为,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营收和产销量均在2016年达到峰值后开始回落。

与此同时,2017年以来,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逐年减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度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为965家,较上年减少75家;白酒产量715.63万千升,同比下降0.59%。

随着白酒进入存量市场,甚至开始迈入高端化,高端化趋势进一步凸显。而在这期间,在洋河股份的销售链条中,经销商扮演的仍是配送商,相对其他酒企销售,能获得的毛利较少。

相关数据显示,今世缘省内经销商平均收入超过1000万元,而洋河不到400万元。因此,经销商推广的积极性开始降低,最终导致厂商关系恶化等问题。

由于存量竞争下,部分对利润诉求较强,而且更有发展欲望的经销商容易发生脱网行为,改卖其他利润率更高的竞品,洋河股份也因此陷入了深渊。

掉出中华白酒前三阵营

如今的情形是,白酒向上,洋河向下。

从行业整体数据看,2021年度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033.48亿元,同比增长18.6%;实现利润总额1701.94亿元,同比增长32.95%。

同时期,洋河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53.5亿元,同比增长20.14%;归母净利润75.08亿元,同比仅增长0.34%。毫无疑问,洋河股份这份增收不增利的报表在行内掉队了。

然而,这已非洋河股份第一次在行内掉队。

自2019年开始,洋河股份业绩增速就已显示出急剧缩减。2019-2020年,洋河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31.26亿元、211.0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28%、-8.7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83亿元、74.8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9.02%、1.35%。

随着业绩接连掉队,洋河股份“千年老三”的地位,也开始岌岌可危。据统计,2019-2021年,洋河股份营业收入区间增长率仅为9.62%;而白酒界的老四、老五泸州老窖、山西汾酒这一区间增长率分别高达30.51%和67.93%。

与此同时,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的营收规模开始步步逼近洋河股份的253.50亿元。2021年,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实现营业收入别为206.42亿元、199.71亿元。

如果按此势头,洋河股份白酒季军或很快就被取代。

基于此,洋河股份选择了加大营销力度,试图以此挽回接连掉队的尴尬局面。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为35.44亿元,同比增长36.12%。这是公司时隔三年销售费用再次回归两位数增长,同时也是自2012年以来销售费用同比增速首次超过30%。

洋河股份对此解释称,主要原因系本期销售人员工资提高,职工薪酬、促销费、差旅费等销售费用相应增加所致。其中,广告促销费本期发生额比上年同期增长35.49%,职工薪酬本期发生额比上年同期增长64.92%。

但销售费用猛增36.12%,却只换来当期20.14%的营收增长,这笔买卖到底划不划算?

如果要论不划算,莫过于公司的利润。2021年,随着公司销售费用突飞猛进,洋河股份的销售净利率从2020年的35.47%突然暴降至29.64%。至此,导致洋河股份2021年的业绩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纸面富贵”。

如此一来,若论最大的受益者,或许也还排不到公司在市场的地位,反而是洋河股份的高管们。据悉,去年8月,洋河股份推出了《第一期核心骨干持股计划》,将核心骨干和高层次人才纳入激励范围,金额为10亿元。

根据业绩考核要求,这一方案主要以营业收入为标准,而未提及利润。其中,2021年营业收入较2020年增长不低于15%,且2022年营业收入较2021年增长不低于15%。

然而,如今在公司通过加大销量费用牺牲利润来扮靓营收规模下,洋河股份在利润规模上已经从老三沦为老四。截至2021年底,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股份、山西汾酒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4.60亿元、233.77亿元、79.56亿元、75.08亿元和53.14亿元。

不难看出,中华白酒前三阵营,已经发生易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