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根
全球加密货币市场正在经历一场超级风暴。
年初至今,主流加密货币均遭遇大规模下跌。除了稳定币,市值排名较前的货币跌幅多位于40%-60%区间。2021年11月,加密货币总市值一度突破3万亿美元,但近日已经跌至不足1.3万亿美元。
5月以来,流通价值曾排在前十的Terra原生代币LUNA上演了魔幻剧情——24小时最高跌幅超过97%,跌破1美元;算法稳定币龙头UST出现多次脱锚情况;再是LUNA暴跌诱发的加密行业全面下跌,与2022年最高点相比,比特币、以太币等主要加密货币均已腰斩,相关公司股票也大幅下跌。
显然,这是一场加密货币世界的超级风暴,将深远地影响行业的走向。在美元泛滥的大潮退去后,在投机者狂热的激情散去后,在市场露出了峥嵘的面目后,我们需要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这场危机的影响。
加密货币的本质
加密货币本质上是一套“代币+簿记系统”,其中簿记系统就是区块链(或称分布式账本),运行在区块链上的代币就是加密货币,比如比特币、以太币等。
实际上,代币仅仅是区块链簿记系统中的一串数码,其本身没有任何内在价值,只有赋予其一定价值,才能与现实世界中的价值体系相联系。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加密货币也被称为“货币”,但归根到底,货币是一种债务,即央行或商业银行负债,而加密货币不构成任何个人、任何机构的债务责任。
并且,加密货币的市场价格大幅波动,无法担当起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职能,更难以发挥调控宏观经济的作用。于是,“稳定币”应运而生,并被推崇为加密货币的“圣杯”。所谓稳定币,是指通过一系列安排和技术,试图确保与法定货币之间的比价保持相对稳定的加密货币。
当然,加密货币得以融入现有金融体系,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实不管是股票还是房地产投资,最开始都是经历过散户占绝对多数,乱象丛生,随后监管不断介入,机构也逐渐成为主导力量,最后市场逐渐成熟。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资产,其主要持有者的角色,也经历了从到散户到机构的演变过程。
在早期,个人散户随着币价暴涨获得高额回报后,便过高评估自己的投资能力。2017年是加密货币疯狂的一年。比特币价格从年初的1000美元涨至年底的19780美元,翻了近20倍。然而,经过了2017年的高峰,在2018年,比特币价格暴跌。经过熊市的洗礼后,散户逐渐需要更加专业安全的加密金融服务。
与此同时,机构慢慢进入加密金融世界。要知道,相对散户,机构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资金的大体量,交钱的专业性对严格的合规性。于是,以服务机构客户为主要目的的加密资产管理体系逐渐发展起来。在机构的介入下,2020年底,加密货币价格又遇到一轮上涨。
2021年对加密货币来说,更是热点繁多的一年。2021年2月9日,特斯拉宣布用公司现金买入15亿美元比特币。这是机构对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资产态度转变的标志性事件。在热钱流动,股市高涨,现金充裕的宽松大环境下,高科技公司和华尔街投行纷纷买入比特币等主流币种,在2021年11月一举把比特币推向67000美元历史新高。
除了马斯克,好莱坞名人和顶级运动员对加密货币的热情也达到了狂热的程度。在社交媒体和公开场合中,他们将虚拟货币描绘成一个拥有自己时髦文化和哲学的世界,一个比传统金融更具包容性并且有机会赚大钱的世界。
加密货币的整体市值在最高点时达到了3万亿美元。比特币和以太坊等热门加密货币更是屡创新高。类似狗狗币和柴犬币这样的meme币也同样吸引了互联网的注意力——由于散户追捧,狗狗币的价格甚至在一周内涨幅高达400%。
与此同时,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COIN.US)成为第一家在美股上市的大型加密货币公司,金融监管机构也开始密切关注加密货币。数据显示,2021年,机构客户在交易所Coinbase Global Inc.交易的加密货币金额为1.14万亿美元,高于此前一年仅有的1200亿美元,并且是散户交易金额5350亿美元的两倍多。
加密货币掀起5月风暴
币圈的“造富神话”让大量投资“小白”入场,但显然,加密货币的神话并不能够持续。
5月8日晚,推特上的巨鲸预警账号开始疯狂“报警”,每隔一小时就有一条抛售UST的消息,且交易金额均在百万美元级别。5月9日起,UST开始下跌,并很快回到0.9美元附近,但在若干次尝试回归1美元价格未果后,突然与美元脱钩开始崩溃并直线下滑,最低跌至0.15美元左右,目前价格在0.20美元附近徘徊。UST的下跌与其姊妹代币Luna一起,呈现螺旋下跌走势,Luna更是从一周前的80多美元到周五为止实际上已经暴跌99.99%至零附近。
受稳定币暴跌的影响,主要加密货币均较2021年11月的最高点腰斩。5月4日起,市值最大的加密货币比特币BTC跌至3万美元重要心理关口下方,最低触及25390美元的2020年12月以来低位,较2021年11月的最高点已跌去超60%;市值第二的以太币ETH则最低跌至1800美元下方,较2021年11月最高点下跌约57%。
其他加密货币的跌幅也基本类似。《商业内幕》给出了本周表现最差的五个币种的情况。Zcash、Cosmos、Apecoin、Elrond和Avalanche在加密货币熊市中大幅下跌。5月27日的CoinMarketCap数据显示,TerraClassic USD在7天内下跌了46.50%,其次是Elrond EGLD,同期下跌了25.17%。Avalanche以22.58%的周跌幅排名第四,ApeCoin以19.88%的跌幅排在第六位。Zchash在过去七天里下跌了18.32%,市值28亿美元的Cosmos每周损失了15.64%。
当然,加密货币崩溃及其目前的下降趋势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受到全球和美国经济的影响和推动,其直接的导火索,则是美联储的加息缩表引起的全球各类资产价格的下调。美东时间3月16日,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25%-0.50%区间。这是美联储自2018年12月以来的首次加息。5月4日,美联储再次宣布加息50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0.75%至1%之间。这是自2000年以来加息幅度首次达到50个基点。
在全球经济收紧的情况下,美联储加息使得资本的投放更加偏向安全和稳健的资产。此外,反反复复的新冠疫情使得全球经济缓慢恢复,股票市场震荡,国际政局紧张,整个市场都走入低谷,全球的资本更是面临着新的分配局势,从价格历史高点跌到现在的幅度,中概股的代表滴滴跌了91%,美国科技股代表特斯拉跌了50%,而加密货币相较主流资产受不确定性的影响则更剧烈。
更重要的是,美联储加息带来的流动性缩减更会进一步地造成稳定币的不稳定。如前所述,稳定币是一种为了规避加密货币市场剧烈波动而开发的加密货币,一般分为三种运行模式——单一法币托管、资产抵押或算法机制,保持价格稳定。而UST正是通过第三种算法机制模式,与姐妹代币Luna形成套利关系来维持价值,以此保持稳定币锚定美元的价值。
为了吸引投资者,开发UST的Terra算法稳定币平台还设立DeFi项目Anchor Protocol,主打存款和借贷,并承诺为UST提供约20%的超高活期收益率。要维持如此高昂的活期收益率,Anchor每年至少需要承担13.7亿美金左右的开支。
然而,2022年1月以来,全球股市和加密货币价格总体呈下跌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买入UST却依然能获得近20%的高额利率,因此Anchor上存款规模的增长远远超过了借款规模的增长。由于协议收支差额巨大,资金利息实际上一直得由Anchor储备金来支付。
但随着官方给的高额利息补贴消耗殆尽,投资就开始提前退出,导致UST遭到抛售。当UST价格低于一美元,大量持有UST的人纷纷换成LUNA以套现。从5月6日到9日,Anchor Protocol的UST存款由原先的140亿美元跌至87亿,流失超过三分之一,相等于加密货币版的银行挤兑。
大量抛售UST意味对Terra生态系统丧失信心。这进一步刺激更多投资者抛售UST和Luna代币形成连锁反应,导致两者价格急剧下跌,引爆整个市场恐慌情绪,稳定币机制彻底失效。
危机和教训
或许,在美元泛滥的大潮退去后,在投机者狂热的激情散去后,在市场露出了他峥嵘的面目后,我们需要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这场危机的教训。
不可否认,从2009年比特币诞生至今,加密货币生态历经13年的发展,已经演化出以交易所为核心的丰富多层次金融体系。
法币、代币、衍生品交易所不断涌现,其中不乏coinbase,ftx等合规有牌照的现货和衍生品大交易所。稳定币发展出以USDT和USDC等储备资产稳定币为主,其他多种稳定币为辅的局面。同时,加密机构和传统金融机构在支付,托管,保险等通道逐渐打通并完善。专门为加密资产提供服务的经纪商、场外交易商,基金行政服务、审计、会计、律师等服务也日渐成熟。
但显然,从投资角度而言,技术潜力并不意味着加密货币本身的风险回报具有吸引力,特别是到投资者难以对这类资产进行估值的时候。毕竟,加密货币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大家认为它应该具有多少价值,而且就FTX创始人Sam Bankman-Fried所说的“只要能连接互联网五分钟”就能轻而易举地造出一个来——这就是为什么如今有接近两万种加密货币的原因。
目前,有关如何对加密货币进行基本面估值的问题,各方了解有限且意见不一,因为市场缺乏实质流动性,且多数加密货币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缺乏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场景。在没有成熟公认的框架来评估具体加密货币和代币价值的情况下,投资者们更加难以确定加密货币的价值。
此前,巴菲特更是在谈到加密货币时直言:“明年或者未来5年或10年,无论它的价格上涨还是下跌,有一点我确信无疑,那就是它并不会产生任何价值。它有一种魔力,而人们曾经给许多东西赋予魔力。”他还批评了比特币的被动属性,称如果他投资公寓就能够获得租金,如果投资农场就可以收割庄稼。
另外,从环境角度,“开采”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制造的碳足迹超过了中等规模经济体的碳足迹。根据《纽约时报》的分析,开采比特币使用了全球电力的0.5%。这是谷歌全球运营所用电力的7倍。这还会造成不断增加的电子垃圾问题:麻省理工学院(MIT)和荷兰央行最近的一项研究估计,交易每一个比特币造成的垃圾——通常人们每天要交易约30万个比特币——相当于两部iPhone手机产生的电子垃圾,因为采矿硬件的寿命很短。
更重要的是,当前,加密货币尚无全球统一的监管体系。尽管部分国家已经有发布针对加密资产管理的基金管理牌照,或者已经把加密资产管理纳入现有的基金管理体系,但各国之间,监管差异依然极大。
因此,加密货币管理不得不面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监管体系和政策的影响。尤其是此次UST稳定币事件后,可以预见,监管将加大对稳定币的关注。鉴于目前全球都没有一个成型的稳定币监管体系,加密货币不得不面临稳定币监管不确定性带来的巨大风险。
在一系列法律、监管和技术风险下,加密货币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而此次的跌落神坛,就已经是对人们的警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