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张磊下神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张磊下神坛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文|巨潮  杨旭然

1. 2022年走下神坛的人有很多,张磊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说到“张磊下神坛”的时候,并非是什么舆论审判,而是简单代表了市场对于投资主体的反作用力——就像投资主体本身对于市场有作用力一样。简单点的解释就是,当某个投资者有能力凭借自己的名声去影响市场风向的时候,就需要承担随之而来的风险和代价。

2. 张磊曾反复多次表达,高瓴资本是一个“长期结构化价值投资”的资产管理公司,这个定义给价值投资加了一个关键定语“结构化”。虽然张磊熟稔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理念,但非常显然,他没有以原教旨的方式和态度去践行这些理念,而是在此基础上,按照自己的逻辑去调整投资战术。高瓴资本从未承诺过自己会是中国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张磊也没有像巴菲特一样做时间的朋友。

3. 在2016年之前,虽然张磊也有大量的二级市场投资,但更多时候其实是以一个风险投资者的面孔出现的。最典型、最被人所熟知的桥段,就是2010年京东经营陷入困境,刘强东希望张磊能够出资7500万美元,张磊却决定出资3亿美元,“要么不投资,要么就投3亿。”当时的张磊和高瓴仍没破圈。其真正被大众所熟知实际上开始于2020年,那一年《价值》正式出版。更重要的是,那一年是“价值投资”在A股市场最狂热的时期。

4. 2020年《价值》的出版,成为了张磊系统性总结自己投资逻辑的标志性事件。在那本书中,张磊将自己的投资逻辑总结为三方面:守正出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粗浅地解释这三方面意思就是:稳健投资的同时博取高收益、广泛筛选且集中投资、相信优质公司的长期价值和市场表现。这三条与彼时“强者恒强、买龙头、长期持有各种茅”的投资风向高度吻合,张磊也由此成了散户(和大量机构投资者)眼里中国顶级价值投资者的代表。

5. 2020年之后,鼎盛时期的高瓴资有一种魔力,能够带动大量资本的动向——当然这是建立在以往大量成功投资案例的基础上。筛选最优质企业,与企业长期共同成长,并超额获利的美好图景,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在炒小炒烂泥潭中挣扎多年的投资者们。高瓴的投资动作在市场上形成了非常强的指引作用,这在其2020年对宁德时代、隆基股份两笔投资的过程中体现得尤其充分,有大大小小无数的投资者跟随了张磊的脚步。

6. 美股市场上,张磊的动作同样凌厉。在“重仓中国”的大原则下,高瓴资本成了在美中概股最大牌的买家之一。其中有一部分是在上市前就以风险投资方式进入的,最具典型的代表就是逸仙电商(完美日记)和蔚来汽车。在Archegos资本创始人Bill Huang爆仓之后,长期持有大量中概股、科技股股票的高瓴资本,同样无法在这次历史级别的局部股灾中幸免于难。张磊先后重仓过的阿里巴巴、京东、爱奇艺、拼多多、新加坡SEA等股票都出现过大幅下跌。其中还有在高位大量建仓买入之后暴跌,在暴跌之后清仓退出的情况出现,典型代表包括了阿里、拼多多、BOSS直聘等。

7. 张磊在《价值》一书中把爱尔眼科当作非常重要的投资案例讲述,给予了足够多的篇幅。但在2021年三季度最终清仓卖出。与此情况类似的还有良品铺子、宁德时代等。对于任何投资者来说,在高估值的情况下选择抛售都是理性且理所应当的,但追随者却不一定会这么想。现实发生的是,当张磊选择抛售这些高估值的优质资产时,仍然引起了市场舆论层面大量不满的声音,他也因此被送上了一个“领导的朋友”的标签。

8. 张磊在其投资历程中多次、充分地证明了自己极强的能力,从而获得了来自投资人的信任——不论是跟投者还是真正的金主。得到资金方充分的信任之后,高瓴也在投资类型、方向、范围上进行了扩容,从最早侧重消费、医疗和互联网企业开始,逐步拓展到先进制造、硬科技、企业服务、前沿科技等领域,并配套进行了新消费、碳中和、硬核科技等多类基金的融资,还进行了更多的早期轮次投资。这相当于传统商业企业进行了产能扩张和多元化扩张,将会有大量突破能力圈的情况出现,正是容易犯下决策错误的时期。

9.最近市场上出现的关于高瓴资本的消息是,公司年初与高毅、中金、摩根大通等机构共同参与的上市公司用友网络的定向增发。共计53亿元定增资金被一股脑地套在高点上,浮亏超过了20亿元。其中张磊在这个项目上掷出10亿元,浮亏约为40%。根据华夏时报的报道,这笔投资失误或许是因为“当时从用友获得的信息和事实有出入。”

10.“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高瓴近期局面的不顺,与此前的一路顺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对于张磊来说,此时走下神坛并非坏事——远离被无脑追捧的狂热氛围,也就不会被这种狂热的反作用力伤害。追根究底,投资机构最关键的是要对出资人负责。而对于出资人来说,投资机构的出色业绩要比一堆华丽的虚名实际得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张磊

  • 蓝月亮创始人罗秋平夫妇财富三年缩水550亿,曾被高瓴张磊深度看好
  • 5000亿高瓴押注上市公司子公司,“私募大佬”张磊启用“新战术”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张磊下神坛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文|巨潮  杨旭然

1. 2022年走下神坛的人有很多,张磊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说到“张磊下神坛”的时候,并非是什么舆论审判,而是简单代表了市场对于投资主体的反作用力——就像投资主体本身对于市场有作用力一样。简单点的解释就是,当某个投资者有能力凭借自己的名声去影响市场风向的时候,就需要承担随之而来的风险和代价。

2. 张磊曾反复多次表达,高瓴资本是一个“长期结构化价值投资”的资产管理公司,这个定义给价值投资加了一个关键定语“结构化”。虽然张磊熟稔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理念,但非常显然,他没有以原教旨的方式和态度去践行这些理念,而是在此基础上,按照自己的逻辑去调整投资战术。高瓴资本从未承诺过自己会是中国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张磊也没有像巴菲特一样做时间的朋友。

3. 在2016年之前,虽然张磊也有大量的二级市场投资,但更多时候其实是以一个风险投资者的面孔出现的。最典型、最被人所熟知的桥段,就是2010年京东经营陷入困境,刘强东希望张磊能够出资7500万美元,张磊却决定出资3亿美元,“要么不投资,要么就投3亿。”当时的张磊和高瓴仍没破圈。其真正被大众所熟知实际上开始于2020年,那一年《价值》正式出版。更重要的是,那一年是“价值投资”在A股市场最狂热的时期。

4. 2020年《价值》的出版,成为了张磊系统性总结自己投资逻辑的标志性事件。在那本书中,张磊将自己的投资逻辑总结为三方面:守正出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粗浅地解释这三方面意思就是:稳健投资的同时博取高收益、广泛筛选且集中投资、相信优质公司的长期价值和市场表现。这三条与彼时“强者恒强、买龙头、长期持有各种茅”的投资风向高度吻合,张磊也由此成了散户(和大量机构投资者)眼里中国顶级价值投资者的代表。

5. 2020年之后,鼎盛时期的高瓴资有一种魔力,能够带动大量资本的动向——当然这是建立在以往大量成功投资案例的基础上。筛选最优质企业,与企业长期共同成长,并超额获利的美好图景,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在炒小炒烂泥潭中挣扎多年的投资者们。高瓴的投资动作在市场上形成了非常强的指引作用,这在其2020年对宁德时代、隆基股份两笔投资的过程中体现得尤其充分,有大大小小无数的投资者跟随了张磊的脚步。

6. 美股市场上,张磊的动作同样凌厉。在“重仓中国”的大原则下,高瓴资本成了在美中概股最大牌的买家之一。其中有一部分是在上市前就以风险投资方式进入的,最具典型的代表就是逸仙电商(完美日记)和蔚来汽车。在Archegos资本创始人Bill Huang爆仓之后,长期持有大量中概股、科技股股票的高瓴资本,同样无法在这次历史级别的局部股灾中幸免于难。张磊先后重仓过的阿里巴巴、京东、爱奇艺、拼多多、新加坡SEA等股票都出现过大幅下跌。其中还有在高位大量建仓买入之后暴跌,在暴跌之后清仓退出的情况出现,典型代表包括了阿里、拼多多、BOSS直聘等。

7. 张磊在《价值》一书中把爱尔眼科当作非常重要的投资案例讲述,给予了足够多的篇幅。但在2021年三季度最终清仓卖出。与此情况类似的还有良品铺子、宁德时代等。对于任何投资者来说,在高估值的情况下选择抛售都是理性且理所应当的,但追随者却不一定会这么想。现实发生的是,当张磊选择抛售这些高估值的优质资产时,仍然引起了市场舆论层面大量不满的声音,他也因此被送上了一个“领导的朋友”的标签。

8. 张磊在其投资历程中多次、充分地证明了自己极强的能力,从而获得了来自投资人的信任——不论是跟投者还是真正的金主。得到资金方充分的信任之后,高瓴也在投资类型、方向、范围上进行了扩容,从最早侧重消费、医疗和互联网企业开始,逐步拓展到先进制造、硬科技、企业服务、前沿科技等领域,并配套进行了新消费、碳中和、硬核科技等多类基金的融资,还进行了更多的早期轮次投资。这相当于传统商业企业进行了产能扩张和多元化扩张,将会有大量突破能力圈的情况出现,正是容易犯下决策错误的时期。

9.最近市场上出现的关于高瓴资本的消息是,公司年初与高毅、中金、摩根大通等机构共同参与的上市公司用友网络的定向增发。共计53亿元定增资金被一股脑地套在高点上,浮亏超过了20亿元。其中张磊在这个项目上掷出10亿元,浮亏约为40%。根据华夏时报的报道,这笔投资失误或许是因为“当时从用友获得的信息和事实有出入。”

10.“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高瓴近期局面的不顺,与此前的一路顺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对于张磊来说,此时走下神坛并非坏事——远离被无脑追捧的狂热氛围,也就不会被这种狂热的反作用力伤害。追根究底,投资机构最关键的是要对出资人负责。而对于出资人来说,投资机构的出色业绩要比一堆华丽的虚名实际得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