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特写】6月1日,上海归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写】6月1日,上海归来

2022年6月1日零时整,海关大楼响起洪亮的钟声,上海开始进入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

5月31日深夜,年轻人在外白渡桥合影留念。摄影:杨舒鸿吉

记者 | 杨舒鸿吉 方卓然 徐灵超 实习记者 杨吴悦 周淑仪

编辑 | 刘素楠

海关大楼钟声响起

上海初夏的黄昏,晚风轻拂。寂静了64天的浦东滨江路上开始有了市民的身影。他们三三两两或坐或站,望着江景,有的赏景,有的野餐,脸上都掩饰不住喜悦。下午六点半,天色未暗,薄薄一层高积云铺在天上。

这是2022年5月31日的上海。这天上午,上海市正式宣布,6月1日起,上海市进入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

这一消息迅速刷遍了上海市民们的朋友圈,这意味着,大部分市民终于可以自由出入小区大门了,上海即将回归正常。

5月31日晚上,离外滩数百米远的外白渡桥已经人流如织。

外白渡桥亮起了红色的景观灯,与浦江对岸的“魔都三件套”遥相呼应。年轻人在桥头合影留念,有人身着盛妆。23时30分,随着民警将最后一处防疫检查卡点撤离,人们爆发出“上海加油”的欢呼声。

上海跨江通道也在距离6月1日还有15分钟时打开,浦东、浦西再次连通。路障撤走之后,沈女士和丈夫率先驾车跨越黄浦江。他们说,这是“历史性的一刻”,亲身参与和见证了历史,心情激动。

23时50分,外滩景区陈毅广场的隔离装置也被拆除。早就等候在此的人们涌上外滩观景平台,熟悉的、陌生的人们拥做一团,欢呼呐喊,尽情宣泄对如常生活的期盼情绪。

“今夜不送了,就想好好享受这个时刻。”一名快递小哥说。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人群一起倒计时。2022年6月1日零时整,海关大楼响起洪亮的钟声——2500万人正式告别封控,上海归来。

人群呐喊,汽车鸣笛……深夜,围聚在外滩的人们在此刻想将上海回归的音量放到最大,让全世界听见。

警方撤走外白渡桥上的路障。摄影:杨舒鸿吉

6月1日如期而至

上午8时30分,中山公园地铁站进入早高峰时刻,地铁里人流如梭。

“地铁迷泪目了,上海地铁运营里程重回世界第一,如常的上海真的要回来了。”一位名为“特利迦奥特曼”的网友在上海地铁公众号的评论区留言道。

按照规定,6月1日起,除了2号线徐泾东站、虹桥火车站站、虹桥2号航站楼站,11号线花桥站、光明路站、兆丰路站、上海赛车场站等7座车站仍暂停运营,上海地铁全网络恢复基本运行。

根据申通地铁的数据,截至6月1日17时,地铁全网累计运送客流167.5万人次,较疫情初期3月15日,已经恢复将近65%。其中,1号线以16.8万人次排名线路客流量第一。

上述时间段内,在曾经最繁忙的地铁人民广场站,有1.1万人次进入地铁,有1.9万人次出地铁,有3.6万人次换乘。

6月1日上午8点半高峰期,约有32.8万辆汽车在暌违已久的城市道路上通行。

上班高峰期,上海地面交通动脉之一的南北高架上出现了汽车长龙。由于担心很多私家车主很长时间不碰车辆容易发生事故,上海交警一早便将清障车辆开至道口,以备不时之需。

这一天,6万多名民警、辅警出现在街头。上海市公安局警务航空队还出动警用直升机、无人机,加强对道路交通状况的空中巡查,一旦发现拥堵情况,可第一时间调派地面警力处置。

上午8时45分,金山小火车S1008次列车准时从金山卫站出发,半小时后抵达上海南站。位于上海远郊的金山区尚未通地铁,全长56公里的金山铁路连通了远郊和市区。

我们去南站上班,负责设备维保。”3位上海南站工作人员穿着工作服,还携带大号行李箱和睡袋复工返岗。他们的同事已在车站值守两个月,“太辛苦了,现在要让他们回家休息了”。

摄影:方卓然

6月1日上班早高峰时,轮渡“世博客渡19”轮也离开南码头渡口,驶向浦江对岸。骑行电瓶车的上班族、外卖配送员、同城闪送员是主要客流,几乎把轮渡塞满。

上午10点,东方明珠电视塔景区开园迎客,最近空荡荡的户外开阔平地上临时开辟出一个卡丁车场,年轻的家长带着孩子玩儿得兴致勃勃。6月1日,东方明珠先期开放的还有259米户外全透明悬空观光廊和90米户外观光廊。

当天迎接儿童节客流的,还有另外31家A级旅游景区。

东方明珠开辟了户外游玩项目。摄影:方卓然

上海最具商业地标性的南京路步行街,也正在恢复曾经的繁华。这条著名商业街区上的第一百货商业中心、新世界城、世茂广场等商场都已恢复线下营业,一些老字号门口重又排起了长队。

“又回到了熟悉的节奏”

6月1日开始,71路中运量公交车恢复凌晨4时30分从申昆路枢纽站首发,首发车的驾驶员是退伍老兵方进。

凌晨三点,这座2500万人的超大城市还在沉睡之时,方进便起床了,穿制服、打领带、佩戴上一枚党徽,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落。然后出家门,骑自行车两公里到申昆路枢纽站。凌晨四点半,他戴好白色手套,驾驶首班车准时出发,前往外滩。

71路公交线路东起延安东路外滩,西至沪青平公路申昆路枢纽,全长17.5公里,沿途会通过65个红绿灯和58个路口,单程时长约60分钟。对这些站点和数字,方进如数家珍。

“又回到了熟悉的节奏。”方进说。他迫不及待地想见到更多乘客,透过后视镜看到人们的笑容、听到嘈嘈切切聊天的声音,开着公交穿城而过,把乘客安全送到目的地,就像他十几年来一直做的那样。

71路中运量公交车驾驶员方进。受访者供图

封闭管理期间,上海大部分公交停运,只保留了部分机场线和保障线。4月9日,方进返岗执行公交保障任务,此后近两个月时间住在天山路停车场的临时住宿点。

方进每天早晨5点半出发,连轴开三个来回。上车的乘客只有零星几个人。疫情期间,每个乘客看起来都心事重重,鲜少交流。“路上几乎没有其他车辆,就我一辆车,在路上看到这个熟悉的城市没了生气,有一种悲凉的感觉。”方进说,“心酸”。

5月22日起,上海逐步恢复跨区公共交通,71路恢复运营,首班发车时间推迟到7点。方进提前几天回到了申昆路枢纽站做准备。他清楚,自己驾驶的首班车快恢复如常了。

恢复运营以来,乘客每天都在增加。“和一个月前的气氛真的很不一样,路上的车子也多起来了,能感觉到上海在慢慢恢复生机。”方进说。

6月1日中午12点,方进下班后,沿着熟悉的七莘路骑脚踏车回家,他说到家后先抱一抱阔别近两个月的妻子和孩子,吃一顿普通的家常饭。

他还有一个打算,就是想整理71路沿线的核酸采样点信息,做一份“采样地图”,方便乘客们就近找到核酸采样点。

“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

6月1日零点,法国女孩Clarisse掐着点出门散步,提前感受久违的上海。回到家后,她辗转难眠。“太兴奋了,就像第二天要去度假的感觉。”

Clarisse住在上海瑞金二路上的一个小区里。她有着一个好听的中文名——乐盖曦。

疫情期间,乐盖曦报名成为所在社区的一名志愿者,这帮了社区的大忙。因为瑞金二路街道居住着不少外国人,部分外国人刚到中国,中文水平有限。熟练掌握中文、英语、法语的乐盖曦无异于“雪中送炭”。

乐盖曦的家乡是法国西部一个只有5万人口的海边小城,大学她的专业是中文。大学期间的一年,她曾来复旦大学交流学习中文,开始了与上海的缘分。大学毕业后,她进入宁波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她选择来到上海工作。

初到上海时,乐盖曦在一家法国人开的旅游公司工作,带着外国游客骑行上海。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爆发,旅游行业按下暂停键,她不想回到法国去,开始尝试自己创业。之后,她和朋友一起经营一家微旅游公司,公司的名字叫做Arcade,中文名为“亓门文化”。

乐盖曦在思南书局前留影。受访者供图

她喜欢上海的石库门、弄堂和老建筑。穿越百年小巷、寻觅隐藏在南市的老城故事,或走或停,和当地人闲谈,倾听历史的“声音”,探访形形色色的博物馆和故人故居,她时常赞叹上海多元的建筑和文化,感受这座城市的包容。

“有时候,走进一条弄堂,就像离开了喧闹的大城市,驻足在安宁的小村子里。”乐盖曦说。

“我实在太稀罕上海了!”她的中文水平已经很溜,疫情期间,就算批评上海的声浪再高,也没有减少她对上海的喜欢程度。

做志愿者期间,她每天帮忙翻译、登记信息、统计表格、搬运物资、维持秩序……乐盖曦说,做志愿者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很多邻居。“以前我们邻里之间是陌生的,现在大家关系越来越好,邻里之间很温暖。”

上海疫情期间,乐盖曦成为了社区志愿者。受访者供图

过去两个多月里,公司的所有线下活动被迫终止。这个人生态度积极的法国姑娘不断探索,尝试开辟线上业务。

“上海疫情期间,我选择为朋友们提供了线上的体验活动,包括线上探案、线上团建和Quiz问答等。”乐盖曦说,“我们有很多顾客的公司是全球性大公司,员工遍布世界各地,很多公司有线上团建的需求,疫情让我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如何拓展更多的线上业务。”

想到上海将再次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乐盖曦颇为感慨说:“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

6月1日,她起了个大早,去隔壁小店买了早餐,并步行到自己的工作室,为复工开始做准备。

当天下午,她终于有了空闲时间。走出工作室,她从复兴公园走到了老城厢,又从黄浦江边溜达到城隍庙。

下午的步行超过了2万步。她说自己又找回了疫情前的上海,“看什么都很新鲜,像刚到上海似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写】6月1日,上海归来

2022年6月1日零时整,海关大楼响起洪亮的钟声,上海开始进入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

5月31日深夜,年轻人在外白渡桥合影留念。摄影:杨舒鸿吉

记者 | 杨舒鸿吉 方卓然 徐灵超 实习记者 杨吴悦 周淑仪

编辑 | 刘素楠

海关大楼钟声响起

上海初夏的黄昏,晚风轻拂。寂静了64天的浦东滨江路上开始有了市民的身影。他们三三两两或坐或站,望着江景,有的赏景,有的野餐,脸上都掩饰不住喜悦。下午六点半,天色未暗,薄薄一层高积云铺在天上。

这是2022年5月31日的上海。这天上午,上海市正式宣布,6月1日起,上海市进入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

这一消息迅速刷遍了上海市民们的朋友圈,这意味着,大部分市民终于可以自由出入小区大门了,上海即将回归正常。

5月31日晚上,离外滩数百米远的外白渡桥已经人流如织。

外白渡桥亮起了红色的景观灯,与浦江对岸的“魔都三件套”遥相呼应。年轻人在桥头合影留念,有人身着盛妆。23时30分,随着民警将最后一处防疫检查卡点撤离,人们爆发出“上海加油”的欢呼声。

上海跨江通道也在距离6月1日还有15分钟时打开,浦东、浦西再次连通。路障撤走之后,沈女士和丈夫率先驾车跨越黄浦江。他们说,这是“历史性的一刻”,亲身参与和见证了历史,心情激动。

23时50分,外滩景区陈毅广场的隔离装置也被拆除。早就等候在此的人们涌上外滩观景平台,熟悉的、陌生的人们拥做一团,欢呼呐喊,尽情宣泄对如常生活的期盼情绪。

“今夜不送了,就想好好享受这个时刻。”一名快递小哥说。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人群一起倒计时。2022年6月1日零时整,海关大楼响起洪亮的钟声——2500万人正式告别封控,上海归来。

人群呐喊,汽车鸣笛……深夜,围聚在外滩的人们在此刻想将上海回归的音量放到最大,让全世界听见。

警方撤走外白渡桥上的路障。摄影:杨舒鸿吉

6月1日如期而至

上午8时30分,中山公园地铁站进入早高峰时刻,地铁里人流如梭。

“地铁迷泪目了,上海地铁运营里程重回世界第一,如常的上海真的要回来了。”一位名为“特利迦奥特曼”的网友在上海地铁公众号的评论区留言道。

按照规定,6月1日起,除了2号线徐泾东站、虹桥火车站站、虹桥2号航站楼站,11号线花桥站、光明路站、兆丰路站、上海赛车场站等7座车站仍暂停运营,上海地铁全网络恢复基本运行。

根据申通地铁的数据,截至6月1日17时,地铁全网累计运送客流167.5万人次,较疫情初期3月15日,已经恢复将近65%。其中,1号线以16.8万人次排名线路客流量第一。

上述时间段内,在曾经最繁忙的地铁人民广场站,有1.1万人次进入地铁,有1.9万人次出地铁,有3.6万人次换乘。

6月1日上午8点半高峰期,约有32.8万辆汽车在暌违已久的城市道路上通行。

上班高峰期,上海地面交通动脉之一的南北高架上出现了汽车长龙。由于担心很多私家车主很长时间不碰车辆容易发生事故,上海交警一早便将清障车辆开至道口,以备不时之需。

这一天,6万多名民警、辅警出现在街头。上海市公安局警务航空队还出动警用直升机、无人机,加强对道路交通状况的空中巡查,一旦发现拥堵情况,可第一时间调派地面警力处置。

上午8时45分,金山小火车S1008次列车准时从金山卫站出发,半小时后抵达上海南站。位于上海远郊的金山区尚未通地铁,全长56公里的金山铁路连通了远郊和市区。

我们去南站上班,负责设备维保。”3位上海南站工作人员穿着工作服,还携带大号行李箱和睡袋复工返岗。他们的同事已在车站值守两个月,“太辛苦了,现在要让他们回家休息了”。

摄影:方卓然

6月1日上班早高峰时,轮渡“世博客渡19”轮也离开南码头渡口,驶向浦江对岸。骑行电瓶车的上班族、外卖配送员、同城闪送员是主要客流,几乎把轮渡塞满。

上午10点,东方明珠电视塔景区开园迎客,最近空荡荡的户外开阔平地上临时开辟出一个卡丁车场,年轻的家长带着孩子玩儿得兴致勃勃。6月1日,东方明珠先期开放的还有259米户外全透明悬空观光廊和90米户外观光廊。

当天迎接儿童节客流的,还有另外31家A级旅游景区。

东方明珠开辟了户外游玩项目。摄影:方卓然

上海最具商业地标性的南京路步行街,也正在恢复曾经的繁华。这条著名商业街区上的第一百货商业中心、新世界城、世茂广场等商场都已恢复线下营业,一些老字号门口重又排起了长队。

“又回到了熟悉的节奏”

6月1日开始,71路中运量公交车恢复凌晨4时30分从申昆路枢纽站首发,首发车的驾驶员是退伍老兵方进。

凌晨三点,这座2500万人的超大城市还在沉睡之时,方进便起床了,穿制服、打领带、佩戴上一枚党徽,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落。然后出家门,骑自行车两公里到申昆路枢纽站。凌晨四点半,他戴好白色手套,驾驶首班车准时出发,前往外滩。

71路公交线路东起延安东路外滩,西至沪青平公路申昆路枢纽,全长17.5公里,沿途会通过65个红绿灯和58个路口,单程时长约60分钟。对这些站点和数字,方进如数家珍。

“又回到了熟悉的节奏。”方进说。他迫不及待地想见到更多乘客,透过后视镜看到人们的笑容、听到嘈嘈切切聊天的声音,开着公交穿城而过,把乘客安全送到目的地,就像他十几年来一直做的那样。

71路中运量公交车驾驶员方进。受访者供图

封闭管理期间,上海大部分公交停运,只保留了部分机场线和保障线。4月9日,方进返岗执行公交保障任务,此后近两个月时间住在天山路停车场的临时住宿点。

方进每天早晨5点半出发,连轴开三个来回。上车的乘客只有零星几个人。疫情期间,每个乘客看起来都心事重重,鲜少交流。“路上几乎没有其他车辆,就我一辆车,在路上看到这个熟悉的城市没了生气,有一种悲凉的感觉。”方进说,“心酸”。

5月22日起,上海逐步恢复跨区公共交通,71路恢复运营,首班发车时间推迟到7点。方进提前几天回到了申昆路枢纽站做准备。他清楚,自己驾驶的首班车快恢复如常了。

恢复运营以来,乘客每天都在增加。“和一个月前的气氛真的很不一样,路上的车子也多起来了,能感觉到上海在慢慢恢复生机。”方进说。

6月1日中午12点,方进下班后,沿着熟悉的七莘路骑脚踏车回家,他说到家后先抱一抱阔别近两个月的妻子和孩子,吃一顿普通的家常饭。

他还有一个打算,就是想整理71路沿线的核酸采样点信息,做一份“采样地图”,方便乘客们就近找到核酸采样点。

“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

6月1日零点,法国女孩Clarisse掐着点出门散步,提前感受久违的上海。回到家后,她辗转难眠。“太兴奋了,就像第二天要去度假的感觉。”

Clarisse住在上海瑞金二路上的一个小区里。她有着一个好听的中文名——乐盖曦。

疫情期间,乐盖曦报名成为所在社区的一名志愿者,这帮了社区的大忙。因为瑞金二路街道居住着不少外国人,部分外国人刚到中国,中文水平有限。熟练掌握中文、英语、法语的乐盖曦无异于“雪中送炭”。

乐盖曦的家乡是法国西部一个只有5万人口的海边小城,大学她的专业是中文。大学期间的一年,她曾来复旦大学交流学习中文,开始了与上海的缘分。大学毕业后,她进入宁波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她选择来到上海工作。

初到上海时,乐盖曦在一家法国人开的旅游公司工作,带着外国游客骑行上海。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爆发,旅游行业按下暂停键,她不想回到法国去,开始尝试自己创业。之后,她和朋友一起经营一家微旅游公司,公司的名字叫做Arcade,中文名为“亓门文化”。

乐盖曦在思南书局前留影。受访者供图

她喜欢上海的石库门、弄堂和老建筑。穿越百年小巷、寻觅隐藏在南市的老城故事,或走或停,和当地人闲谈,倾听历史的“声音”,探访形形色色的博物馆和故人故居,她时常赞叹上海多元的建筑和文化,感受这座城市的包容。

“有时候,走进一条弄堂,就像离开了喧闹的大城市,驻足在安宁的小村子里。”乐盖曦说。

“我实在太稀罕上海了!”她的中文水平已经很溜,疫情期间,就算批评上海的声浪再高,也没有减少她对上海的喜欢程度。

做志愿者期间,她每天帮忙翻译、登记信息、统计表格、搬运物资、维持秩序……乐盖曦说,做志愿者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很多邻居。“以前我们邻里之间是陌生的,现在大家关系越来越好,邻里之间很温暖。”

上海疫情期间,乐盖曦成为了社区志愿者。受访者供图

过去两个多月里,公司的所有线下活动被迫终止。这个人生态度积极的法国姑娘不断探索,尝试开辟线上业务。

“上海疫情期间,我选择为朋友们提供了线上的体验活动,包括线上探案、线上团建和Quiz问答等。”乐盖曦说,“我们有很多顾客的公司是全球性大公司,员工遍布世界各地,很多公司有线上团建的需求,疫情让我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如何拓展更多的线上业务。”

想到上海将再次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乐盖曦颇为感慨说:“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

6月1日,她起了个大早,去隔壁小店买了早餐,并步行到自己的工作室,为复工开始做准备。

当天下午,她终于有了空闲时间。走出工作室,她从复兴公园走到了老城厢,又从黄浦江边溜达到城隍庙。

下午的步行超过了2万步。她说自己又找回了疫情前的上海,“看什么都很新鲜,像刚到上海似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