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车道”与“河道”,年轻人的新城市旅游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车道”与“河道”,年轻人的新城市旅游

年轻人的旅游,越来越有意思。

图片来源:Unsplash-freestocks

文|空间秘探 席以新

从前段时间的露营、飞盘,到近段时间占据车道与河道的骑行热与桨板热,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旅游正在接受人为推动的更新。旅行者们从“被动游览”到“主动发现”,为当代城市旅游创造出别样的弧光。

城市骑行、桨板…...年轻人的城市新玩法

过去一段时间,城市之间的跨越因疫情而变得尤为艰难,本地游成为当下旅游的主流。年轻旅游者对于城市新玩法探索与挖掘,日益多元,伴随对于城市空间的不断探索,“车道”与“河道”成为了新的城市旅游目的地。

数据显示,自行车运动、水上运动、公路滑板受到极大关注,一位迪卡侬销售透露,今年4月以来,公路车和滑板的销量达到30%的增长,以前几乎无人问津的桨板和气垫船销售情况很好。

在小红书上,关于骑行的笔记多达94万篇,年轻人分享着各个城市的骑行打卡路线、骑行适配音乐,甚至穿搭,骑行成为满足年轻人运动健康、独处、认识城市与欣赏美景需求的集合体。百度指数则显示,2022年3月27日开始“骑行”的搜索数据陡然攀升,从此前最高的580999,直接跃升为2573119,搜索关键词中“骑行装备”“骑行路线”排在前5位。

除城市骑行之外,水上桨板也火了。同样是在小红书上,关于“桨板”的笔记超过2万条,社交平台上更出现了一批“桨板教学”视频。

在不少城市的水域、公园湖面等“河道”,越来越多桨板爱好者出现。有资深桨板玩家对媒体表示,最早他在北京昆玉河玩桨板的时候,只有他自己。而今年疫情期间,昆玉河上每天至少有10个玩桨板的人,有时超过20个。

在年轻人的推动下,在国内尚属新兴行业的桨板,在经历了多年亏损后,这两年销量突然翻倍增长,甚至进入盈利阶段。

城市旅游正在获得新生机

城市骑行与桨板,并非新鲜事物。早在上世纪80年代,“每个家庭拥有一辆自行车”曾被视作繁荣的象征,彼时组建一个新家庭,自行车甚至是结婚三大件之一,可见其重要程度。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取代自行车成为重要的代步工具,以“自驾”形式,拓展年轻人的旅游边界,自行车反倒只成为通勤路上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交通工具。

疫情之下,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入场,本地游的火爆,“城市骑行”兴起,对自行车的热情再次回潮,专业的骑行自行车,甚至“一轮难求”。

城市旅游也在一道道自行车轮印中,被赋予新的生机。那些曾因汽车速度太快而一闪而过的风景,在骑行速度下,得以被细细体会。一批城市骑行路线被着重宣传,在杭州西湖边追赶日落,在成都环城绿道放飞自我……都在试图将更多活力和可能性注入城市。

相比起“城市骑行”,桨板对于中国城市而言,仍是新鲜事物。这一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夏威夷的运动,在2004年,被夏威夷本土冲浪者Rick Thomas带回了加利福尼亚,从而获得了更大的曝光,并成为目前最热门的水上运动之一。

而在国内,桨板同样也是在近两年才乘上了城市旅游的东风,目前,中国国内桨板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已达11.9%。

一方面,桨板可以说是一项“低门槛”的运动,无论湖泊溪流还是海洋河道,只要有水的地方,就可以划桨板。在平静的水面上,可以选择用任何方式去划水,甚至可以直接躺在桨板上享受随波逐流,高阶玩家,甚至可以在桨板上钓鱼、遛狗;另一方面,桨板可以快速“出片”,在社交媒体上颇受青睐,成为年轻人的“流量密码”。

对于城市旅游而言,桨板无疑让城市陆地之外的水系,也热闹了起来,有媒体称,从朝阳公园、昆玉河、亮马河到雍和宫附近的护城河,疫情时间,北京不少水系上都出现了桨板爱好者的身影。

城市桨板出游也正成为年轻一代一种全新的城市探索方式,在深圳、南昌、上海、重庆等不少城市,诞生了一批桨板旅行的组织机构,从水道出发,重新发现城市秘境。

新城市旅游,如何避免“露营式”泡沫?

城市骑行与城市桨板出游作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新城市旅游方式,受到的追捧无需赘言,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已对其表现出了担忧——能火多久?是否会陷入“露营式”泡沫?

在骑行与桨板之前,露营是占据社交媒体的城市旅游方式,就在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去哪儿网的露营相关产品(住宿、出游)的预订量是去年的3倍。飞猪露营订单量环比上月增长超350%。但与此同时,露营野蛮生长后的种种问题也开始暴露:营地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监管等。

不少骑行与桨板的从业者,正开始有意识地规避这些问题,并给出了一系列方案。

01 关注品质新玩法

据统计,世界各国的城镇化率从20%提高到40%,英国用了200年,美国用了50年,德国用了37年,中国用了22年。现在,我们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速度无可比拟。城市建设的硬件可以在短时期内见效,而城市的软件,包括城市管理、市民素质、法制意识、人文精神的体现等,需要长时间的培育和完善。

露营热度退却,与其不时出现的“品质问题”关系密切,时代风口下,涌现了一批投机者。他们不懂露营只顾跟风,最终扰乱行业。

任何新事物的诞生,都是从混沌到规范,终究要经历一个洗牌的过程。这需要经营者在热潮中有足够清醒的头脑,以品质坚守阵地,更要具备打造出一系列新玩法的能力。

一位从业运动自行车行业十年的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涌入的新玩家能留下一半,已经属于最好的结果。而未来更大的市场,不应只是卖卖自行车,而是在此基础上组织骑行活动、硬件组装培训、拓展到骑行主题游等才是具备延展性的经营模式。“做线下活动是为了加强客户和商家的粘性,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与客户产生强链接。”

02 突出休闲游本质

与观光游的赏景为主不同,休闲游的本质在于“体验”。有业内人士曾这样分析休闲游:“最直观地讲,休闲就是与日常不一样的生活体验,休闲是精神层面的活动,个性化、特质化、随意性体验是其基本特征,绝非标准化设施与服务可以满足的。相反,过度的标准化恰恰束缚了休闲旅游最本质的散漫自由、无拘无束的根本属性。”

新城市旅游,均属于休闲游的范畴,更应强调“体验”本身。一部分露营的式微,与其过于强调网红式营销,而忽略了休闲体验不无关系。网红式营销所吸引来的客群,收获的只有发布到社交平台上的“美照”,却并没有真正体验到露营的乐趣所在,自然难以维系。

相比露营,如今的骑行与桨板看起来更关注体验,从不断发掘新的骑行路线,到组织桨板探索城市的“野生一面”,都让新城市旅游,朝着较为良性的方向发展。

03 规避高门槛困境

新城市旅游方式,并不只是一小撮人的自嗨,而应将门槛降到足够低,成为一项极为寻常的城市旅游方式。

美国野营杂志《The Dyrt Magazine》在《美国休闲露营简史》一文中指出,除了大萧条和二次世界大战之外,美国人都对露营表现出分外的狂热,到1930年,全美国的露营人数已经超过300万人,到了2019年,美国有超过62%的家庭(总共7880万户)每年至少露营一次。

但在国内,露营尝鲜却依然有着较高的门槛,光是整顿一系列装备,都足够列一条长长的表单。如今出现的一些露营者社区平台,正是为了降低露营的入门门槛。

相比起来,骑行与桨板的门槛要低很多。即使没有专业的骑行车,旅行者也可以扫一辆共享单车开启一次城市骑行,桨板也被视作参与度高、门槛低的一项运动。这两者都为新城市旅游的全民参与提供了足够基础。

未来城市旅游的新样貌

经济学家周其仁认为,在“摊大饼”式迅速扩张区域面积的时代过后,中国城市的下一站应结束“扩 、扩 、扩”的发展局面,通过“止扩”,回归释放城市文化和核心魅力的“零坐标”。

城市骑行、桨板等新事物的出现,是对城市本身加以深刻且多维度的探索尝试,无疑正在描绘未来城市旅游的一种全新样貌。

01 “消失的附近”重现

人类学家项飙在访谈节目《十三邀》里,提到了“附近的消失”这一概念。伴随着科技与经济发展, “附近”消失了。我们关注的似乎除了生活的琐碎,就是宇宙的宏大,而那个最贴近生活的中间态——“附近”,日益被忽视。

他认为,所谓“附近”,就是以个人为圆心的周围实在的生活范围。而“消失的附近”,则是“如今的社会,大家对自己周边的世界没有那种要浸淫进去,形成一个叙述的愿望或能力”。

但在当下,城市从未被当地人如此认真地描摹,新一代旅行者正在通过一系列新的城市活动——露营、飞盘、城市骑行、桨板……不断再次发现城市的“附近”与社交的“附近”。

有一位城市骑行爱好者提到,某一个夜晚,她特意骑到天安门打卡,却被眼前的自行车流惊呆了,等红灯的时候,前后好几排格式各样的自行车,当绿灯闪烁的那一瞬间,车流就像泄洪似的从她身边穿行而过,非常震撼。

在未来的城市旅游中,曾经消失的“附近”将被越来越多地重拾,越深入城市肌理,就越能发现志同道合之人。

02 不同角度的城市观察

在日益折叠的城市中,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切面,目之所及,往往只有方寸天地。过去的城市旅游,只是浅层的风景游览,城市的文化与内核,也并不深刻。

未来的新城市旅游,则以年轻人为主导,不断创造出截然不同的城市观察角度。

城市考古让人们走出家门,走向社区,读取每一条街道曾有过的精彩历史;露营与野餐,让人们走向草坪、公园,步入城市中新社交,也与城市中的自然与绿意亲密接触;城市骑行则进一步拓宽着城市人的边界,正如纪录片《车轮不息》中所讲述的,“我们总是用自行车来探索世界,一切都始于车轮上,最先是在院子里,到整个街区,然后是国内路线,最后是环游世界。”

相比起前几者的“陆地视角”,桨板则开放了城市全新的“水域视角”。

“在水中看与在岸上看,完全不同”,一位小红书博主认为,在桨板上,可以换个角度去感受这座城市和城市里的人。她还记得,有一次看到一对情侣一起在桨板上看夕阳,很安静,只有风轻轻吹动,水面波光粼粼,“很浪漫,感觉置身于电影之中”。

03 “城市客厅”的转移

美国思想家芒福德在其关于城市文明的里程碑式的著作《城市的文化》中提出,城市应该是城市市民的城市,而且城市人要有尊严地享受自己的幸福生活。

在过去,城市的设计,常常遵循城市管理者的意志,为城市旅游所创造的“城市客厅”,也常常取中庸之道,大小的公园、每个城市都有的广场,力图覆盖所有出行需求。但随着年轻一代城市旅行者的崛起,他们在自己寻找符合他们要求的“城市客厅”,并逐渐向这些“新客厅”转移。

这些“客厅”,可以是城市骑行者聚集的街角咖啡馆,可以是桨板爱好者口口相传的一片小众城市水域,也可能是常常举办市集、活动的创意园区、商业综合体。

未来的城市旅游,终将致力于回归城市的多元化、多样化和丰富的文化,甚至是给予治愈的力量。

从露营到飞盘,再到城市骑行与桨板旅游,旅行者与城市的关系,正变得日益亲密,旅行者在城市中寻找新的体验,城市旅游也正从新旅行者的探索中,获得新的生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车道”与“河道”,年轻人的新城市旅游

年轻人的旅游,越来越有意思。

图片来源:Unsplash-freestocks

文|空间秘探 席以新

从前段时间的露营、飞盘,到近段时间占据车道与河道的骑行热与桨板热,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旅游正在接受人为推动的更新。旅行者们从“被动游览”到“主动发现”,为当代城市旅游创造出别样的弧光。

城市骑行、桨板…...年轻人的城市新玩法

过去一段时间,城市之间的跨越因疫情而变得尤为艰难,本地游成为当下旅游的主流。年轻旅游者对于城市新玩法探索与挖掘,日益多元,伴随对于城市空间的不断探索,“车道”与“河道”成为了新的城市旅游目的地。

数据显示,自行车运动、水上运动、公路滑板受到极大关注,一位迪卡侬销售透露,今年4月以来,公路车和滑板的销量达到30%的增长,以前几乎无人问津的桨板和气垫船销售情况很好。

在小红书上,关于骑行的笔记多达94万篇,年轻人分享着各个城市的骑行打卡路线、骑行适配音乐,甚至穿搭,骑行成为满足年轻人运动健康、独处、认识城市与欣赏美景需求的集合体。百度指数则显示,2022年3月27日开始“骑行”的搜索数据陡然攀升,从此前最高的580999,直接跃升为2573119,搜索关键词中“骑行装备”“骑行路线”排在前5位。

除城市骑行之外,水上桨板也火了。同样是在小红书上,关于“桨板”的笔记超过2万条,社交平台上更出现了一批“桨板教学”视频。

在不少城市的水域、公园湖面等“河道”,越来越多桨板爱好者出现。有资深桨板玩家对媒体表示,最早他在北京昆玉河玩桨板的时候,只有他自己。而今年疫情期间,昆玉河上每天至少有10个玩桨板的人,有时超过20个。

在年轻人的推动下,在国内尚属新兴行业的桨板,在经历了多年亏损后,这两年销量突然翻倍增长,甚至进入盈利阶段。

城市旅游正在获得新生机

城市骑行与桨板,并非新鲜事物。早在上世纪80年代,“每个家庭拥有一辆自行车”曾被视作繁荣的象征,彼时组建一个新家庭,自行车甚至是结婚三大件之一,可见其重要程度。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取代自行车成为重要的代步工具,以“自驾”形式,拓展年轻人的旅游边界,自行车反倒只成为通勤路上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交通工具。

疫情之下,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入场,本地游的火爆,“城市骑行”兴起,对自行车的热情再次回潮,专业的骑行自行车,甚至“一轮难求”。

城市旅游也在一道道自行车轮印中,被赋予新的生机。那些曾因汽车速度太快而一闪而过的风景,在骑行速度下,得以被细细体会。一批城市骑行路线被着重宣传,在杭州西湖边追赶日落,在成都环城绿道放飞自我……都在试图将更多活力和可能性注入城市。

相比起“城市骑行”,桨板对于中国城市而言,仍是新鲜事物。这一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夏威夷的运动,在2004年,被夏威夷本土冲浪者Rick Thomas带回了加利福尼亚,从而获得了更大的曝光,并成为目前最热门的水上运动之一。

而在国内,桨板同样也是在近两年才乘上了城市旅游的东风,目前,中国国内桨板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已达11.9%。

一方面,桨板可以说是一项“低门槛”的运动,无论湖泊溪流还是海洋河道,只要有水的地方,就可以划桨板。在平静的水面上,可以选择用任何方式去划水,甚至可以直接躺在桨板上享受随波逐流,高阶玩家,甚至可以在桨板上钓鱼、遛狗;另一方面,桨板可以快速“出片”,在社交媒体上颇受青睐,成为年轻人的“流量密码”。

对于城市旅游而言,桨板无疑让城市陆地之外的水系,也热闹了起来,有媒体称,从朝阳公园、昆玉河、亮马河到雍和宫附近的护城河,疫情时间,北京不少水系上都出现了桨板爱好者的身影。

城市桨板出游也正成为年轻一代一种全新的城市探索方式,在深圳、南昌、上海、重庆等不少城市,诞生了一批桨板旅行的组织机构,从水道出发,重新发现城市秘境。

新城市旅游,如何避免“露营式”泡沫?

城市骑行与城市桨板出游作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新城市旅游方式,受到的追捧无需赘言,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已对其表现出了担忧——能火多久?是否会陷入“露营式”泡沫?

在骑行与桨板之前,露营是占据社交媒体的城市旅游方式,就在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去哪儿网的露营相关产品(住宿、出游)的预订量是去年的3倍。飞猪露营订单量环比上月增长超350%。但与此同时,露营野蛮生长后的种种问题也开始暴露:营地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监管等。

不少骑行与桨板的从业者,正开始有意识地规避这些问题,并给出了一系列方案。

01 关注品质新玩法

据统计,世界各国的城镇化率从20%提高到40%,英国用了200年,美国用了50年,德国用了37年,中国用了22年。现在,我们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速度无可比拟。城市建设的硬件可以在短时期内见效,而城市的软件,包括城市管理、市民素质、法制意识、人文精神的体现等,需要长时间的培育和完善。

露营热度退却,与其不时出现的“品质问题”关系密切,时代风口下,涌现了一批投机者。他们不懂露营只顾跟风,最终扰乱行业。

任何新事物的诞生,都是从混沌到规范,终究要经历一个洗牌的过程。这需要经营者在热潮中有足够清醒的头脑,以品质坚守阵地,更要具备打造出一系列新玩法的能力。

一位从业运动自行车行业十年的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涌入的新玩家能留下一半,已经属于最好的结果。而未来更大的市场,不应只是卖卖自行车,而是在此基础上组织骑行活动、硬件组装培训、拓展到骑行主题游等才是具备延展性的经营模式。“做线下活动是为了加强客户和商家的粘性,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与客户产生强链接。”

02 突出休闲游本质

与观光游的赏景为主不同,休闲游的本质在于“体验”。有业内人士曾这样分析休闲游:“最直观地讲,休闲就是与日常不一样的生活体验,休闲是精神层面的活动,个性化、特质化、随意性体验是其基本特征,绝非标准化设施与服务可以满足的。相反,过度的标准化恰恰束缚了休闲旅游最本质的散漫自由、无拘无束的根本属性。”

新城市旅游,均属于休闲游的范畴,更应强调“体验”本身。一部分露营的式微,与其过于强调网红式营销,而忽略了休闲体验不无关系。网红式营销所吸引来的客群,收获的只有发布到社交平台上的“美照”,却并没有真正体验到露营的乐趣所在,自然难以维系。

相比露营,如今的骑行与桨板看起来更关注体验,从不断发掘新的骑行路线,到组织桨板探索城市的“野生一面”,都让新城市旅游,朝着较为良性的方向发展。

03 规避高门槛困境

新城市旅游方式,并不只是一小撮人的自嗨,而应将门槛降到足够低,成为一项极为寻常的城市旅游方式。

美国野营杂志《The Dyrt Magazine》在《美国休闲露营简史》一文中指出,除了大萧条和二次世界大战之外,美国人都对露营表现出分外的狂热,到1930年,全美国的露营人数已经超过300万人,到了2019年,美国有超过62%的家庭(总共7880万户)每年至少露营一次。

但在国内,露营尝鲜却依然有着较高的门槛,光是整顿一系列装备,都足够列一条长长的表单。如今出现的一些露营者社区平台,正是为了降低露营的入门门槛。

相比起来,骑行与桨板的门槛要低很多。即使没有专业的骑行车,旅行者也可以扫一辆共享单车开启一次城市骑行,桨板也被视作参与度高、门槛低的一项运动。这两者都为新城市旅游的全民参与提供了足够基础。

未来城市旅游的新样貌

经济学家周其仁认为,在“摊大饼”式迅速扩张区域面积的时代过后,中国城市的下一站应结束“扩 、扩 、扩”的发展局面,通过“止扩”,回归释放城市文化和核心魅力的“零坐标”。

城市骑行、桨板等新事物的出现,是对城市本身加以深刻且多维度的探索尝试,无疑正在描绘未来城市旅游的一种全新样貌。

01 “消失的附近”重现

人类学家项飙在访谈节目《十三邀》里,提到了“附近的消失”这一概念。伴随着科技与经济发展, “附近”消失了。我们关注的似乎除了生活的琐碎,就是宇宙的宏大,而那个最贴近生活的中间态——“附近”,日益被忽视。

他认为,所谓“附近”,就是以个人为圆心的周围实在的生活范围。而“消失的附近”,则是“如今的社会,大家对自己周边的世界没有那种要浸淫进去,形成一个叙述的愿望或能力”。

但在当下,城市从未被当地人如此认真地描摹,新一代旅行者正在通过一系列新的城市活动——露营、飞盘、城市骑行、桨板……不断再次发现城市的“附近”与社交的“附近”。

有一位城市骑行爱好者提到,某一个夜晚,她特意骑到天安门打卡,却被眼前的自行车流惊呆了,等红灯的时候,前后好几排格式各样的自行车,当绿灯闪烁的那一瞬间,车流就像泄洪似的从她身边穿行而过,非常震撼。

在未来的城市旅游中,曾经消失的“附近”将被越来越多地重拾,越深入城市肌理,就越能发现志同道合之人。

02 不同角度的城市观察

在日益折叠的城市中,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切面,目之所及,往往只有方寸天地。过去的城市旅游,只是浅层的风景游览,城市的文化与内核,也并不深刻。

未来的新城市旅游,则以年轻人为主导,不断创造出截然不同的城市观察角度。

城市考古让人们走出家门,走向社区,读取每一条街道曾有过的精彩历史;露营与野餐,让人们走向草坪、公园,步入城市中新社交,也与城市中的自然与绿意亲密接触;城市骑行则进一步拓宽着城市人的边界,正如纪录片《车轮不息》中所讲述的,“我们总是用自行车来探索世界,一切都始于车轮上,最先是在院子里,到整个街区,然后是国内路线,最后是环游世界。”

相比起前几者的“陆地视角”,桨板则开放了城市全新的“水域视角”。

“在水中看与在岸上看,完全不同”,一位小红书博主认为,在桨板上,可以换个角度去感受这座城市和城市里的人。她还记得,有一次看到一对情侣一起在桨板上看夕阳,很安静,只有风轻轻吹动,水面波光粼粼,“很浪漫,感觉置身于电影之中”。

03 “城市客厅”的转移

美国思想家芒福德在其关于城市文明的里程碑式的著作《城市的文化》中提出,城市应该是城市市民的城市,而且城市人要有尊严地享受自己的幸福生活。

在过去,城市的设计,常常遵循城市管理者的意志,为城市旅游所创造的“城市客厅”,也常常取中庸之道,大小的公园、每个城市都有的广场,力图覆盖所有出行需求。但随着年轻一代城市旅行者的崛起,他们在自己寻找符合他们要求的“城市客厅”,并逐渐向这些“新客厅”转移。

这些“客厅”,可以是城市骑行者聚集的街角咖啡馆,可以是桨板爱好者口口相传的一片小众城市水域,也可能是常常举办市集、活动的创意园区、商业综合体。

未来的城市旅游,终将致力于回归城市的多元化、多样化和丰富的文化,甚至是给予治愈的力量。

从露营到飞盘,再到城市骑行与桨板旅游,旅行者与城市的关系,正变得日益亲密,旅行者在城市中寻找新的体验,城市旅游也正从新旅行者的探索中,获得新的生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