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不明原因儿童严重急性肝炎疑似病例已逾650例。2022年6月1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不明原因儿童严重急性肝炎诊疗指南(试行)》(简称《指南》)介绍,现有证据未发现各病例之间存在明显的流行病学关联,尚不支持其为传染性疾病。
《指南》显示,3月31日,英国苏格兰地区首次报道不明原因儿童严重急性肝炎(acute severe hepatitis of unknown aetiology in children,ASHep-UA),共有5名儿童在3周内相继发病,患儿年龄为3~5岁。
此后全球多个国家或地区出现此类病例,且重症病例占比较高,引起广泛关注。截至2022年5月20日,欧洲监测系统数据显示,该病可见于各年龄段儿童,5岁以下多见;住院患儿中14.1%需住重症监护病房。2022年5月27日,WHO公布,33个国家报告650例疑似病例,至少38例需肝移植,死亡9例。
国家卫健委表示,目前我国尚无相关病例报告。此前WHO已发布了诊断建议,但因病因不明,对治疗方案尚无推荐意见。为切实强化该病的早期识别和规范诊疗,全力提升救治效果,国家卫健委根据相关报道和文献,结合肝炎诊疗实践,形成《指南》并印发。
不明原因儿童严重急性肝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在研究中。目前WHO认为,尽管将腺病毒感染作为病因的假说有一定合理性,但腺病毒通常引起低龄儿童轻度、自限性的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不能完全解释该病一些较严重的临床表现,故该病与腺病毒的关联需进一步明确。
此外,大部分患儿未接种过新冠病毒疫苗,不支持该病与新冠病毒疫苗副作用有关的假说。其他致病因素尚在探索中,例如新冠肺炎流行期间,腺病毒流行水平较低致儿童易感性增加;出现新型腺病毒;腺病毒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新冠病毒感染并发症导致超级抗原介导的免疫细胞活化,从而引起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等。国家卫健委还表示,对其他病原体的探索也在进行中,非感染性因素也需进一步排除。
《指南》指出,不明原因儿童严重急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多为乏力和纳差、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随之出现尿色黄赤,皮肤、巩膜黄染,部分患儿可有大便颜色变白、肝脏肿大、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个别可有脾脏肿大。少数病例可在短时间内进展为急性肝衰竭,出现黄疸进行性加重、肝性脑病等表现。
《指南》对疑似病例和流行病学关联病例的定义也予以明确,包括自2021年10月1日起,患有急性肝炎(非甲、乙、丙、丁、戊型肝炎)且血清转氨酶>500IU/L(ALT或AST),年龄在16岁及以下的,或与疑似病例密切接触的任何年龄的急性肝炎(非甲、乙、丙、丁、戊型肝炎)患者。但是由于该病症暂无确诊病例诊断标准,疑似病例和流行病学关联病例须注意排除药物、常见非肝炎病毒感染(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代谢病等所致肝炎。
此前在6月9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表示,WHO建议采集疑似患者血液、尿液、粪便和呼吸道标本(必要时采集肝活检标本)开展病原筛查,包括腺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水痘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等。
“这些病原都可以通过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检测,我国已经具备了检测上述病原体成熟的技术储备、可靠的核酸检测和筛查能力。”许文波表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