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经琦观
2022年初,随着外部环境的急速变化,哪怕再迟钝的人也能看出,映客已经来到了转型的紧要关头。
财报方面显示,映客主要业务主要包括垂类社交、在线直播以及相亲社交三大内容,分别占总营收的62.6%、27.9%、6.7%,共计营收约91.8亿元。
困境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日益成熟,新的探索方向在不断减少。
直播业务作为商业逻辑闭环且足够高效的变现方式,则越来越被各家大厂重视挖掘。
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行业处境的日益艰难,基于对现金流的渴望,这又将进一步加剧直播业务的竞争烈度。
此外,随着3·15晚会上“男运营假扮女主播”等行业乱象的曝光,有关网络直播、短视频的整治也首次以专项出现,并被放在了1号位置。
直播业务承压,社交赛道则同样前途迷茫。
从财报数据来看,映客的社交业务是占比最高的。但数据没有显示出来的是,该赛道在增长上的玻璃天花板。
社交是个好赛道,但正是因为赢家通吃的赛道特性,过于巨大的想象空间,这都使得该领域的进一步突破极为困难,是为超级巨头的绝对禁脔。相比以上二者的绝对困境,相亲业务其实颇有可为。
虽然当前的相亲市场中,存在着“信息审核、隐私安全、婚恋黑产、销售导向”等大量的问题,但机会也同样蕴含于此。
对比贝壳,从频次、刚需、社会价值等多个角度来看,婚恋市场未必就不如房产市场。
信息的收集与背书工作中,有大量的具体线下调研工作要去做,具体执行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用户对于隐私安全的担忧,这又对企业的品牌形象提出了极高的挑战。
困难越大,就意味着护城河越深,同时所对应的社会价值以及商业价值也就越高。
因此,年初的分析被我们最终总结为:《唯有婚恋市场才能救映客》。
在那篇近五千字的稿件中,我们捎带手多了一句闲笔:
放眼未来,社交的下一个巨大窗口应该在元宇宙方向,但这一远景所需要的财力、技术能力以及时代推动,都不是映客这种企业所能够染指的。
不曾想,6月15日,映客召开主题为“破壁而来”的品牌升级发布会,正式宣布改名为“映宇宙”,英文名“inkeverse”,愿景为“全场景社交平台”。
全新升级slogan为“见未来”,正式进军“社交元宇宙”。
怎么说呢?
令人悲叹的All in。
01 镜花水月
让我们逐步zoom in(摄像机拉近镜头)。
视野先放到最宽:元宇宙。
八大特性,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时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
其中,“身份、朋友”是人类社会天然自带的属性,是运营规则上的匹配,是知乎、虎扑、王者荣耀、淘宝天猫、蔚来App等几乎所有的线上系统都具备的属性——无门槛。
“多元化、经济系统、文明”是线上系统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水到渠成便会具备的事,比如微信、比如大多数网络游戏,再比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
“沉浸感、低延迟、随时随地”,这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第一次Zoom in。
当我们谈论元宇宙时,很多时候就是在谈这三项,它们分别对应着三项技术,且发展阶段由低到高。
之所以元宇宙的概念在当下能够大热,也是因为这三项技术的基础设施的雏形都已初露头角,分别是“VR/AR”、“5G”、“智能移动设备/终端碎片化/AIoT”。
其中,沉浸感是最大也是最直观的体验门槛,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在潜意识会里把元宇宙同VR之间划上了等号。
从行业的发展阶段来看,技术层面仍处于一个比较初期的位置,依然有大量需要解决和突破的现实难题。比如3D引擎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底层算法以及基础通信网络的突破。
在一篇采访中,春泥资本合伙人周文静也对媒体表示:“现在的元宇宙社交相当于手机的‘大哥大’时代,等技术都上一个台阶,应用层面的东西才能够做好。”
因此,当我们在投资市场谈论元宇宙的相关概念题材时,侧重于这三大领域的业务布局是含金量或者说“可实现性”相对较高的方向。
相对的,无论是soul还是映客乃至Facebook,这些试图从应用层面直接切入的企业都过于超前,具体执行起来也很容易搞成“空中楼阁”,很难摆脱“蹭热度”的嫌疑。
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聚焦于“社交”与“元宇宙”的关系。
社交赛道的发展路径一共有三种。
1、随着终端载体的出现而崛起的通讯软件。
PC时代的QQ、MSN、泡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飞信、米聊、微信、易信。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赢家通吃的赛道,眼下的情况是腾讯赢了两次。
倘若真的会出现新的终端载体或下一代智能平台,不管是VR设备也好,还是车载+墙壁屏显+手表的互联互通,现新的通讯应用一定会随之崛起,且最终席位大概率依然是有且只有一席。
对于这个席位,你说腾讯会不会把命拼上?
考虑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留下的大量历史教训,攻其不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2、细分领域的专用社交软件。
兴趣社交,陌生人社交,颜值社交,同好聚集地。
主打差异化,新鲜感。
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
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只是在赚一些流量价值,属于社交赛道的边角料。
3、平台系统的内置功能。
比如早期的阿里旺旺,网络游戏中的好友通讯功能,社交平台的站内信、私信功能等。
映客创始人奉佑生表示:“元宇宙真正的基础设施,目前国内外的公司都没有搭建起来,元宇宙真正的大规模发展,必须等到顶级硬件终端的发布。映客现在做的是应用层面的创新。”
但目前来看,已推出的所有“元宇宙”应用,基本都跑不出“游戏”这个大筐。
无论是元宇宙第一股Roblox,还是百度“希壤”、Meta的Horizon Worlds以及映客刚刚推出的“The Place”,其基本模式都是借助AI实时建模、捏脸来生成虚拟化身,用户则可以使用这个虚拟化身在应用中展现出来。
那么在这一表现形式的基础之上,真正能搞出差异化竞争力的便是“玩法、互动方式以及画面效果”。
相关人才基本上都聚集在现金流实力更为雄厚的游戏厂商,而上述企业所能拿出来的产品效果,真的都可以用“糟糕”来形容。
今年年初,任天堂社长古川俊太郎表示:“在现阶段,我们无法轻易定义元宇宙到底能给顾客们带来何种惊喜和愉悦。我们作为一家提供娱乐产品的公司,主要目标是寻找能向消费者传递惊喜和快乐的方法。或许在未来,我们能给消费者提供一种易于理解的‘任天堂式’元宇宙体验,不过我们觉得现在并没有这个条件。”
国内方面,网易创始人丁磊也在去年年末表示:“元宇宙是一个很火的概念,但目前谁也没有接触到元宇宙,网易在元宇宙相关技术和规则上都做好了准备。我们相信,元宇宙真正降临的那一天,网易有能力快速抢跑。”
真正有能力做的,是不屑于蹭相关概念的。这就是相关企业的底气与态度。
至此,一个悖论出现了:你是做游戏呢?还是做社交呢?
如果是做游戏,那么转型门槛以及不确定性便是巨大的;
如果是做社交,那么最后真正跑出来相关应用一定会自带社交体系,届时映客的生存空间又在哪里?
总不能指望人家把这块业务外包给你吧?
02 眼高手低
回头复盘,映客all in元宇宙的做法虽是意料之外,却也情理之中。
映客创立于2015年,那正是热钱与梦想漫天飞舞的时期。
参与其A轮融资的紫辉创投合伙人郑刚曾表示:“投资陌陌后,我一直在找寻下一代社交产品。我心目中的新一代社交一定是颠覆性的,有全新的沟通方式的,看到映客时,我断定直播就是我要找的东西。”
2017年上市前夕,奉佑生也曾在某次采访中公开表达:“在未来,映客将探索直播+电商、直播+艺术、直播+体育、直播+教育、直播+客服等多种互联网商业模式,试图改变人们既有的生活方式。”
在奉佑生的设想中,未来人人都可能会有一个映客号,就像今天大多数人都有一个QQ号、微信号一样,那时候,直播行业就真的成了主流的生活方式。
毫无疑问,当下的映客是完全配不上其最初梦想的。
再来看其优势。
我们常说,研究企业就是在研究人,而人是其过往经历的集合。
作为79年生人,映客创始人奉佑生完整经历了中国迅速崛起的伟大时代,在处处都是待开垦的沃土之处,命运总是会褒奖那些勇敢的人。
1998年,毕业后的奉佑生回湖南老家做了两年的基层公务员,但不甘于平静的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
这是他的第一次冒险,而命运给他回馈的礼物则是更高的薪水、更前沿的技术人生、一流的产品技术人员。
在广州的十四年里,他先后在华动飞天公司(A8音乐)里做出了开心听和多米音乐。
2015年,早已积累足够的奉佑生开启了人生的第二次重大冒险,意识到直播业务的巨大潜力后,他下定决心全意去做映客直播,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拿到了数千万的天使轮和A轮投资。
创业三年便顺利上市,2018年挂牌港交所成为港股的直播第一股。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逐步进入深水区,中国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节奏也必须适应新的需求。
天马行空的宏大叙事不再具备坚实的现实基础,立足于真实需求的深耕挖掘才是企业们更应该思考的方向。
至于映客,过往成功带来的路径依赖恐怕只会使其走向冒进,进而错失真正的时代机遇。
在企业的经营方式上,奉佑生也颇具技术人员的现实与效率的兼顾。
比如内部的隔离赛马机制,再比如重视中台,重视现金流的回正等优点。
但与其优秀的执行力相比,映客多年来表现出的战略规划能力却相对较弱。
第一个误判:以直播为核心打造新的生活方式。
但事实上,直播所能覆盖的刚需人群是十分有限的,同时直播本身很难搭建起有效的护城河。
第二个误判:“围绕互动社交,进行矩阵式发展”的战略远景。
这背后的逻辑则是:“我能做什么”,而不是“我能做成什么”。
在执行层面,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合理的决策:社交所需要的产品、运营能力与直播重合度较大,团队契合度更高,转型难度低。
但在战略层面,如前文所述,它最终能吃下的也只是社交赛道的边角料市场。
第三个误判便是眼下这一次:着眼于未来的元宇宙社交。
这其实就是意识到“社交赛道”增长乏力之后的自救。
但从远景蓝图来看,这一战略发展的最终结局便是:要么成为新时代的腾讯,要么成为元宇宙场景下的平台搭建者(或社交场景的外包服务商)。
这三种结局的可能性,几乎都微乎其微。
相比之下,我们认为非常可惜的是映客的相亲业务。
婚恋市场作为社交赛道的一个细分领域,其实也属于一种“专精特新”。
用户征信,真实性背书,素质匹配,大数据筛选,人工智能辅助,企业在这一方向依然大有可为。
在这一维度下,品牌建设(to C)、信息的互联互通、对隐私安全规范化的推进(to G),细分领域的AI深度学习算法训练、大数据的充分应用(反哺社会的to B潜力),以及肉眼可见的社会价值,这些都称得上“长坡厚雪”。
在其现有业务上,无论是积目在长沙开设的实时互动定位酒吧ROOMUU,还是“超级喜欢”于北京开设的线下体验店,通过策划社交活动,如狼人杀、插花、户外运动等,减缓了相亲尴尬,加速用户情感破冰。
以及其线上做的非常细分的圈层社群运营,都可以看出映客集团在执行层面的认真与扎实。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块没人愿意啃的硬骨头。一旦拿下,便拥有了极高的护城河。
但可惜的是,映客有着更为宏伟的梦想。
哪一种悲剧更令人扼腕呢?
是天才挥霍了触手便可兑现的天赋,还是小人物拥有了不断灼烧自己的野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