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红杉、高瓴、经纬纷纷布局,万亿睡眠健康产业迎来大爆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红杉、高瓴、经纬纷纷布局,万亿睡眠健康产业迎来大爆发

睡眠健康产业正在迎来大爆发。

图片来源:Unsplash-Lux Graves

文|动脉网

6月23日,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后文简称“慕思”)在深交所上市,股价1小时内大涨44%,触及涨停线,市值达到224.25亿元。这也是继罗莱生活、亿通科技后,登录二级市场的又一家睡眠健康相关企业。

有意思的是,成立于2004年的慕思,原本属于典型的寝具类品牌。为了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出路,自2008年开始涉足健康睡眠领域,最终成功IPO。从招股书可以看到,慕思股东名单中囊括了红星美凯龙与红杉等知名企业与机构。

一级市场方面也热度不减。包括趣睡科技、菠萝斑马、TipsYou、sijo、Vesta、眠白科技、8h、Mooring等多家睡眠科技公司已完成融资,吸引了红杉、经纬、软银、红点、SIG等顶级投资机构入局。

而更为行业所津津乐道的是,高瓴也在2021年布局了睡眠健康产业,将愛梦集团收到囊中。愛梦集团旗下拥有舒达(Serta)、金可儿(King Koil)、卢浮百登(RUF Betten)等多个核心睡眠品牌。据悉,交易金额达到了惊人的20亿美元。

资本与企业纷纷下场背后,实则与逐渐增长的巨大市场需求有关。根据《中国睡眠报告2022》调查显示,过去十年中国人入睡时间晚了2小时,睡眠时长减少约1.5小时,目前只有35%的人每天能睡够8小时,约15%的人有睡眠障碍疾病需治疗。

面对困扰当代年轻人的难题,睡眠障碍这场“大战”无疑已经打响。

01 3亿失眠人群与万亿睡眠健康产业

睡眠障碍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和医学问题。

据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发布的《全球睡眠状况及睡眠认知最新调查数据和睡眠医学最新成果》显示,30.9%的人入睡需要30分钟以上,0.9%的人需要药物助眠才能入睡,睡眠障碍困扰着大量人群。

“长期睡眠障碍会带来严重的躯体和精神疾病,如糖尿病、糖耐量异常、高血压、抗感染能力降低、肿瘤等慢性躯体疾病,也会增加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的发病风险。”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志力告诉动脉网。

因此,如何缓解3亿国人的失眠正成为医疗大健康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从当下的情况来看,睡眠障碍很难治疗。这是因为,睡眠障碍是许多疾病的综合症状表现,这些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精神分裂、可能因为代谢紊乱和免疫下降,以及一些躯体疾病,甚至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等,这些疾病成因所涉科室、分类均不同,对医生的专业度要求极高。

另外,由于我国专业靠谱的睡眠障碍相关的诊疗机构很少,且大多都分布在大城市,难以惠及更多的人群。

正是基于以上挑战,我国睡眠健康产业目前的解决方案层出不穷,整体还处在纷繁复杂的状态:除了以床垫、枕头等寝具为主的基础睡眠产品以外,众多企业也在布局改善睡眠的监测和治疗睡眠障碍的医疗产品。

“睡眠产业的发展一是基于认知,二是基于技术。这些年睡眠医学的普及,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更多睡眠相关产品和服务被开发,也带来了一波创业潮。”资深投资人吴茜告诉动脉网。

根据企查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睡眠健康相关企业超过了2000家,约50%企业成立于4年内。而在公立医院端,包括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华西医院等在内的顶级三甲医院也在积极开设睡眠中心。

需求端的持续增长与供给端的迅速发展,睡眠产业的市场天花板也在不断抬高。根据银河证券研究报告,2020年我国睡眠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000多亿元,2030年有望突破万亿元,增长迅速。

在这个过程中,入局企业们通过越来越丰富且差异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不断推动着行业的大爆发。

02 两大细分赛道,机遇与挑战并存

睡眠健康市场正风起云涌。

在市场中,目前从硬件到软件,由线下到线上,各式各样的睡眠产品已经遍地开花。但总的来说,睡眠健康主要形成了两大核心细分赛道,一是寝具为主的家居产品,二是睡眠监测类设备。两个赛道皆受到了资本的热捧。

以寝具为主的睡眠健康赛道里,聚集了慕思、喜临门、席悦科技、Eight、麒盛科技等企业。这个赛道原先主要是一些传统家居品牌,它们在市场激烈竞争中不断延展到睡眠健康领域,从而研发功能寝具,开拓中高端市场。

以慕思为例,其在2008年开始谋求转型,并与欧洲三大公司开展合作,从而引进了包括床垫、排骨架等制造材料和技术在内的睡眠系统。除此之外,慕思也在自研,以利用AI检测人体数据,并通过慕思睡眠大数据来匹配睡眠参数,智能调节出适配人体体征的床垫软硬度。

又比如成立于2018年的席悦科技,其打造了智能床垫品牌Qrem,并设计了与其配套的三件套——智能降噪床架、智能肌理枕与APP,从而给用户更好睡眠体验。另外,在质感调整上,Qrem能配合弹簧、乳胶、海绵三大基材实现软硬结构的调整。

“这几年,智能床垫等家居领域的产品科技含量变得越来越高,但它本质上还是销售驱动型的生意。”在资深投资人吴茜看来,智能床垫企业核心拼的还是渠道、营销和资源整合能力。

“这类企业经销商数量众多,地域分布较为分散,模式十分传统,但现金流一般也很稳定,所以市场上的主流VC鲜少投这类企业,而主要是家居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机构参与投资的更多。”资深投资人吴茜表示。

再来看以睡眠监测类设备为主的睡眠健康赛道,这里聚集了潮汐、蜗牛睡眠、萤火虫睡眠、小睡眠、白噪音等为代表的软件类企业,也汇聚了速眠、Sleepace享睡(迈迪加科技)、动静科技、CentrePoint Insight、九爱科技等硬件类企业。

不仅如此,苹果、华为、小米、华米等为首的智能穿戴设备方也纷纷在自家产品上推出睡眠健康监测功能,成为了这一领域重要的参与方。

从动脉网搜索下载的体验来看,软件类的睡眠健康APP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通过内容平台和催眠音效来帮助用户更快入眠,比如播放海浪、山涧、森林、雨声等;二是自动追踪用户头部睡眠情况,监测睡眠深度和质量。此外,一些产品还带有社交玩法,通过分享梦话记录等链接更多用户。

“线上APP做得比较轻,但都没有真正的治疗功能,更多是帮助用户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资深投资人吴茜表示,“这类APP的商业模式还是存疑的,除非后续延展成社交产品或者与其他硬件做深度融合。”

睡眠监测类设备目前是资本市场最为关注的领域,其主要被分为三类,即医用多导睡眠监测仪、佩戴式检测设备、非佩戴式监测设备。

具体来说,多导睡眠监测仪是目前睡眠监测领域最专业的设备,可对鼾症、发作性睡病、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性嗜睡强食综合征、嗜睡症、失眠等多种睡眠疾病进行检测。

佩戴式检测设备和非佩戴式监测设备主要是家用设备,包括了智能手环、睡眠带、监测纽扣等。

睡眠健康软件与硬件设备的异同 蛋壳研究院制图

“前几年检测设备融资比较频繁,但很快市场就发现,智能手环表等监测设备能够针对睡眠障碍人群监测睡眠状况,但如何帮助患者拥有好的睡眠质量仍然没得到有效解决。这也导致该细分赛道的融资降温。”资深投资人吴茜表示。

综上可见,无论是寝具为主的家居产品,还是睡眠监测类设备,在快速崛起后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对此,行业亟需新的思路与解决方案。

03 睡眠健康赛道的三大新机会

在睡眠健康行业寻找破局之路的过程中,三个大的趋势已经开始浮现。

一是家居类企业与科技企业的逐步融合。科技企业将监测传感器结合在家居企业的产品中,实现睡眠监测与数据收集的目的,进而在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切入到睡眠服务产业,与后端大数据公司、医疗机构进行产业合作,整合行业资源,建立以睡眠产品为核心的睡眠健康服务平台。

比如迈迪加与华为智选合作,共同推出了智能睡眠健康品牌MOK PLANET,其研发的智能乳胶枕能够支持HUAWEI HiLink协议,枕头内嵌高精度传感器,可以监测用户的心率、呼吸率、睡眠周期、翻身次数、离枕次数等睡眠数据。用户可通过华为智慧生活App查看专业睡眠报告,直观了解睡眠质量,发现睡眠异常,获取睡眠改善建议。

又比如麒盛科技与九爱科技推出了“爱放心”系列健康智能床,该智能床基于多相传感智能监测技术,实现对睡眠过程体征的精准监测,提供入眠辅助、打鼾缓解、呼吸暂停预警、紧急救援触发等特殊功能,尽可能避免用户因睡眠过程突发问题产生的意外。

“融合是我们非常看好的一个趋势,因为产品与服务将很难区隔,家居企业能够尽量从卖产品到转为卖服务,而科技类的硬件企业也不用自己去找渠道,变成了TO B的生意模式,有了全新的盈利机会。”资深投资人吴茜表示。

二是数字疗法的逐渐成熟与相关产品的涌现。数字疗法是由软件程序驱动,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干预方案,用以治疗、管理或预防疾病。数字疗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药物、医疗器械或其他疗法配合使用。这一领域的代表企业有正岸健康、优梦思等。

“自疫情爆发以来,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代表的数字疗法在行业里太火了,很多企业、产品一拥而上,使得赛道很拥挤,特别是同质化太明显。”广东省人民医院研究员张继辉教授告诉动脉网,各家企业要做好差异化。

如何做?从行业的演进来看,起初认知行为治疗主要是在线上,大多以文字或者音频为主。目前也有加入动漫,或将文字、音频不同模块进行组合。另外,有些企业也在尝试用聊天机器人去改善病人的状态和增加互动性。

“更重要的是,对于数字行为疗法,若要让医生有信心使用,就要做临床试验,去证明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究竟对哪些病人会更加有效,给出这样的数据。”张继辉教授特别强调。

三是生活方式医学赛道的出现。生活方式医学是通过干预生活方式进行治疗和管理疾病的新兴医学模式,其是指通过饮食、运动、压力管理、戒烟以及其他各种非药物治疗方式控制疾病。

这一领域目前的代表企业有速眠科技,其创始人韩振亚认为,解决睡眠问题第一步是先学会睡个好觉。生活方式主要分为吃、动、睡,通过这三步的改善即可解决慢病问题,即通过干预慢病患者生活的饮食、运动量和睡眠节奏,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教育和训练,让患者知信行并逐步掌握健康生活方式的技巧和方法,找回健康状态。

以防治睡眠障碍这一慢病为例,速眠科技与中国睡眠研究会、京东健康,一起成立了京东健康优眠中心。该中心面向全民传递健康睡眠生活方式,开展互联网义诊服务,用户在家就能获取睡眠健康解决方案。另外,依托线上京东健康优眠中心、线下三甲医院睡眠中心及优眠门诊网络,速眠在全国设立睡眠医学专家基地,推动睡眠分级诊疗,以缓解睡眠疾病医患供需矛盾。

不难发现,睡眠健康行业的调整与转型已经启航。而随着一批批企业的融资、上市,拥有了充足“弹药”的企业们,将为整个产业带来了更多新增量

当然,在接下来的航程中,如何持续提高创新和科技运用能力,是这类企业能否持续乘风破浪的关键所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红杉、高瓴、经纬纷纷布局,万亿睡眠健康产业迎来大爆发

睡眠健康产业正在迎来大爆发。

图片来源:Unsplash-Lux Graves

文|动脉网

6月23日,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后文简称“慕思”)在深交所上市,股价1小时内大涨44%,触及涨停线,市值达到224.25亿元。这也是继罗莱生活、亿通科技后,登录二级市场的又一家睡眠健康相关企业。

有意思的是,成立于2004年的慕思,原本属于典型的寝具类品牌。为了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出路,自2008年开始涉足健康睡眠领域,最终成功IPO。从招股书可以看到,慕思股东名单中囊括了红星美凯龙与红杉等知名企业与机构。

一级市场方面也热度不减。包括趣睡科技、菠萝斑马、TipsYou、sijo、Vesta、眠白科技、8h、Mooring等多家睡眠科技公司已完成融资,吸引了红杉、经纬、软银、红点、SIG等顶级投资机构入局。

而更为行业所津津乐道的是,高瓴也在2021年布局了睡眠健康产业,将愛梦集团收到囊中。愛梦集团旗下拥有舒达(Serta)、金可儿(King Koil)、卢浮百登(RUF Betten)等多个核心睡眠品牌。据悉,交易金额达到了惊人的20亿美元。

资本与企业纷纷下场背后,实则与逐渐增长的巨大市场需求有关。根据《中国睡眠报告2022》调查显示,过去十年中国人入睡时间晚了2小时,睡眠时长减少约1.5小时,目前只有35%的人每天能睡够8小时,约15%的人有睡眠障碍疾病需治疗。

面对困扰当代年轻人的难题,睡眠障碍这场“大战”无疑已经打响。

01 3亿失眠人群与万亿睡眠健康产业

睡眠障碍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和医学问题。

据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发布的《全球睡眠状况及睡眠认知最新调查数据和睡眠医学最新成果》显示,30.9%的人入睡需要30分钟以上,0.9%的人需要药物助眠才能入睡,睡眠障碍困扰着大量人群。

“长期睡眠障碍会带来严重的躯体和精神疾病,如糖尿病、糖耐量异常、高血压、抗感染能力降低、肿瘤等慢性躯体疾病,也会增加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的发病风险。”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志力告诉动脉网。

因此,如何缓解3亿国人的失眠正成为医疗大健康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从当下的情况来看,睡眠障碍很难治疗。这是因为,睡眠障碍是许多疾病的综合症状表现,这些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精神分裂、可能因为代谢紊乱和免疫下降,以及一些躯体疾病,甚至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等,这些疾病成因所涉科室、分类均不同,对医生的专业度要求极高。

另外,由于我国专业靠谱的睡眠障碍相关的诊疗机构很少,且大多都分布在大城市,难以惠及更多的人群。

正是基于以上挑战,我国睡眠健康产业目前的解决方案层出不穷,整体还处在纷繁复杂的状态:除了以床垫、枕头等寝具为主的基础睡眠产品以外,众多企业也在布局改善睡眠的监测和治疗睡眠障碍的医疗产品。

“睡眠产业的发展一是基于认知,二是基于技术。这些年睡眠医学的普及,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更多睡眠相关产品和服务被开发,也带来了一波创业潮。”资深投资人吴茜告诉动脉网。

根据企查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睡眠健康相关企业超过了2000家,约50%企业成立于4年内。而在公立医院端,包括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华西医院等在内的顶级三甲医院也在积极开设睡眠中心。

需求端的持续增长与供给端的迅速发展,睡眠产业的市场天花板也在不断抬高。根据银河证券研究报告,2020年我国睡眠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000多亿元,2030年有望突破万亿元,增长迅速。

在这个过程中,入局企业们通过越来越丰富且差异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不断推动着行业的大爆发。

02 两大细分赛道,机遇与挑战并存

睡眠健康市场正风起云涌。

在市场中,目前从硬件到软件,由线下到线上,各式各样的睡眠产品已经遍地开花。但总的来说,睡眠健康主要形成了两大核心细分赛道,一是寝具为主的家居产品,二是睡眠监测类设备。两个赛道皆受到了资本的热捧。

以寝具为主的睡眠健康赛道里,聚集了慕思、喜临门、席悦科技、Eight、麒盛科技等企业。这个赛道原先主要是一些传统家居品牌,它们在市场激烈竞争中不断延展到睡眠健康领域,从而研发功能寝具,开拓中高端市场。

以慕思为例,其在2008年开始谋求转型,并与欧洲三大公司开展合作,从而引进了包括床垫、排骨架等制造材料和技术在内的睡眠系统。除此之外,慕思也在自研,以利用AI检测人体数据,并通过慕思睡眠大数据来匹配睡眠参数,智能调节出适配人体体征的床垫软硬度。

又比如成立于2018年的席悦科技,其打造了智能床垫品牌Qrem,并设计了与其配套的三件套——智能降噪床架、智能肌理枕与APP,从而给用户更好睡眠体验。另外,在质感调整上,Qrem能配合弹簧、乳胶、海绵三大基材实现软硬结构的调整。

“这几年,智能床垫等家居领域的产品科技含量变得越来越高,但它本质上还是销售驱动型的生意。”在资深投资人吴茜看来,智能床垫企业核心拼的还是渠道、营销和资源整合能力。

“这类企业经销商数量众多,地域分布较为分散,模式十分传统,但现金流一般也很稳定,所以市场上的主流VC鲜少投这类企业,而主要是家居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机构参与投资的更多。”资深投资人吴茜表示。

再来看以睡眠监测类设备为主的睡眠健康赛道,这里聚集了潮汐、蜗牛睡眠、萤火虫睡眠、小睡眠、白噪音等为代表的软件类企业,也汇聚了速眠、Sleepace享睡(迈迪加科技)、动静科技、CentrePoint Insight、九爱科技等硬件类企业。

不仅如此,苹果、华为、小米、华米等为首的智能穿戴设备方也纷纷在自家产品上推出睡眠健康监测功能,成为了这一领域重要的参与方。

从动脉网搜索下载的体验来看,软件类的睡眠健康APP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通过内容平台和催眠音效来帮助用户更快入眠,比如播放海浪、山涧、森林、雨声等;二是自动追踪用户头部睡眠情况,监测睡眠深度和质量。此外,一些产品还带有社交玩法,通过分享梦话记录等链接更多用户。

“线上APP做得比较轻,但都没有真正的治疗功能,更多是帮助用户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资深投资人吴茜表示,“这类APP的商业模式还是存疑的,除非后续延展成社交产品或者与其他硬件做深度融合。”

睡眠监测类设备目前是资本市场最为关注的领域,其主要被分为三类,即医用多导睡眠监测仪、佩戴式检测设备、非佩戴式监测设备。

具体来说,多导睡眠监测仪是目前睡眠监测领域最专业的设备,可对鼾症、发作性睡病、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性嗜睡强食综合征、嗜睡症、失眠等多种睡眠疾病进行检测。

佩戴式检测设备和非佩戴式监测设备主要是家用设备,包括了智能手环、睡眠带、监测纽扣等。

睡眠健康软件与硬件设备的异同 蛋壳研究院制图

“前几年检测设备融资比较频繁,但很快市场就发现,智能手环表等监测设备能够针对睡眠障碍人群监测睡眠状况,但如何帮助患者拥有好的睡眠质量仍然没得到有效解决。这也导致该细分赛道的融资降温。”资深投资人吴茜表示。

综上可见,无论是寝具为主的家居产品,还是睡眠监测类设备,在快速崛起后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对此,行业亟需新的思路与解决方案。

03 睡眠健康赛道的三大新机会

在睡眠健康行业寻找破局之路的过程中,三个大的趋势已经开始浮现。

一是家居类企业与科技企业的逐步融合。科技企业将监测传感器结合在家居企业的产品中,实现睡眠监测与数据收集的目的,进而在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切入到睡眠服务产业,与后端大数据公司、医疗机构进行产业合作,整合行业资源,建立以睡眠产品为核心的睡眠健康服务平台。

比如迈迪加与华为智选合作,共同推出了智能睡眠健康品牌MOK PLANET,其研发的智能乳胶枕能够支持HUAWEI HiLink协议,枕头内嵌高精度传感器,可以监测用户的心率、呼吸率、睡眠周期、翻身次数、离枕次数等睡眠数据。用户可通过华为智慧生活App查看专业睡眠报告,直观了解睡眠质量,发现睡眠异常,获取睡眠改善建议。

又比如麒盛科技与九爱科技推出了“爱放心”系列健康智能床,该智能床基于多相传感智能监测技术,实现对睡眠过程体征的精准监测,提供入眠辅助、打鼾缓解、呼吸暂停预警、紧急救援触发等特殊功能,尽可能避免用户因睡眠过程突发问题产生的意外。

“融合是我们非常看好的一个趋势,因为产品与服务将很难区隔,家居企业能够尽量从卖产品到转为卖服务,而科技类的硬件企业也不用自己去找渠道,变成了TO B的生意模式,有了全新的盈利机会。”资深投资人吴茜表示。

二是数字疗法的逐渐成熟与相关产品的涌现。数字疗法是由软件程序驱动,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干预方案,用以治疗、管理或预防疾病。数字疗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药物、医疗器械或其他疗法配合使用。这一领域的代表企业有正岸健康、优梦思等。

“自疫情爆发以来,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代表的数字疗法在行业里太火了,很多企业、产品一拥而上,使得赛道很拥挤,特别是同质化太明显。”广东省人民医院研究员张继辉教授告诉动脉网,各家企业要做好差异化。

如何做?从行业的演进来看,起初认知行为治疗主要是在线上,大多以文字或者音频为主。目前也有加入动漫,或将文字、音频不同模块进行组合。另外,有些企业也在尝试用聊天机器人去改善病人的状态和增加互动性。

“更重要的是,对于数字行为疗法,若要让医生有信心使用,就要做临床试验,去证明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究竟对哪些病人会更加有效,给出这样的数据。”张继辉教授特别强调。

三是生活方式医学赛道的出现。生活方式医学是通过干预生活方式进行治疗和管理疾病的新兴医学模式,其是指通过饮食、运动、压力管理、戒烟以及其他各种非药物治疗方式控制疾病。

这一领域目前的代表企业有速眠科技,其创始人韩振亚认为,解决睡眠问题第一步是先学会睡个好觉。生活方式主要分为吃、动、睡,通过这三步的改善即可解决慢病问题,即通过干预慢病患者生活的饮食、运动量和睡眠节奏,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教育和训练,让患者知信行并逐步掌握健康生活方式的技巧和方法,找回健康状态。

以防治睡眠障碍这一慢病为例,速眠科技与中国睡眠研究会、京东健康,一起成立了京东健康优眠中心。该中心面向全民传递健康睡眠生活方式,开展互联网义诊服务,用户在家就能获取睡眠健康解决方案。另外,依托线上京东健康优眠中心、线下三甲医院睡眠中心及优眠门诊网络,速眠在全国设立睡眠医学专家基地,推动睡眠分级诊疗,以缓解睡眠疾病医患供需矛盾。

不难发现,睡眠健康行业的调整与转型已经启航。而随着一批批企业的融资、上市,拥有了充足“弹药”的企业们,将为整个产业带来了更多新增量

当然,在接下来的航程中,如何持续提高创新和科技运用能力,是这类企业能否持续乘风破浪的关键所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