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30日,针对我国近期调整多项防控措施,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公开发文称,这些新措施的出台,既不是新冠防控措施的放松,也不意味着动态清零政策的放弃,更不意味着中国将要走西方国家新冠防控所谓的“躺平”路线。
6月28日,国家卫健委公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其中将入境者和密接者的隔离时间从“14+7”缩短为“7+3”天。6月29日,工信部又宣布,取消通信行程卡的“星号”标记,以支撑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便广大用户出行。
吴尊友对此指出,这些都属于新冠防控具体措施的优化调整。国家相关部门调整防控措施,是根据全球新冠疫情新形势、我国新冠疫情新形势以及防控工作情况,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某些具体防控措施。这是符合科学防控原则,符合我国国情,切合当前新冠防控的实际需要,是精准实施防控策略措施的具体表现。
吴尊友强调,“这些新措施的出台,既不是新冠防控措施的放松,也不意味着动态清零政策的放弃,更不意味着中国将要走西方国家新冠防控所谓的‘躺平’路线。我国新冠肺炎防控坚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根本宗旨没有改变,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也没有改变。”
至于取消“星号”标记是否会带来新冠流行风险?吴尊友指出,通信行程卡的“星号”标记,表示智能手机用户此前14天内,到访过当时存在中风险或高风险地区的某个城市或某些城市,并不表示用户实际到访过这些中高风险地区。标记仅作为出行提示,不关联用户个人的健康状况。通信行程卡的“星号”,为最大限度地把可能有感染风险的人员纳入防控视野,特别是在疫情严峻复杂的特殊时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取消‘星号’标记,不会因此造成新冠传播风险的增加。‘星号’标记仅仅提示某人来自有高风险区或中风险区的城市,并没有与具体的高风险区或中风险区直接挂钩,即不能反映‘星号’标记者的实际风险高低。”吴尊友表示,随着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的不断完善,对于高风险区/中风险区的划分和防控管理要求更加精细化、精准化,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的提示作用,在新防控策略的具体实施中已难以发挥作用。
他也指出,取消“星号”标记,与正在隔离的密切接触者是否终止隔离措施,没有任何关系。“星号”标记与隔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对境内人员采取的隔离,主要是对密切接触者采取的防止疫情有可能传播扩散的一项预防措施。
“在基层个别地方,有可能出现防控措施层层加码的现象,把那些有‘星号’标记的人,也都采取了隔离措施。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不符合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精神。如果有这种情景的地方,在‘星号’标记取消后,这类错误做法也应该相应终止。”吴尊友表示。
在吴尊友看来,取消“星号”标记,对于促进人员流动、活跃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有利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主要措施的落实,也不再为那些可能出现的过度防疫,甚至让防疫“压倒一切”的做法,提供任何借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