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邻章
自去年九月宣布正式进军智能手机市场并将研造高端手机以来,由李书福实控的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在造机这条路上又跨出了激进一步——正式取得对魅族科技的实际控制权。
7月4日,双方在杭州举行战略投资签约仪式,正式宣布星纪时代持有魅族科技79.09%的控股权,并取得对魅族科技的单独控制。
至此:吉利收购魅族这件传闻许久的事情,终于是画上了句号。
对于这场战投控股,个人认为于魅族而言,或是其在智能手机市场被边缘化后最好归宿;而于星纪时代而言,拿下魅族,也或让吉利集团在车机系统竞争中,拥有了一张入场劵。
魅族:智能手机市场错失良机,未入核心
于魅族而言,在某种程度上其可以说是国内智能手机探索的先行者,创始人黄章没有躺在MP3的成功上,而是在成功之际率先看到MP3产业的衰退之势,并以果断之姿投入智能手机的研发中,并推出了国内首款智能手机——魅族M8。
当然,这款产品也为魅族打响了品牌,使其一度成为了一机难求的存在——数据显示:仅上市两个月时间,其销量就达到10万部,用时5个月,便实现销售额突破5亿元。
随后,黄章又抓住了安卓系统崛起的契机,快速从M8的Windows CE系统切换到Android系统,并一度成为国内最领先和最成功的安卓智能手机厂商,并在2012年打造了Flyme系统。
这一切操作,都让魅族在早期市场拥有着众多风光,并吸引了一种互联网大佬的目光,诸如周鸿祎、雷军等。
当然,魅族在智能手机市场最富话题性的事情是与雷军的恩怨情仇。
但在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将精力集中在智能手机市场之时,曾经拥有敏锐嗅觉的魅族,却似乎一度停滞了,市场的关注目光也随之转移到了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手机厂商身上。
当然,后续魅族也还是拥有过相对的高光时刻。
诸如在阿里5.9亿美元战略投资后,其也一度开启了产品狂飙模式,并在魅蓝品牌的助力下,一度达到了年销量2200万部的成绩(2016年)。
但即使如此,魅族在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中,却再也没能进入核心玩家序列。
小众成为了魅族的标签与禁锢,而随后发生在魅族的一系列变动,更是让魅族在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入了持续的下行阶段——有数据显示,到了2021年,魅族智能手机销量仅为45万台 。
这在整体智能手机销量中,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存在。
在此:纵观魅族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在早期其是拥有敏锐嗅觉并付诸实施的,但随着黄章在智能手机市场地位确立关键期的久不在前台的隐退状态,以及后续的一系列变动,也让魅族错失了良机,并在随后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始掉队,以至于在当下市场环境中,重回主流玩家基本无望。
如此种种,不由令人唏嘘。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此番被星纪时代战投控股,也不失为魅族在当下市场中的一个好归宿。
星纪时代:明修栈道 ,明渡陈仓
回到星纪时代,作为李书福实控企业,业内多认为其存在的目的,并不在于打造所谓高端智能手机产品,与当下这些品牌争市场,而是想吸纳智能手机厂商在系统打造、优化方面的能力,助力吉利旗下产品的车机互联网体验的提升。
所以在此现实下,此番星纪时代控股魅族,则或可说是吉利集团的明修栈道 ,明渡陈仓。
其核心目的,在我看来也并不在于其拿下魅族后,在智能手机市场掀起多少水花,而是借助魅族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层面积累的技术能力,改进吉利旗下品牌车机系统用户体验,以此助力吉利汽车在汽车智能化大势下,追赶先进、赢取竞争优势。
毕竟以魅族当下在智能手机市场的能量,若要说星纪时代是借此实现快速切入智能手机市场,并在高端市场有所作为,恐怕任谁都难以相信。
但也需要看到的是:虽然说魅族在智能手机市场产品销量已基本被边缘化,但魅族在操作系统层面的经验和能力,在业内还是留有口碑、被用户认可的。
这从索尼手机部分机型在国内市场开始采用魅族Flyme系统作为原生产品系统的补充,并调研用户是否希望全面使用魅族Flyme系统,便可见一斑。
而魅族在操作系统层面的优化能力,也或正是当下吉利集团在汽车车机系统体验上,所急需补足的能力。
从现实来看,车机互联网体验,并不是当下吉利汽车的强项。
此前,吉利旗下推出的纯电品牌极氪汽车首款产品极氪001,虽然在硬件配置上,受到众多用户的好评,但在车机系统体验上出现的Bug和卡顿问题,同样也收到了用户吐槽。
但众所周知的是:随着汽车在当下正越来越多的开始承载移动娱乐互联体验,厂商们试图借此打造所谓汽车智能生态,一套体验优秀的车机系统,在当下已然不是补充品,而是必需品,成为了影响产品产品力表现核心要素之一。
并且从现实来看,拥有互联网经验的造车新势力或者拥抱智能手机厂商能力的汽车厂商,在其产品的车机系统体验上,也的确是拥有相对更好的表现。诸如华为鸿蒙OS赋能的赛力斯问界M5,其鸿蒙智能座舱车机体验的流畅性,就深受用户好评。
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吉利拿下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开发上有着多年经验的魅族,也让其在车机系统赛道这一赛道竞争中,在某种程度上是拿到了一张入场券。
当然,魅族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上积累的功力,能否顺利迁移到吉利的车机系统上,让吉利旗下产品的车机系统系统发生质的提升,还有待后续双方的融合力度以及实际产品落地后的用户检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