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侃见财经
电影行业的“寒冬”似乎正在过去,但一些影视企业并没有熬过这个冬天。
为了坚持下去,一些影视、院线公司想了各种办法。
包括,经典影片的重映以及各种优惠活动。
但从效果而言,只能用惨烈来形容。有分析认为,虽然经典影片重映省去了很多复杂的程序,影片需要的宣发费用也较低,但是观众为其买单的意愿非常低。
所以,搞了一段时间之后,经典影片重映就画上了一个句号。但疫情影响之下,新片的档期一改再改,卖不上票房就导致了新片越来越少,长此以往观影的人次也会越来越少,意愿也会越来越弱。
对于当下的电影市场而言,信心显然更为重要。
而挽回市场信心的基本上也就只有两条路:
第一,适当地放松;
第二,大量新片的上映以及更加优惠的观影条件。
上个月,万达电影公布了2022年股东回馈活动方案,和去年一样,今年万达电影继续向持股达到持股门槛的股东发放观影券。
据万达最新财报显示,万达的股东人数为13.05万人。
按照规则,持有500股至1万股的股东可以以1元的价格购买4张观影券;持有一万股及以上的股东可以以1元的价格购买8张观影券。
对应的市场价分别为,200元和400元。
尽管依旧艰难,但是万达电影今年一季度营收依旧达到了34.61亿元,同比下降了16.01%。净利润也有4500万,并没有出现净亏损,但对于万达电影而言,支撑起基本盘靠这些显然是不够的。
业绩的压力以及疫情的双重因素,万达电影的股价距离最高点下跌超过了83%,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其董事长、总裁曾茂军的辞职。
7月4日,万达电影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总裁曾茂军因为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长、总裁以及董事会相关职务,且不再担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截止至辞职时,曾茂军直接持有万达电影16万股。值得注意的是,6月曾茂军还辞任了万达商管的董事。
据悉,曾茂军绝对算得上是万达系的元老级员工,从2006年进入万达开始,曾茂军已经在万达工作了16年之久,在万达工作的这些年,曾茂军深受王健林器重,从人力资源开始,其一路做到了万达酒店以及万达商业两个板块的核心高管,此后还成为了万达电影的掌舵人。
到2020年,曾茂军成为了万达集团的董事,而万达新拓展的汽车板块,曾茂军也是法定代表人。
实际上,曾茂军掌舵万达电影的这几年,万达电影的策略还是有所变化的。
早在2010年,王健林就提出要整合全球的电影产业链。2012年万达就收购了美国第二大院线公司AMC。王健林曾说过,“万达进入所有产业都有清晰目标,我们不做低附加值的产业下游,而是占据产业链上游和渠道。”
当时,王健林的梦想是让万达电影成为全球最大的院线公司以及打造一个“东方的好莱坞”。但是让王健林没想到的是后来万达系的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疫情。一场股债双杀,让万达系放弃了“出海”计划,其中就包括并购而来的AMC。
2018年之后,万达系一面开始收缩海外业务,另一面开始加强国内业务的整合。同年,万达电影和万达影视重组,然后万达影视签了对赌协议,根据协议内容,2018年至2021年,万达电影净利润需完成7.63亿元、8.88亿元、10.69亿元和12.74亿元,四年累计完成39.93亿元。
但无奈的是,只有2018年万达电影完成了业绩目标,其余年份均未完成。更为夸张的是,2019年万达电影亏损了47.29亿元,2020年亏损了66.69亿元,四年合计和对赌目标相差超过了百亿元,净亏损超过了91亿元。
尽管近几年以曾茂军为制片人、(联合)出品人,近几年推出了《羞羞的铁拳》、《我不是药神》、《战狼2》、《金刚川》等爆款电影。但对于万达电影现状的改善,依旧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此外,在掌舵万达电影期间,曾茂军曾逆势扩张。直至今年上半年,万达电影依旧选择了每年60至70家的自建影院以及50至100家的轻资产影院的扩张计划。
曾茂军辞任之后,万达电影的董事、执行总裁陈洪涛暂为代行董事长及总裁职务,这是否意味着万达电影扩张计划的结束呢?
综合而言,摆在万达电影乃至电影行业面前的难题依旧难解,但随着疫情的缓解以及未来新片上映的提速,行业的困境可能会得到有效的缓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离全面复苏仍将会有一段距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