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独角金融 丁一
编辑|付影
虽然说基金市场很震荡,但始终抵挡不住大家搞钱的热情,即便是在普通基民看来“不差钱”的基金经理也不例外。
不同的是,基民是在前端热情投资,基金经理则是在后端急流勇退。
由于市场走低、业绩分化等原因,今年上半年以来,有不少基金经理选择出走。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离职的基金经理多达130位,其中不乏崔莹、董承非、周应波、林森这些明星基金经理,更有基金公司经理大规模离开,仅留下一根“独苗”。
对比过去几年,基金经理的流动速度被按下了加速键。但花无百日红,出走之后就能迎来事业的新天地吗?
1、上半年基金经理离职潮再现
近年来,基金经理离职率始终居高不下,2021年全年基金经理离职数量301人,对比2019年的209人,多出了近三分之一。2022年刚过半,就有130位基金经理离职,涉及79家基金公司。
其中,嘉实基金、安信基金离职人数最多,均有5位基金经理离职;博时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和金鹰基金次之,三家均有4位基金经理离职。
出走的上百人中,不乏一线公募基金求之不得的良将。比如易方达此前的明星基金经理林森。
5月7日,易方达基金公告,旗下固定收益全策略投资部联席总经理林森因“个人原因”离任该公司所有基金经理。这意味着林森辞别了易方达这位老东家,他曾管理的7只基金交由胡剑、王晓晨、韩阅川等基金经理接手。
图片来源:易方达公告
大公司“明星”出走尚有生存的余地,但对于小型基金公司,大规模基金经理的出走掀起的则是一场风暴。
5月20日,益民基金发布公告称,基金经理牛永涛因个人原因离任益民核心增长混合、益民品质升级混合。至此,这家成立超16年的老牌基金公司仅剩最后一名基金经理赵若琼,管理着益民基金旗下的6只基金产品。
图片来源:天天基金网
牛永涛离职公告中涉及的益民核心增长混合成立于2012年8月16日,截至2022年7月8日,这只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为-16.41%;益民品质升级混合成立于2015年5月6日,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为-21.97%。业绩表现的不佳从某种程度上也解释了前基金经理牛永涛离职的原因。
除了益民基金,明亚基金、易米基金、瑞达基金等6家公司,均只剩1名基金经理,其中易米基金旗下的管理规模仅有0.12亿元。
面对“最后的守望者”,这些小型基金公司又该何去何从呢?
2、下一站去哪儿?
事实上,包括林森在内,多数基金经理的出走都早有征兆。
资料显示,2015年4月林森加入易方达基金,从投资经理到基金经理助理再到基金经理,林森一步步走向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2019年股票行情反弹时,林森曾用三成股票仓位跑赢许多高仓位基金经理。
从业绩来看,在任6年半,林森共管理过17只基金,规模最高时超1000亿,即便是在今年年初离任前,仍然有700亿的基金规模。其中最出名的代表作一是易方达瑞程灵活基金,一是易方达安心回馈基金,前者在林森管理的五年时间内获得182.37%的投资回报,后者在林森管理的六年时间内获得134%的回报。
2021年下半年开始,林森离开了陪伴他6年的搭档张清华,开始单独管理易方达安心回馈和易方达裕祥,到了年末,业内就有传言称林森要“奔私”,与崔莹共同创业。澄清上述消息后,林森继续管理着700多亿的公募基金,一转眼时间来到2022年4月,林森管理的产品开始批量补充基金经理,这种迹象似乎在昭示着林森在易方达的最终结局。
直到2022年5月6日,靴子落地,沸沸扬扬传了半年之久的消息最终成真。
业内相关人士对“券商中国”表示,林森的下一站是上海勤辰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以下简称“上海勤辰”)。上海勤辰的协会备案登记时间为2022年4月,公司备案的实际控制人为张航,曾任职鹏华基金,与林森同为百亿级别的基金经理。如今,林森的名字已赫然出现在了上海勤辰的人员信息公示一栏中。
图片来源:中基协截图
通过梳理发现,离职的基金经理大部分选择创办或加入私募基金,也有部分选择加盟个人系公募基金。
例如,原中欧明星基金经理周应波在3月末成立了上海运舟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博时基金旗下前知名医药基金经理葛晨加入高毅资产;原华安基金投资总监、明星基金经理崔莹正如此前传言,与林森先后加盟上海勤辰;原兴证全球基金副总经理董承非加入老同事兴全基金原副总经理杜昌勇所创办的睿郡资产,任公司管理合伙人、首席研究官,昔日“兴全三剑客”杜昌勇、王晓明、董承非再聚首。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基金经理出走归根结底,还是薪酬方面难以逾越的鸿沟。
公募基金经理的收入构成为“基础薪水+管理费分红”。关于基础工资,各大招聘网站上基金经理岗薪水大致在30-40k/月的范围内,而头部基金公司则会高一些,年薪在100-200万之间。
但对于明星基金经理来说,年终奖才是收入的大头。公募基金公司主要靠收取管理费赚钱,管理费一般为所管理基金规模的1.5%,而基金经理及其团队会得到其中约15%作为提成。
《北京商报》此前曾向多位业内人士求证到,不同的基金经理拿到的年终奖也有所差距。对于顶流基金经理而言,千万级别的年终奖并不难拿。若扩大范围至业内来看,中位数则在100万元左右。但对于业绩不佳或管理规模较小的基金经理来说,年终奖只有几十万。
3、基金薪酬改革落地,挽留是否来得及?
虽说流动是常态,但成规模的变动势必会对行业产生影响。
今年5月份,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其配套规则,直指基金经理“公奔私”、密集跳槽的问题。
《办法》规定,公募基金管理人建立员工离职静默期制度,基金经理等主要投研人员在离职后1年内不得从事非公募基金投资管理等工作。
这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公募基金行业人员的流动,但即便如此,在6月20日静默期正式实施之后,依然有20多位基金经理选择离职。
据“界面新闻”报道,之所以依然选择离职,是因为按照多家公募现有的绩效考核和发放管理,6月30日这个年中节点,是公募发放去年年终奖的时刻。因此,很多基金经理都会等到6月底拿到年终奖才离职。
从基金公司的角度来说,培养出一个明星基金经理所耗费的不仅仅是时间成本,还有营销、团队等诸多资源的支持。基金经理一旦出走,这些投入就全部打了水漂。那么如何才能避免人才流失呢?
一方面,要为基金经理提供更优质的成长平台,让其可以更好践行自己的投资理念,有长期发展的意愿;另一方面,也应该让基金经理意识到,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自身出色的能力,还有背后团队的支持与努力。
基金经理入职新去处后又擦出了什么样的火花?评论区留言聊聊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