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动脉橙果局
伟大的创新创业思想从何处迸发?“高校”是一个非常有力的答案。
无论是Google、Facebook等耳熟能详的明星公司,还是Oxford Nanopore、Avacta等聚焦科技前沿领域的创新性企业,它们都起源于高校。
那么高校是如何释放创新力的呢?全链条且精准的孵化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这一点,专注于知识产权运营的IP Group无疑抢占了“将伟大创新发展成改变世界的企业”的先机。
凭借自身横向的创新生态和纵向的资源与技术积累,IP Group已经帮助全球高校孵化公司超过300家,投资初创企业共计9亿英镑,所投公司累计筹资超50亿英镑,总价值当前已突破70亿英镑。
那么,IP Group是如何挖掘高校第一手创新资源的呢?又是如何成功把高校创新的“原材料”打磨成市场认可的“成品”呢?为解开谜题,动脉橙果局对IP Group进行了深度分析。
01 与高校合作:发掘知识产权的投资价值
一定要抓住创新的源头,才能创办影响世界的科技企业。
IP Group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它先后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的高校开展合作,培育布局大学里的知识产权并孵化科技企业。
以英国为例。IP Group首创与英国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理念,并且以大学知识产权为基础来衍生公司。同时,IP Group在牛津科学创新公司和剑桥创新资本公司都持有股份,为两所高校后续的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便利的途径。
注:图片来自IP Group年度报告
正如上图所示,在IP Group成立的22年里,其不仅精准切中全球对原始创新的需求,把与高校合作的模式复制拓展到美国、大洋洲,而且还乐此不疲地将高校成果逐步转变为发展势头迅猛的科技企业。
截至目前,IP Group已经拥有32所顶级高校的资源和人脉网络,覆盖了全球近17%最顶尖的科研成果,其衍生的公司更是遍布各个高新技术领域。
那么,IP Group具体是如何与高校开展合作的呢?
以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为例。
2002年3月,IP Group与南安普顿大学达成合作,合作范围覆盖全校各个部门,合作有效期是25年。
根据合作条约,IP Group将给南安普顿大学持股的公司(不止1家)投资500万英镑的种子资金,并在四年内换取这些公司的股权。同时,还要向南安普顿大学提供知识产权商业化运营的专业咨询服务,而南安普顿大学则需向IP Group提供20%的非参与收益,并在学校旗下多个公司持股。
这样的条约意味着,IP Group的知识产权运营跳脱了知识产权的交易价值,转而成为投资价值。相较于一般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IP Group拥有更多获利的可能性。
事实也是如此。仅在过去一年,IP Group就获得了34%的资产净值回报率(近5亿英镑)和近4.5亿英镑的税后利润。
丰厚的投资回报进一步增强了IP Group的孵化能力,随即再与创新力旺盛的衍生公司结伴同行,带来更多盈利与资源。
如此一来,IP Group的孵化循环链彻底打通。
02 从遴选,孵化到增值:多元化资源供给
IP Group拥有独到的市场眼光。
它瞄准高新技术,聚焦于高科技、清洁技术、大健康、生命科技四个行业的早期项目,且要求较高的知识产权壁垒。
比如被IP Group“选中”的牛津大学机器人团队里的Oxbotica,现已成长为英国自动驾驶领域的主导者。还有IP Group与莫纳什大学、西澳大学联合投资的生物医药公司RAGE Biotech,目前已经是慢性炎症性肺病治疗领域的头部企业。
那么,IP Group是如何孵化出这些伟大企业的呢?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遴选,进行初期的筛选评估。IP Group的专家团队会先在科研院校寻找有前景的成果和技术。专业的成果转化经理人会对原始技术进行评估,分析潜在的商业化可行性。
第二阶段:孵化,对选中的科研成果进行孵化。在这一阶段,发明人开始着手创办公司,且公司所有权通过股份的方式分割,知识产权通过转让或许可的方式移交给公司。
受益于IP Group与高校的合作,相关知识产权转移的效率得到极大提升,简化了高校内部漫长的审核流程,进而加快科研成果快速落地。
除了占据效率优势,IP Group还与欧洲领先的风投机构EIF合作设立了IP Venture Fund II基金。这个基金将与IP Group以4:1的比例联合投资其衍生的初创企业,满足公司前期对资金的需求。
不仅如此,IP Group还提供管理、营销等一系列“软资助”,充分展现其助力企业长期发展的愿景。
第三阶段:经营,搭建与市场链接的桥梁。随着孵化的顺利进行,公司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以加速商业运转。IP Group在这一时期会帮助企业寻求和接触潜在客户,并利用其反馈指导初创企业的后续工作。
第四阶段:增值,使初创公司成长为伟大企业。待初创企业逐渐成熟之后,IP Group将秉持继续扩大规模和积极管理的原则,主动拓展其他投资渠道,包括专业基金、金融机构与理财顾问等。
同时,IP Group将继续在公司中扮演积极角色,为公司提供包括商业模式、许可信息、行业合作或并购、IPO发展战略的支持,并在合适的时机退出。
IP Group如此“软硬”兼备,双管齐下的孵化策略,确保了初创企业既能获得技术研发的资金,也能实现良好的商业化运营。
具体的孵化进程如下图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IP Group并不局限在这一种孵化模式上,而是会根据项目情况适当调整进程。
比如研发纳米孔传感技术的Nanopore,历经15年的积累才实现IPO。15年,一个远远超出传统风投机构所能接受的时间范围,而IP Group却毅然选择与Nanopore共克难关,并帮助其在去年完成数十亿英镑的上市交易。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投资机构都能支持长战线的成果转化。
只有像IP Group这样的“常青”结构,拥有充足的资金及专业的转化团队,才有能力跟进非传统时间线的业务。
03 他山之石:拉长知识产权服务链条
毫无疑问,从品牌到人脉,还有最前沿的科技与充满活力的创业人才——高校拥有更多激发科研创新“野蛮生长”的因素,因而,高校科研成果一直以来都受到市场和投资方的青睐。
而在这其中,知识产权作为高校成果转化的核心,势必也会受到相关利益方的特别关注。
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根据我国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1年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知识产权执业队伍呈持续增长趋势。
截至2020年底,全国从事各类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数量共计约7.3万家,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约为86.5万人,较2019年底增长5.6%。
但是报告同样披露,代理业务是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最主要的投入和获益形态。显而易见,目前相关机构的服务形式和范围仍不够广泛,与投资机构融合的深度性不足。
对标以知识产权为抓手的IP Group,在中国若想真正把握好高校这一科研创新苗圃,做好知识产权的运营是必经之路。
具体可以表现为:持续壮大知识产权服务队伍;拓宽其服务的形式及范围,如提供法律、培训、运营等服务;加大其与高校和市场的双向融合力度,加深其在成果转化进程中的介入程度。
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大势之风,眼下的“短板”终究会成为未来“潜力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