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估值缩水40%?再寻融资的盒马已非市场宠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估值缩水40%?再寻融资的盒马已非市场宠儿

是继续扩张还是先守住基本盘,盒马需要做出一个选择。

文|BT商业科技

半年时间并不长,但在生意场上足够带来一些重大变化——比如估值从100亿美元缩水至60亿美元。

故事的主角,是阿里巴巴极为重视的新零售品牌盒马鲜生。

时隔半年再次爆出融资新闻,市场对盒马的态度却发生大反转。新零售品牌的估值逻辑并不难理解:市场增长潜力、企业的业务是否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以及占有率,都是影响估值的重要因素。就目前来看,盒马市场份额、业务模式在业内也还处于领先水平。所以问题的关键,或许就出现在大环境上。

进入2022年以来,A股和港股新零售板块经历多轮震荡,一级市场的融资规模也显著下滑,资本都在收紧水龙头。面对大环境下行的压力,新零售玩家们只好根据自身情况,作出不同的应对方式。

有的人在选择断臂求生,比如密集撤城的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盒马则相反,在同行纷纷败退的时候抄底入场,企图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然而,逆势扩张也是需要承担风险和付出代价的。不断孵化的新业态对供应链、门店管理体系和人员配置都有不同的需求,无形中增加了盒马的管理压力,当中也出现了不少失败的试验品。

对于未来的发展战略,是继续扩张还是放慢脚步,盒马已经走到了一条分岔路。

从100亿变60亿,盒马的价值被低估了吗?

在资本市场上沉寂了一段时间的盒马鲜生,终于又有了新动态。

7月12日,据路透社、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盒马鲜生正寻求新一轮4-5亿美元融资,投前估值约为60亿美元。针对此事,有知情人士回应称盒马融资金额并未最终确定,而且公司当前现金流十分健康,并没有融资压力。

相比融资规模,盒马的估值成为外界更关心的话题。要知道的是,盒马上一次传出融资消息是在今年年初,当时的市场估值可是高达100亿美元。如果最新的估值信息属实,那就是说盒马的估值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下滑了整整40%。

如此大的落差,不禁让人想问一句:盒马的价值被低估了吗?还是说这才是它本来的实力?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回归到新零售企业的估值逻辑中寻找答案。

在价值研究所看来,新零售这个概念出现的时间虽然不算长,但估值逻辑和其他传统行业没有太大差别:市场增长潜力、企业的业务是否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以及占有率,是影响估值的重要因素。

针对后两点,盒马的实力是值得认可的。

先看业务模式。众所周知,阿里巴巴自己就是新零售概念的发现者和忠实拥趸。在2016年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马云第一次阐释了新零售的奥秘:

“新零售是线上购物的延伸,包括前置仓、闪购跑腿、到家到店等模式,未来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商,只有新零售。”

盒马的诞生,正是阿里为迎合新零售改革大潮而打出的一张王牌。正因如此,从诞生之初,盒马就一直遵循新零售的游戏规则武装自己,从仓储物流、供应链体系到门店数字化升级,都走在行业的前端。

在门店业态上,盒马的生鲜商超+堂食餐饮+外卖配送三位一体经营模式,已成为业界主流。在盒马之外,京东七鲜超市,还有升级改造的永辉超市,都采用了相似的模式。再看供应链和物流体系,盒马的调货和清库存能力也是业内的标杆,这也跟阿里一直强调的本地生活服务定位有很大关系。

以降库存和采购环节为例,大数据为盒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通过对销售数据智能跟踪和动态调整,盒马显著提高了临期食品进货量精确度,这一点在新孵化的奥莱店上体现得更加明显。

再看市场份额的情况。

跟自己比,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加和市场格局的演变,盒马是有一些退步。根据亿欧智库统计的历史数据,在巅峰的2018年,盒马鲜生、超级物种合计占据新零售市场超70%的份额。

那段时间,盒马的对手主要是筹备转型老牌连锁超市。但这些老巨头,普遍都有水土不服、对新零售概念理解不够透彻的问题,推出的新品牌大多没有取得多少成绩。

在2018-2019年期间,百联RISO、新华都海物会、联华超市鲸选未来店等新零售概念店相继折戟沉沙,美团、京东和腾讯们还在起步阶段,盒马可谓一马当先。

如今,新零售市场规模已大幅提升,盒马自然不可能继续一家独大。

回归到前面提出的估值落差问题。既然盒马业务模式、门店形态和市场份额都没有太大问题,那么症结很自然就落到了新零售行业的大环境上。

盒马的困境,只是新零售行业危机的缩影

最近两年,整个新零售行业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一方面,进入二季度以来,A股和港股的新零售板块走势震荡。其中,诸如徐家汇、重庆百货、三江购物、中兴商业和新华百货等明星股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下滑。Wind数据显示,沪深主板新零售股当前总市值约为2.29万亿元,其中半数个股当前股价低于年初开盘价,整个新零售概念股年内跌幅超过14%。

另一方面,在一级融资市场,新零售和新消费一样进入了退潮期。驼鹿消费研究院不久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零售赛道共计完成了50笔融资,总金额为22.18亿元。其中,电商仍是最受关注的新零售业态,其次是线下零售和无人零售。

然而,这一数据和此前两年相比,还是有明显落差。在辉煌的2020年,新零售行业融资规模高达121.6亿元,同比激增69.4%。即便在被外界不断唱衰、社区团购等泡沫破裂的2021年,也还有KK集团、朴朴超市和T11等几个独角兽收获大额融资。

其中,KK集团在去年7月份完成了由京东领投的3亿美元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高达30亿美元,并在年底冲刺港股IPO。朴朴超市和T11则在年底分别收获了IDG和阿里巴巴领投的新一轮融资,同样成为资本界宠儿。

对比之下,今年上半年完成的这50笔融资,大多集中在千万美元级别,对外公开的融资中只有胖虎PONHU等少数几个平台拿到3000万美元以上的单笔融资。

新零售降温的原因有很多:成本过高、市场饱和、回本周期太长、线上流量给线下门店带来的实质性帮助有限……

互联网巨头孵化的新零售物种里,失败案例可太多了。被美团寄予厚望,拿来对标盒马鲜生的小象生鲜,在2018年开出首店,但随后两年内只增加了7家门店,扩张举步维艰。

由于迟迟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摊薄运营成本,野心勃勃的美团也不愿意继续烧钱供养这头小象。2020年,美团宣布将小象生鲜线上服务迁移至美团买菜板块,原来的小象生鲜APP停止服务。而到了那一年年底,小象生鲜线下门店只剩下两家,基本上宣告美团这一次新零售试验的失败。

回顾小象生鲜短暂且波折的一生,烧钱是一个绕不过的关键词。缺乏生鲜供应链运营经验的美团,为自己的稚嫩交了一次学费。

把目光放回到当下,市场大环境不比2020年好多少。正如前文所说,经历了社区团购等泡沫的破裂之后,资本变得更加谨慎,纷纷收紧水龙头。面对大环境下行的压力,新零售玩家们只好根据自身情况,作出不同的应对。

有的人在选择断臂求生,比如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6月30日至7月2日这短短三天内,每日优鲜集中关停了苏州、南京、杭州、青岛、深圳、广州、济南、石家庄等城市的业务。而在更早之前,叮咚买菜也先后撤出中山、珠海、唐山、天津、滁州等二三线下沉市场。

但背靠阿里、资本实力更雄厚的盒马,似乎选择了另一条不同的道路——在同行纷纷败退的时候抄底入场,企图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然而,盒马鲜生扩张战略的效果,似乎也不是那么美好。

扩张还是求稳,摆在盒马面前的两条分岔路

官方数据显示,盒马在2021年明显加快了开店步伐,而且主动走出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向下沉市场进军。

光是去年下半年,盒马鲜生就先后在郑州、合肥、济南、南昌四座城市开出首店。开店计划的高潮,延续到2021年的最后一刻。根据盒马官方数据,去年12月连续开出了14家门店,平均两天就有一家新店开业。

乍一看,盒马还在延续一贯的扩张政策,向二三线市场下沉也早已成为新零售界的共识,盒马不过是在追随市场潮流。

但在这一波扩张潮中,我们还是能看到一些变化的信号——比如新业态越来越多了。

回顾盒马的开店计划也可以发现,孵化新业态成为过去两年的关键词。首先被推向舞台中心的,是盒马X会员店。

去年6月16日,盒马鲜生创始人兼阿里巴巴副总裁侯毅,在自己的微博“盒马老菜”上为新开业的盒马X会员店摇旗呐喊。彼时,盒马X会员店首次进驻华北地区,开启了从长三角向全国范围扩张的步伐。

对于盒马X会员店的前景,阿里及侯毅本人都十分重视,毕竟这个新业态寄托着盒马和沃尔玛、家乐福、Costco等国际巨头一决雌雄的希望。在个人微博上,侯毅就放下了这样一番豪言:

“今年内(指2021年),盒马将完成X会员店‘从1到10’的复制,跟国际巨头掰掰手腕,我还是很有信心的。”

在价值研究所看来,门店业态上的创新和改革,其实已经间接表明过往扩张模式存在缺陷,盒马意识到自己是时候作出新的尝试。

最直接的证据是,除了对抗山姆会员店的X会员店之外,盒马生鲜奥莱、盒马Mini店、盒马集市、盒马邻里、盒马小站等新业态陆续面世,盒马在短时间内几乎尝遍了新零售的各种玩法。

然而,这种多线出击的扩张策略也不是十全十美。

首先,不同的业态对供应链、门店管理体系和人员配置都有不同的需求,无形中增加了盒马的管理压力。门店数量和业态急剧攀升之际,如何保证服务和产品的品质,成为摆在盒马面前的一道难题。

据媒体统计,进入2022年以来,光是北京地区,就先后有8家盒马门店因为商品质量问题收到有关部门的罚单。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官网上的信息则显示,自去年以来,盒马曾受到28次官方处罚。

其次,在持续的试验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败品——比如盒马F2、盒马里和盒马菜市,就已经被彻底打入冷宫。今年3月份,位于上海马陆公园的盒马Mini首店也正式宣告关停。

在疫情爆发初期,盒马Mini是盒马最重视的新业态,被高层称为“加速渗透都市社区的利器”。根据官方规划,盒马希望盒马Mini在未来几年内撑起50%的营收。但事实证明,在盒马标准门店之外,所有新业态的扩张都会遇到市场饱和和竞争激化的问题,这是新零售行业发展到现阶段无可避免的局面。

价值研究所就认为,盒马现在该学着理解“张弛有度”这个词。有序扩张是有必要的,毕竟新零售并没有过气,消费者的需求一直都存在。但扩张也需要掌握一个合适的力度和速度,先守住自己的基本盘也很重要。

写在最后

盒马鲜生成立于2015年,这也是传统零售业向新零售转型的关键时期。那时候,几个互联网巨头纷纷跑马圈地,在零售业建立自己的桥头堡。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它们当初的选择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失算。

腾讯连续领投每日优鲜的两轮融资,但后者如今市值跌至谷底,股价长期徘徊在纳斯达克的退市警戒线边缘;京东大力扶持沃尔玛和永辉超市等业界龙头,可惜对自身业务的帮助并不大,如今还得回过头来自主孵化京东新百货、京东MALL等新零售业态。

对比之下,阿里的盒马已经算是一个优等生。60亿美元的估值虽然退步了很多,但依然能力压永辉超市和高鑫零售,成为国内连锁超市的第一名。当然,如果将目光放大到整个新零售行业,盒马的野心和目标绝不止这60亿美元。

正如前文所说,是继续扩张追求更高的市场份额和估值,还是先停下来思考未来方向,是摆在盒马面前的一道艰难选择题。无论选哪条路,都不见得一定会成功,但选择必须得做。

只能说,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都会有风险。能坚持下去,就还有希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盒马鲜生

3.1k
  • 帝王蟹从进博会“网红“变家常菜之后,下一个爆款会是什么?
  • 进博会盒马与智利车厘子企业签约,建成首个智利水果直采基地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估值缩水40%?再寻融资的盒马已非市场宠儿

是继续扩张还是先守住基本盘,盒马需要做出一个选择。

文|BT商业科技

半年时间并不长,但在生意场上足够带来一些重大变化——比如估值从100亿美元缩水至60亿美元。

故事的主角,是阿里巴巴极为重视的新零售品牌盒马鲜生。

时隔半年再次爆出融资新闻,市场对盒马的态度却发生大反转。新零售品牌的估值逻辑并不难理解:市场增长潜力、企业的业务是否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以及占有率,都是影响估值的重要因素。就目前来看,盒马市场份额、业务模式在业内也还处于领先水平。所以问题的关键,或许就出现在大环境上。

进入2022年以来,A股和港股新零售板块经历多轮震荡,一级市场的融资规模也显著下滑,资本都在收紧水龙头。面对大环境下行的压力,新零售玩家们只好根据自身情况,作出不同的应对方式。

有的人在选择断臂求生,比如密集撤城的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盒马则相反,在同行纷纷败退的时候抄底入场,企图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然而,逆势扩张也是需要承担风险和付出代价的。不断孵化的新业态对供应链、门店管理体系和人员配置都有不同的需求,无形中增加了盒马的管理压力,当中也出现了不少失败的试验品。

对于未来的发展战略,是继续扩张还是放慢脚步,盒马已经走到了一条分岔路。

从100亿变60亿,盒马的价值被低估了吗?

在资本市场上沉寂了一段时间的盒马鲜生,终于又有了新动态。

7月12日,据路透社、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盒马鲜生正寻求新一轮4-5亿美元融资,投前估值约为60亿美元。针对此事,有知情人士回应称盒马融资金额并未最终确定,而且公司当前现金流十分健康,并没有融资压力。

相比融资规模,盒马的估值成为外界更关心的话题。要知道的是,盒马上一次传出融资消息是在今年年初,当时的市场估值可是高达100亿美元。如果最新的估值信息属实,那就是说盒马的估值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下滑了整整40%。

如此大的落差,不禁让人想问一句:盒马的价值被低估了吗?还是说这才是它本来的实力?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回归到新零售企业的估值逻辑中寻找答案。

在价值研究所看来,新零售这个概念出现的时间虽然不算长,但估值逻辑和其他传统行业没有太大差别:市场增长潜力、企业的业务是否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以及占有率,是影响估值的重要因素。

针对后两点,盒马的实力是值得认可的。

先看业务模式。众所周知,阿里巴巴自己就是新零售概念的发现者和忠实拥趸。在2016年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马云第一次阐释了新零售的奥秘:

“新零售是线上购物的延伸,包括前置仓、闪购跑腿、到家到店等模式,未来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商,只有新零售。”

盒马的诞生,正是阿里为迎合新零售改革大潮而打出的一张王牌。正因如此,从诞生之初,盒马就一直遵循新零售的游戏规则武装自己,从仓储物流、供应链体系到门店数字化升级,都走在行业的前端。

在门店业态上,盒马的生鲜商超+堂食餐饮+外卖配送三位一体经营模式,已成为业界主流。在盒马之外,京东七鲜超市,还有升级改造的永辉超市,都采用了相似的模式。再看供应链和物流体系,盒马的调货和清库存能力也是业内的标杆,这也跟阿里一直强调的本地生活服务定位有很大关系。

以降库存和采购环节为例,大数据为盒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通过对销售数据智能跟踪和动态调整,盒马显著提高了临期食品进货量精确度,这一点在新孵化的奥莱店上体现得更加明显。

再看市场份额的情况。

跟自己比,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加和市场格局的演变,盒马是有一些退步。根据亿欧智库统计的历史数据,在巅峰的2018年,盒马鲜生、超级物种合计占据新零售市场超70%的份额。

那段时间,盒马的对手主要是筹备转型老牌连锁超市。但这些老巨头,普遍都有水土不服、对新零售概念理解不够透彻的问题,推出的新品牌大多没有取得多少成绩。

在2018-2019年期间,百联RISO、新华都海物会、联华超市鲸选未来店等新零售概念店相继折戟沉沙,美团、京东和腾讯们还在起步阶段,盒马可谓一马当先。

如今,新零售市场规模已大幅提升,盒马自然不可能继续一家独大。

回归到前面提出的估值落差问题。既然盒马业务模式、门店形态和市场份额都没有太大问题,那么症结很自然就落到了新零售行业的大环境上。

盒马的困境,只是新零售行业危机的缩影

最近两年,整个新零售行业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一方面,进入二季度以来,A股和港股的新零售板块走势震荡。其中,诸如徐家汇、重庆百货、三江购物、中兴商业和新华百货等明星股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下滑。Wind数据显示,沪深主板新零售股当前总市值约为2.29万亿元,其中半数个股当前股价低于年初开盘价,整个新零售概念股年内跌幅超过14%。

另一方面,在一级融资市场,新零售和新消费一样进入了退潮期。驼鹿消费研究院不久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零售赛道共计完成了50笔融资,总金额为22.18亿元。其中,电商仍是最受关注的新零售业态,其次是线下零售和无人零售。

然而,这一数据和此前两年相比,还是有明显落差。在辉煌的2020年,新零售行业融资规模高达121.6亿元,同比激增69.4%。即便在被外界不断唱衰、社区团购等泡沫破裂的2021年,也还有KK集团、朴朴超市和T11等几个独角兽收获大额融资。

其中,KK集团在去年7月份完成了由京东领投的3亿美元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高达30亿美元,并在年底冲刺港股IPO。朴朴超市和T11则在年底分别收获了IDG和阿里巴巴领投的新一轮融资,同样成为资本界宠儿。

对比之下,今年上半年完成的这50笔融资,大多集中在千万美元级别,对外公开的融资中只有胖虎PONHU等少数几个平台拿到3000万美元以上的单笔融资。

新零售降温的原因有很多:成本过高、市场饱和、回本周期太长、线上流量给线下门店带来的实质性帮助有限……

互联网巨头孵化的新零售物种里,失败案例可太多了。被美团寄予厚望,拿来对标盒马鲜生的小象生鲜,在2018年开出首店,但随后两年内只增加了7家门店,扩张举步维艰。

由于迟迟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摊薄运营成本,野心勃勃的美团也不愿意继续烧钱供养这头小象。2020年,美团宣布将小象生鲜线上服务迁移至美团买菜板块,原来的小象生鲜APP停止服务。而到了那一年年底,小象生鲜线下门店只剩下两家,基本上宣告美团这一次新零售试验的失败。

回顾小象生鲜短暂且波折的一生,烧钱是一个绕不过的关键词。缺乏生鲜供应链运营经验的美团,为自己的稚嫩交了一次学费。

把目光放回到当下,市场大环境不比2020年好多少。正如前文所说,经历了社区团购等泡沫的破裂之后,资本变得更加谨慎,纷纷收紧水龙头。面对大环境下行的压力,新零售玩家们只好根据自身情况,作出不同的应对。

有的人在选择断臂求生,比如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6月30日至7月2日这短短三天内,每日优鲜集中关停了苏州、南京、杭州、青岛、深圳、广州、济南、石家庄等城市的业务。而在更早之前,叮咚买菜也先后撤出中山、珠海、唐山、天津、滁州等二三线下沉市场。

但背靠阿里、资本实力更雄厚的盒马,似乎选择了另一条不同的道路——在同行纷纷败退的时候抄底入场,企图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然而,盒马鲜生扩张战略的效果,似乎也不是那么美好。

扩张还是求稳,摆在盒马面前的两条分岔路

官方数据显示,盒马在2021年明显加快了开店步伐,而且主动走出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向下沉市场进军。

光是去年下半年,盒马鲜生就先后在郑州、合肥、济南、南昌四座城市开出首店。开店计划的高潮,延续到2021年的最后一刻。根据盒马官方数据,去年12月连续开出了14家门店,平均两天就有一家新店开业。

乍一看,盒马还在延续一贯的扩张政策,向二三线市场下沉也早已成为新零售界的共识,盒马不过是在追随市场潮流。

但在这一波扩张潮中,我们还是能看到一些变化的信号——比如新业态越来越多了。

回顾盒马的开店计划也可以发现,孵化新业态成为过去两年的关键词。首先被推向舞台中心的,是盒马X会员店。

去年6月16日,盒马鲜生创始人兼阿里巴巴副总裁侯毅,在自己的微博“盒马老菜”上为新开业的盒马X会员店摇旗呐喊。彼时,盒马X会员店首次进驻华北地区,开启了从长三角向全国范围扩张的步伐。

对于盒马X会员店的前景,阿里及侯毅本人都十分重视,毕竟这个新业态寄托着盒马和沃尔玛、家乐福、Costco等国际巨头一决雌雄的希望。在个人微博上,侯毅就放下了这样一番豪言:

“今年内(指2021年),盒马将完成X会员店‘从1到10’的复制,跟国际巨头掰掰手腕,我还是很有信心的。”

在价值研究所看来,门店业态上的创新和改革,其实已经间接表明过往扩张模式存在缺陷,盒马意识到自己是时候作出新的尝试。

最直接的证据是,除了对抗山姆会员店的X会员店之外,盒马生鲜奥莱、盒马Mini店、盒马集市、盒马邻里、盒马小站等新业态陆续面世,盒马在短时间内几乎尝遍了新零售的各种玩法。

然而,这种多线出击的扩张策略也不是十全十美。

首先,不同的业态对供应链、门店管理体系和人员配置都有不同的需求,无形中增加了盒马的管理压力。门店数量和业态急剧攀升之际,如何保证服务和产品的品质,成为摆在盒马面前的一道难题。

据媒体统计,进入2022年以来,光是北京地区,就先后有8家盒马门店因为商品质量问题收到有关部门的罚单。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官网上的信息则显示,自去年以来,盒马曾受到28次官方处罚。

其次,在持续的试验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败品——比如盒马F2、盒马里和盒马菜市,就已经被彻底打入冷宫。今年3月份,位于上海马陆公园的盒马Mini首店也正式宣告关停。

在疫情爆发初期,盒马Mini是盒马最重视的新业态,被高层称为“加速渗透都市社区的利器”。根据官方规划,盒马希望盒马Mini在未来几年内撑起50%的营收。但事实证明,在盒马标准门店之外,所有新业态的扩张都会遇到市场饱和和竞争激化的问题,这是新零售行业发展到现阶段无可避免的局面。

价值研究所就认为,盒马现在该学着理解“张弛有度”这个词。有序扩张是有必要的,毕竟新零售并没有过气,消费者的需求一直都存在。但扩张也需要掌握一个合适的力度和速度,先守住自己的基本盘也很重要。

写在最后

盒马鲜生成立于2015年,这也是传统零售业向新零售转型的关键时期。那时候,几个互联网巨头纷纷跑马圈地,在零售业建立自己的桥头堡。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它们当初的选择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失算。

腾讯连续领投每日优鲜的两轮融资,但后者如今市值跌至谷底,股价长期徘徊在纳斯达克的退市警戒线边缘;京东大力扶持沃尔玛和永辉超市等业界龙头,可惜对自身业务的帮助并不大,如今还得回过头来自主孵化京东新百货、京东MALL等新零售业态。

对比之下,阿里的盒马已经算是一个优等生。60亿美元的估值虽然退步了很多,但依然能力压永辉超市和高鑫零售,成为国内连锁超市的第一名。当然,如果将目光放大到整个新零售行业,盒马的野心和目标绝不止这60亿美元。

正如前文所说,是继续扩张追求更高的市场份额和估值,还是先停下来思考未来方向,是摆在盒马面前的一道艰难选择题。无论选哪条路,都不见得一定会成功,但选择必须得做。

只能说,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都会有风险。能坚持下去,就还有希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