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电网
据家电网了解,截至7月14日,已有26家家电上市公司发布半年报业绩预告,其中有春兰股份、海信视像、飞科电器、长虹美菱、盾安环境、TCL科技、深康佳A、兆驰股份等为预增。
在这一情况下,有行业人士分析认为,从家电上市公司的业绩来看,多家公司已进入业绩改善期,甚至出现大幅业绩增长。家电行业将整体持续回暖,并出现新的投资空间。
多家企业预增,是否真的代表家电行业已经摆脱困境,走上康庄大道了吗?
三年寒冬,一朝解冻?
前不久,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就公开表示:“未来三年,行业会面临比较大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寒冬”。
这句话,正好应对2022年家电市场一季度的销售情况。根据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家电市场整体零售量规模12274万台,同比下降17.2%;零售额规模1430亿元,同比下降11.1%。其中,线下市场受局部区域卖场停摆和物流阻塞问题,量额同比下滑均在两位数以上;线上市场也罕见性零售额下降7.5%,零售量下降超15%。
不过,进入二季度后,家电行业迎来一系列利好:原材料价格逐步回落,5 月底全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上海6月1日开启全面复工复产,疫情对家电行业不利影响有望逐步消褪。尤其是618家电促销数据亮眼,以879亿元的销售额稳居全行业第一,提振了二季度家电消费企稳的信心。
与此同时,2022年年初至今,住建部、央行和地方政府等多次出台释放住房需求、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以及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等政策。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配套措施,如提供家电补贴、明确实施保障性住房装配式交房、家电以旧换新等,刺激家电行业终端消费需求。
似乎在多项利好因素下,家电行业从原本的“寒冬”中高速修复,各个企业都对自己上半年业绩信心满满。但是在现实真有人们想象得那么美好吗?
实际上,诸多家电业内人士分析表示,2022年上半年家电市场处于盲战状态,已不再是品牌与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多数家电品牌已进入自救状态,尤其在多元化渠道的诱惑背景下,许多家电品牌看似销量额一路增长,其实背后是低价铺路窜货补足,根本不是长久之计。
业内消息表示,2021年618就已经出现哑火问题。自2021年开始,年中大促618哑火问题有多重原因,电商线下疯狂开店,店铺多以低价在各地区零售、窜货、批发一体化,消费者已对年年月月周周日日时时刻刻促销模式见怪不怪,尤其是在家电普及率如此高的当下。
同样,今年的618也依然冷清,家电、手机、数码等3C产品,完全是依靠自身的刚需属性,加上今年的换新需求,才夺得上亿元的销售成绩。
除销售渠道的隐忧外,家电行业还要面临宏观大环境的低迷。近期,北京和上海这两大中国一线城市上半年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数据已经出炉。上半年,北京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06.7亿元,同比下降7.2%;上海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7590.9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6.1%。这种消费能力的下滑,将会导致大量家电产品订单缩减,行业缩水难以为继,甚至面临破产风险。
另外,家电行业还在面临严重的同质化危机。同一个市场、同一个渠道、同一群用户,手握相同产品、相同渠道布局的家电企业,只能通过打价格战拉低自己的盈利空间来生存。从产品技术、功能卖点、外观设计,甚至到了市场营销、促销推广,以及销售渠道、售后服务,各个环节都是同质化较量。例如美的出了一款“无风”空调,第二天就有其他企业同样出以无风为卖点的空调。最终,比来比去,除了比市场执行速度、比销售网点的覆盖面,就是比烧钱引流量的能力,以及比低价的透支能力。
种种问题,家电行业现在要说摆脱困境,或许为时尚早。
未雨绸缪才能致胜
近期,部分原材料如螺纹钢、铜、铝等同比明显降价。有媒体认为此次能够为家电行业带来利好。但是2020年至2021年期间,一波大宗原材料价格整体处在持续上涨通道之中,但是中间仍然出现了多轮的下跌式回调。这种涨涨跌跌的趋势无疑会在今年得到延续,而且这种涨跌偶然性和突变性较强。加上俄乌冲突等国际因素的影响,家电企业的供应链稳定性将会面临重大考验
此外,疫情的反复也可能会将家电行业的利好势头掐死在摇篮中。虽然上海的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但是已经有16省(市自治区)发现了新增的阳性感染者,而且感染的是新的毒株。这次感染是否会形成新的一波疫情,家电企业能否从疫情中寻找机遇,也是接下来家电行业所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由于疫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大量直播带货、社群带货,甚至是内容带货层出不穷,零售渠道已经变得碎片化,增加了家电企业适应的难度。另一方面,用户对于家电的需求呈现了多层次、多形态变化,既有单一产品的高端、低价,也有多套系的,还有全屋的,有喜欢线下体验买,有喜欢线上随手买。如何满足需求、引领需求,也成为家电行业要解决的课题之一。
如今,家电行业的增长只是在政府政策和换新需求双重作用下的“修复”,如果无法解决本质问题,最终还是会面临长期的寒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