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电动公会 金不换
唐唯实的计划落空了。
经过半年多的博弈,Stellantis集团与广汽集团在关于双方的合资公司广汽菲克的处置一事上,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
7月18日,广汽集团与Stellantis共同宣布,由于广汽菲克近几年持续亏损,且今年2月以来一直无法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双方正在协商有序终止合资公司。
这也意味着,广汽菲克连带Jeep品牌将从合资模式中脱身退出中国市场。
从2010年3月成立走到今天,广汽菲克经历过最初的蛰伏、后续的辉煌和落寞。作为一个二度入华国产的海外品牌,Jeep怀揣着誓要和中国市场保持同频的梦想,如今落得一地鸡毛。
自2018年以来,广汽菲克已经连续跌了四年,而且丝毫没有止跌的迹象。同时,Jeep品牌在这四年时间里也从来没有推出过真正意义上的新品。四年时间,广汽菲克净资产亏损近50亿元。
即便如此,Stellantis集团仍没有想要终止合资公司的意思。今年3月1日,Stellantis集团首席执行官唐唯实(Carlos Tavares)还曾在公司战略发布会上表示,Stellantis集团已决定增持广汽菲克的股份至75%。
他还提出,未来将采用轻资产方式运营广汽菲克项目。从2022年开始,广汽菲克将实施One Jeep战略,出售广州工厂的相关资产,只保留长沙工厂。
显然,唐唯实对广汽菲克的未来仍抱有期望,但却掩盖不了如今残酷的事实:
广汽菲克已经走向终点。
而随着合资公司彻底终止,他的计划也不得不再度改变。
根据Stellantis集团的说法,今后,Stellantis集团运营Jeep将回归至曾经的生存模式,即:仅保留Jeep品牌的进口汽车业务。
比起Jeep未来的走向,外界似乎更关心的是,合资双方为什么会谈崩?
这其中,有市场变化太过迅速的原因,赖于行业转型所致的症结,但逃脱不了的主因,必然来源其自身。
真正导致广汽菲克没落最主要的原因是,广汽集团与Stellantis集团之间的股权纷争。
无论是Stellantis,还是广汽,都希望能够得到合资公司的话语权。
合资双方的矛盾在国内所有合资公司都有出现,但大多数最终都是以中方掌握决策权和谐收场,而广汽菲克的问题恰恰在于中外双方都不肯让步。
一位广汽菲克的员工对此体会颇深:“实际上双方合作非常不愉快。在很多问题上,双方都达不成一致。比如双方开董事会讨论规划方案争论许久,最后还是通不过。久而久之就陷入了恶性循环,很多预想的政策和方案压根无法实施,这才是广汽菲克的症结所在。”
在这种中外双方分权而制的模式之下,矛盾若不能得到根本上的解决,一切的外部措施也只是流于形式,解决不了核心问题,这也让Stellantis集团在很早之前就萌生了扩大合资公司股权的想法。
今年1月27日,随着2022年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正式放开的政策落地,Stellantis集团单方面宣布,计划将集团在广汽菲克中的持股比例由50%提升至75%。
紧接着,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我们从Stellantis官方网站获悉其计划将其在合资企业广汽菲克中所持股份从50%提升至75%。此行为未经我方认可,广汽集团对此深表遗憾。
从双方前后不一的声明不难看出,Stellantis集团和广汽集团已经将“合作不愉快”摆到台面上了。
Stellantis集团之所以想扩大股权,无非是认为广汽菲克在国内还是有一定前景。确切的说,两个股东都在争夺Jeep品牌的话语权,双方都认可Jeep品牌在国内的市场价值。
而争议的焦点,主要在Jeep品牌的国产化问题。
在Stellantis集团看来,如果能够提升股权占比,掌握话语权,再将畅销车型引进国产,那么,它的利润就可以实现最大化。但从利益角度来考虑,广汽集团必然会受到影响,如果Stellantis集团不想把Jeep放在中国,那广汽肯定直接放手了。
因此,广汽集团选择耗下去,广汽不让步,Stellantis集团自然也不会国产别的车型。
此前,有接近Stellantis集团人士罗密透露:“Stellantis集团原计划再注资5亿元,希望广汽集团投入等额资金用于广汽菲克发展,但后者仍未同意。”
显然,广汽对与Stellantis的合资,已经没有太大兴趣了。
就在宣布终止合资公司当日,广汽集团还宣布了一件大事:广汽埃安新一轮引战增资项目正式在广东联合产权交易中心开始预挂牌。
自去年8月30日,宣布正式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来,广汽埃安先后完成了资产重组,实现“研产销”一体化;完成员工股权激励,以独有的模式构建了产业变革中极具生命力和竞争优势的先进体制。
数据显示,广汽埃安6 月销量 24109 台,再创新高,同比增长 182%;上半年累计销量 100251 台,同比增长 134%。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此前透露,埃安混改完成后,下一步将引入战略投资者,并择机上市。
这一退和一进,预示着广汽集团业务体系正在重构,新能源将成为集团的主战场。而至今没有任何电动化布局的广汽菲克,也许早已经被广汽集团抛弃了。
之所以“僵持不下”,都只是为了在离场前争取更多利益罢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