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智谷趋势 暴雨
今天上午,智谷趋势内容部编前会又又又“炸锅”了。
这一次是张小泉这把刀,没把蒜拍碎,却把智谷内容部给拍裂了。
一方大喊:蒜本无辜,菜刀太怂,危机公关更是一塌糊涂。
一方辩驳:刀本无罪,公关无错,吃瓜群众不分青红皂白。
而我偷偷刷着某音,看着张小泉的“死对头”王麻子在直播间拍蒜,还有一些刀具牌子人狠话不多,不仅拍蒜,还拍土豆,还有更狠的拍石头的,真是赢麻了。
争论到饭点,仍无定论。
大号智谷,岂能毁于拍蒜?
百年品牌(张小泉),会毁于拍蒜吗?
去年张小泉销售费用花了1.17亿元,主要是广告推销,一夜毁于一旦吗?
第一宗罪:直男罪
这几天,国内国际政经大事没少发生,但张小泉菜刀拍蒜“一拍两断”事件却牢牢抓住了大家的关注度。
#张小泉为什么不能拍蒜#、#张小泉回应断刀#、#张小泉总经理称中国人切菜方法不对#等话题,掀起一波又一波讨论,甚至还上了新浪热搜第一。
不少人质疑,这背后肯定有“幕后黑手”!!!
依我看,张小泉“拍蒜门”最大的幕后黑手,不是直播拍蒜的对家,也不是“咄咄逼人”的网友,而是自家公关,包括但不限于客服人员、总经理。
此次危机公关有几宗罪,不妨给各位看官数一数。
第一宗罪,“直男罪”
男性读者们,先别生气,也别骂,这里没有任何要对立立场的意思,只是为了方便理解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
所谓的“直男”,就是大家理解的最常见的“直男”。典型特征有——直,不会转弯;不会哄人,不会共情;过于自信,一根筋。
张小泉“拍蒜门”这场一塌糊涂的危机公关,真是把这几个特征全占了。
其实完全可以把危机公关看做一次情侣吵架。因为危机公关的化解步骤跟吵架危机化解是一模一样的,都是以下5个原则:
第一原则是安抚情绪,第二原则是说明事实,然后是表明态度,再是提改善措施,最后是承诺信心。
每一步,都有严格的先后顺序。
最忌讳的就是一上来就“讲道理(说明事实)”,而直男偏偏经常会跳过第一步骤“安抚情绪”,直接进入“送命”环节。
这是他们的长项。
张小泉的“拍蒜门”就是这样的,7月6日在消费者联系客服说刀拍蒜断了时,这本来是可以“灭火”的第一环节。
但客服人员应该没有经过“品牌公关危机”相关知识培训,虽然说了句不痛不痒的“确实是很抱歉给您带来这样的体验”后,随即就“讲道理”了:
“不建议拍大蒜”。
在消费者又问了句:
“刀还不能拍蒜了?”
客户毫不犹豫地回:
“不能的哦”
普通人看到这什么感受?
惊讶?不解?不满?都想拍案而起问一句:你逗我玩啊?觉得自己的常识被挑战常识了。
一切皆因第一关没做好——安抚情绪。
如果这时候,能多说几句:不好意思,抱歉抱歉,实在太抱歉,有没有伤到人?
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方的关心、歉意,估计也不至于一怒就把聊天截图上传网络,引发全网热议了。
危机公关的本质,是大众情绪管理。
平时花再多钱去做广告、营销,都可能因为不会安抚情绪,导致几十年辛苦建立的品牌形象轰然倒塌。
就像情侣吵架时,不懂得安抚情绪,可能十年爱情长跑都归于一句平静——分手吧
第二宗罪:渣男罪
“渣男”的典型特征是不负责。
张小泉“拍蒜门”,本来可以用一张毛爷爷解决,第一时间提出补发一把新菜刀了事。
之后顺便还可以完成一次“一些硬度很高、锋利度很高的刀不能拍蒜”的营销和科普。
但张小泉没这么做,没有第一时间表明愿意对这事负责,反而咬定自家刀不能拍蒜。
张小泉最新的情况说明中,也能看到他们家公关有多滞后和多不情愿负责了。
事情7月6日发生,7月7日经销商客服回复不当引发舆论关注。直到7月14日,“官方客服再次联系消费者”、“并赠送一把新刀具以表诚意”。7月18日,张小泉发布“断刀召集令”。
整个灭火环节,持续了整整12天。
这12天,张小泉的公关都干嘛去了?该不会去围观王麻子直播间拍蒜吧?
张小泉的公关,大概忘了这两年网红品牌贡献的血淋淋的教训了。
可见,哪怕你再有理,事实上再正确不过,也只能是赢了坚持的“真理”,而输了一切。
张小泉的刀“一拍两断”,也确实不一定是刀质量的问题,与不同功能的刀具的材料、工艺有关。
针对这件事情,不少网友跑去其他刀具旗舰店咨询了客服,双立人、苏泊尔、爱仕达的官方客服均表示不建议拍蒜,因为进行横拍的时候,会有断裂的风险。
“刀不能拍蒜”也确实是挑战了大多数人的常识。
毕竟,不少中式厨房,一般也都是“一刀包打天下”、“一锅烹炒一切”。
我的一个同事,甚至还离谱地拿陶瓷刀砍骨头!
挑战常识,是一件很危险的事,这类翻车公关案例已经出现过很多了。
比如LV近万元的鞋子,不是用来日常走路的,是走红毯的;某雪糕,在室温31°左右一小时都不化,甚至用火烧都不化。
挑战常识,适合在平时做科普,而不是危机公关时“火上浇油”。
所以说,这事刀本无罪,只是“嘴”太硬。
结语
为什么这几年品牌这么容易翻车?
我同事杨轨山说,“钟薛高事件起了一个不好的头,它让社交网络放大个案,审判品牌成为惯例。”
在我看来,这跟不少品牌过度营销不无干系。
比如张小泉,界面新闻报道,张小泉最近几年营收稳定,但是利润忽高忽低,2017年至2021年,张小泉的净利润为0.44亿元、0.72亿元、0.77亿元、0.79亿元。
尤其是2021年,张小泉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其财报数据显示,张小泉营业收入增长32.81%,净利润却仅增1.96%。
在营销费用方面,2021年张小泉销售费用达1.17亿元,是研发投入的5倍。
今年一季度,张小泉公司又加大抖音等平台推广力度致销售费用激增70%,这也导致其净利润大降46%。
不仅是张小泉,许多网红品牌,都是靠铺天盖地的营销换来的短暂流量和暴增营收的。比如“国货之光”“大牌平替”完美日记母公司2021年营收58亿,营销费用40亿。
但营销得越狠,产品就越要经得起公众的考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