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我们的孩子,从“总裁”到“董事长”有多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我们的孩子,从“总裁”到“董事长”有多远?

“最后一公里”的路径与门道。

图片来源:Unsplash-Ruthson Zimmerman

文|中外管理杂志 杨光

一不小心,孩子都大了。

这一点,作为民营企业家,感觉恐怕尤其明显。毕竟自己在一线没黑没白连年无休地拼命干,对得起客户,对得起员工,但真的亏欠家人,真的疏于亲情——特别是和子女。

我眼中最优秀的谍战电视剧《黎明之前》,在一开场面对我党地下党员刘新杰被期盼多年的一份组织密电“唤醒”时,画外音就指出:这十年里,和他接触最多、甚至在朝夕相处中已然感情最深的,全都是他的敌人;而与他志同道合的同志,他却一个都不认识。有时夜里醒来,他经常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谁。

我想,这也是我们很多民营企业家的真实写照吧。

自己加班回家,孩子已经睡了,等自己准备上班,不是太早孩子还没醒,就是偏迟孩子已上学了。家长会,基本就没参加过。考试成绩,恐怕只是自己发泄工作压力的一个出口。直到,已比自己还高的孩子,在转身留学之前,自己只是在他的账户里留下了足够的费用。

在孩子眼神的模糊,与父母背影的模糊下,孩子终究是大了,而我们,终究是老了。

两根平行线的最后一公里

不止如此,我们作为企业家面临的,还有一道必须回答的命题:自己企业和自己孩子的终极下一步……这既往多年的两条平行线,未来会有交集吗?而这个交集,又究竟是融合,还是撞击?

在如此持续艰难的大环境下,所有的民营企业家,如果依然“选择”咬牙坚持,而不收摊养老,一定是因为:自己这番事业,值得自己的子女去传承!同时,自己这番事业,也有子女愿传承!

不然,自己受这份罪——早已受够,赚这份钱——也早已赚够,最终图什么呢?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除非,自己的孩子已经走在了接自己班的道路上,甚至坐在了自己身后,乃至身边。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如此,事业只是可以坚持,但未必前景就会光明;亲情只是拥有交集,但未必事业就会长青。别说我们的手会时刻悬着,就是心也一直悬着。孩子就在眼前手边,我们依然会揪心,甚至闹心,而遑论安心;即便片刻安心,也未必由衷称心,更难言就此放心。

因为现实明摆着。

当我们一代创业者用心良苦、甚至连哄带骗地把子女扶上了诸如“副董事长、总裁、总经理、董事”等等或明或暗都名分已定的接班之位时,却并不意味着未来五年,我们的二代就能够“令人信服”地成为“合格的总裁”——进而能够“波澜不惊”地“顺利接过”一代“董事长”的职位——更不意味着即便接班“董事长”,在未来我们一代还看得见的岁月里,二代就能够“精彩升级”一代“董事长”的事业,进而把“传承父辈的精彩”,变成“创造自己的精彩”。

一代对二代从“放手”到“放心”的路程,正是二代从“总裁”到“董事长”的路程。看起来这段路,只是一步之遥。实则,步步惊心。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仅仅一年前,2021年8月,“万万”没想到,已然傲然全球肉联行业、产值过千亿的双汇发展集团,突然曝出“董事长”父亲万隆与早已“储君”多年的长子万洪建彻底撕破脸,一个狠心一撸到底,一个怒斥大义灭亲,一时间满城风雨,瓜子壳一地。事业虽大,却人伦尽毁,反差下的家族企业之悲,莫过于此。

最后一公里的多道必经刻度

事实上,从理性上看,这段看似子女接班的“最后一公里”,本来就不简单,就不平坦。梳理一下,我们会发现,这最后一公里,就是带有诸多现实刻度的。其间哪一个刻度没走好,事业传承都会戛然而终,功败垂成。

外在上,我们的二代子女,如何顺利做到从“实习总裁”到“管事总裁”再到“担纲总裁”的演变?并在这个过程中同步完成从“立足总裁”到“破冰总裁”再到“创业总裁”的进化?

首先是子女对于公司的价值演变。实习总裁阶段,“总裁”只是一个名分,本质还是一个“董事长”的跟班学徒,凑着看,跟着走;而管事总裁阶段,“总裁”则进入了有限范围的实操历练,去输可以输的比赛,而真正决策还需要“董事长”拿主意;到了担纲总裁阶段,“总裁”就意味着已经熟悉了公司各项业务与团队,熟悉了老爸老妈的条条框框,获得了核心客户的认知认可,又有了自己几年来的实践思考,可以开始独立担负起真正的公司责任了。

与上相对应的,则是二代对自我要求的进化。立足总裁阶段,只是用“没毛病、有想法”来不辱没家门与父辈形象,破除外界的疑虑与观望,无戏可看;到了破冰总裁阶段,则通常要用为公司开拓一个新业务、新模式、新市场,来赢得“没想到、有出息”的外界认可与赞许,有掌可鼓;而到了创业总裁阶段,又完全不同,这时就要带领整个团队,包括皇亲与白丁,实现“名利归零、重新创业”的全新启航,进而让公司在既有父辈基础上突破瓶颈,击碎天花板。

这还只是一个层面。

内在上,我们的二代子女,如何做到从“跟随父辈的脚” 到“深谙父辈的志”再到“体悟父辈的道”,并完成从“不丢父辈的脸”,到“修正父辈的弊”,再到“超越父辈的神”?

不管怎样,交接班都首先是爷俩的事。二代子女坐到“总裁”职位这个“形”后,必须要在“神”上下大功夫。

别看爷俩血脉相承、貌似经常见面,但是在进入公司大楼之前,二代对于父辈的事业往往都是所知甚少的。试想,有多少子女回家后,乐于甚至敢于踏入父辈的书房?更别说办公室了。对家族事业本身的了解都是支离破碎,对父辈做事业的理念、经历和智慧、经验,就更是九牛一毛了。毕竟父辈当年忙于开会看项目时,孩子还在打游戏出神。但现在坐在“总裁”位置上就完全不一样了。认同父辈,跟随父辈,领悟父辈,进而到践行父辈、修正父辈、超越父辈,是二代接班从总裁成为董事长道路上必须走过的刻度。

可以说,以上都是所有一代董事长深切期待,所有二代总裁又必须完成,且必须以优异成绩完成的人生必修课!

让孩子“孤家不孤、寡人不寡”

这最后一公里,虽然首先是爷俩的事,但又不只是爷俩之间的事。真正能够让二代总裁接班事半功倍的办法与路径,就是让“孤家不孤”、“寡人不寡”。

我们得承认,在孩子们形成“三观”,包括在外求学的岁月,我们都没能真正用心甚至用身去陪伴他们求真解惑。他们一直孤独。他们的真,他们的惑,都可能不是我们在常年“透明的隔膜”下,所能轻易了解和理解的。

而作为二代接班人自身,既然已身背重任,也就不应该继续独行天下、孤身问天。

事实上,当子女已然坐在了“总裁”的座位上,他们就不只是继续向卓越的“父辈董事长”学,更要向优秀的“同辈总裁”学!——因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风骨!

与父辈创业不同,二代接班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是时代的问题,往往是新生的问题。因而他们在实践中所需要的,也是时代的智慧,和创新的智慧。因此,他们切实需要的,就不只是纵向的家族传承,还需要横向的时代共创。

那么,如果我们一代“董事长”,能够让我们的创二代“总裁”,通过一个经过时间考验的可靠可信的平台圈层,和其他一批同样“有志、有德、有慧、有为”的创二代总裁们走到一起,彼此相知相助,同扛同变,共行共赢——这就是二代成功接班一代,进而成功超越一代,从而顺利完成从“总裁”到“董事长”这充满艰辛“最后一公里”的“低成本高效率策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我们的孩子,从“总裁”到“董事长”有多远?

“最后一公里”的路径与门道。

图片来源:Unsplash-Ruthson Zimmerman

文|中外管理杂志 杨光

一不小心,孩子都大了。

这一点,作为民营企业家,感觉恐怕尤其明显。毕竟自己在一线没黑没白连年无休地拼命干,对得起客户,对得起员工,但真的亏欠家人,真的疏于亲情——特别是和子女。

我眼中最优秀的谍战电视剧《黎明之前》,在一开场面对我党地下党员刘新杰被期盼多年的一份组织密电“唤醒”时,画外音就指出:这十年里,和他接触最多、甚至在朝夕相处中已然感情最深的,全都是他的敌人;而与他志同道合的同志,他却一个都不认识。有时夜里醒来,他经常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谁。

我想,这也是我们很多民营企业家的真实写照吧。

自己加班回家,孩子已经睡了,等自己准备上班,不是太早孩子还没醒,就是偏迟孩子已上学了。家长会,基本就没参加过。考试成绩,恐怕只是自己发泄工作压力的一个出口。直到,已比自己还高的孩子,在转身留学之前,自己只是在他的账户里留下了足够的费用。

在孩子眼神的模糊,与父母背影的模糊下,孩子终究是大了,而我们,终究是老了。

两根平行线的最后一公里

不止如此,我们作为企业家面临的,还有一道必须回答的命题:自己企业和自己孩子的终极下一步……这既往多年的两条平行线,未来会有交集吗?而这个交集,又究竟是融合,还是撞击?

在如此持续艰难的大环境下,所有的民营企业家,如果依然“选择”咬牙坚持,而不收摊养老,一定是因为:自己这番事业,值得自己的子女去传承!同时,自己这番事业,也有子女愿传承!

不然,自己受这份罪——早已受够,赚这份钱——也早已赚够,最终图什么呢?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除非,自己的孩子已经走在了接自己班的道路上,甚至坐在了自己身后,乃至身边。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如此,事业只是可以坚持,但未必前景就会光明;亲情只是拥有交集,但未必事业就会长青。别说我们的手会时刻悬着,就是心也一直悬着。孩子就在眼前手边,我们依然会揪心,甚至闹心,而遑论安心;即便片刻安心,也未必由衷称心,更难言就此放心。

因为现实明摆着。

当我们一代创业者用心良苦、甚至连哄带骗地把子女扶上了诸如“副董事长、总裁、总经理、董事”等等或明或暗都名分已定的接班之位时,却并不意味着未来五年,我们的二代就能够“令人信服”地成为“合格的总裁”——进而能够“波澜不惊”地“顺利接过”一代“董事长”的职位——更不意味着即便接班“董事长”,在未来我们一代还看得见的岁月里,二代就能够“精彩升级”一代“董事长”的事业,进而把“传承父辈的精彩”,变成“创造自己的精彩”。

一代对二代从“放手”到“放心”的路程,正是二代从“总裁”到“董事长”的路程。看起来这段路,只是一步之遥。实则,步步惊心。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仅仅一年前,2021年8月,“万万”没想到,已然傲然全球肉联行业、产值过千亿的双汇发展集团,突然曝出“董事长”父亲万隆与早已“储君”多年的长子万洪建彻底撕破脸,一个狠心一撸到底,一个怒斥大义灭亲,一时间满城风雨,瓜子壳一地。事业虽大,却人伦尽毁,反差下的家族企业之悲,莫过于此。

最后一公里的多道必经刻度

事实上,从理性上看,这段看似子女接班的“最后一公里”,本来就不简单,就不平坦。梳理一下,我们会发现,这最后一公里,就是带有诸多现实刻度的。其间哪一个刻度没走好,事业传承都会戛然而终,功败垂成。

外在上,我们的二代子女,如何顺利做到从“实习总裁”到“管事总裁”再到“担纲总裁”的演变?并在这个过程中同步完成从“立足总裁”到“破冰总裁”再到“创业总裁”的进化?

首先是子女对于公司的价值演变。实习总裁阶段,“总裁”只是一个名分,本质还是一个“董事长”的跟班学徒,凑着看,跟着走;而管事总裁阶段,“总裁”则进入了有限范围的实操历练,去输可以输的比赛,而真正决策还需要“董事长”拿主意;到了担纲总裁阶段,“总裁”就意味着已经熟悉了公司各项业务与团队,熟悉了老爸老妈的条条框框,获得了核心客户的认知认可,又有了自己几年来的实践思考,可以开始独立担负起真正的公司责任了。

与上相对应的,则是二代对自我要求的进化。立足总裁阶段,只是用“没毛病、有想法”来不辱没家门与父辈形象,破除外界的疑虑与观望,无戏可看;到了破冰总裁阶段,则通常要用为公司开拓一个新业务、新模式、新市场,来赢得“没想到、有出息”的外界认可与赞许,有掌可鼓;而到了创业总裁阶段,又完全不同,这时就要带领整个团队,包括皇亲与白丁,实现“名利归零、重新创业”的全新启航,进而让公司在既有父辈基础上突破瓶颈,击碎天花板。

这还只是一个层面。

内在上,我们的二代子女,如何做到从“跟随父辈的脚” 到“深谙父辈的志”再到“体悟父辈的道”,并完成从“不丢父辈的脸”,到“修正父辈的弊”,再到“超越父辈的神”?

不管怎样,交接班都首先是爷俩的事。二代子女坐到“总裁”职位这个“形”后,必须要在“神”上下大功夫。

别看爷俩血脉相承、貌似经常见面,但是在进入公司大楼之前,二代对于父辈的事业往往都是所知甚少的。试想,有多少子女回家后,乐于甚至敢于踏入父辈的书房?更别说办公室了。对家族事业本身的了解都是支离破碎,对父辈做事业的理念、经历和智慧、经验,就更是九牛一毛了。毕竟父辈当年忙于开会看项目时,孩子还在打游戏出神。但现在坐在“总裁”位置上就完全不一样了。认同父辈,跟随父辈,领悟父辈,进而到践行父辈、修正父辈、超越父辈,是二代接班从总裁成为董事长道路上必须走过的刻度。

可以说,以上都是所有一代董事长深切期待,所有二代总裁又必须完成,且必须以优异成绩完成的人生必修课!

让孩子“孤家不孤、寡人不寡”

这最后一公里,虽然首先是爷俩的事,但又不只是爷俩之间的事。真正能够让二代总裁接班事半功倍的办法与路径,就是让“孤家不孤”、“寡人不寡”。

我们得承认,在孩子们形成“三观”,包括在外求学的岁月,我们都没能真正用心甚至用身去陪伴他们求真解惑。他们一直孤独。他们的真,他们的惑,都可能不是我们在常年“透明的隔膜”下,所能轻易了解和理解的。

而作为二代接班人自身,既然已身背重任,也就不应该继续独行天下、孤身问天。

事实上,当子女已然坐在了“总裁”的座位上,他们就不只是继续向卓越的“父辈董事长”学,更要向优秀的“同辈总裁”学!——因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风骨!

与父辈创业不同,二代接班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是时代的问题,往往是新生的问题。因而他们在实践中所需要的,也是时代的智慧,和创新的智慧。因此,他们切实需要的,就不只是纵向的家族传承,还需要横向的时代共创。

那么,如果我们一代“董事长”,能够让我们的创二代“总裁”,通过一个经过时间考验的可靠可信的平台圈层,和其他一批同样“有志、有德、有慧、有为”的创二代总裁们走到一起,彼此相知相助,同扛同变,共行共赢——这就是二代成功接班一代,进而成功超越一代,从而顺利完成从“总裁”到“董事长”这充满艰辛“最后一公里”的“低成本高效率策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