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康王之父”被逼退位卖掉企业,83岁开创商业新帝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康王之父”被逼退位卖掉企业,83岁开创商业新帝国

只要动力永在,属于这些高龄战将的“新故事”,还将源源不断地书写下去。

文|快刀财经  朱末

都说打铁要趁热,出名要趁早。

乍一听也确实如此。马化腾27岁创业,马云28岁创业,王兴、张一鸣大学毕业后就开始“折腾之路”,正因有年轻做本钱,即便短暂受挫,也承受得起试错代价,在青壮年时期,就能走向巅峰。

但也有另一部分人,身体力行地证明着,年龄从不是做事的限制。68岁的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以雷厉风行著称,一度登顶“亚洲首富”;78岁的任正非仍是华为无可替代的灵魂核心;目前年龄最大的华人企业家之一,金龙鱼和香格里拉大酒店的幕后老板郭鹤年已年届百岁,却还未有卸任之意。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志在千里的大佬们,即便已到耄耋之年,历经大起大落,仍有从头再来的魄力和勇气,“康王之父”周家礽,正是代表人物之一。

年轻时从技术员做到云南白药首任工程师;60岁退休后在破庙里创业,做出爆品“康王”,却被迫净身出户,将全部心血出售给拜耳;83岁东山再起,立志做出中国药妆精品。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是在创业,就是在创业的路上,作为当之无愧的时间“征服”者,围绕在周家礽身上的种种,又岂是传奇二字可以概括。

01、60岁在破庙里创业,成为“康王之父”

人生就像一条河,弯曲笔直都要过,有人笑在开始,有人赢在最后。

周家礽并非命运偏爱的宠儿。年少失聪、父亲早逝,使得周家礽不得不付出比旁人更多的努力和专注。

1958年,周家礽参加高考并成功考取南京药学院药学专业,大学毕业后,周家礽主动申请支边到了云南,被分配到西南联合制药厂,这一去便是一生。

西南联合制药厂是昆明制药厂的前身,其中生产云南白药的车间于1971年独立成为云南白药厂。当时,云南白药只有粉剂,包装简陋到连说明书都没有,加上云南白药配方复杂且药性强,有不少消费者由于用量过多而发生过意外。

针对积弊,临危受命的周家礽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变革,除了改造生产设备,调整加工条件和时间,周家礽还将粉剂开创性地做成了胶囊,以降低过量用药带来的风险。

这里还有个插曲,厂里从德国买回一套胶囊生产设备,说好的德国专家却临阵消失。周家礽只能对着英文说明书日夜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胶囊生产线一次性点火成功。

之后,被提拔为云南白药第一任总工程师的周家礽,又主导研发出白药贴膏,让云南白药成为家喻户晓的常备药。

▲周家礽的工作证

1988年,周家礽因胃病复发无法正常工作,不得不提前离岗。在数十年云南白药厂科技创新实践中,周家礽带领团队不断推动云南白药老字号向现代化制药企业发展,成为可以载入云南白药乃至中国药业发展史册的功勋人物。

退休后,60岁的周家礽看到很多前线战士风吹日晒,皮肤出现真菌感染,市场上却没有一种药能够专门来解决问题。坐不住的周家礽立刻邀约到了一批云南医药业的老专家,筹集到28.7万元的启动资金,义无反顾地踏上创业之路,建立起此后跻身云南民营制药企业前三强的滇虹药业。

1993年,周家礽在昆明市郊外的普吉路观音寺,租了一个占地3.2亩的破旧小厂,招了8个工人,每天从家里骑7公里自行车上班,条件极其艰苦。即便如此,从混合、搅拌、乳化到测试,每个步骤,周家礽都坚持亲力亲为。

1994年1月8日,首批“皮康王”终于问世。周家礽在次月举办了小型订货会,只带了200件样品试试水,没想到半小时就被医药公司一抢而空。

由于杀菌止痒效果突出,在几乎没有任何广告的情况下,皮康王很快卖遍全国,各大药店供不应求,当年销售回款达到1000万元。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市面上其他治疗皮肤病的药厂,要么倒闭,要么主动走进滇虹的怀抱,皮康王还顺势火到了东南亚。

在“皮康王”成功的基础上,周家礽又带领滇虹药业自主研发、生产出“康王”牌外用药和其他内服药等11个品种。其中,去屑产品“康王洗剂”,还是中国药物去屑领域唯一一个能与外资品牌抗衡的冠军产品。

2006年,滇虹药业的药品销售超过6亿元,2013年又高速增长至13亿元,不仅被列入中国商务部皮肤科重点企业,更上榜“亚洲品牌500强”。

之后,为了让企业更上一层,周家礽听取建议,决定引入西方管理模式,专门聘请海外归来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

这个时候的周家礽做梦也没有想到,本是一心向好,却不料因此埋下了祸根。

02、被逼退位卖掉企业,83岁出山再掌江湖

2013年,由于假冒仿制现象泛滥,已经威胁到“康王”的品牌声誉。而新接班人“水土不服”的管理模式,也打乱了滇虹药业的成长步伐,导致成本暴涨营收下降。

在一次董事会议上,周家礽到场后震惊地发现,自己的控股权没了,董事长也被撤下,突然就被架空了。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年轻的股东们认为药物研发的周期太长,为了寻求更快速的盈利,竟决定待价而沽,要将企业出售,一切竟是蓄谋已久。

周家礽痛心疾首,一遍遍奔走劝说,然而终究寡不敌众,已经失去话语权的周家礽无法挽回局面,只得眼睁睁看着事态走向失控。

2014年初,德国拜耳出资36亿元人民币,收购滇虹药业100%的股份,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一笔高溢价买卖,滇虹赚到了。

与周围人的满脸喜色不同,周家礽一路沉默,径直走到滇虹药业6楼的会议室,最后一个签字离开,首次创业以一种极为糟糕的结局告终,这件事成了周家礽的心病。

收购完成后,公司完全被拜耳派来的新管理层接手,滇虹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老员工被一批批解雇。

不但如此,拜耳还将中药产品全部停产。要知道,作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滇虹药业拥有授权专利196件,就连专业技术实施率也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达到85%以上。

而现在,这些专利连带药品批文,却说丢就丢,弃之不用。之后仅仅2年,销售规模便从十几亿急速下滑一半,周家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就在众人都以为周家礽会就此封山时,2016年,83岁的周家礽宣布二次创业,一头扎进了日化护理用品行业。“我当初做了错误的决定,但世界上没有后悔药,现在我要重新来过。”

但若从头开始做一家药企,需要经历报批、实验、审批等一系列流程,创新药从研发到上市,通常需要耗费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要与时间赛跑的周家礽思索良久后,决定从药妆和保健品等研发周期短的产品切入,用做药的心态来做化妆品。

为了验证想法的可行性,周家礽将市面上流行的产品都买了个遍。在调研的过程中,周家礽发现,市面上的日化护理产品虽然名目繁多,但功能性的日化护理产品却较为少见。

对于这种情况,周家礽有了创业灵感,选择以“青蒿素”作为突破口。青蒿这一功效植物,具有显著的除螨杀菌的功效,却一直没能得到充分的成果应用,如果能做好做精,未来必然大有可为。

成竹在胸后,周家礽再次找来当年的同僚,共同创立了“群优生物”。研发团队是包括周家礽在内的5位平均年龄超过80岁的药学家,因而被媒体称作“400岁的研发天团”。

宝剑出鞘,光华尽显,一切都在周家礽的主导下,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03、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新故事将持续上演

从企业的年龄来说,群优是初创公司;但从创始人的年龄来说,周家礽是前辈。尽管年事已高,周家礽的思想却既有坚守原则的一面,又有包容开放的一面。

在群优生物刚刚起步之初,有人曾提议周家礽使用化妆品行业不同级别的原料,可以节约不少成本,遭到了周家礽的严词拒绝,“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线”这一信条,几乎贯穿了周家礽的整个创业生涯。

潜心钻研后,群优生物推出了“礽心”、“征服”、“裂博”三个品牌,核心成分正是青蒿。“礽心”系列护肤品以青蒿为原料,构建出了独有的药学家护肤品体系;“征服”则是国内洗护发领域青蒿止痒的倡导者;“裂博”也通过对青蒿提取物的利用,来消除皲裂皮肤炎症,精准修护裂口。

▲“征服”系列

当然,周家礽也深知产品只是公司运营的一部分,吃过滇虹药业经营模式的亏后,周家礽将营销和传播,放手给了对互联网风向更灵敏的年轻人。

目前,云南群优已在云南设立了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并在上海和杭州分别设立了中央市场部和电商运营中心,坚持单品牌店、大流通和商超、电商“三条腿”走路。

同时,吸取教训的周家礽安排了一个更加稳健的公司结构:较为集中的股权、跨代交替设计、长期团队持股计划。在对待资本方面,周家礽慎之又慎,至今只引入了磐缔资本一家。

此外,周家礽还会接触各种各样的行业人士,从不同的视角了解动态信息,时刻保持思考和更新状态。

在中国民营企业江湖中,像周家礽这样年龄与事业同时达到高峰的大佬,不乏其人。比如苏泊尔集团的创始人苏增福,53岁第一次创业,靠着执着的工匠精神,苏泊尔横空出世、如日中天。2004年,苏泊尔登陆深交所,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炊具公司。

之后,苏增福又在68岁之际开启二次创业,进军卫浴领域。不仅攻克了业内公认的抛光成本难题,他主导的自动化生产线,更是令全球都看到了“中国造”的另一面,挑起了民族品牌的大旗。

“天堂伞”的创始人王斌章同样在60岁时,于反对声中押上全部身家造伞。到2015年,91岁的王斌章逝世时,天堂伞已成为年销售额26亿,占国内雨伞八成份额的伞界巨头。

就在近期,78岁的武汉达梦数据库创始人冯裕才在科创板递交招股书,试图冲击国产数据库第一股,若成功上市,其市值或将超过500亿元,成为今年科创板最大的IPO之一。

热爱不死,希望不灭,创业本身就是一场人生修炼,所走的每一步,是命运的节点,却远远不是终点。如同周家礽所说的:“人活着的时候无非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创造,一种是消耗。我现在已经80多岁了,虽然体力远不如从前,但是我仍要继续奋斗,这就是我生命的意义。”

只要动力永在,属于这些高龄战将的“新故事”,还将源源不断地书写下去。

参考资料:

1.中国故事杂志《周家礽的丰富人生——专访礽心品牌创始人周家礽》

2.21世纪经济报道《后悔卖掉自己的公司,84岁的他找来四位八旬老人一起炮制“后悔药”》

3.天下网商《56岁借钱创业,78岁冲击IPO,他做出了几百亿估值的公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康王之父”被逼退位卖掉企业,83岁开创商业新帝国

只要动力永在,属于这些高龄战将的“新故事”,还将源源不断地书写下去。

文|快刀财经  朱末

都说打铁要趁热,出名要趁早。

乍一听也确实如此。马化腾27岁创业,马云28岁创业,王兴、张一鸣大学毕业后就开始“折腾之路”,正因有年轻做本钱,即便短暂受挫,也承受得起试错代价,在青壮年时期,就能走向巅峰。

但也有另一部分人,身体力行地证明着,年龄从不是做事的限制。68岁的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以雷厉风行著称,一度登顶“亚洲首富”;78岁的任正非仍是华为无可替代的灵魂核心;目前年龄最大的华人企业家之一,金龙鱼和香格里拉大酒店的幕后老板郭鹤年已年届百岁,却还未有卸任之意。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志在千里的大佬们,即便已到耄耋之年,历经大起大落,仍有从头再来的魄力和勇气,“康王之父”周家礽,正是代表人物之一。

年轻时从技术员做到云南白药首任工程师;60岁退休后在破庙里创业,做出爆品“康王”,却被迫净身出户,将全部心血出售给拜耳;83岁东山再起,立志做出中国药妆精品。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是在创业,就是在创业的路上,作为当之无愧的时间“征服”者,围绕在周家礽身上的种种,又岂是传奇二字可以概括。

01、60岁在破庙里创业,成为“康王之父”

人生就像一条河,弯曲笔直都要过,有人笑在开始,有人赢在最后。

周家礽并非命运偏爱的宠儿。年少失聪、父亲早逝,使得周家礽不得不付出比旁人更多的努力和专注。

1958年,周家礽参加高考并成功考取南京药学院药学专业,大学毕业后,周家礽主动申请支边到了云南,被分配到西南联合制药厂,这一去便是一生。

西南联合制药厂是昆明制药厂的前身,其中生产云南白药的车间于1971年独立成为云南白药厂。当时,云南白药只有粉剂,包装简陋到连说明书都没有,加上云南白药配方复杂且药性强,有不少消费者由于用量过多而发生过意外。

针对积弊,临危受命的周家礽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变革,除了改造生产设备,调整加工条件和时间,周家礽还将粉剂开创性地做成了胶囊,以降低过量用药带来的风险。

这里还有个插曲,厂里从德国买回一套胶囊生产设备,说好的德国专家却临阵消失。周家礽只能对着英文说明书日夜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胶囊生产线一次性点火成功。

之后,被提拔为云南白药第一任总工程师的周家礽,又主导研发出白药贴膏,让云南白药成为家喻户晓的常备药。

▲周家礽的工作证

1988年,周家礽因胃病复发无法正常工作,不得不提前离岗。在数十年云南白药厂科技创新实践中,周家礽带领团队不断推动云南白药老字号向现代化制药企业发展,成为可以载入云南白药乃至中国药业发展史册的功勋人物。

退休后,60岁的周家礽看到很多前线战士风吹日晒,皮肤出现真菌感染,市场上却没有一种药能够专门来解决问题。坐不住的周家礽立刻邀约到了一批云南医药业的老专家,筹集到28.7万元的启动资金,义无反顾地踏上创业之路,建立起此后跻身云南民营制药企业前三强的滇虹药业。

1993年,周家礽在昆明市郊外的普吉路观音寺,租了一个占地3.2亩的破旧小厂,招了8个工人,每天从家里骑7公里自行车上班,条件极其艰苦。即便如此,从混合、搅拌、乳化到测试,每个步骤,周家礽都坚持亲力亲为。

1994年1月8日,首批“皮康王”终于问世。周家礽在次月举办了小型订货会,只带了200件样品试试水,没想到半小时就被医药公司一抢而空。

由于杀菌止痒效果突出,在几乎没有任何广告的情况下,皮康王很快卖遍全国,各大药店供不应求,当年销售回款达到1000万元。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市面上其他治疗皮肤病的药厂,要么倒闭,要么主动走进滇虹的怀抱,皮康王还顺势火到了东南亚。

在“皮康王”成功的基础上,周家礽又带领滇虹药业自主研发、生产出“康王”牌外用药和其他内服药等11个品种。其中,去屑产品“康王洗剂”,还是中国药物去屑领域唯一一个能与外资品牌抗衡的冠军产品。

2006年,滇虹药业的药品销售超过6亿元,2013年又高速增长至13亿元,不仅被列入中国商务部皮肤科重点企业,更上榜“亚洲品牌500强”。

之后,为了让企业更上一层,周家礽听取建议,决定引入西方管理模式,专门聘请海外归来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

这个时候的周家礽做梦也没有想到,本是一心向好,却不料因此埋下了祸根。

02、被逼退位卖掉企业,83岁出山再掌江湖

2013年,由于假冒仿制现象泛滥,已经威胁到“康王”的品牌声誉。而新接班人“水土不服”的管理模式,也打乱了滇虹药业的成长步伐,导致成本暴涨营收下降。

在一次董事会议上,周家礽到场后震惊地发现,自己的控股权没了,董事长也被撤下,突然就被架空了。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年轻的股东们认为药物研发的周期太长,为了寻求更快速的盈利,竟决定待价而沽,要将企业出售,一切竟是蓄谋已久。

周家礽痛心疾首,一遍遍奔走劝说,然而终究寡不敌众,已经失去话语权的周家礽无法挽回局面,只得眼睁睁看着事态走向失控。

2014年初,德国拜耳出资36亿元人民币,收购滇虹药业100%的股份,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一笔高溢价买卖,滇虹赚到了。

与周围人的满脸喜色不同,周家礽一路沉默,径直走到滇虹药业6楼的会议室,最后一个签字离开,首次创业以一种极为糟糕的结局告终,这件事成了周家礽的心病。

收购完成后,公司完全被拜耳派来的新管理层接手,滇虹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老员工被一批批解雇。

不但如此,拜耳还将中药产品全部停产。要知道,作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滇虹药业拥有授权专利196件,就连专业技术实施率也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达到85%以上。

而现在,这些专利连带药品批文,却说丢就丢,弃之不用。之后仅仅2年,销售规模便从十几亿急速下滑一半,周家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就在众人都以为周家礽会就此封山时,2016年,83岁的周家礽宣布二次创业,一头扎进了日化护理用品行业。“我当初做了错误的决定,但世界上没有后悔药,现在我要重新来过。”

但若从头开始做一家药企,需要经历报批、实验、审批等一系列流程,创新药从研发到上市,通常需要耗费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要与时间赛跑的周家礽思索良久后,决定从药妆和保健品等研发周期短的产品切入,用做药的心态来做化妆品。

为了验证想法的可行性,周家礽将市面上流行的产品都买了个遍。在调研的过程中,周家礽发现,市面上的日化护理产品虽然名目繁多,但功能性的日化护理产品却较为少见。

对于这种情况,周家礽有了创业灵感,选择以“青蒿素”作为突破口。青蒿这一功效植物,具有显著的除螨杀菌的功效,却一直没能得到充分的成果应用,如果能做好做精,未来必然大有可为。

成竹在胸后,周家礽再次找来当年的同僚,共同创立了“群优生物”。研发团队是包括周家礽在内的5位平均年龄超过80岁的药学家,因而被媒体称作“400岁的研发天团”。

宝剑出鞘,光华尽显,一切都在周家礽的主导下,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03、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新故事将持续上演

从企业的年龄来说,群优是初创公司;但从创始人的年龄来说,周家礽是前辈。尽管年事已高,周家礽的思想却既有坚守原则的一面,又有包容开放的一面。

在群优生物刚刚起步之初,有人曾提议周家礽使用化妆品行业不同级别的原料,可以节约不少成本,遭到了周家礽的严词拒绝,“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线”这一信条,几乎贯穿了周家礽的整个创业生涯。

潜心钻研后,群优生物推出了“礽心”、“征服”、“裂博”三个品牌,核心成分正是青蒿。“礽心”系列护肤品以青蒿为原料,构建出了独有的药学家护肤品体系;“征服”则是国内洗护发领域青蒿止痒的倡导者;“裂博”也通过对青蒿提取物的利用,来消除皲裂皮肤炎症,精准修护裂口。

▲“征服”系列

当然,周家礽也深知产品只是公司运营的一部分,吃过滇虹药业经营模式的亏后,周家礽将营销和传播,放手给了对互联网风向更灵敏的年轻人。

目前,云南群优已在云南设立了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并在上海和杭州分别设立了中央市场部和电商运营中心,坚持单品牌店、大流通和商超、电商“三条腿”走路。

同时,吸取教训的周家礽安排了一个更加稳健的公司结构:较为集中的股权、跨代交替设计、长期团队持股计划。在对待资本方面,周家礽慎之又慎,至今只引入了磐缔资本一家。

此外,周家礽还会接触各种各样的行业人士,从不同的视角了解动态信息,时刻保持思考和更新状态。

在中国民营企业江湖中,像周家礽这样年龄与事业同时达到高峰的大佬,不乏其人。比如苏泊尔集团的创始人苏增福,53岁第一次创业,靠着执着的工匠精神,苏泊尔横空出世、如日中天。2004年,苏泊尔登陆深交所,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炊具公司。

之后,苏增福又在68岁之际开启二次创业,进军卫浴领域。不仅攻克了业内公认的抛光成本难题,他主导的自动化生产线,更是令全球都看到了“中国造”的另一面,挑起了民族品牌的大旗。

“天堂伞”的创始人王斌章同样在60岁时,于反对声中押上全部身家造伞。到2015年,91岁的王斌章逝世时,天堂伞已成为年销售额26亿,占国内雨伞八成份额的伞界巨头。

就在近期,78岁的武汉达梦数据库创始人冯裕才在科创板递交招股书,试图冲击国产数据库第一股,若成功上市,其市值或将超过500亿元,成为今年科创板最大的IPO之一。

热爱不死,希望不灭,创业本身就是一场人生修炼,所走的每一步,是命运的节点,却远远不是终点。如同周家礽所说的:“人活着的时候无非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创造,一种是消耗。我现在已经80多岁了,虽然体力远不如从前,但是我仍要继续奋斗,这就是我生命的意义。”

只要动力永在,属于这些高龄战将的“新故事”,还将源源不断地书写下去。

参考资料:

1.中国故事杂志《周家礽的丰富人生——专访礽心品牌创始人周家礽》

2.21世纪经济报道《后悔卖掉自己的公司,84岁的他找来四位八旬老人一起炮制“后悔药”》

3.天下网商《56岁借钱创业,78岁冲击IPO,他做出了几百亿估值的公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