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蓝鲸教育 张子悦
近日,小天才旗下产品被曝涉黄涉暴、诱导付费,引发争议。精准踩中家长雷区后,其整改公告不仅没能平息公众怒火,反而被指“甩锅第三方”“毫无诚意”。
因精准把握儿童社交心理,小天才被称为“儿童领域的苹果”,深受“10后”喜爱。但争议也一直如影随形,直至这次彻底爆发,小天才失误在哪?火热的教育硬件市场中,小天才的问题只是个例吗?
儿童领域的苹果
除了涉事的平板电脑,小天才旗下最出名的产品是儿童电话手表,其奠定了小天才如今在教育硬件市场的地位。
2015年,《爸爸去哪儿》第一季收视火爆,小天才抓准这个节点,签下田亮女儿森碟和张亮儿子天天拍广告。“不管在哪里,一通电话,马上找到你”“能打电话的手表”,步步高系一贯的洗脑广告词加上童星的热度,小天才电话手表迅速打开了知名度。尽管比同期推出的360儿童卫士手表贵一倍,但小天才儿童手表当年销量超过百万台,占据行业第一。
第一代小天才Y01手表问世时,瞄准的是最基本的儿童安全需求,它设置了GPS定位和通话功能,家长可以随时联系和掌握孩子的位置。其后随着开发深入,小天才电话手表的功能逐渐多元,包括定位、视频通话、监测健康数据、取词翻译、拍照搜索等,还可以接入音乐、移动支付等第三方APP。有评论感叹,“除了王者荣耀,儿童智能手表几乎跟手机没有差别。”
众多功能中,社交功能是小天才出圈的关键。如果说营销让小天才初露锋芒,那么社交功能则帮助小天才真正在教育硬件市场立足下来。两个手表碰一碰就可以加上好友,孩子之间能够聊天、发朋友圈、互送金币等,仿佛“儿童版的微信”。看似简单的“仪式感”,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进而更加依赖小天才手表。
更重要的是,小天才构建出一个密闭的儿童社交圈,圈子中唯一的通行密码就是小天才手表,其他产品无形中被排斥在外。同时,小天才的软件生态并不对微信、QQ等社交软件开放,这进一步提高了社交圈的藩篱。有媒体曾报道:“班上绝大部分同学都戴电话手表,其中一半是小天才,不买都进不了10后班级群。”
凭借高用户粘性和独特的社交圈,小天才牢牢抓住了10后用户群,“90后用QQ,00后用Soul,10后用小天才”并非虚言。截至2020年12月,小天才电话手表累计销量超过2000万台,占据儿童智能手表市场31.1%的份额,远超华为、360、小米等知名科技品牌,甚至被称为“儿童领域的苹果”。
但光芒之下,对小天才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
小天才的漩涡
儿童教育硬件创新难度大,市面上产品同质化严重。为了吸引更多孩子,小天才只能在软件上下功夫,不断更新优化功能,但软件生态扩大后,其似乎并不具备与之相匹配的审核能力,这让超标软件有机可乘。而且,如何平衡功能多元和儿童保护,也一直是摆在小天才面前的难题。
近期,有消费者反映称,发现孩子在小天才T1儿童平板电脑应用商店内能搜索下载到多款含有血腥、暴力、犯罪的游戏。这类游戏无须注册,不限制在线时间,甚至家长端无法完全禁用。讽刺的是,被曝光的这款产品在官网介绍中,宣称其设置了“严选商城”,精选出0-12岁孩子所需的优质内容,每个内容上架前均进行安全检查。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到,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防沉迷制度,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未成年人保护法》则明确规定,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不得插入网络游戏链接,不得推送广告等与教学无关的信息。可以看到,产品内容涉黄暴,小天才显然没担起应尽之责。
一石激起千层浪,除了平板电脑,小天才儿童电话手表随后也被爆出诱导消费的问题。有家长在黑猫投诉上称,孩子在使用手表过程中不小心点击付费订阅,产生异常扣费。整个过程没有经过家长手机支付密码确认就完成了扣款,由此质疑小天才对付费APP的监管和支付流程的设置。
《民法典》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专家指出,小天才手表适用人群年龄为5-12岁,是限制行为能力或无行为能力的儿童,他们不能单独做出超越其认知的民事行为。因此对于小天才手表莫名扣费的问题,或许已经涉嫌违规。
对于消费者的投诉和舆论的批评,小天才发布公告称,将采取永不上架含有不良内容的APP、排查应用商店全线产品等措施。但这则针对第三方应用软件的整改公告没能让消费者满意,不少网友指责其“甩锅第三方”“毫无诚意”。
7月18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消费者协会联合约谈小天才,就应用商店如何进行安全检查等相关问题对其进行询问,并向小天才发出《查询函》,要求其在7月28日前对相关问题进行答复。
不管功能如何扩展,保护儿童健康成长都是第一要义。在拓展功能和儿童保护的平衡方面,小天才暴露了问题。
教育硬件的难题
儿童学习平板电脑的内容少儿不宜,行业内头部企业小天才翻车,本是为了教育而购买的硬件,却成为危害孩子成长的潜在因素。硬件内容“打擦边球”的行为是个例吗?在没被曝光的角落,是否存在更多“灰色地带”?
在黑猫投诉搜索“儿童手表”发现,存在“诱导消费”和“内容超标”问题的,并非只有小天才一家。华为、小米等知名儿童手表品牌都出现了类似的问题。今年315晚会还曝光了儿童智能手表成隐私偷窥器的现象,无需用户授权,就可以通过设备调取孩子的位置、人脸图像、录音等信息,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可以看到,教育硬件企业违规操作并非个例,小天才事件背后是全行业在功能拓展和儿童保护之间的平衡难题。细究违规现象频繁出现的原因,一方面,近年来教育硬件赛道逐渐拥挤,市场竞争压力增大。除了小天才这样的传统教育硬件企业,将目光投向教育硬件的还包括华为、小米等科技公司。“双减”之后,转型的机构也逐渐将硬件作为一个发力点进行布局。
教育硬件行业本身门槛就不高,迎来更多玩家之后,僧多粥少的局面加剧。为了吸引更多孩子,乱象不断出现。
另一方面,该事件也反映出教育硬件市场监管缺席的问题。市面上拥有学习平板、学习机、早教机、儿童手表、作业灯、智能音箱等多种形式的教育硬件,每一种都接入了大量第三方应用软件,但目前还没有出现专门针对教育硬件的监管。
不过监管正在完善,今年暑假,中央网信办等部门组织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专项行动,聚焦未成年人使用频率高的短视频直播、社交、学习类APP、儿童智能设备等平台,其中特别提及将强化对专门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手表、智能音箱、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信息的内容管理,排查语音、视频等场景,全面清理违法不良信息。而且,据公开消息,公安部网安局近日召开全国公安机关网安部门“百日行动”视频推进会,要求重拳打击网上涉未成年人网络淫秽色情。
除了政府监管,教育硬件行业标准也亟待确立,硬件生产商应当承担起内容审查的重任。在扩大产品竞争优势的过程中,小天才等教育硬件企业需要更多节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