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名创优品,正在遭受贪腐“指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名创优品,正在遭受贪腐“指控”?

曾经的“最牛十元店”,为何沦落至此?

文|摩根频道

名创优品的2022年,大概是水逆的一年。

7月13日刚刚在港股达成双重主要上市的名创优品,先是遭遇了惨烈的开盘破发,首个交易日都没能触及发行价。到了7月26日,又遭到Blue Orca Capital,也即是蓝鲸资本的做空,导致港股和美股的股价都出现大幅跌落。

受做空消息影响,26日美股开盘后,名创优品直接从7美元一路下跌至最低6.04美元,跌幅高达14.98%。等到消息传到国内,27日港股开盘后,更是在十分钟内出现了12%幅度的“断崖式”下跌,截至收盘,名创优品港股股价从13.48港元跌至12.46港元,整体跌幅10.87%。

尽管名创优品在27日早间做出回应,声称蓝鲸资本的做空和指控“毫无依据”,并且包含了明显的误导信息。但是消息发酵后,投资市场信心已然大量流失,势必对名创优品的股价产生长期影响。

曾经的“最牛十元店”,为何沦落至此?

一、3年持续亏损近20亿元,董事长叶国富涉嫌挪用数亿公款?

蓝鲸资本的做空报告,几乎可以称作是对名创优品的公开“指控”。

在历时7个月的调查过程中,蓝鲸资本声称,数百家名创优品门店的拥有者和经营者,都和公司高管、董事长存在着密切的私人关系。而且,名创优品的董事长叶国富,也涉嫌在不正当交易中充当中间人,挪用公款高达数亿元。

与此同时,蓝鲸资本还列举了,名创优品上市后营收数值下降40%、新冠疫情发生前就开始大规模关店、加盟费连续两年下降63%等经营数据。结合涉嫌贪腐的指控,最终将名创优品定义为“一个正在衰落的品牌”。

面对如此严厉的指控,名创优品在回应中,称该报告“毫无依据”,并且包含“有关公司资料的误导性结论及诠释”。同时也在董事会展开审查,“考虑采取适当行动以保护所有股东的利益”。

无论真相如何,至少蓝鲸资本已经达到了影响名创优品股价的目的。毕竟,董事长叶国富以及公司高管是否存在贪腐行为,尚且需要权威机构来验证,但是名创优品经营上所存在的隐患,却是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其中最明显,也最亟待解决的,大概还是以下两个问题——

1.中概股遭大面积“预摘牌”针对,名创优品面临美股退市风险。

名创优品回归港股,某种意义上更像是在给自己“留后路”。

自华为遭到制裁后,美国证券交易所对待中国企业的态度越发严苛。近些年来,大量中概股企业选择回归的理由,除了中国资本市场趋于完善、融资拓展更为便利外,最主要还是“逃离”退市危机。

美国证券交易所在5月份的“预摘牌”名单中,中概股公司已经达到了105家。除了中国石油、科兴生物、华能国际等关键领域的知名企业,网易、京东、知乎、哔哩哔哩、腾讯音乐等企业,也都面临着退市风险。

尽管名创优品尚且没有进入“预摘牌”名单,但是在针对中概股企业的经济环境下,也很难做到独善其身。蓝鲸资本不是第一个做空名创优品的机构,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2.3年连续亏损近20亿元,营收增长面临停滞。

综合名创优品的财报信息,从2019年6月30日至2021年6月30日,连续3个财年中,名创优品的亏损数字分别为2.9亿元、2.6亿元、14.3亿元,累计亏损接近20亿元。

虽然名创优品在2021年下半年实现转亏为盈,但是2021年全年累计亏损,也仍维持在12亿元左右。同时在2022年第一季度中,名创优品归母净利润只有9655万元,同比下跌20.77%,大概率会在2022财年延续亏损纪录。

考虑到名创优品在2020年10月15日才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或许也可以说,名创优品从上市至今,都没能摆脱亏损的困扰。根据天眼查的融资历史,名创优品回归港股后的融资金额,折合人民币约4.9亿元,也不知道能否缓解长期亏损带来的资金链压力。

而且从2021年9月30日至2022年3月31日,三个季度的营收分别为26.54亿元、27.73亿元、23.41亿元。其增长速度分别是28.09%、20.68%、5.01%,明显呈现出近乎停滞的放缓趋势。

面对着美股退市和业绩停滞的风险,名创优品想要真正意义上扭亏为盈,或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二、海外市场水土不服,烧钱扩店撑不起缺乏创新的新品牌

艰难重重之下,名创优品可选择的破局方向也在不断减少。

综合来看,想要摆脱困境、重振投资市场信心,名创优品或许还是离不开对海外市场、线下门店、业务创新的继续挖掘。但是在现阶段,这三方面都存在着不小的缺失——

1.海外市场收入下滑,多元化经营存疑问。

凭借着低价、日系的产品优势,以及高速扩张、低风险的加盟模式,名创优品在国内家居综合类零售市场的开荒期间,一路走来可谓是顺风顺水。在市场逐渐成熟,用户增长逐渐缓慢之后,名创优品主要的营收渠道,也从产品销售转向了加盟费用。

但是在美国上市后,由于政策和经济结构的不同,名创优品的海外门店大都采用的是直营模式。相比于国内加盟店,面向国际业务的直营店,毛利和营收表现更加优秀,但开店成本和经营风险也居高不下。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第一季度,受到疫情反复、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影响,名创优品就有超过76家门店受到影响,无法开门营业。而且在近三个财年的财报中,海外市场的营收分别是30.31亿元、29.35亿元、17.8亿元,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为了寻求新的营收增长曲线,从2021年开始,名创优品就开启了多元化经营的“X-战略”转型。但是海外市场在糟糕的疫情管控下,业绩表现始终趋于低迷,再加上国内市场也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整体来看,名创优品的多元化战略并没有起到“救急”的效果。

2.逆势烧钱扩店,营业成本极高不下。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6月,名创优品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拥有了5113家门店,其中海外门店占据1916家。而截至2021年6月30日,名创优品全球门店数量4749家,海外门店占据1810家。

一年左右的时间,名创优品新开了364家新店,其中国内258家,国外106家。平均下来,几乎每个季度名创优品都要增开90多家门店,或许也只有依靠更加频繁的融资,才能在常年亏损的运营状况下保持这样的扩张节奏。

再加上店铺网络、物流系统和经销渠道的铺设,也都需要大量且长期的运营支出。名创优品自2019年起,其营业成本已经连续3年保持在66亿元上下。

近三个季度中,营业成本分别是19.26亿元、19.10亿元、16.35亿元,累计54.71亿元。因此,大概可以预估到,2022财年的营业成本很可能会突破70亿元大关。

3.美妆、潮玩试水受挫,品牌创新能力不足。

为了寻找新的增长曲线,名创优品在近些年中也孵化了多个热门赛道的子品牌。其中主要的试水动作,集中于潮玩赛道和美妆赛道,但结局大都不尽如人意。

例如2020年12月孵化出的潮玩品牌TOP TOY,作为回归港股的主要业务之一,在2021年该品牌的GMV在中国潮玩市场的线下门店中,以3.74亿元的成绩位列第三。但是从2022年4月开始,北京、宁波等主要城市的TOP TOY线下门店,都先后以关停告终。

2020年推出的美妆品牌WOW COLOUR,曾经信心满满的“千店计划”如今只有300家不到的数量。2022年初的高端美妆品牌HAYDON,更是在4月的疫情反复中,出现了不少规模的关停。

同时名创优品曾因质量问题和产品定位,频繁被讽刺为“伪日系”、“伪精致”,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也延续到了新品牌的身上。

潮玩品牌TOP TOY,就曾被挂上了“抄袭”、“廉价玩具”、“路边货”等负面标签。而且其产品池中,超过70%都是漫威、迪士尼的IP产品,自研产品和联名合作款,共同占据了剩下的30%。

这一次蓝鲸资本的突然袭击,也是为陷入“内忧外患”的名创优品敲响了警钟,至少,投资市场的耐心,或许要远比想象中更加欠缺。

参考资料:

《名创优品回应做空:报告毫无依据,成立独立委员会就相关指控开展调查》——每日经济新闻

《名创优品,复制不了自己》——新零售商业评论

《市值暴跌,三年巨亏20亿,名创优品前途难料》——砺石财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名创优品

745
  • 中秋国庆双节加持消费旺季!港股消费ETF(159575)跟踪指数涨3.10%,海尔智家涨8.55%。
  • 社会消费稳步复苏,港股消费ETF(159735)跟踪指数猛涨3.28%!海尔智家、名创优品、思摩尔国际、海底捞等领涨。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名创优品,正在遭受贪腐“指控”?

曾经的“最牛十元店”,为何沦落至此?

文|摩根频道

名创优品的2022年,大概是水逆的一年。

7月13日刚刚在港股达成双重主要上市的名创优品,先是遭遇了惨烈的开盘破发,首个交易日都没能触及发行价。到了7月26日,又遭到Blue Orca Capital,也即是蓝鲸资本的做空,导致港股和美股的股价都出现大幅跌落。

受做空消息影响,26日美股开盘后,名创优品直接从7美元一路下跌至最低6.04美元,跌幅高达14.98%。等到消息传到国内,27日港股开盘后,更是在十分钟内出现了12%幅度的“断崖式”下跌,截至收盘,名创优品港股股价从13.48港元跌至12.46港元,整体跌幅10.87%。

尽管名创优品在27日早间做出回应,声称蓝鲸资本的做空和指控“毫无依据”,并且包含了明显的误导信息。但是消息发酵后,投资市场信心已然大量流失,势必对名创优品的股价产生长期影响。

曾经的“最牛十元店”,为何沦落至此?

一、3年持续亏损近20亿元,董事长叶国富涉嫌挪用数亿公款?

蓝鲸资本的做空报告,几乎可以称作是对名创优品的公开“指控”。

在历时7个月的调查过程中,蓝鲸资本声称,数百家名创优品门店的拥有者和经营者,都和公司高管、董事长存在着密切的私人关系。而且,名创优品的董事长叶国富,也涉嫌在不正当交易中充当中间人,挪用公款高达数亿元。

与此同时,蓝鲸资本还列举了,名创优品上市后营收数值下降40%、新冠疫情发生前就开始大规模关店、加盟费连续两年下降63%等经营数据。结合涉嫌贪腐的指控,最终将名创优品定义为“一个正在衰落的品牌”。

面对如此严厉的指控,名创优品在回应中,称该报告“毫无依据”,并且包含“有关公司资料的误导性结论及诠释”。同时也在董事会展开审查,“考虑采取适当行动以保护所有股东的利益”。

无论真相如何,至少蓝鲸资本已经达到了影响名创优品股价的目的。毕竟,董事长叶国富以及公司高管是否存在贪腐行为,尚且需要权威机构来验证,但是名创优品经营上所存在的隐患,却是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其中最明显,也最亟待解决的,大概还是以下两个问题——

1.中概股遭大面积“预摘牌”针对,名创优品面临美股退市风险。

名创优品回归港股,某种意义上更像是在给自己“留后路”。

自华为遭到制裁后,美国证券交易所对待中国企业的态度越发严苛。近些年来,大量中概股企业选择回归的理由,除了中国资本市场趋于完善、融资拓展更为便利外,最主要还是“逃离”退市危机。

美国证券交易所在5月份的“预摘牌”名单中,中概股公司已经达到了105家。除了中国石油、科兴生物、华能国际等关键领域的知名企业,网易、京东、知乎、哔哩哔哩、腾讯音乐等企业,也都面临着退市风险。

尽管名创优品尚且没有进入“预摘牌”名单,但是在针对中概股企业的经济环境下,也很难做到独善其身。蓝鲸资本不是第一个做空名创优品的机构,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2.3年连续亏损近20亿元,营收增长面临停滞。

综合名创优品的财报信息,从2019年6月30日至2021年6月30日,连续3个财年中,名创优品的亏损数字分别为2.9亿元、2.6亿元、14.3亿元,累计亏损接近20亿元。

虽然名创优品在2021年下半年实现转亏为盈,但是2021年全年累计亏损,也仍维持在12亿元左右。同时在2022年第一季度中,名创优品归母净利润只有9655万元,同比下跌20.77%,大概率会在2022财年延续亏损纪录。

考虑到名创优品在2020年10月15日才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或许也可以说,名创优品从上市至今,都没能摆脱亏损的困扰。根据天眼查的融资历史,名创优品回归港股后的融资金额,折合人民币约4.9亿元,也不知道能否缓解长期亏损带来的资金链压力。

而且从2021年9月30日至2022年3月31日,三个季度的营收分别为26.54亿元、27.73亿元、23.41亿元。其增长速度分别是28.09%、20.68%、5.01%,明显呈现出近乎停滞的放缓趋势。

面对着美股退市和业绩停滞的风险,名创优品想要真正意义上扭亏为盈,或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二、海外市场水土不服,烧钱扩店撑不起缺乏创新的新品牌

艰难重重之下,名创优品可选择的破局方向也在不断减少。

综合来看,想要摆脱困境、重振投资市场信心,名创优品或许还是离不开对海外市场、线下门店、业务创新的继续挖掘。但是在现阶段,这三方面都存在着不小的缺失——

1.海外市场收入下滑,多元化经营存疑问。

凭借着低价、日系的产品优势,以及高速扩张、低风险的加盟模式,名创优品在国内家居综合类零售市场的开荒期间,一路走来可谓是顺风顺水。在市场逐渐成熟,用户增长逐渐缓慢之后,名创优品主要的营收渠道,也从产品销售转向了加盟费用。

但是在美国上市后,由于政策和经济结构的不同,名创优品的海外门店大都采用的是直营模式。相比于国内加盟店,面向国际业务的直营店,毛利和营收表现更加优秀,但开店成本和经营风险也居高不下。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第一季度,受到疫情反复、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影响,名创优品就有超过76家门店受到影响,无法开门营业。而且在近三个财年的财报中,海外市场的营收分别是30.31亿元、29.35亿元、17.8亿元,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为了寻求新的营收增长曲线,从2021年开始,名创优品就开启了多元化经营的“X-战略”转型。但是海外市场在糟糕的疫情管控下,业绩表现始终趋于低迷,再加上国内市场也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整体来看,名创优品的多元化战略并没有起到“救急”的效果。

2.逆势烧钱扩店,营业成本极高不下。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6月,名创优品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拥有了5113家门店,其中海外门店占据1916家。而截至2021年6月30日,名创优品全球门店数量4749家,海外门店占据1810家。

一年左右的时间,名创优品新开了364家新店,其中国内258家,国外106家。平均下来,几乎每个季度名创优品都要增开90多家门店,或许也只有依靠更加频繁的融资,才能在常年亏损的运营状况下保持这样的扩张节奏。

再加上店铺网络、物流系统和经销渠道的铺设,也都需要大量且长期的运营支出。名创优品自2019年起,其营业成本已经连续3年保持在66亿元上下。

近三个季度中,营业成本分别是19.26亿元、19.10亿元、16.35亿元,累计54.71亿元。因此,大概可以预估到,2022财年的营业成本很可能会突破70亿元大关。

3.美妆、潮玩试水受挫,品牌创新能力不足。

为了寻找新的增长曲线,名创优品在近些年中也孵化了多个热门赛道的子品牌。其中主要的试水动作,集中于潮玩赛道和美妆赛道,但结局大都不尽如人意。

例如2020年12月孵化出的潮玩品牌TOP TOY,作为回归港股的主要业务之一,在2021年该品牌的GMV在中国潮玩市场的线下门店中,以3.74亿元的成绩位列第三。但是从2022年4月开始,北京、宁波等主要城市的TOP TOY线下门店,都先后以关停告终。

2020年推出的美妆品牌WOW COLOUR,曾经信心满满的“千店计划”如今只有300家不到的数量。2022年初的高端美妆品牌HAYDON,更是在4月的疫情反复中,出现了不少规模的关停。

同时名创优品曾因质量问题和产品定位,频繁被讽刺为“伪日系”、“伪精致”,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也延续到了新品牌的身上。

潮玩品牌TOP TOY,就曾被挂上了“抄袭”、“廉价玩具”、“路边货”等负面标签。而且其产品池中,超过70%都是漫威、迪士尼的IP产品,自研产品和联名合作款,共同占据了剩下的30%。

这一次蓝鲸资本的突然袭击,也是为陷入“内忧外患”的名创优品敲响了警钟,至少,投资市场的耐心,或许要远比想象中更加欠缺。

参考资料:

《名创优品回应做空:报告毫无依据,成立独立委员会就相关指控开展调查》——每日经济新闻

《名创优品,复制不了自己》——新零售商业评论

《市值暴跌,三年巨亏20亿,名创优品前途难料》——砺石财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