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子怡
虽有国企大股东——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区建发”)的信用背书,但华南城(01668.HK)仍没有从债务危机中走出。
7月28日,华南城发布有关出售深圳第一亚太物业50%股权的进展,最终出售价格定在12.57亿元。
公告称,经参考业务权益价值,根据独立第三方估值,采用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确定业务权益价值约为27.66亿元人民币(相当于约32.09亿港元)。
华南城这次要出售的资产是深圳第一亚太物管公司,自2004年起为华南城提供物业管理服务。截至目前,在管华南城持有或开发物业项目的合约总面积为2081万平方米,在管收费面积为1532万平方米。
数日前,华南城将第一亚太物业50%的股权以12.57亿元卖给特区建发。当时公告显示,第一亚太物业100%股权的评估价格为27.66亿元。
可见,这项买卖对于华南城而言并不亏本,也体现出大股东的进一步驰援。但华南城想要拿到这笔股权转让资金仍要满足不少条件。
首先,华南城同特区建发签订三年业绩承诺,即在2022年、2023年、2024年,第一亚太物业经审核净利润分别不得少于2.28亿元、2.4亿元、2.57亿元。
接下来三年,第一亚太物业的实际经审核净利润如果低于年度承诺的90%;或在业绩承诺期,实际经审核净利润总额低于承诺净利润总额,华南城需以现金赔偿特区建发。
同时,华南城还授予特区建发认沽期权,如期内触发欺诈、财务造假、业绩不达标等事件,特区建发有权在交割后三年内,酌情将其持有的第一亚太物业全部或部分股权出售给华南城。
其次,12.57亿元的股权转让价格华南城也不能一次性拿到。协议规定,首期付款60)、第二期30%,第三期再付10%,并且这三期付款也有先决条件。
先决条件包括第一亚太物业要收到华南城的所有应收款项,同时为华南城提供的1.2亿元承兑汇票需获解除。
华南城在今年5月成功引入深圳国资特区建发,后者以19.1亿港元的代价接盘了华南城29.28%的股份,成为单一最大股东。
华南城也由此成为今年首家卖身成功的房企,实现了由民营变为深圳国资控股企业,但其面临的债务危机远没有解除。
截至2021年底,华南城流动负债有530.06亿港元,主要为短期借款,其中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借款有207.5亿港元。
而华南城账面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46.81亿港元,远不足以覆盖207.5亿港元的短期借款。
另外华南城旗下还多只美元债寻求了展期。
7月27日,华南城宣布,旗下5只债券进行展期获得债券持有人通过。这5只债券分别为2022年到期的11.5%优先票据、2022年到期的10.875%优先票据、2022年到期的7.25%优先票据、2023年到期的11.95%优先票据,2023年到期的10.75%优先票据,规模总额为15.7亿美元。
由于有国资背景股东的信用加持,华南城这5只美元债展期后,票据利率统一调整为9%。
此前华南城已经对其中的2只进行了展期安排。分别将今年2月份、6月份到期的美元债,延后了6个月、4个月。随后的4月18日,华南城如期偿付了本息6.51亿元的中票。
美元债的反复展期以及利率统一降低,虽然缓解了短期内的偿债压力,但资本市场仍然有疑虑。
截止7月29日收盘,华南城股票价格下跌3.64%,收于0.53港元/股,继续徘徊于仙股之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