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老师们”争当视频网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老师们”争当视频网红

教培的老师,算老师吗?知识网红,算网红吗?

文|奇偶派

现在很多人的梦想,是当网红。这个梦想,已经被一些教培老师快速实现了。

“这是我的二舅,村子里曾经的天才少年。”

7月25日,B站UP主“衣戈猜想”发布的一条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刷爆了朋友圈与社交平台。仅仅在视频发布后的48小时内,“衣戈猜想”涨粉百万,到目前为止,该视频的播放量接近4000万。

“我想把天空大海给你,把大江大河给你。没办法,好的东西就是想分享于你。譬如朝露,譬如晚霞,譬如三月的风和六月的雨,譬如九月的天和十二月的雪......”这是新东方旗下助农直播平台“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直播带货的一幕。如今,东方甄选抖音粉丝已突破2000万,抖查查数据显示,东方甄选直播场均销售额达到近2000万。

无论是将三尺讲台变为直播镜头的董宇辉,还是线上教书转战幕后创作的“衣戈猜想”唐浩,两人都是从教培行业老师转型“逆袭”的成功案例。

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老师们开始转型做网红了?

1、“老师们”的逆袭之路

“关于我高中猿辅导网课宝藏历史老师火了这件事。”一位网友在视频下评论说。

公开资料显示,“二舅侄”唐浩1990年出生于一个小山村,自2013年开始担任北京一私立高中历史老师,随后先后在16年-22年间跳槽至新东方和猿辅导,继续任高中历史网课老师。有人这样介绍他:授课风格幽默风趣,自创“口诀记忆法”“大事年表飞行棋”等,经常能把枯燥晦涩的知识点具像化。

一位熟悉唐浩的网友这样形容他,“老唐说过,猿辅导给他的待遇很好,他也很喜欢猿辅导的,也很舍不得。离开猿辅导是因为想去做自媒体,他很适合啊,专业知识过硬幽默风趣有口才。”

现在看来,唐浩确实有做视频网红的天赋。

他在互联网最早可见的视频是2020年10月的一条抖音,其后他转移至B站并一直更新到现在,一年多的辛勤劳作换来了多条百万甚至千万播放的爆款视频,还让他的全网粉丝靠近100万的门槛。

凡过人之人,必有过人之处。

唐浩的视频虽然有着千奇百怪的选题,但其视频的核心继承了历史学科的科研精神。

如在“宫廷政变实操指南”这一视频中,唐浩以缜密的逻辑、诙谐的语言,从中央禁军的构成为引讲到李隆基的政变策略,从梳理高平陵事变的进军路线讲到夺权后的善后方案。

其中甚至有时间线说明、亲属关系整理,清晰明确犹如教案的视频文案,惹得网友直呼“亲测好用,已经登基三年了。” 而在视频末尾,他甚至还列出了二十多条参考文献,以佐证视频观点。“衣戈猜想”花样百出的选题,内里是实实在在的科普教学。

同样从教培走出并大放异彩的董宇辉则是选择的另一条路线。

“曾经是老师,现在是售货员”,这是29岁的董宇辉贴给自己的标签。

转型前,董宇辉是新东方在线高三英语名师,也是高三英语学科负责人。自2015年大学毕业入职新东方,工作七年内,他带过超50万名学生。

这位成长于陕西农村的90后,小学时没有学过英语。初中时因考了倒数第一而受到英语老师的羞辱,从此奋发图强跃升至年级第一,后来考进梦想大学,研读英语专业。大学毕业的他在受到父亲的启发后,选择加入新东方,成为一名英语老师。当兴趣成为职业,工作第二年的他,便成为新东方史上最年轻的高中英语教研组长。

这一干就是4年,直到2019年,从线下转战线上,董宇辉成为新东方在线的一名网课教师。而正当董宇辉为网课而斗志昂扬时,新东方教育的大厦却轰然坍塌。

受政策、疫情等多重影响,行业巨变,去年,新东方市值下跌90%,营业收入减少80%,员工辞退六万人。去年七月,俞敏洪透露,新东方计划成立大型农业平台,自己将和几百位老师通过直播带货,帮助农产品销售。

而在转型初期,东方甄选的直播效果并不理想。

“双语直播、知识与产品结合。”这是新东方转型直播带货的既定策略。董宇辉在采访中说,“新东方要求老师每年必须读20本书,讲文学、历史,谈天文地理,是我们这些老师的基本功。”

但当他们第一次将这种带着书卷气的博学应用于直播间,网友们并不买单。“一讲英语,谈到哲学、历史,很多网友会不喜欢,觉得无聊,甚至反对,说一些难听的话。”

有人吐槽“不好好卖货说什么英语”,也有人嘲讽“这种长相怎么做直播”

但这种备受质疑的特质,在传统带货“不要99,只要9.9”的风气中独具一格,成为直播带货界的一股清流。

介绍商品时,他中英文切换自如,出口是一连串精妙的比喻,还有信手拈来的诗词歌赋,时不时迸发浓缩智慧的金句。董宇辉的解说,让观众有种感觉:不是在“直播间学了知识”,而是“在课堂上买了点东西”。正是这种知识付费形式的带货,使得东方甄选解锁流量密码。

董宇辉笑称,自己的兵马俑脸型是天赋异禀,走红是个被运气光顾的意外。

比起意外和运气,老师们转型做网红,似乎有着某种天然的优势。

2、教培老师+视频=绝配?

如果单纯从结果看,教培老师要求的口才、幽默、专注、互动,似乎和现如今视频时代要求的网红元素绝配。

不过,从当代网红发展史来看,曾经的老师们恐怕会对网红这名头有些不齿。

网红,顾名思义,在互联网上受追捧走红的人。

互联网技术的改革迭代催生了诸多互联网平台。从最早出现以文字为主要载体的论坛、博客到后来图文并茂的微博、微信、知乎等平台以及以视频、直播为主的抖音、快手、B站。而在这些不同的平台上,涌现了数不胜数的网红。

最早的文字平台,从《此间的少年》一炮而红的江南、《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明月,网络小说的出现也带火了网络作家们。

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到了图文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察觉到互联网的变化,能够使用互联网,最早的“凤姐”“犀利哥”“芙蓉姐姐”通过标新立异、搞怪扮丑的娱乐化方式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第一代网红,而后也有专业化内容出现,大量了解军事、财经、医疗、文艺等领域的人通过互联网平台成为网红。

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流量的时代,在这个流量可以变现的时代,“人人都在寻找网红,人人都想成为网红”。任何人都能通过各种互联网平台成为网红,分一块流量的蛋糕,而网红群体在扩大的同时,也更加多样化。

短视频领域最早的papi酱,到后来的实拍农村生活的华农兄弟、同样是田园乡村美食风格的李子柒、美妆达人李佳琦、因几张照片走红的丁真、王冰冰等等等等,好像出名的大网红大都集中在娱乐领域。

我们可以把人们接受的信息内容分为两种。

一种是“消磨时间”的内容,另一种是“节省时间”的内容。“消磨时间”的内容往往是在人们放松状态下偏娱乐性的内容,而“节省时间”的内容往往是经过信息传播人在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信息中筛选并总结后的内容,也就是所谓的“干货”。

而在当前的互联网传播平台中,娱乐化倾向严重,“消磨时间”的娱乐内容太多,专业性的“节省时间”的干货太少。

这时候,老师当网红的契机就出现了。

虽然比较少,但也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知识网红,例如自然科学领域的李永乐、毕导THU、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人文学科领域的小约翰可汗、罗翔说刑法等等。

只不过专业性知识网红的数量及流量总归是大不如娱乐领域的网红,除了罗翔罗老师貌似也没有一个特别出圈的全民网红。而罗老师作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此前入职厚大法考,也算是教育行业出身。

从说刑法的罗翔到新东方的英语老师董宇辉,再到因“二舅”而爆火的唐浩,教培行业为什么在“抖快B”时代屡屡出现国民级网红?

1、教师和短视频与直播时代相性绝配。教师的本质工作就是在讲台上传递知识,要想让学生更好的吸收学科内容。优秀的教师都有通过简单的小故事把知识点讲得通俗易懂、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能力。更不用说在教培机构,风趣幽默的性格、段子随手拈来的本领往往是一名老师良好口碑的基础。

罗翔老师在讲刑法知识点的各种关于“张三”段子,考研数学老师汤家凤最出名的“你这个年龄段,怎么睡得着觉”,华中师大的文学教授戴建业关于各种诗词的即深刻又趣味的解读,这些在教室里教学直播时留下来的片段被网友们剪成短视频,在借着网络视频平台在用户之间之间疯传。

可以看出,这些老师本身就有着不小的受众群体,自带流量。如今亲身进入短视频与直播平台,自然是如鱼得水。

经历过大量学习输入、拥有专业知识、对输出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丰富经验、各种心得和技巧的老师们,在客观上为缺乏能够持续输出专业高质量干货内容的“抖快B”们带来了庞大的生力军。

2、“双减”政策的出台,资本撤离教培行业,各大K12教培公司纷纷转型,这些教培机构的老师们只能寻找其他出路。

有些老师直接转型教育行业之外,有些老师由素质教育转型成职业教育,还有些在激烈的竞争中上岸了教师编制。

先不论只看重以往教培行业的高待遇的从业者,对于真正以成为一名优秀教育者为人生理想的老师来说,最想要的还是一个可以供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讲台。

剥开教师行业这一层皮,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内容、情绪和德行,其内在本质还是信息的整理与传播,而信息传播的速度与质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呈现指数型增长,视频直播时代更是一个信息传播质变的时代。

一言以蔽之,视频直播时代的互联网平台对以老师为终身理想的教育从业者来说,最好的也最大的讲台。

也许不是每一位老师都有着这种运气和能力,但那些幸运的有着崇高理想的教育从业者正借助当下的互联网讲台展现着自己的风采,传播着自己的知识。

因此我们不仅能看到“双减”之前的李永乐、罗翔、戴建业等等网红教师,还能看到“双减”之后新东方董宇辉以及猿辅导唐浩的爆火。

当内外因同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终于“天雷勾地火一样”推动了一批老师们成功逆袭转型视频界网红,他们把讲台上的知识以逗乐段子的形式,输出给视频前的观众老爷们。

只是,这种模式会成为常态吗?他们的逆袭与成功,在告诉我们什么?

3、在潜移默化教化什么?

未来是否会出现更多的教培系网红?

答案是肯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注定会有越来越多从象牙塔或商业机构中走出的“老师们”成为网红,通过他们的知识、修养、内涵教化众人,透过文化的力量改变社会。

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些老师们纷纷成为网红,会给社会带来什么?能否纠偏“娱乐至死”的网络环境?又会不会加剧“人人都想成为网红”的社会价值判断?网红老师们输出完自己的干货之后便会寂寥无声,最终昙花一现?

关于纠偏网络环境的问题。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董宇辉在卖大米时用双语从天文讲到地理,从“谷贱伤农”讲到“黑暗森林”,从诗和远方讲到人间烟火,娓娓道来,做到了润物细无声般的知识传播,给人以温暖的力量。

人们在轻滑手指间,就能轻易听到这些以前需要进入课堂正襟危坐才能获得的内容,在获得上我们更轻而易举。这就必然扩大了这些知识影响和渗透的人群范围,从以前的几十数百人变成百万千万人。

这样知识的传授、获取、接受和渗透范围极大扩大,方法更为轻松舒适。这显然是当今轻松时代的更好传播形式。

但是,轻松与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天然是悖反的,知识的求索之路,需要探索与坚持,这不是生活的岁月静好可以轻而易举达成的。

就如同视频网红们的成功,不论他最终传达的是知识,还是生活的“屎尿屁”,最终都会以段子、逗乐、爆点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人们短暂地收获一场畅快淋漓的哈哈大笑,或者一次所谓甘之如饴的知识“马杀鸡”。

视频永远不会把那些网红们曾经的“台下十年功”以慢直播的形式,再倒放十年。所以我们永远在仰望那些偶像精心挑选设计和已经完美准备好的时刻,即使他们视频里呈现的是生活里的琐事,也是他们成功之后的“琐事”。

精明世故的人,可能经过仔细判别,能够分析出这其中的套路和不易,但是如果是孩子们了?青少年了?

他们在没有系统性思维的背景下,还能知道这些成功、逆袭、光鲜、有趣是需要多年学习历练与修行,才能呈现出来的吗?网红在他们眼中,或许只是一个成功强大,能瞬间逗弄几百上千万粉丝神经与钱包的权威代名词。

当娱乐明星逐渐走下神坛,体育明星也在褪去光环,流行文化的教化作用在一代又一代地交替变幻。

只要包括优秀老师在内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工作者们不断成为“网红”,当然会赋予几乎是“娱乐至死”的视频里些许的知识点缀。但是可能更多地,知识还只是视频里的“饭后甜点”,娱乐与刺激,才是“主菜”。

4、写在最后

当然,我们不以最大的恶意揣度别人。只不过,文化的教化,很大程度上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它不会告诉我们,它在十年甚至几代人之后的核爆力量,也不会声张它的任何一丝丝改变。

最近,侄子暑假,他和几个同学来家里玩,刷抖音必然是少不了的,他们口中的游戏主播、网红达人们的故事,如数家珍,让我倍感与时代脱节。

在最近看的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里,妈妈们和孩子们的家常生活让人沉迷。有好几集都听到,孩子们的理想是当网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老师们”争当视频网红

教培的老师,算老师吗?知识网红,算网红吗?

文|奇偶派

现在很多人的梦想,是当网红。这个梦想,已经被一些教培老师快速实现了。

“这是我的二舅,村子里曾经的天才少年。”

7月25日,B站UP主“衣戈猜想”发布的一条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刷爆了朋友圈与社交平台。仅仅在视频发布后的48小时内,“衣戈猜想”涨粉百万,到目前为止,该视频的播放量接近4000万。

“我想把天空大海给你,把大江大河给你。没办法,好的东西就是想分享于你。譬如朝露,譬如晚霞,譬如三月的风和六月的雨,譬如九月的天和十二月的雪......”这是新东方旗下助农直播平台“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直播带货的一幕。如今,东方甄选抖音粉丝已突破2000万,抖查查数据显示,东方甄选直播场均销售额达到近2000万。

无论是将三尺讲台变为直播镜头的董宇辉,还是线上教书转战幕后创作的“衣戈猜想”唐浩,两人都是从教培行业老师转型“逆袭”的成功案例。

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老师们开始转型做网红了?

1、“老师们”的逆袭之路

“关于我高中猿辅导网课宝藏历史老师火了这件事。”一位网友在视频下评论说。

公开资料显示,“二舅侄”唐浩1990年出生于一个小山村,自2013年开始担任北京一私立高中历史老师,随后先后在16年-22年间跳槽至新东方和猿辅导,继续任高中历史网课老师。有人这样介绍他:授课风格幽默风趣,自创“口诀记忆法”“大事年表飞行棋”等,经常能把枯燥晦涩的知识点具像化。

一位熟悉唐浩的网友这样形容他,“老唐说过,猿辅导给他的待遇很好,他也很喜欢猿辅导的,也很舍不得。离开猿辅导是因为想去做自媒体,他很适合啊,专业知识过硬幽默风趣有口才。”

现在看来,唐浩确实有做视频网红的天赋。

他在互联网最早可见的视频是2020年10月的一条抖音,其后他转移至B站并一直更新到现在,一年多的辛勤劳作换来了多条百万甚至千万播放的爆款视频,还让他的全网粉丝靠近100万的门槛。

凡过人之人,必有过人之处。

唐浩的视频虽然有着千奇百怪的选题,但其视频的核心继承了历史学科的科研精神。

如在“宫廷政变实操指南”这一视频中,唐浩以缜密的逻辑、诙谐的语言,从中央禁军的构成为引讲到李隆基的政变策略,从梳理高平陵事变的进军路线讲到夺权后的善后方案。

其中甚至有时间线说明、亲属关系整理,清晰明确犹如教案的视频文案,惹得网友直呼“亲测好用,已经登基三年了。” 而在视频末尾,他甚至还列出了二十多条参考文献,以佐证视频观点。“衣戈猜想”花样百出的选题,内里是实实在在的科普教学。

同样从教培走出并大放异彩的董宇辉则是选择的另一条路线。

“曾经是老师,现在是售货员”,这是29岁的董宇辉贴给自己的标签。

转型前,董宇辉是新东方在线高三英语名师,也是高三英语学科负责人。自2015年大学毕业入职新东方,工作七年内,他带过超50万名学生。

这位成长于陕西农村的90后,小学时没有学过英语。初中时因考了倒数第一而受到英语老师的羞辱,从此奋发图强跃升至年级第一,后来考进梦想大学,研读英语专业。大学毕业的他在受到父亲的启发后,选择加入新东方,成为一名英语老师。当兴趣成为职业,工作第二年的他,便成为新东方史上最年轻的高中英语教研组长。

这一干就是4年,直到2019年,从线下转战线上,董宇辉成为新东方在线的一名网课教师。而正当董宇辉为网课而斗志昂扬时,新东方教育的大厦却轰然坍塌。

受政策、疫情等多重影响,行业巨变,去年,新东方市值下跌90%,营业收入减少80%,员工辞退六万人。去年七月,俞敏洪透露,新东方计划成立大型农业平台,自己将和几百位老师通过直播带货,帮助农产品销售。

而在转型初期,东方甄选的直播效果并不理想。

“双语直播、知识与产品结合。”这是新东方转型直播带货的既定策略。董宇辉在采访中说,“新东方要求老师每年必须读20本书,讲文学、历史,谈天文地理,是我们这些老师的基本功。”

但当他们第一次将这种带着书卷气的博学应用于直播间,网友们并不买单。“一讲英语,谈到哲学、历史,很多网友会不喜欢,觉得无聊,甚至反对,说一些难听的话。”

有人吐槽“不好好卖货说什么英语”,也有人嘲讽“这种长相怎么做直播”

但这种备受质疑的特质,在传统带货“不要99,只要9.9”的风气中独具一格,成为直播带货界的一股清流。

介绍商品时,他中英文切换自如,出口是一连串精妙的比喻,还有信手拈来的诗词歌赋,时不时迸发浓缩智慧的金句。董宇辉的解说,让观众有种感觉:不是在“直播间学了知识”,而是“在课堂上买了点东西”。正是这种知识付费形式的带货,使得东方甄选解锁流量密码。

董宇辉笑称,自己的兵马俑脸型是天赋异禀,走红是个被运气光顾的意外。

比起意外和运气,老师们转型做网红,似乎有着某种天然的优势。

2、教培老师+视频=绝配?

如果单纯从结果看,教培老师要求的口才、幽默、专注、互动,似乎和现如今视频时代要求的网红元素绝配。

不过,从当代网红发展史来看,曾经的老师们恐怕会对网红这名头有些不齿。

网红,顾名思义,在互联网上受追捧走红的人。

互联网技术的改革迭代催生了诸多互联网平台。从最早出现以文字为主要载体的论坛、博客到后来图文并茂的微博、微信、知乎等平台以及以视频、直播为主的抖音、快手、B站。而在这些不同的平台上,涌现了数不胜数的网红。

最早的文字平台,从《此间的少年》一炮而红的江南、《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明月,网络小说的出现也带火了网络作家们。

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到了图文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察觉到互联网的变化,能够使用互联网,最早的“凤姐”“犀利哥”“芙蓉姐姐”通过标新立异、搞怪扮丑的娱乐化方式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第一代网红,而后也有专业化内容出现,大量了解军事、财经、医疗、文艺等领域的人通过互联网平台成为网红。

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流量的时代,在这个流量可以变现的时代,“人人都在寻找网红,人人都想成为网红”。任何人都能通过各种互联网平台成为网红,分一块流量的蛋糕,而网红群体在扩大的同时,也更加多样化。

短视频领域最早的papi酱,到后来的实拍农村生活的华农兄弟、同样是田园乡村美食风格的李子柒、美妆达人李佳琦、因几张照片走红的丁真、王冰冰等等等等,好像出名的大网红大都集中在娱乐领域。

我们可以把人们接受的信息内容分为两种。

一种是“消磨时间”的内容,另一种是“节省时间”的内容。“消磨时间”的内容往往是在人们放松状态下偏娱乐性的内容,而“节省时间”的内容往往是经过信息传播人在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信息中筛选并总结后的内容,也就是所谓的“干货”。

而在当前的互联网传播平台中,娱乐化倾向严重,“消磨时间”的娱乐内容太多,专业性的“节省时间”的干货太少。

这时候,老师当网红的契机就出现了。

虽然比较少,但也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知识网红,例如自然科学领域的李永乐、毕导THU、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人文学科领域的小约翰可汗、罗翔说刑法等等。

只不过专业性知识网红的数量及流量总归是大不如娱乐领域的网红,除了罗翔罗老师貌似也没有一个特别出圈的全民网红。而罗老师作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此前入职厚大法考,也算是教育行业出身。

从说刑法的罗翔到新东方的英语老师董宇辉,再到因“二舅”而爆火的唐浩,教培行业为什么在“抖快B”时代屡屡出现国民级网红?

1、教师和短视频与直播时代相性绝配。教师的本质工作就是在讲台上传递知识,要想让学生更好的吸收学科内容。优秀的教师都有通过简单的小故事把知识点讲得通俗易懂、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能力。更不用说在教培机构,风趣幽默的性格、段子随手拈来的本领往往是一名老师良好口碑的基础。

罗翔老师在讲刑法知识点的各种关于“张三”段子,考研数学老师汤家凤最出名的“你这个年龄段,怎么睡得着觉”,华中师大的文学教授戴建业关于各种诗词的即深刻又趣味的解读,这些在教室里教学直播时留下来的片段被网友们剪成短视频,在借着网络视频平台在用户之间之间疯传。

可以看出,这些老师本身就有着不小的受众群体,自带流量。如今亲身进入短视频与直播平台,自然是如鱼得水。

经历过大量学习输入、拥有专业知识、对输出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丰富经验、各种心得和技巧的老师们,在客观上为缺乏能够持续输出专业高质量干货内容的“抖快B”们带来了庞大的生力军。

2、“双减”政策的出台,资本撤离教培行业,各大K12教培公司纷纷转型,这些教培机构的老师们只能寻找其他出路。

有些老师直接转型教育行业之外,有些老师由素质教育转型成职业教育,还有些在激烈的竞争中上岸了教师编制。

先不论只看重以往教培行业的高待遇的从业者,对于真正以成为一名优秀教育者为人生理想的老师来说,最想要的还是一个可以供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讲台。

剥开教师行业这一层皮,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内容、情绪和德行,其内在本质还是信息的整理与传播,而信息传播的速度与质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呈现指数型增长,视频直播时代更是一个信息传播质变的时代。

一言以蔽之,视频直播时代的互联网平台对以老师为终身理想的教育从业者来说,最好的也最大的讲台。

也许不是每一位老师都有着这种运气和能力,但那些幸运的有着崇高理想的教育从业者正借助当下的互联网讲台展现着自己的风采,传播着自己的知识。

因此我们不仅能看到“双减”之前的李永乐、罗翔、戴建业等等网红教师,还能看到“双减”之后新东方董宇辉以及猿辅导唐浩的爆火。

当内外因同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终于“天雷勾地火一样”推动了一批老师们成功逆袭转型视频界网红,他们把讲台上的知识以逗乐段子的形式,输出给视频前的观众老爷们。

只是,这种模式会成为常态吗?他们的逆袭与成功,在告诉我们什么?

3、在潜移默化教化什么?

未来是否会出现更多的教培系网红?

答案是肯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注定会有越来越多从象牙塔或商业机构中走出的“老师们”成为网红,通过他们的知识、修养、内涵教化众人,透过文化的力量改变社会。

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些老师们纷纷成为网红,会给社会带来什么?能否纠偏“娱乐至死”的网络环境?又会不会加剧“人人都想成为网红”的社会价值判断?网红老师们输出完自己的干货之后便会寂寥无声,最终昙花一现?

关于纠偏网络环境的问题。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董宇辉在卖大米时用双语从天文讲到地理,从“谷贱伤农”讲到“黑暗森林”,从诗和远方讲到人间烟火,娓娓道来,做到了润物细无声般的知识传播,给人以温暖的力量。

人们在轻滑手指间,就能轻易听到这些以前需要进入课堂正襟危坐才能获得的内容,在获得上我们更轻而易举。这就必然扩大了这些知识影响和渗透的人群范围,从以前的几十数百人变成百万千万人。

这样知识的传授、获取、接受和渗透范围极大扩大,方法更为轻松舒适。这显然是当今轻松时代的更好传播形式。

但是,轻松与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天然是悖反的,知识的求索之路,需要探索与坚持,这不是生活的岁月静好可以轻而易举达成的。

就如同视频网红们的成功,不论他最终传达的是知识,还是生活的“屎尿屁”,最终都会以段子、逗乐、爆点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人们短暂地收获一场畅快淋漓的哈哈大笑,或者一次所谓甘之如饴的知识“马杀鸡”。

视频永远不会把那些网红们曾经的“台下十年功”以慢直播的形式,再倒放十年。所以我们永远在仰望那些偶像精心挑选设计和已经完美准备好的时刻,即使他们视频里呈现的是生活里的琐事,也是他们成功之后的“琐事”。

精明世故的人,可能经过仔细判别,能够分析出这其中的套路和不易,但是如果是孩子们了?青少年了?

他们在没有系统性思维的背景下,还能知道这些成功、逆袭、光鲜、有趣是需要多年学习历练与修行,才能呈现出来的吗?网红在他们眼中,或许只是一个成功强大,能瞬间逗弄几百上千万粉丝神经与钱包的权威代名词。

当娱乐明星逐渐走下神坛,体育明星也在褪去光环,流行文化的教化作用在一代又一代地交替变幻。

只要包括优秀老师在内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工作者们不断成为“网红”,当然会赋予几乎是“娱乐至死”的视频里些许的知识点缀。但是可能更多地,知识还只是视频里的“饭后甜点”,娱乐与刺激,才是“主菜”。

4、写在最后

当然,我们不以最大的恶意揣度别人。只不过,文化的教化,很大程度上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它不会告诉我们,它在十年甚至几代人之后的核爆力量,也不会声张它的任何一丝丝改变。

最近,侄子暑假,他和几个同学来家里玩,刷抖音必然是少不了的,他们口中的游戏主播、网红达人们的故事,如数家珍,让我倍感与时代脱节。

在最近看的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里,妈妈们和孩子们的家常生活让人沉迷。有好几集都听到,孩子们的理想是当网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