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科技
编辑|我不是奥特曼
近年来,全球各大科技公司、手机厂商似乎都在抓住“元宇宙”这个新风口,积极筹划着AR/VR相关的产品。去年,OPPO带来了Air Glass智能眼镜,小米也在前不久众筹了一款“米家眼镜相机”,大家都在为即将到来的AR/VR时代做铺垫。苹果作为科技行业的巨头,在这方面的一系列动作也被频繁曝光。
很早之前,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就透露,苹果内部很早之前就在研发AR/VR头戴设备,据说该产品可以自由地在AR和VR之间切换,似乎比目前主流的AR设备要更先进、高端很多。今日,郭明錤再次曝光了该产品的售价,预计售价会在2000~2500美元之间,换算成人民币就是1.35~1.7万元,相当于两台iPhone的价格。
虽然大家都清楚,苹果出品价格肯定是不会便宜的,但这么高昂的一个定价还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苹果的初代AR/VR头戴设备,会不会像AirPods Max头戴式耳机一样,上市就凉了半截呢?
售价破万的苹果头戴设备是否会“见光死”?
郭明錤在最新的苹果研究报告中指出,在苹果2023年将登场的所有新品中,市场对AR/VR头戴设备的期待值最高。毕竟,这应该是苹果近年来最具创新性、颠覆性的一款产品,同时也开辟了一条全新的产品线。市场都很好奇,苹果对AR/VR产品到底会是什么样的一种理解。同时,能否借助苹果在科技行业的高影响力,让AR/VR市场迎来新的春天。
报告预估了苹果AR/VR头戴设备的上市时间,最快会在2023年1月份发布,预计一季度就能购买并体验到苹果AR/VR头显。并且,郭明錤觉得苹果这款新品的售价会在2000美元以上,最高甚至达到3000美元。虽然这样的售价会影响产品出货量,但郭明錤表示,苹果第一代AR/VR头显主要是观察和验证市场需求是否存在,并不是很在意出货量。
可见,即便是苹果在现阶段对AR/VR市场也不抱有太大的信心,并不认为头戴设备会成为取代手机的下一代移动终端。所以,推出第一代产品更多的还是观察市场的反馈,假如消费者购买欲强烈,那必然会推动苹果更快地迭代新品。但如果市场不冷不淡,那未来几年内估计很难看到苹果推出新的AR/VR设备了。
尽管苹果第一代AR/VR设备可能不面向主流消费市场,但这样的价格依旧有些高昂。想要让产品对得起这样的一个价格,苹果必须为其赋予更多创新性的功能或设计,否则只凭“苹果”品牌溢价,很难让市场信服。遗憾的是,目前尚未曝光苹果AR/VR头显的更多细节,我们只能从苹果公布的专利上进行推测。
(图源:美国专利商标局)
2020年6月,美国商标和专利局公布了一项专利,苹果为其AR/VR头显配备了一个可以插入iPhone的眼镜框,并在屏幕和用户眼镜之间加入光学元件,让即便是近视的用户也能准确地聚焦在手机屏幕的图像上,这一点显然是为了VR功能而准备的。
去年2月公布的三份专利,展示了苹果AR/VR头显可能带来的新功能。第一项专利是一种红外传感器电子系统,头显通过红外光谱及相关传感器,并结合图像识别系统,能实时查询食品、植物、动物、电子设备等产品的相关信息,还能检测用户的某些身体指标。另外还有可用于头显设备的自适应面部接口系统,以及眼球追踪技术,都是为增强AR/VR头显而准备的。
(图源:美国专利商标局)
依据专利技术并结合郭明錤的说法,“苹果头戴设备可以在AR和VR模式之间轻松切换”,可以大胆猜测,苹果头显很可能会由两部分组成。基础状态与普通眼镜差不多,支持AR相关功能。用户还可以将其接入“自适应面部接口系统”来获得VR游戏等功能体验。如果苹果能实现这一点,那产品确实具有更强的创新性,会成为一大卖点。但这可能会让产品变得复杂,想要把两种形态都做的优雅好看,还是挺考验苹果的设计功底。
AR/VR设备普及还得靠苹果来推动?
其实,谷歌、Mate等科技大厂很早之前就尝试性的推出不少AR/VR设备,但一直不温不火,并没有在行业内引起太大的波澜,也没能推动产品的普及。这么多年AR/VR发展如此缓慢,一方面是因为设备的价格太贵了,消费者尝鲜门槛过高。另一方面则是配套的软件以及应用场景严重缺失,AR/VR设备买回来也没啥用,并没有太大实用性,VR游戏也同样少得可怜。
消费者接触比较多的主要是VR设备,如Oculus quest、HTC Vive等。这类产品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售价也比较便宜,最低的只要两三千。但VR设备需要有大量的软件内容支撑,目前市面上并没有太多优秀的VR影视作品或VR游戏,很多人买了设备回去不到一周就吃尘了。VR一体机尝鲜门槛确实比较低,但实用性也确实比较有限。
AR眼镜的技术门槛会相对高一些,如Google Glasses、OPPO Air Glass等。另外还有综合能力更强的MR设备,代表作就是微软的Hololens。这些产品能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结合,带来更强的交互性。但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并没有实际的应用场景,而且价格也非常高。所以,AR眼镜一般面向高端专业用户或企业用户,很少在消费市场出售。
在“元宇宙”概念的推动下,近两年全球AR/VR设备的出货量迎来暴涨。IDC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的出货量达到1123万台,同比增长92.1%,其中VR设备占到1095万台,80%均是Oculus品牌产品。今年一季度,VR设备出货量同比暴涨241.6%达到356.3万台,预计全年出货量将达到1390万台,同比增长26.6%。
从数据上看,AR/VR设备确实迎来较快的增长,但市场规模依旧很小,与年销量十几亿的智能手机相比,完全不是同个体量。并且,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冷却,AR/VR设备可能难以找到增长点,一旦消费者热情退去,可能又只剩一地鸡毛。所以,大家都很期待苹果的入场,希望借助苹果的影响力,让AR/VR设备能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扩大市场规模。
但是,小雷觉得即便有苹果的加入,AR/VR市场还是很难被点燃。苹果确实有不小的影响力,但也无法凭借一己之力改变市场。AR/VR设备现阶段对消费者的实用意义真的不强,生活中根本没有实际的场景需求,很难将产品推荐给更多的消费者。而且,苹果AR/VR头显的价格也非常昂贵,即便真的有人想要尝鲜,也很难支付起高昂的学费。
回到AR/VR设备本身,这类产品远不如手机那么便携,对使用场景的限制很大。像很多商场里的VR体验馆,都需要搭建专门的房间或平台,普通消费者根本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对于一款无法带出室内,游戏娱乐体验又远不如索尼PS5、任天堂Switch的产品,真的很难吸引到消费者为其买单。
不过,苹果一旦推出AR/VR设备,确实也能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让其他品牌更加有信心推出好的产品,甚至形成与苹果竞争这样一种趋势。同时,苹果选择拿出这样一款产品,自然也会大力投资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AR/VR游戏、AR教学应用等。尽管短期内较难取得成效,但也能为以后做好铺垫。
目前,AR/VR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应用场景缺失和软件内容资源匮乏。元宇宙概念的兴起确实带动行业展开一些行动,但这股东风一过,消费者似乎更加不看好AR/VR产品了。所以,几年内AR/VR设备应该很难规模化普及,或许需要苹果、微软、索尼、谷歌等大厂的合力推动,才真的有望让AR/VR设备成为未来的移动终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