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预制菜陷混战,洗牌即将开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预制菜陷混战,洗牌即将开始

泥沙俱下,大浪淘沙。

文|驼鹿新消费 王辰

编辑|李君

2022年,预制菜风口之盛,可与当年O2O、共享经济有一拼。

目前市场上除了有像趣店这样跨界而来的企业,在预制菜领域还有专业、餐饮、速冻肉制食品、调味品等领域的企业都进入这一行业。

预制菜真那么香吗?有数据显示,目前行业规模达4000亿,2025年预计超8000亿元,未来有望超2万亿元。

不过,预制菜领域虽然很热,但行业没有明确的标准,预制菜的范围很大,使得很多企业向预制菜概念靠拢,由此也导致行业企业良莠不齐,存在小、散、乱的情况。

01 千军万马齐杀入

目前看,专业预制菜企业是风口下最早受益的企业。

2008年成立的味知香一直默默无闻,2021年却上市成功,被称为“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是从事预制菜研发、制造的较大规模企业,在各大城市开设味知香门店1600余家。2021年实现营收7.65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6%。代表的菜品有黑椒牛柳等。

预制菜可以解决餐饮行业痛点,所以餐饮企业是最热衷预制菜的。目前,不少餐饮企业已经通过中央厨房预制菜肴,再进一步深化就是预制菜。

各个餐饮企业都是虎视眈眈,胃口很大。海底捞推出了包括宫保虾球、辣子鸡丁等川菜,以及番茄土豆烧牛肉、酸菜鱼、大盘鸡等经典菜。西贝也要投资10亿元自建中央厨房,打造预制菜品牌 " 贾国龙功夫菜 "。

西贝董事长贾国龙还表示,“餐饮人一直觉得自己是手艺人,但实际现在餐饮已经从手艺时代进入了科技时代,这一定是餐饮行业未来的趋势。”

餐饮企业有厨师资源,也有研发能力,并且直接对接消费者,能够更精准的获知消费者的口味和喜好。堂食门店也是推广预制菜产品的绝佳平台。

新消费品牌入局者也是其中的重要力量。新消费企业迎合了新消费人群、新场景和新渠道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创新力,能够创造出高颜值,多口味的创新产品。

佳沃食品原总经理陈建华创立花花食界主打西餐领域预制菜,他认为,中餐企业布局也很早,大企业很多,竞争相对激烈。中国餐饮市场中西餐的比例约为8:2,西餐相对空间较大。目前,花花食界已经推出了35款单品,涉及西餐的头盘、汤品、主菜、主食、酱料等菜品,

从瑞幸出局的陆正耀在今年年初筹备了一个“舌尖工坊”的预制菜新项目。以便宜的价格优势进入预制菜领域。速烹菜价格是餐厅的50%-60%。

与钟薛高同源的理象国,成为预制菜的新人。依托原有的冷链优势,基于餐饮端通过供应链标准化来降低成本的需求,理象国开始进到预制菜to C端的赛道。春节期间理象国推出了年菜系列,包括佛跳墙和盆菜。

当然,目前实力最为强劲的入局者,还是那些冷冻食品和肉制品企业。这些企业很有可能会是最后“摘桃子”的人。

安井食品号称投资10亿元建设预制菜肴生产项目;双汇成立了餐饮事业部,推出家宴系列、筷乐星厨系列菜肴预制产品;新希望旗下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推出了农家小酥肉、香酥排骨、香卤耙肥肠等预制菜产品;金龙鱼在杭州、重庆、廊坊、西安等地筹建丰厨中央厨房园区,产品将涵盖学生餐、营养餐、便当、预制菜、调味酱、净菜、面制品等。

这些企业都是千亿级、百亿级的大企业,从供应链、生产端、渠道端、终端都有绝对优势,并且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并且这些企业把预制菜作为其提升经营规模,以及第二增长曲线的起点,把预制菜整体企业的门槛拉高了。

这些传统企业的品牌标签是速冻食品、粮油、火腿肠等等,现在都进入预制菜企业,难道真的是“万企都做预制菜,万物皆可预制化”吗?这也在一个侧面说明了行业对预制菜的定义和标准并没有统一,在这个阶段大家都在野蛮生长。而当行业标准出台后,很有可能一些企业会被行业甩掉。

02 需求崛起,老酒换新瓶

之所以近年来众多企业布局预制菜,主要因为受到来自B端和C端较大的需求推动所致。

B端的需求主要来自餐饮行业。餐饮行业有三大成本压力,包括人力成本增加,商业地产租金,以及原材料的成本高企,导致利润率低。加之餐饮连锁化和外卖需求,高效产品服务配套,预制菜供应链成为提升效率的解决方案。

《2020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被调查企业的房租及物业成本、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这三项的增速分别达到了3.39%,2.1%,3.69%。疫情之下,收入锐减,餐饮行业“三高”问题更加凸显。房租、原材料、人工的成本占比分别占到30%、40%和30%。

另一方面,在疫情影响下,餐饮消费受到影响,C端家庭消费增加。冷冻产品、预制菜和预制主食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通过布局中央厨房或者与预制菜生产企业合作引入预制菜。C端消费者购买预制菜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快捷,且超五成消费者购买预制菜的次数提升,C端预制菜蕴藏巨大增长潜力。

虽然需求扩大市场预期也很大,且非常火爆。但预制菜并不是新概念,发展已数十年,上世纪90年代就出现了“净菜”的概念,这两年的火爆,来自于政策支持以及疫情对消费习惯改变的影响。

目前,市场上涉及预制菜的企业达6.6万家,5年内注册的企业占据了一半以上。2021年新增超1000家,注册资金在100万以内的企业占比超50%,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元的只有12%。

这就是意味着,很多企业就是有个工厂就上,能做成什么情况再说。所以,预制菜领域虽然有很多企业涌入,但尚未出现像乳企和饮用水企业那样的高市场集中度,行业发展还处在野蛮发展的发展初级,企业都在布局抢跑。

不过,虽然市场处在初级阶段,但预制菜并非新行业,它是老品新作的代表。是在新消费需求、新场景和新渠道下的产品和模式的重构。例如到家模式化、便利店渠道以及新品牌出现的促进。

小乱散,也就意味着大机会。预制菜领域一定会出现独角兽品牌,并且在细分赛道通过在C端的布局出现品牌企业,在资本和政策的推动下,出现了多样化的产品。不过最后将是品牌竞争,最终行业将在标准化的情况下,出现较大规模的洗牌。

究竟谁会最终成为行业独角兽,谁又会被行业淘汰,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预制菜陷混战,洗牌即将开始

泥沙俱下,大浪淘沙。

文|驼鹿新消费 王辰

编辑|李君

2022年,预制菜风口之盛,可与当年O2O、共享经济有一拼。

目前市场上除了有像趣店这样跨界而来的企业,在预制菜领域还有专业、餐饮、速冻肉制食品、调味品等领域的企业都进入这一行业。

预制菜真那么香吗?有数据显示,目前行业规模达4000亿,2025年预计超8000亿元,未来有望超2万亿元。

不过,预制菜领域虽然很热,但行业没有明确的标准,预制菜的范围很大,使得很多企业向预制菜概念靠拢,由此也导致行业企业良莠不齐,存在小、散、乱的情况。

01 千军万马齐杀入

目前看,专业预制菜企业是风口下最早受益的企业。

2008年成立的味知香一直默默无闻,2021年却上市成功,被称为“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是从事预制菜研发、制造的较大规模企业,在各大城市开设味知香门店1600余家。2021年实现营收7.65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6%。代表的菜品有黑椒牛柳等。

预制菜可以解决餐饮行业痛点,所以餐饮企业是最热衷预制菜的。目前,不少餐饮企业已经通过中央厨房预制菜肴,再进一步深化就是预制菜。

各个餐饮企业都是虎视眈眈,胃口很大。海底捞推出了包括宫保虾球、辣子鸡丁等川菜,以及番茄土豆烧牛肉、酸菜鱼、大盘鸡等经典菜。西贝也要投资10亿元自建中央厨房,打造预制菜品牌 " 贾国龙功夫菜 "。

西贝董事长贾国龙还表示,“餐饮人一直觉得自己是手艺人,但实际现在餐饮已经从手艺时代进入了科技时代,这一定是餐饮行业未来的趋势。”

餐饮企业有厨师资源,也有研发能力,并且直接对接消费者,能够更精准的获知消费者的口味和喜好。堂食门店也是推广预制菜产品的绝佳平台。

新消费品牌入局者也是其中的重要力量。新消费企业迎合了新消费人群、新场景和新渠道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创新力,能够创造出高颜值,多口味的创新产品。

佳沃食品原总经理陈建华创立花花食界主打西餐领域预制菜,他认为,中餐企业布局也很早,大企业很多,竞争相对激烈。中国餐饮市场中西餐的比例约为8:2,西餐相对空间较大。目前,花花食界已经推出了35款单品,涉及西餐的头盘、汤品、主菜、主食、酱料等菜品,

从瑞幸出局的陆正耀在今年年初筹备了一个“舌尖工坊”的预制菜新项目。以便宜的价格优势进入预制菜领域。速烹菜价格是餐厅的50%-60%。

与钟薛高同源的理象国,成为预制菜的新人。依托原有的冷链优势,基于餐饮端通过供应链标准化来降低成本的需求,理象国开始进到预制菜to C端的赛道。春节期间理象国推出了年菜系列,包括佛跳墙和盆菜。

当然,目前实力最为强劲的入局者,还是那些冷冻食品和肉制品企业。这些企业很有可能会是最后“摘桃子”的人。

安井食品号称投资10亿元建设预制菜肴生产项目;双汇成立了餐饮事业部,推出家宴系列、筷乐星厨系列菜肴预制产品;新希望旗下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推出了农家小酥肉、香酥排骨、香卤耙肥肠等预制菜产品;金龙鱼在杭州、重庆、廊坊、西安等地筹建丰厨中央厨房园区,产品将涵盖学生餐、营养餐、便当、预制菜、调味酱、净菜、面制品等。

这些企业都是千亿级、百亿级的大企业,从供应链、生产端、渠道端、终端都有绝对优势,并且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并且这些企业把预制菜作为其提升经营规模,以及第二增长曲线的起点,把预制菜整体企业的门槛拉高了。

这些传统企业的品牌标签是速冻食品、粮油、火腿肠等等,现在都进入预制菜企业,难道真的是“万企都做预制菜,万物皆可预制化”吗?这也在一个侧面说明了行业对预制菜的定义和标准并没有统一,在这个阶段大家都在野蛮生长。而当行业标准出台后,很有可能一些企业会被行业甩掉。

02 需求崛起,老酒换新瓶

之所以近年来众多企业布局预制菜,主要因为受到来自B端和C端较大的需求推动所致。

B端的需求主要来自餐饮行业。餐饮行业有三大成本压力,包括人力成本增加,商业地产租金,以及原材料的成本高企,导致利润率低。加之餐饮连锁化和外卖需求,高效产品服务配套,预制菜供应链成为提升效率的解决方案。

《2020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被调查企业的房租及物业成本、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这三项的增速分别达到了3.39%,2.1%,3.69%。疫情之下,收入锐减,餐饮行业“三高”问题更加凸显。房租、原材料、人工的成本占比分别占到30%、40%和30%。

另一方面,在疫情影响下,餐饮消费受到影响,C端家庭消费增加。冷冻产品、预制菜和预制主食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通过布局中央厨房或者与预制菜生产企业合作引入预制菜。C端消费者购买预制菜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快捷,且超五成消费者购买预制菜的次数提升,C端预制菜蕴藏巨大增长潜力。

虽然需求扩大市场预期也很大,且非常火爆。但预制菜并不是新概念,发展已数十年,上世纪90年代就出现了“净菜”的概念,这两年的火爆,来自于政策支持以及疫情对消费习惯改变的影响。

目前,市场上涉及预制菜的企业达6.6万家,5年内注册的企业占据了一半以上。2021年新增超1000家,注册资金在100万以内的企业占比超50%,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元的只有12%。

这就是意味着,很多企业就是有个工厂就上,能做成什么情况再说。所以,预制菜领域虽然有很多企业涌入,但尚未出现像乳企和饮用水企业那样的高市场集中度,行业发展还处在野蛮发展的发展初级,企业都在布局抢跑。

不过,虽然市场处在初级阶段,但预制菜并非新行业,它是老品新作的代表。是在新消费需求、新场景和新渠道下的产品和模式的重构。例如到家模式化、便利店渠道以及新品牌出现的促进。

小乱散,也就意味着大机会。预制菜领域一定会出现独角兽品牌,并且在细分赛道通过在C端的布局出现品牌企业,在资本和政策的推动下,出现了多样化的产品。不过最后将是品牌竞争,最终行业将在标准化的情况下,出现较大规模的洗牌。

究竟谁会最终成为行业独角兽,谁又会被行业淘汰,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