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华为“卸下”花粉,论坛走到终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华为“卸下”花粉,论坛走到终点

花粉俱乐部下线,手机论坛时代完结。

摄影:界面新闻 曾宇

文|螺旋实验室 天宇

编辑|坚果

曾见证华为手机兴衰的花粉俱乐部也将行至终途。

2022年8月8日,华为花粉俱乐部官方发布公告称,因业务调整,花粉俱乐部原有相关数据及业务将于2022年Q4迁入我的华为APP,届时,花粉俱乐部App端、PC端、Wap端将停止运营。

螺旋实验室注意到,花粉俱乐部上线于2012年,是华为官方以服务“花粉”为宗旨的综合性网站,提供华为手机资讯、系统内测等功能,并且还是众多花粉交流的主阵地。

虽然花粉俱乐部并不会完全湮灭,而是嵌入到我的华为APP中,但是结合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花粉俱乐部的下线,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昭示了手机论坛时代的完结。

1、手机论坛曾百花齐放

虽然随着智能手机的诞生,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催生出了众多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让品牌与用户贴得更近,但是在智能手机发展之初,以桌面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Web2.0还是时代的主旋律。

2006年3月,百度副总裁梁冬曾对外表示:“百度贴吧将成为web2.0时代的代表作。”此时,大部分网友都在以百度贴吧为代表的兴趣社区广泛交流。官方资料显示,2005年中,百度贴吧的贴吧数量达到3000万个,较年初增长200%.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开粉丝文化先河的魅族创始人黄章,看到了论坛之于品牌的意义。

2002年,在新加坡合资企业爱琴公司工作的黄章被管理层相中,成为公司的总经理。在爱琴公司时,黄章主导的MP3,具备众多革命性功能,比如,续航最高可达20小时、机身拥有128MB存储空间等。

不过随着产品的热销,在爱琴公司,黄章和管理层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前者只希望在公司官网的反馈界面与用户沟通,精进产品,而后者则希望在各个渠道大打广告。

随后,黄章离开爱琴公司,并于2002年底,创办了魅族。耐人寻味的是,魅族的诞生也颇具“论坛”特色——imp3闪存论坛上一个名叫“全能国货”的ID,介绍了魅族品牌,魅族就诞生了。而“全能国货”其人,自然就是黄章。

创办魅族后,黄章继续“沉迷”于论坛,和用户直接沟通,听取用户的意见,改进产品。甚至直到移动互联网时代,黄章依然固守论坛。

比如,2019年中,有魅友在魅族论坛询问“魅族什么时候出5G版手机?”随后,黄章回复道:“5G别急,刚开始的5G手机又笨又重,即使只用4G也更耗电。我们会在明年推出5G手机,但我个人认为后年的5G手机对消费者来说才算基本成熟。”

诚然,在魅族发展的后期,黄章的有些言论颇具争议,但整体来看,正是由于黄章坚持在论坛和用户互动,魅族才得以拥有众多的“煤友”。

事实上,不止魅族,创办小米之前,雷军曾多次向黄章讨教经验,创办小米后,雷军也通过论坛,将粉丝文化发展到极致。比如,小米经常在发布会上展示的“100个梦想的赞助商”,就是小米论坛早期的100位用户。

在小米成功“破圈”,成为国民品牌之后,各大智能手机厂商几乎都打造了自己的官方手机论坛。比如,2013年2月,罗永浩正式推出了锤子科技智能手机操作系统“Smartisan OS”,4月,锤子科技就与V4团队创办了锤子社区。

除了智能手机厂商,也有一些创业者看到了智能手机市场爆发,催生出来的用户交流欲望,因而创办了众多“对口”的论坛。

比如,苹果家族有威锋和MacX等论坛,安卓手机能找到机锋、安智等论坛,甚至诺基亚手机辉煌的时候,都有DOSPY塞班等论坛。

其实智能手机发展之初,相应的论坛火爆一时,和贴吧、猫扑、天涯等论坛是当时的舆论主阵地是一个道理。在PC是主要上网设备,以及网页是主要内容呈现形式的基础上,定向提供内容的论坛,很容易聚集对某一内容感兴趣的用户,因而产生一定的商业价值。

2、品牌和用户相互成就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智能手机厂商之所以选择主动运营官方手机论坛,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品牌营销,更大程度上,其实也是因为意识到了品牌和用户可以相互成就。

对于用户来说,早期的安卓系统功能并不完备,因此,很多用户往往都有“找资源”的需求。比如,有的用户可能对系统默认界面不满意,那么其就有找寻壁纸、字体、主题包等资源的欲望。

而论坛恰好可以满足用户的这种需求。以现在的威锋网为例,在iPhone手机综合讨论类目下,其细分了自iPhone 1-iPhone 13等十几个类目,这些意味着使用各代iPhone的用户,都找到志同道合的网友,向网友请教问题,找寻资源。

另一方面,官方论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网友的“精神”家园。即使某一品牌可能争议比较大,在官方论坛中,很多网友也可以友善交流用机感受,一起讨论产品。

比如,花粉俱乐部一篇名为《隐私保护不该是奢侈品,简单才是鸿蒙3的真谛》的帖子,就收获了近5000次阅读,大部分网友在评论区都发表友好的评论。

对于智能手机厂商来说,论坛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除了可以更好地维护粉丝文化,论坛也能成为品牌下放新功能的窗口。

尤其在一些重大更新的节点,论坛更是承载了忠实用户的狂热情绪,2021年6月2日,华为发布了HarmonyOS 2.0,并同步放出了升级机型目录。随后,大量华为用户一起涌入花粉俱乐部,导致华为的服务器一度崩溃。

3、论坛的时代已经过去

不过诚如开头所言,手机论坛的时代即将走向终点。近两年,除了华为关闭花粉俱乐部,锤子手机等厂商也关停了自家的论坛。

智能手机厂商关停论坛最直接的原因,想必还是因为智能手机行业已经江河日下,用户对新产品新技术越发没有兴趣。2022年2月,Counterpoint Research就曾对外表示,“目前用户的平均换机周期已超过31个月,手机市场整体都是微创新。”

当然了,虽然智能手机行业持续萎靡,但是智能手机依然是大众计算平台,存量流量依然有十几亿。因此,智能手机厂商依然选择关停论坛,或许是考虑到,随着系统的更新,用户已经很少再到处“求资源”。以华为手机为例,不论是壁纸、字体还是主题、铃声,其官方商店应有尽有。

其实上述趋势,恰恰揭示了移动互联网去中心化的内容发展方向。此前,主题设计师需要在中心化的论坛,才能找到有需要的用户;现在,厂商搭建的平台,直接就可以让主题设计师和用户相衔接。

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催生出的图文、短视频、中长视频等内容,也对论坛的解体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近两年,自媒体行业蓬勃发展,各大KOL层出不穷。这些KOL产出内容的播放量,动辄百万级,自然而然成为品牌粉丝聚集的流量池。

比如,钟文泽于2022年7月27日产出的鸿蒙3评测,在B站上已收获近百万次播放,超5000条评论。评论的主要内容,都是在讨论鸿蒙以及华为手机。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承载了昔日手机论坛的绝大部分功能。

总而言之,虽然以花粉俱乐部为代表的智能手机论坛已经日薄西山,但是此类论坛对于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众多手机论坛相继关停,其实只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之后,手机论坛已经无力再提供更高的存在价值,因为用户和手机厂商们,都已经找到了更有效的连接方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华为

6.8k
  • 盘前机会前瞻| 华为每年投入超60亿激励开发者,鸿蒙系统迎来快速释放期,这几家鸿蒙产业链企业有望持续受益(附概念股)
  • 9月11日投资早报|延迟退休决定草案提请审议,华为发布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手机,今日一只新股上市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华为“卸下”花粉,论坛走到终点

花粉俱乐部下线,手机论坛时代完结。

摄影:界面新闻 曾宇

文|螺旋实验室 天宇

编辑|坚果

曾见证华为手机兴衰的花粉俱乐部也将行至终途。

2022年8月8日,华为花粉俱乐部官方发布公告称,因业务调整,花粉俱乐部原有相关数据及业务将于2022年Q4迁入我的华为APP,届时,花粉俱乐部App端、PC端、Wap端将停止运营。

螺旋实验室注意到,花粉俱乐部上线于2012年,是华为官方以服务“花粉”为宗旨的综合性网站,提供华为手机资讯、系统内测等功能,并且还是众多花粉交流的主阵地。

虽然花粉俱乐部并不会完全湮灭,而是嵌入到我的华为APP中,但是结合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花粉俱乐部的下线,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昭示了手机论坛时代的完结。

1、手机论坛曾百花齐放

虽然随着智能手机的诞生,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催生出了众多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让品牌与用户贴得更近,但是在智能手机发展之初,以桌面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Web2.0还是时代的主旋律。

2006年3月,百度副总裁梁冬曾对外表示:“百度贴吧将成为web2.0时代的代表作。”此时,大部分网友都在以百度贴吧为代表的兴趣社区广泛交流。官方资料显示,2005年中,百度贴吧的贴吧数量达到3000万个,较年初增长200%.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开粉丝文化先河的魅族创始人黄章,看到了论坛之于品牌的意义。

2002年,在新加坡合资企业爱琴公司工作的黄章被管理层相中,成为公司的总经理。在爱琴公司时,黄章主导的MP3,具备众多革命性功能,比如,续航最高可达20小时、机身拥有128MB存储空间等。

不过随着产品的热销,在爱琴公司,黄章和管理层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前者只希望在公司官网的反馈界面与用户沟通,精进产品,而后者则希望在各个渠道大打广告。

随后,黄章离开爱琴公司,并于2002年底,创办了魅族。耐人寻味的是,魅族的诞生也颇具“论坛”特色——imp3闪存论坛上一个名叫“全能国货”的ID,介绍了魅族品牌,魅族就诞生了。而“全能国货”其人,自然就是黄章。

创办魅族后,黄章继续“沉迷”于论坛,和用户直接沟通,听取用户的意见,改进产品。甚至直到移动互联网时代,黄章依然固守论坛。

比如,2019年中,有魅友在魅族论坛询问“魅族什么时候出5G版手机?”随后,黄章回复道:“5G别急,刚开始的5G手机又笨又重,即使只用4G也更耗电。我们会在明年推出5G手机,但我个人认为后年的5G手机对消费者来说才算基本成熟。”

诚然,在魅族发展的后期,黄章的有些言论颇具争议,但整体来看,正是由于黄章坚持在论坛和用户互动,魅族才得以拥有众多的“煤友”。

事实上,不止魅族,创办小米之前,雷军曾多次向黄章讨教经验,创办小米后,雷军也通过论坛,将粉丝文化发展到极致。比如,小米经常在发布会上展示的“100个梦想的赞助商”,就是小米论坛早期的100位用户。

在小米成功“破圈”,成为国民品牌之后,各大智能手机厂商几乎都打造了自己的官方手机论坛。比如,2013年2月,罗永浩正式推出了锤子科技智能手机操作系统“Smartisan OS”,4月,锤子科技就与V4团队创办了锤子社区。

除了智能手机厂商,也有一些创业者看到了智能手机市场爆发,催生出来的用户交流欲望,因而创办了众多“对口”的论坛。

比如,苹果家族有威锋和MacX等论坛,安卓手机能找到机锋、安智等论坛,甚至诺基亚手机辉煌的时候,都有DOSPY塞班等论坛。

其实智能手机发展之初,相应的论坛火爆一时,和贴吧、猫扑、天涯等论坛是当时的舆论主阵地是一个道理。在PC是主要上网设备,以及网页是主要内容呈现形式的基础上,定向提供内容的论坛,很容易聚集对某一内容感兴趣的用户,因而产生一定的商业价值。

2、品牌和用户相互成就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智能手机厂商之所以选择主动运营官方手机论坛,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品牌营销,更大程度上,其实也是因为意识到了品牌和用户可以相互成就。

对于用户来说,早期的安卓系统功能并不完备,因此,很多用户往往都有“找资源”的需求。比如,有的用户可能对系统默认界面不满意,那么其就有找寻壁纸、字体、主题包等资源的欲望。

而论坛恰好可以满足用户的这种需求。以现在的威锋网为例,在iPhone手机综合讨论类目下,其细分了自iPhone 1-iPhone 13等十几个类目,这些意味着使用各代iPhone的用户,都找到志同道合的网友,向网友请教问题,找寻资源。

另一方面,官方论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网友的“精神”家园。即使某一品牌可能争议比较大,在官方论坛中,很多网友也可以友善交流用机感受,一起讨论产品。

比如,花粉俱乐部一篇名为《隐私保护不该是奢侈品,简单才是鸿蒙3的真谛》的帖子,就收获了近5000次阅读,大部分网友在评论区都发表友好的评论。

对于智能手机厂商来说,论坛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除了可以更好地维护粉丝文化,论坛也能成为品牌下放新功能的窗口。

尤其在一些重大更新的节点,论坛更是承载了忠实用户的狂热情绪,2021年6月2日,华为发布了HarmonyOS 2.0,并同步放出了升级机型目录。随后,大量华为用户一起涌入花粉俱乐部,导致华为的服务器一度崩溃。

3、论坛的时代已经过去

不过诚如开头所言,手机论坛的时代即将走向终点。近两年,除了华为关闭花粉俱乐部,锤子手机等厂商也关停了自家的论坛。

智能手机厂商关停论坛最直接的原因,想必还是因为智能手机行业已经江河日下,用户对新产品新技术越发没有兴趣。2022年2月,Counterpoint Research就曾对外表示,“目前用户的平均换机周期已超过31个月,手机市场整体都是微创新。”

当然了,虽然智能手机行业持续萎靡,但是智能手机依然是大众计算平台,存量流量依然有十几亿。因此,智能手机厂商依然选择关停论坛,或许是考虑到,随着系统的更新,用户已经很少再到处“求资源”。以华为手机为例,不论是壁纸、字体还是主题、铃声,其官方商店应有尽有。

其实上述趋势,恰恰揭示了移动互联网去中心化的内容发展方向。此前,主题设计师需要在中心化的论坛,才能找到有需要的用户;现在,厂商搭建的平台,直接就可以让主题设计师和用户相衔接。

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催生出的图文、短视频、中长视频等内容,也对论坛的解体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近两年,自媒体行业蓬勃发展,各大KOL层出不穷。这些KOL产出内容的播放量,动辄百万级,自然而然成为品牌粉丝聚集的流量池。

比如,钟文泽于2022年7月27日产出的鸿蒙3评测,在B站上已收获近百万次播放,超5000条评论。评论的主要内容,都是在讨论鸿蒙以及华为手机。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承载了昔日手机论坛的绝大部分功能。

总而言之,虽然以花粉俱乐部为代表的智能手机论坛已经日薄西山,但是此类论坛对于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众多手机论坛相继关停,其实只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之后,手机论坛已经无力再提供更高的存在价值,因为用户和手机厂商们,都已经找到了更有效的连接方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