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经故事荟 王红霞
编辑|陈纪英
今日是中元节,宜祭祖先、祈平安,是一个难得能“名正言顺”谈生死的日子。
毕竟,日常中大众习惯避讳这个话题。但也有少部分人选择尊重生死无常的朴素常识,提前考虑身后事。
22岁那年,阿舒写下人生中第一份遗嘱,写第一句话“爸爸妈妈对不起,很遗憾没能陪你们走下去”时,这个假想的死亡情景让她瞬间泪崩,整篇遗嘱只有一页纸,却用了三个小时。
其实并没有什么事发生,她只是未雨绸缪。
像阿舒这样立遗嘱的年轻人虽然小众,但却日趋增加。
根据《2021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显示,2021年80后、90后和00后在中华遗嘱库立遗嘱总人数达1653人,比2020年增长了78.6%,其中最年轻的是 17 周岁。
这并非噱头,他们是通过这张纸,把奋斗所得连同爱、遗憾、歉疚等复杂情感传递给了重要的人。
《财经故事荟》采访了6位立遗嘱的年轻人,有人临近中年理性权衡,有人未雨绸缪深情嘱托,有人待之慎重,也有人视如平常,而他们的共性皆是坦然接受意外的可能,尊重死亡的发生。
遗嘱只有一页纸,我却写了三个小时
阿舒 1995年人 22岁立遗嘱 重庆
2017年临近大学毕业时,我偶然看到一篇立遗嘱的文章,具体是什么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我特别认同,半夜立马爬起来,在电脑上写下了我的第一份遗嘱。
写第一句话“爸爸妈妈对不起,很遗憾没能陪你们走下去,我爱你们”时,我就开始哭,整篇遗嘱只写了一页Word,我却花了三个小时。
那时候真的代入到了死亡的真实状态,每个字都注入了情感,遗憾、愧疚的复杂情绪交织在一起。
写完后,我如释重负,像完成了一件大事。第二天我把遗嘱密码交给最好的朋友,跟她说,只要我出了意外,就把这个打开。
她当然很诧异,追问我发生了什么。其实我只是觉得生死无常,应该在意外到来前做好安排。
这个认知和初恋男友有关,他比较悲观,还有点抑郁倾向,再加上抽烟喝酒的习惯,他断言自己活不过30岁,而且也不必活那么久。
巧合的是,我很喜欢的美国反叛富家千金Edie Sedgwick也说过同样的话,最终她在28岁因服用过量药物去世。直到现在,我的QQ背景还是她。
这些事情让我深感死亡很平常,全世界每天都有意外发生,不知道哪天就会落到自己身上。
我想给家人留下一些只言片语,聊以慰藉他们的悲痛,希望他们能为自己活,不要在我走了后失去支柱。我委托弟弟代我照顾好爸妈,也希望爸妈能尊重我的意愿做器官捐献,帮助更多人生存下去。
阿舒的器官捐献卡
我还写好了社交账号的密码,希望朋友到时帮我宣布死讯。拜托她将初恋情书和礼物归还给初恋男友,虽然我们已经分手六年,但他存在于我整个青春里。希望他到时候会痛哭、懊悔,然后永远挂念。
还有一小部分是财产分配,我名下有两套房产,因为爸妈离异,爸爸再婚。虽然我相信爸爸这么好的人,不会争房产,但不确定后妈会不会有其他心思,所以我将大的一套分给了妈妈。
其实这个遗嘱并不具备法律效力,但我相信爸妈会尊重我的意愿,所以并不在乎遗嘱公证,财产之外的那些交代才是更重要的。
每一两年我都会有一些更新,有时是存款的安排,有时是想说的话。
我曾在聊天时和爸妈随口提过我有遗嘱,但他们以为我在开玩笑,而且一听到死亡就比较抗拒。
但我不避讳这些,包括对我的朋友们,我会很大方的告诉他们,我有立遗嘱。
毕竟,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
我妈突然病重,我硬着头皮劝她和我一起立遗嘱
李果 1983年人 38岁立遗嘱 广州
去年我妈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才50岁却像七八十岁那么虚弱,走路都可能倒下来,而且诊断不出原因,我担心发生突发状况。
我是家里独生女,名下的房产我和我妈各占一半,按照大多数人的观念,独生子女肯定是唯一继承人。
但我从毕业就做保险,看过太多房产继承争议的案例。我做了研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我外婆还健在,假如我妈先于外婆离世,那外婆有权继承我妈的那部分,再之后会依次流到我舅、我表弟手里。
这套房子是我们辛苦打拼下来的,花了420万,目前还在供房贷。8年前我挺着5个月的大肚子四处看房,夏天汗流浃背的,内心只有一个想法,给我妈养老和小孩成长提供一个好环境。
谁都不希望分给不相关的人,我决定和我妈谈谈。
但这不是件容易的事,老人可能会想,我还没死就想分我的钱,所以我是硬着头皮去聊的。
我给她剖析现状,提出做遗嘱公证。我妈虽然接受了,但很紧张,会反复确认“遗嘱继承是不是死了之后才会办理”,要跟她解释很多次。
最终我们各自立了一份遗嘱,将房产和其他财产都给了我儿子,全程很顺利,花了800多块,1小时搞定了。
李果的遗嘱公证书
我之所以做公证,而不是自书等其他理论上有法律效力的方式,是因为前车之鉴。几年前我的一个上司病逝前请律师做了见证遗嘱,虽然有正式文本,却因没有拍下当事人正面签名的视频,导致遗嘱仍无效。
公证完遗嘱后,我如释重负,我妈则因为身体原因,意识不如以前清醒,似乎忘了遗嘱的性质,只跟人说把房子给外孙了。
其实这套房子是婚后财产,我也和先生商量过,他也愿意把自己那部分留给儿子,只是男人的行动力不够强,那我就先处理好自己的了。
像我先生这样思想上认同,但行动有惰性的人很多,一些家庭遗憾由此而来。
在公证处,我看到有一个女儿拿着父母的房产证想做公证,但没有父母的遗嘱无法办理,房子只能和她6个兄弟姐妹平分,很让人唏嘘。
在我看来,立遗嘱不是个多么苦大仇深的事儿,就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毕竟,说不定自己哪一天也突然回不来了。
我将财产留给爸妈和孩子,毕竟我先生是有生存能力的成年人
CC 1987年人 27岁立遗嘱 澳洲
我是在9年前和爸妈一起立的遗嘱,契机纯属偶然。
高中毕业后我就去了澳洲留学,到后来工作、结婚、定居。当时一位在澳洲的阿姨回国和我爸妈吃饭时,随口提到自己和女儿都立了遗嘱,建议他们也尽早安排。
我爸妈很惊讶,但并不忌讳,出于财产保护的考虑,他们觉得应该做。最好是一步到位一家人都安排好,所以也叫上了我,只是我们分别是在澳洲和国内进行的。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他们去国内公证处时,工作人员被吓到,以为发生了什么事。
但在西方社会,立遗嘱是司空见惯的。也很方便,普通邮局就有表格可以填写,政府处会保存档案,将来过世后,律师会调取是否立过遗嘱。
澳洲的无遗嘱继承制度和国内不同,第一继承人是配偶,其次才是子女、父母。那时我已婚无孩,立遗嘱的出发点是将财产留给爸妈和未来的孩子,毕竟我先生是成年人,有生存能力。
我没有和先生提过,倒不是刻意瞒着,而是我们双方的财务一直很独立。他也是很早就来澳洲留学,在国外财务状况是个人隐私,家庭内部也不太去主动讨论。就像我先生和公婆有他们自己的财产安排,我也不会去关注。
我请了家庭事务所律师,帮忙捋顺各种场景下的继承逻辑,比如没有小孩时全部归爸妈、有小孩未满18岁由爸妈代管、爸妈不在世由叔叔代管等等。
整个过程很顺利,两三个礼拜就完成了,大概花费两三千块。
不过立遗嘱不是一次性的,基本每一两年要根据财务和家庭状况的变化做调整,像我现在有了小孩,就需要把孩子的信息补充上去。
所以,我并没有觉得像完成一件大事一样,相反的,这只是一个开始。
写遗嘱时没觉得很重大,就和平常交代事一样
香香 1996年人 25岁立遗嘱 武汉
第一次有立遗嘱念头是在2017年大学时,看到支付宝有器官捐献,登记完我就有了这个想法,但一直拖延没有做。
直到去年看《生门》纪录片,有产妇生孩子因为羊水栓塞去世,一瞬间的事儿人就没了,还有夏锦菊生孩子换了三人量的血,那种情景比新闻上看到的车祸更有冲击力。
《生门》纪录片中夏锦菊生产命悬一线
虽然我未婚无孩,但是这些案例让我深感生命无常,我本身是个悲观的人,凡事都会想到最坏的结果。
一想到如果人突然走了,想说的话没表达出来会很可悲,所以我就果断的行动了。
我立遗嘱的本意是想交代身后事,以便那一天真正到来时不至于慌乱。我不觉得这么年轻就写遗嘱很晦气,毕竟生和死都非个人能决定的。
我没有做遗嘱公证,也没有按照有法律效力的格式来书写,毕竟也没多少财产,以后等我买房或结婚了,估计会去做公证。
所以与其说是遗嘱,更像是普通日记吧,写得时候我也没觉得很重大,就跟平常交代事一样。
我想那一天家人肯定很悲痛,遗嘱就没必要煽情了,我希望他们思念我时,想的都是之前快乐的事。
原本我还录了视频,但是怕亲人反复观看影响心情,就删除了。
大多数内容是叮嘱我妹妹,要照顾好爸妈和家里的猫、根据我留下的银行卡密码把钱取出来、登录社交账号帮我告别、帮我完成器官捐献后骨灰放在哪里等等。
其实最初我登记器官捐献时,爸妈是不能接受的,他们是普通老百姓,觉得人完完整整来,也该完完整整走。我开导他们,殡仪馆给骨灰时也只是一部分,那么大点盒子也装不了全部,慢慢他们也就想开了。
不过,目前我们都还不能接受遗体捐献,觉得人走了总归要留下点什么。
现在我的遗嘱就躺在抽屉里,希望不会有用到的一天。
我没有什么留给爸妈,只想把电脑、鼠标分给朋友
小C 2004年人 16岁想立遗嘱 安徽
两年前我想过遗嘱的事,那时我16岁,刚大专辍学创业做游戏代练,每天工作18小时以上,觉得会猝死,再加上和爸妈一向疏离,有点抑郁。
这和过去十几年我一直处在压抑的学校环境有关,我对死亡的思考始终都有,现在手腕上还有很多伤。
小学五年级以前我跟着爸妈在上海上学,后来因为政策原因,我被迫一个人转学回老家安徽的封闭式学校,他们在上海打工,每年只有过年过节才能见面。
我成绩不好,上课会被老师罚站、用尺子抽手掌或敲脑门。我曾经也努力拿过奖状,但爸爸说“那是老师可怜你才给的”,之后我就彻底放弃了。
我感到孤立无援,经常生病,我喜欢去医务室,因为能暂时离开学校。
再后来上初中和专科学校,我还是一个人。有时被同学排挤,在说话时被喊闭嘴。久而久之我就早出晚归,避开他们。
这些经历造成我时常会想象某些场景,比如得了绝症被拉到医院,一睁眼爸妈都在。我不想治疗,会拿上止痛药,一个人看风景,随时病发倒在某个地方。
我没什么东西留给爸妈,除了表达对他们的爱和理解,希望他们不要太难过,也不后悔曾经的决定。
我会把工作后自己赚钱买的鼠标、电脑、耳机等电子产品分给几个网友,希望他们能记住我,想起我。
去年我偶然看到00后立遗嘱的短视频时,便随手在中华遗嘱库小程序上试了试,提交时发现需要交钱。我想自己写出来保存也可以,就放弃了。
小C看到的“00后”立遗嘱视频
其实我目前的状态蛮好的,有吃有喝,老板待我如家人,工作压力也不大,只是能坦然接受那一天。
虽然我没有真的写下来,但还是想分享我的想法,或许有相似遭遇的人能有共鸣。
生完一胎,我和外国老公一起立了遗嘱
悠悠 1988年 29岁立遗嘱 加拿大
我20岁就来加拿大了,现在已经结婚,有两孩了。
五年前生完第一胎后,我和我先生一起做了遗嘱公证,出发点是希望趁自己年轻,脑子还清楚,提前安排好孩子和爸妈以后的保障。
在加拿大写遗嘱是很正常的事,平时聊天也会提到,没人觉得晦气。这可能和“在加拿大不立遗嘱,很多财产会先被政府控制,再拿回来很麻烦”有关。
不过年轻人立遗嘱还比较少,因为穷,没什么好立的,我们算是个例吧。
我和先生讨论财产时一点也不会红脸,我的就是我的,和律师说清楚就好了,立完遗嘱,日子照样过。比如分配给我爸妈的东西,即便是婚后财产,他也自愿放弃。
我的遗嘱安排包括把不动产均分给孩子们;孩子未成年时我先生没法处置不动产,即便处置了,钱也会封存到孩子30岁才可以领;养老金、现金等由爸妈和我先生均分。
悠悠在加拿大遗嘱公证中的某一页
我先生的遗嘱则主要是考虑我和孩子们,外国人通常18岁就负责自己的金钱,他没什么东西给他父母,只是提到,如果我们两个人都出意外,希望他们照顾好孩子。
我爸妈和我的好朋友都知道我立了遗嘱,毕竟到那一天,需要他们处理善后。爸妈一开始觉得晦气,我说只是防个万一而已,他们也就没再说什么了。
律师给我们的建议是每五年做适当的调整,最近我们正打算更新一下,包括新投资的房产、我爸妈想传给我孩子的东西,还有我和先生正在看墓地,等买好后也会添加进去。
(阿舒、李果、CC、香香、小C、悠悠均为化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