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从“追薪”到“追心”的小镇青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追薪”到“追心”的小镇青年

踏踏实实向前走,前方总有光。

文|豹变 赵若慈

编辑|张子睿

「核心提示」

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家乡?正在成为当下年轻人的精神内耗。

如果把时间线推到疫情前,大城市还是多数年轻人的心之所向,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薪资、更好的发展前景……

无数年轻人抱着梦想或野心,来到城市打拼,他们努力奔跑着,目标是早日融入城市。

“你以为已经融入了,但其实并没有。”90后王辉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运营。

买房是融入城市的标志。然而,一线城市高企的房价,让从小镇走出来的王辉早早选择了躺平。

没有归属感,没有自己的生活,王辉还时常被一些标签冒犯到,从凤凰男、凤凰女、到最近的小镇做题家:“哪怕你已经很成功了,这些标签也会时刻提醒你那无法改变的出身。”

最终,王辉选择了回到家乡,在一个海滨城市的小县城里,他要开一家酒吧来承载自己的梦想。

最近两年,疫情的出现、一线城市趋近饱和、互联网红利消失,让越来越多像王辉这样的年轻人选择告别大城市。

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00后群体就业选择偏好调研报告》中也显示,应届生扎堆一线城市的现象在00后群体中开始改观。00后对一线城市的偏好比例分别下降6个百分点、8个百分点。

互联网近期最具争议的一条《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短视频爆火表象下,是作为平凡大多数的我们对内卷、内耗的反思与厌倦。那些“逆行”回小镇创业的年轻人大概恰是对抗普世成功学的先行者。

当我们真正走近他们的生活,小镇创业真的是治愈精神内耗的灵药吗?

​三个回小镇创业的年轻人

走进高档玻璃幕墙写字楼,点一杯冰美式,坐到工位上,打开在线文档开始一天的工作。

在某个瞬间,王辉以为自己融入了这个城市。

但这种感觉很快就被下班后高频次加班击碎。好几次,在换乘地铁的中转站里,王辉不得不蹲在地上打开电脑处理紧急情况,即使是周末,王辉也时刻绷着一根弦,随叫随应:“只有工作,没有生活。”

即使已经在北京待了很久,每次走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间,他却依然感到陌生。

2019年3月的一天晚上,当王辉拖着疲倦身躯回家路上,接到发小的一通电话。发小刚从公司辞职,打算给自己放个长假,他对王辉说:“太想来一碗家里的羊肉汤了。”

这句话引起了王辉的共鸣,也种下了“回乡”的种子,每天周而复始的工作让它在生根发芽,直至结果。

离开那天,王辉将所有东西打包后,在出租屋拍了一张照片留念。王辉知道,他不会再回来了。

对王辉来说,从光鲜亮丽的大城市回到小镇是需要极大勇气的,这意味着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但对张莉来说,从一开始她走出小镇,就是为了再次回到这个地方。

张莉是一个1993年的河南女孩,从5岁第一次接触跳舞,她就爱上了舞蹈。高考那年,张莉通过艺考考上了舞蹈学院。

小镇出身,艺考这条路并不好走。和大城市相比,县城里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是缺失的,张莉只能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14岁时,张莉为了能跟更优秀的老师学习,一个人拉着沉重行李坐大巴到城市集训。

大学期间,张莉上过舞台、接过商演、兼职过艺考老师,当同学们在计划登上更大舞台时,张莉却想着能回家带学生:“我从县城走出来,知道有很多孩子有梦但很难去实践,比起自己有所成就,我更想当个引路人。”

25岁那年,张莉攒够了开舞蹈工作室的钱,从选址,到装修时的选材料、改水电、安插座,再到开业后的设计宣传册、招生、上课,看着工作室一点一点成长起来,张莉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如果说王辉回小镇创业是为了理想,张莉是出于对舞蹈的热爱,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陈彬目的更单纯、更接地气,就是为了赚钱。

煮粥、卖包子,开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早餐店是陈彬的小目标。

八年前,19岁的陈彬来到佛山打工赚钱。由于学历不高,他只能从事体力劳动,还要自行负担吃住的费用,微薄的工资让生活捉襟见肘。

为了提高收入,陈彬又兼了一份餐厅的工作,一天打两份工,白天在工厂,晚上在饭店做服务员。为了攒钱,陈彬从来不去餐厅吃饭,偶尔想犒劳一下自己的时候,会在晚饭时给自己加一个鸡腿。

这样确实攒下了一点钱,但离陈彬的“财富自由”依然差之千里。

在外奔波四年,由于日夜操劳,饮食不规律,陈彬突发胃病。

在医院输液的那几天,陈彬难得空闲下来思考未来,看了看自己的银行卡余额,陈彬决定回到粤西家乡开早餐店。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从城市回流的人群,给小镇注入了新鲜血液,也带来了更多生气。

王辉在这座滨海县城,开了镇上第一家音乐清吧,他希望凭借着新鲜感,能够丰富年轻人的业余生活,给满城尽是海鲜烧烤的小镇带来一股清新的亮色。

小城的发展确实需要有阅历的人来参与,但不可忽视的是,大城市的配套服务、消费能力是小镇无法比拟的。

王辉就高估了小城的消费力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在北京能卖80多元的酒到了县城,卖30元还是嫌贵,但对商家来说,成本在那摆着,总不能赔钱卖。”

开业伊始,虽然人不多,还是有一些年轻人来消费尝鲜,酒吧能勉强支撑。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王辉的清酒吧关门歇业了6个月。

失去了收入来源,对王辉来说是不小的压力。为了维持生活周转,王辉通过招联金融申请了一笔消费贷款,还捡起了老本行,找了几个线上的兼职运营工作,虽然收入不多,好在吃住在家里,县城消费也不高,总算熬过了那因疫情停摆的6个月。

张莉和王辉情况类似,在舞蹈室刚步入正轨时,疫情突袭。不一样的是,王辉的酒吧停业,张莉却想趁着直播和短视频的风潮把课程转到线上。只是拍摄设备价格不菲,对彼时的张莉来说是不小的负担。

一位学生家长向张莉介绍了招联金融,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上面申请了分期花的消费额度,很快就获得通过,她在招联商城上购买了一台单反相机,从零开始学习,为学生们录课、排直播课课表、协调家长和学生,工作更辛苦繁琐,收入虽然不如线下,但张莉还是借由直播和招联金融维持和努力着,希望等到疫情后的复苏。

压垮工作室最后一根稻草是“双减”政策落地、教培行业被整顿。

虽然舞蹈不属于学科类,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张莉的招生工作越发困难。

除了事业困难,压在张莉身上的还有来自家庭的压力。

2021年,张莉刚结婚一年,为了忙工作室,甚至没来得及度蜜月。“当你赚不到钱的时,所有人都会劝你当个好太太,特别是小县城里。”张莉无奈地说。

苦苦支撑数月,在房东再次催缴租金时,张莉和朋友决定停业止血,忍痛放弃了工作室。

疫情冲击最大是王辉、张莉这样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企业主。陈彬的早餐店维持成本低,又是刚需,成为疫情下三个小镇创业里唯一的幸运儿。

在外打工积累的经验,陈彬的早餐店一开张就对小镇其他早餐店进行了降维打击,生意格外红火。

天有不测风云,在陈彬早餐店生意蒸蒸日上时,陈彬母亲的冠心病却突然加重,需要做心脏搭桥手术。

好不容易攒下来的积蓄都用在了手术费上,同时还有家庭要照顾。上有老下有小,陈彬感觉到成年人的无奈。出身小镇、没有工资流水也没有抵押的陈彬向银行申请贷款和信用卡都被拒绝,他只能向亲朋好友借钱,但四处举债之下,维持正常生活都成问题。

陈彬一度准备忍痛把早餐店转让,尽快取得流动资金维系生活。幸好,朋友向陈彬推荐了招联金融的消费贷款,很适合陈彬这样拿不出抵押的情况,从申请借款到手机到账,只用了几分钟。

这笔钱解了重疾冲击下的燃眉之急,也保住了陈彬的早餐店。

微光照亮微光

张莉的舞蹈工作室没有熬过冬天,王辉的清酒吧在疫情缓和的那个夏天等来了最好的时光。

由于酒吧靠近河边,夏夜来喝酒听歌的人多了起来,酒吧门口也摆上了桌椅板凳。这应该是王辉人生最幸福的一个夏天,王辉和朋友们看着星星喝酒唱歌聊理想。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2021年4月初,店门口的马路开始大修,断断续续修了7个月。尘土飞扬,交通不便,来店里的人越来越少。

等到马路修好,王辉却没等到音乐酒吧重新开业。

王辉和朋友算了一下账,前前后后投入了40多万,账上的余额所剩无几,也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不是所有草根都能像《缝纫机乐队》里一样,体面地和梦想说再见。王辉简单把店里的座椅板凳二手卖掉,撕下墙上客人们贴的留言装在盒子里,与自己的酒吧梦说了再见。

“这几年可能是我人生中最勇敢的几年。”虽然失败,王辉却依旧觉得值得。微光照亮微光,王辉经营酒吧的那段时间,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王辉的清酒吧关闭后,小镇上又开了新的酒吧,续写着新的小镇创业故事。

帮母亲顺利完成手术的陈彬,等来了收获的秋天。

每天凌晨3点,陈彬起床准备食材,包子馒头必须得现做,豆浆和各种粥也需要现熬,大概4点一切准备就绪。接着,陈彬会开始收拾店里卫生,摆放桌椅板凳。

自己当老板的日子,比在城市里打工还要忙。有时候,陈彬会忙得连喝一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但是每一粒汗水都不会白流,陈彬的早餐店每天客流不断。

陈彬算了下,这样再运营几年,可以在小镇上买一套位置很好的商品房了,实现自己人生的下一次进阶指日可待。

关掉舞蹈工作室的张莉今年年初成为一名准妈妈,但不当家庭主妇依旧是她的坚持。她找了一家舞蹈机构,做着销售的工作。在她的账本上,每个月都有一笔存款,记为“新舞室在等我”。

如果以结果论英雄,三位小镇创业者里,只有陈彬的早餐店成功了。但实际上,每一个平凡努力,为生活奔波、为梦想奋斗的年轻人都值得尊敬。

小镇安逸、舒适,但与大城市在经济、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存在巨大鸿沟。尤其对创业者来说,这里金融服务广度、深度和效率都相对欠缺、配套设置不足,亟待补充和升级。在小镇更加需要像招联金融这样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用微光去照亮这些选择回乡创业的奋斗者们继续前行。

诚然,普惠金融无法解决奋斗者们前行路上的所有难题,但平等、暖心的金融服务可以成为照亮奋斗者的点点微光,用微光照亮微光,总能为这些“逆行”的孤勇者们增加些许勇气与力量。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选择在城市里打拼,还是回去建设家乡?这注定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

无论大城还是小镇,迷茫、焦虑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正如周轶君在《圆桌派》中说道:“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脚踩在具体的路径上一步步往前走的时候,就没有这个焦虑。”

当点点微光照亮前路,迷茫的人们自然会走出精神内耗。所以,若选择奋斗,不必懊悔和回头,只管踏踏实实向前走,前方总有光。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追薪”到“追心”的小镇青年

踏踏实实向前走,前方总有光。

文|豹变 赵若慈

编辑|张子睿

「核心提示」

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家乡?正在成为当下年轻人的精神内耗。

如果把时间线推到疫情前,大城市还是多数年轻人的心之所向,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薪资、更好的发展前景……

无数年轻人抱着梦想或野心,来到城市打拼,他们努力奔跑着,目标是早日融入城市。

“你以为已经融入了,但其实并没有。”90后王辉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运营。

买房是融入城市的标志。然而,一线城市高企的房价,让从小镇走出来的王辉早早选择了躺平。

没有归属感,没有自己的生活,王辉还时常被一些标签冒犯到,从凤凰男、凤凰女、到最近的小镇做题家:“哪怕你已经很成功了,这些标签也会时刻提醒你那无法改变的出身。”

最终,王辉选择了回到家乡,在一个海滨城市的小县城里,他要开一家酒吧来承载自己的梦想。

最近两年,疫情的出现、一线城市趋近饱和、互联网红利消失,让越来越多像王辉这样的年轻人选择告别大城市。

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00后群体就业选择偏好调研报告》中也显示,应届生扎堆一线城市的现象在00后群体中开始改观。00后对一线城市的偏好比例分别下降6个百分点、8个百分点。

互联网近期最具争议的一条《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短视频爆火表象下,是作为平凡大多数的我们对内卷、内耗的反思与厌倦。那些“逆行”回小镇创业的年轻人大概恰是对抗普世成功学的先行者。

当我们真正走近他们的生活,小镇创业真的是治愈精神内耗的灵药吗?

​三个回小镇创业的年轻人

走进高档玻璃幕墙写字楼,点一杯冰美式,坐到工位上,打开在线文档开始一天的工作。

在某个瞬间,王辉以为自己融入了这个城市。

但这种感觉很快就被下班后高频次加班击碎。好几次,在换乘地铁的中转站里,王辉不得不蹲在地上打开电脑处理紧急情况,即使是周末,王辉也时刻绷着一根弦,随叫随应:“只有工作,没有生活。”

即使已经在北京待了很久,每次走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间,他却依然感到陌生。

2019年3月的一天晚上,当王辉拖着疲倦身躯回家路上,接到发小的一通电话。发小刚从公司辞职,打算给自己放个长假,他对王辉说:“太想来一碗家里的羊肉汤了。”

这句话引起了王辉的共鸣,也种下了“回乡”的种子,每天周而复始的工作让它在生根发芽,直至结果。

离开那天,王辉将所有东西打包后,在出租屋拍了一张照片留念。王辉知道,他不会再回来了。

对王辉来说,从光鲜亮丽的大城市回到小镇是需要极大勇气的,这意味着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但对张莉来说,从一开始她走出小镇,就是为了再次回到这个地方。

张莉是一个1993年的河南女孩,从5岁第一次接触跳舞,她就爱上了舞蹈。高考那年,张莉通过艺考考上了舞蹈学院。

小镇出身,艺考这条路并不好走。和大城市相比,县城里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是缺失的,张莉只能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14岁时,张莉为了能跟更优秀的老师学习,一个人拉着沉重行李坐大巴到城市集训。

大学期间,张莉上过舞台、接过商演、兼职过艺考老师,当同学们在计划登上更大舞台时,张莉却想着能回家带学生:“我从县城走出来,知道有很多孩子有梦但很难去实践,比起自己有所成就,我更想当个引路人。”

25岁那年,张莉攒够了开舞蹈工作室的钱,从选址,到装修时的选材料、改水电、安插座,再到开业后的设计宣传册、招生、上课,看着工作室一点一点成长起来,张莉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如果说王辉回小镇创业是为了理想,张莉是出于对舞蹈的热爱,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陈彬目的更单纯、更接地气,就是为了赚钱。

煮粥、卖包子,开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早餐店是陈彬的小目标。

八年前,19岁的陈彬来到佛山打工赚钱。由于学历不高,他只能从事体力劳动,还要自行负担吃住的费用,微薄的工资让生活捉襟见肘。

为了提高收入,陈彬又兼了一份餐厅的工作,一天打两份工,白天在工厂,晚上在饭店做服务员。为了攒钱,陈彬从来不去餐厅吃饭,偶尔想犒劳一下自己的时候,会在晚饭时给自己加一个鸡腿。

这样确实攒下了一点钱,但离陈彬的“财富自由”依然差之千里。

在外奔波四年,由于日夜操劳,饮食不规律,陈彬突发胃病。

在医院输液的那几天,陈彬难得空闲下来思考未来,看了看自己的银行卡余额,陈彬决定回到粤西家乡开早餐店。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从城市回流的人群,给小镇注入了新鲜血液,也带来了更多生气。

王辉在这座滨海县城,开了镇上第一家音乐清吧,他希望凭借着新鲜感,能够丰富年轻人的业余生活,给满城尽是海鲜烧烤的小镇带来一股清新的亮色。

小城的发展确实需要有阅历的人来参与,但不可忽视的是,大城市的配套服务、消费能力是小镇无法比拟的。

王辉就高估了小城的消费力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在北京能卖80多元的酒到了县城,卖30元还是嫌贵,但对商家来说,成本在那摆着,总不能赔钱卖。”

开业伊始,虽然人不多,还是有一些年轻人来消费尝鲜,酒吧能勉强支撑。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王辉的清酒吧关门歇业了6个月。

失去了收入来源,对王辉来说是不小的压力。为了维持生活周转,王辉通过招联金融申请了一笔消费贷款,还捡起了老本行,找了几个线上的兼职运营工作,虽然收入不多,好在吃住在家里,县城消费也不高,总算熬过了那因疫情停摆的6个月。

张莉和王辉情况类似,在舞蹈室刚步入正轨时,疫情突袭。不一样的是,王辉的酒吧停业,张莉却想趁着直播和短视频的风潮把课程转到线上。只是拍摄设备价格不菲,对彼时的张莉来说是不小的负担。

一位学生家长向张莉介绍了招联金融,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上面申请了分期花的消费额度,很快就获得通过,她在招联商城上购买了一台单反相机,从零开始学习,为学生们录课、排直播课课表、协调家长和学生,工作更辛苦繁琐,收入虽然不如线下,但张莉还是借由直播和招联金融维持和努力着,希望等到疫情后的复苏。

压垮工作室最后一根稻草是“双减”政策落地、教培行业被整顿。

虽然舞蹈不属于学科类,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张莉的招生工作越发困难。

除了事业困难,压在张莉身上的还有来自家庭的压力。

2021年,张莉刚结婚一年,为了忙工作室,甚至没来得及度蜜月。“当你赚不到钱的时,所有人都会劝你当个好太太,特别是小县城里。”张莉无奈地说。

苦苦支撑数月,在房东再次催缴租金时,张莉和朋友决定停业止血,忍痛放弃了工作室。

疫情冲击最大是王辉、张莉这样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企业主。陈彬的早餐店维持成本低,又是刚需,成为疫情下三个小镇创业里唯一的幸运儿。

在外打工积累的经验,陈彬的早餐店一开张就对小镇其他早餐店进行了降维打击,生意格外红火。

天有不测风云,在陈彬早餐店生意蒸蒸日上时,陈彬母亲的冠心病却突然加重,需要做心脏搭桥手术。

好不容易攒下来的积蓄都用在了手术费上,同时还有家庭要照顾。上有老下有小,陈彬感觉到成年人的无奈。出身小镇、没有工资流水也没有抵押的陈彬向银行申请贷款和信用卡都被拒绝,他只能向亲朋好友借钱,但四处举债之下,维持正常生活都成问题。

陈彬一度准备忍痛把早餐店转让,尽快取得流动资金维系生活。幸好,朋友向陈彬推荐了招联金融的消费贷款,很适合陈彬这样拿不出抵押的情况,从申请借款到手机到账,只用了几分钟。

这笔钱解了重疾冲击下的燃眉之急,也保住了陈彬的早餐店。

微光照亮微光

张莉的舞蹈工作室没有熬过冬天,王辉的清酒吧在疫情缓和的那个夏天等来了最好的时光。

由于酒吧靠近河边,夏夜来喝酒听歌的人多了起来,酒吧门口也摆上了桌椅板凳。这应该是王辉人生最幸福的一个夏天,王辉和朋友们看着星星喝酒唱歌聊理想。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2021年4月初,店门口的马路开始大修,断断续续修了7个月。尘土飞扬,交通不便,来店里的人越来越少。

等到马路修好,王辉却没等到音乐酒吧重新开业。

王辉和朋友算了一下账,前前后后投入了40多万,账上的余额所剩无几,也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不是所有草根都能像《缝纫机乐队》里一样,体面地和梦想说再见。王辉简单把店里的座椅板凳二手卖掉,撕下墙上客人们贴的留言装在盒子里,与自己的酒吧梦说了再见。

“这几年可能是我人生中最勇敢的几年。”虽然失败,王辉却依旧觉得值得。微光照亮微光,王辉经营酒吧的那段时间,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王辉的清酒吧关闭后,小镇上又开了新的酒吧,续写着新的小镇创业故事。

帮母亲顺利完成手术的陈彬,等来了收获的秋天。

每天凌晨3点,陈彬起床准备食材,包子馒头必须得现做,豆浆和各种粥也需要现熬,大概4点一切准备就绪。接着,陈彬会开始收拾店里卫生,摆放桌椅板凳。

自己当老板的日子,比在城市里打工还要忙。有时候,陈彬会忙得连喝一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但是每一粒汗水都不会白流,陈彬的早餐店每天客流不断。

陈彬算了下,这样再运营几年,可以在小镇上买一套位置很好的商品房了,实现自己人生的下一次进阶指日可待。

关掉舞蹈工作室的张莉今年年初成为一名准妈妈,但不当家庭主妇依旧是她的坚持。她找了一家舞蹈机构,做着销售的工作。在她的账本上,每个月都有一笔存款,记为“新舞室在等我”。

如果以结果论英雄,三位小镇创业者里,只有陈彬的早餐店成功了。但实际上,每一个平凡努力,为生活奔波、为梦想奋斗的年轻人都值得尊敬。

小镇安逸、舒适,但与大城市在经济、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存在巨大鸿沟。尤其对创业者来说,这里金融服务广度、深度和效率都相对欠缺、配套设置不足,亟待补充和升级。在小镇更加需要像招联金融这样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用微光去照亮这些选择回乡创业的奋斗者们继续前行。

诚然,普惠金融无法解决奋斗者们前行路上的所有难题,但平等、暖心的金融服务可以成为照亮奋斗者的点点微光,用微光照亮微光,总能为这些“逆行”的孤勇者们增加些许勇气与力量。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选择在城市里打拼,还是回去建设家乡?这注定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

无论大城还是小镇,迷茫、焦虑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正如周轶君在《圆桌派》中说道:“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脚踩在具体的路径上一步步往前走的时候,就没有这个焦虑。”

当点点微光照亮前路,迷茫的人们自然会走出精神内耗。所以,若选择奋斗,不必懊悔和回头,只管踏踏实实向前走,前方总有光。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