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日流水超百万元,人人能当虚拟主播?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日流水超百万元,人人能当虚拟主播?

虚拟主播形象打造成为一门生意。

文|IT时报见习记者 陈雨琪

编辑|钱立富 挨踢妹

随着产业链日趋完善,虚拟主播越来越热。B站上就活跃着大量的虚拟UP主(VUP),而且拥有大量粉丝,头部VUP日流水可超百万元。

曾有人定义只要有具备动捕功能的直播设备,任何人都能成为虚拟主播,但是纵观B站的虚拟主播们,从形象设计、人设打造到运营模式,想要出彩,各个环节都要投入相应的成本,才能脱颖而出。

01 虚拟主播不等于“数字人”

虚拟主播指的是使用虚拟形象在视频网站上进行投稿的主播,由于国内的虚拟主播大多活跃在B站,因此又被称为虚拟UP主(VUP)。

VUP和一些电商平台推出的“数字人”有所不同,“数字人”的背后是设置好的程序,用AI解放人工,保障24小时能够不间断直播;VUP是真人通过软件实时动作和表情捕捉的功能,让虚拟形象和自己保持同步,所以虚拟主播的直播内容,实际上是真人实时动作的二次元风格化呈现。

小安(化名)是一名B站的游戏主播,他的直播间主要呈现游戏画面。单纯作为技术型主播,行业竞争激烈,流量少、粉丝黏性低,于是他决定以虚拟主播的身份在直播节目中多多“出镜”,丰富直播形式和内容。

虽然B站直播软件里提供了免费的虚拟形象供新人VUP使用,但是小安认为虚拟主播的个性化造型是影响直播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他选择以自己专属的形象开播。和小安观点相近的VUP很多,这也让虚拟主播形象的打造成为一门生意。

02 个性化虚拟形象的打造

在淘宝界面搜索关键词“虚拟主播”,映入眼帘的商品五花八门,价格不等,主要提供虚拟主播形象设计服务。

一家名为“理想虚拟形象”店铺的工作人员告诉《IT时报》记者,虚拟主播形象的设计一般包括“立绘、拆分和建模”三部分:“立绘”指的是透明或纯色背景的人物图片,在这一阶段,虚拟角色的基本形象如五官、发型、服饰等都会确立下来;“拆分”则是将虚拟角色形象中的每一部分拆开,拆分越精细,虚拟角色在动起来的过程中每一处细微动作就越流畅真实;“建模”这一步骤决定了虚拟角色最终能否通过动作捕捉完美地复制真人的表情和动作变化。

虚拟形象从定稿到动起来,设计费用在1300-1800元之间,想要添加背景或是精细度更高的造型设计,要根据工作量的增加程度提升预算,整个完成周期在15-20天左右。

工作人员介绍,顾客主要集中于16-25岁年龄段,其中不少人成为“回头客”,“像换季换衣服一样,虚拟主播为了让观众有新鲜感,会定期给自己的虚拟形象更换造型”。

03 从“动起来”到“赚起来”

建模完成,只是虚拟主播“出道”的第一步,要把VUP的动作神态和虚拟形象结合到一起直播,还需要通过直播软件进行处理和调试。

目前市面上通用的动作和表情捕捉软件主要有VTB、acfun面捕助手、bilibililive三款直播软件上的自带插件以及steam平台上的prprlive软件,通用原理是先将虚拟形象的所有文件(立绘、建模)压缩导入软件,调试后保证出镜人的动作表情都能被摄像头捕捉到,然后虚拟形象能随着人的活动实时而动,这时就可以开始直播了。

B站VUP收益来自于观众打赏,同时粉丝还可以在直播间开启“上船”特权,选择成为“舰长”“提督”和“总督”,不同级别每月需要充值相应的金额,从100多元到近2万元不等。以拥有大量粉丝的VUP“泠鸢yousa”为例,就拥有350多名“舰长”,还有数名“提督”,每月仅此项收益就达数万元。

目前虚拟主播的收入分成和真人主播一致,皆为五五分,如果主播签约公会,所得收入先由B站抽取,然后再和公会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成。

04 衍生产品“是非”多

一些粉丝除了蹲守直播间,还会根据VUP的形象,设计开发一些周边产品,一般是以徽章、纸质印刷品和棉花娃娃为主,但这更多是粉丝对VUP的热情,似乎称不上是一门“好生意”。

某VUP粉丝团团长小梦(化名)向记者解释,在粉丝群体里售卖周边产品需要证明“自己是粉丝而非商家”,关注主播微博超话时间、在直播间打赏的金额或是观看直播的时长都是“自我举证”的证明。

周边产品的定价包含成本、样品打版费用和邮费等,以“定金+尾款”的形式发售。制作流程则是先出概念图,进行实物打样,所有参团人确认效果满意后再投入大量生产。生产的数量有严格限制,以定金支付人次为准。周边产品售卖结束后,团长会公开周边定制过程中的每一笔费用,证明自己并没有从中获利。

相比之下,虚拟主播相关服饰的生产,则是侵权高发地。

不少既喜欢二次元又追捧虚拟主播的粉丝会选择以Cosplay(角色扮演)的形式,拍照上传网络,进一步扩大主播形象的知名度。一些商家发现商机,于是进军此领域,生产、出售和虚拟主播相关的服饰产品。

记者一连询问了三家生产虚拟主播相关服饰的店铺,是否向主播方寻求过授权,其中一家表示自己有授权没有签订授权书,但记者在该主播的微博超话置顶中看到,主播本人并未给予任何Cosplay授权。另一家店铺表示自己没有获得授权,最后一家店铺对记者的提问一直未给出回复。

对于这种行为,粉丝们只能在各社交平台呼吁大家购买此类服饰前再三考虑,更好去维护虚拟主播的IP权益。

庞大的粉丝数量,头部主播的收益,实体经济的延伸,让VUP们从直播内容到形象呈现开启了新一轮的“内卷”,但与此同时,获利途径单一,IP维权困难也带来了一定的隐患,这条产业链最终能否形成一个具备抗风险能力的生态圈,还要拭目以待。

排版/ 季嘉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哔哩哔哩

3.6k
  • 哔哩哔哩副总裁卢梵溪离职
  • 贝莱德将哔哩哔哩多头头寸持仓比例从4.51%上升至5.28%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日流水超百万元,人人能当虚拟主播?

虚拟主播形象打造成为一门生意。

文|IT时报见习记者 陈雨琪

编辑|钱立富 挨踢妹

随着产业链日趋完善,虚拟主播越来越热。B站上就活跃着大量的虚拟UP主(VUP),而且拥有大量粉丝,头部VUP日流水可超百万元。

曾有人定义只要有具备动捕功能的直播设备,任何人都能成为虚拟主播,但是纵观B站的虚拟主播们,从形象设计、人设打造到运营模式,想要出彩,各个环节都要投入相应的成本,才能脱颖而出。

01 虚拟主播不等于“数字人”

虚拟主播指的是使用虚拟形象在视频网站上进行投稿的主播,由于国内的虚拟主播大多活跃在B站,因此又被称为虚拟UP主(VUP)。

VUP和一些电商平台推出的“数字人”有所不同,“数字人”的背后是设置好的程序,用AI解放人工,保障24小时能够不间断直播;VUP是真人通过软件实时动作和表情捕捉的功能,让虚拟形象和自己保持同步,所以虚拟主播的直播内容,实际上是真人实时动作的二次元风格化呈现。

小安(化名)是一名B站的游戏主播,他的直播间主要呈现游戏画面。单纯作为技术型主播,行业竞争激烈,流量少、粉丝黏性低,于是他决定以虚拟主播的身份在直播节目中多多“出镜”,丰富直播形式和内容。

虽然B站直播软件里提供了免费的虚拟形象供新人VUP使用,但是小安认为虚拟主播的个性化造型是影响直播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他选择以自己专属的形象开播。和小安观点相近的VUP很多,这也让虚拟主播形象的打造成为一门生意。

02 个性化虚拟形象的打造

在淘宝界面搜索关键词“虚拟主播”,映入眼帘的商品五花八门,价格不等,主要提供虚拟主播形象设计服务。

一家名为“理想虚拟形象”店铺的工作人员告诉《IT时报》记者,虚拟主播形象的设计一般包括“立绘、拆分和建模”三部分:“立绘”指的是透明或纯色背景的人物图片,在这一阶段,虚拟角色的基本形象如五官、发型、服饰等都会确立下来;“拆分”则是将虚拟角色形象中的每一部分拆开,拆分越精细,虚拟角色在动起来的过程中每一处细微动作就越流畅真实;“建模”这一步骤决定了虚拟角色最终能否通过动作捕捉完美地复制真人的表情和动作变化。

虚拟形象从定稿到动起来,设计费用在1300-1800元之间,想要添加背景或是精细度更高的造型设计,要根据工作量的增加程度提升预算,整个完成周期在15-20天左右。

工作人员介绍,顾客主要集中于16-25岁年龄段,其中不少人成为“回头客”,“像换季换衣服一样,虚拟主播为了让观众有新鲜感,会定期给自己的虚拟形象更换造型”。

03 从“动起来”到“赚起来”

建模完成,只是虚拟主播“出道”的第一步,要把VUP的动作神态和虚拟形象结合到一起直播,还需要通过直播软件进行处理和调试。

目前市面上通用的动作和表情捕捉软件主要有VTB、acfun面捕助手、bilibililive三款直播软件上的自带插件以及steam平台上的prprlive软件,通用原理是先将虚拟形象的所有文件(立绘、建模)压缩导入软件,调试后保证出镜人的动作表情都能被摄像头捕捉到,然后虚拟形象能随着人的活动实时而动,这时就可以开始直播了。

B站VUP收益来自于观众打赏,同时粉丝还可以在直播间开启“上船”特权,选择成为“舰长”“提督”和“总督”,不同级别每月需要充值相应的金额,从100多元到近2万元不等。以拥有大量粉丝的VUP“泠鸢yousa”为例,就拥有350多名“舰长”,还有数名“提督”,每月仅此项收益就达数万元。

目前虚拟主播的收入分成和真人主播一致,皆为五五分,如果主播签约公会,所得收入先由B站抽取,然后再和公会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成。

04 衍生产品“是非”多

一些粉丝除了蹲守直播间,还会根据VUP的形象,设计开发一些周边产品,一般是以徽章、纸质印刷品和棉花娃娃为主,但这更多是粉丝对VUP的热情,似乎称不上是一门“好生意”。

某VUP粉丝团团长小梦(化名)向记者解释,在粉丝群体里售卖周边产品需要证明“自己是粉丝而非商家”,关注主播微博超话时间、在直播间打赏的金额或是观看直播的时长都是“自我举证”的证明。

周边产品的定价包含成本、样品打版费用和邮费等,以“定金+尾款”的形式发售。制作流程则是先出概念图,进行实物打样,所有参团人确认效果满意后再投入大量生产。生产的数量有严格限制,以定金支付人次为准。周边产品售卖结束后,团长会公开周边定制过程中的每一笔费用,证明自己并没有从中获利。

相比之下,虚拟主播相关服饰的生产,则是侵权高发地。

不少既喜欢二次元又追捧虚拟主播的粉丝会选择以Cosplay(角色扮演)的形式,拍照上传网络,进一步扩大主播形象的知名度。一些商家发现商机,于是进军此领域,生产、出售和虚拟主播相关的服饰产品。

记者一连询问了三家生产虚拟主播相关服饰的店铺,是否向主播方寻求过授权,其中一家表示自己有授权没有签订授权书,但记者在该主播的微博超话置顶中看到,主播本人并未给予任何Cosplay授权。另一家店铺表示自己没有获得授权,最后一家店铺对记者的提问一直未给出回复。

对于这种行为,粉丝们只能在各社交平台呼吁大家购买此类服饰前再三考虑,更好去维护虚拟主播的IP权益。

庞大的粉丝数量,头部主播的收益,实体经济的延伸,让VUP们从直播内容到形象呈现开启了新一轮的“内卷”,但与此同时,获利途径单一,IP维权困难也带来了一定的隐患,这条产业链最终能否形成一个具备抗风险能力的生态圈,还要拭目以待。

排版/ 季嘉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