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最话FunTalk 任雪芸
编辑|王芳洁
你可能没有发现,腾讯正在缩小它的资产负债表。
根据腾讯历年报表,这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峰值出现在2021年末,达到了1.61万亿元,但在过去的两个季度里,腾讯的总资产出现了连续的回落,分别为2022年3月的1.49万亿元,和2022年6月末的1.46万亿元。目前,腾讯的资产规模已经接近于2021年3月末。
相关缩表行为首先表现在缩减投资规模上。要知道,腾讯曾经利用投资再造了一个“腾讯”,也给过外界“腾讯其实是一家投资公司”的体感。而这种体感并非没有数据作支撑。2021年6月末,腾讯持有的上市公司权益的公允价值达到了1.45万亿元,几乎可以与这家公司的总资产相当了。(针对联营上市公司的权益,腾讯以损益法入账)
然而,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腾讯陆续减持了一些上市公司的股权,其中最为轰动的是当年末针对京东股权的大笔减持,相关持股比例直接从17% 降至2.3%。
由此,在腾讯生态圈中,围绕中心最紧密的一环出现了裂口。于是,有关基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压力,腾讯主动缩减投资规模的声浪一直伴随着这家公司,并在8月16日这一天达到了另一个高潮。
这一天,一则关于“腾讯或将出清美团股票”的消息传出,一时间美团港股的跌幅持续扩大,市值蒸发超千亿港元。腾讯系个股也纷纷走低,同时拖累了港股市场三大指数高开低走。
这个消息最初来自于路透社的一则报道,报道称:拥有美团 17% 股份的腾讯近几个月来一直在接洽财务顾问,计划出售所持有的美团总值240亿美元的全部或大部分股票,如果市场条件合适,腾讯有望在今年内开始出售。
针对上述消息,腾讯予以了否认,表示目前没有计划出售美团股票,但没有赢得了所有人的确信。例如,有投资机构认为,这句话里暗藏玄机,因为腾讯很有可能不在计划出售美团股票,而是打算仍采取减持京东时的派息方式。
而派息的结果之一正是缩表。随着相关计划完成,相关标的资产将彻底从腾讯的资产负债表里湮灭。
实际上,除了减持上市公司股权之外,还有几个明显的指征,指向腾讯至少在现阶段,没有续写规模故事的欲望,包括今年上半年,腾讯大幅减少了对外投资,持续关停并转非核心业务,以及裁员。
例如万科,几年前,这家中国最头部,健康度也最高的房地产巨头,就已经作出了行业代际变化的判断。那时,郁亮认为中国房地产业已从黄金时代变成了白银时代,而万科要做的就是聚焦主航道,巩固提升基本盘。去年,郁亮又发出了新的信号,他认为地产业已进入了黑铁时代,对于身处其中的企业来说,缩表出清将是一场生死战。
当然,互联网行业与房地产业的逻辑有很大不同,今天腾讯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如万科的严峻。但有一点是非常类似的,那就是这两家公司原本的主航道业务都已经触及了天花板,要继续谋求增长的故事已经难上加难。
而所谓的腾讯生态圈,它成型于消费互联网的黄金年代,是一种具有时间性的攻防同盟。今天,若是腾讯非要顶着监管压力,继续维持这个同盟,想来也大可不必。
01
表面上看,似乎截至2021年末,腾讯都在冲规模,但其实该公司的缩表时间要更早。这是因为,2021年12月23日,腾讯宣布将所持有的约 4.6 亿股京东股份作为中期股息派发给腾讯股东。及至年末,这笔股息还没有发放出去,因此也就从资产负债表里的权益类资产,变成了“持有待分配资产”,并在流动负债表里同时体现。
而随着上述股息被派发出去后,4.6亿京东股份所对应的1025亿元资产,彻底的从腾讯的资产负债表里消失了。这也直接导致了腾讯的资产负债表在今年一季度末出现了大幅缩减。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腾讯的特别派息方案,每持有21股腾讯股票,将获派发1股京东A类股,总共送4.57亿股京东普通股。也就是说,在这次派息中,持有腾讯股票越多,收获也越大。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一幕,腾讯大股东南非报业集团收到派发的京东股份后,于2022年6月24日出售了1.318亿多股京东股份,约占京东股本的4%,所得约36.7亿美元。
相信这笔资金能够在相当程度上,缓解南非报业集团的资金压力。过去一段时间里,这家公司身负巨大资金压力,也因此在去年4月和今年6月对腾讯进行了大规模减持。这也造成了腾讯的股价承压,腾讯公司不得不持续在市场中采取回购措施。仅今年上半年,腾讯就回购股票的开支就达到了73亿港元。
这正是现阶段,腾讯减持被投企业的重要意义,既为自己,也为股东。当然,帮股东解决了资金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为自己解决掉一些麻烦。
在17号晚的投资者电话会上,腾讯管理层表示,在我们认为股价及投资组合被严重低估的情况下,我们非常专注于向股东返还回报。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们的重点是回购我们自己的股票,这可能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现状。关于为持续的回购和分红提供资金,腾讯有一个投资组合的市场价值在6月末达到900亿美元,腾讯愿意逐渐坚持以更有效的将资本返还给股东;还有账面价值超过500亿美元的非上市投资组合接近,腾讯在寻找机会,以分配股息和回购的形式从该私人投资组合中返还资本。
至于京东,尽管腾讯已经从这家公司中退出了大部分股份,但双方的合作并没有因此停止,毕竟是多年的老搭档了。
6月29日,京东公告与腾讯续签了为期3年的战略合作协议,腾讯将继续在其微信平台上向京东提供显著的一级及二级访问入口以提供流量支持,且双方亦有意继续在通信、技术服务、营销及广告以及会员服务等多个领域合作。
02
2008年腾讯和阿里曾先后成立投资并购部与战略投资部,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创投时代被正式开启,在巅峰时期,两家互联网企业能够以非专业投资机构的身份,在投资圈内被多方认可。
而随着巨头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明显,投资行为逐渐从单纯走向复杂,所谓的生态概念也就因此成型。
不可否认,在腾讯生态圈中,京东是最典型的一个案例。
2014年的3月份,腾讯首次投资京东,其原有的电商业务也并入了京东,随后腾讯参与京东IPO认购,双方开展合作,腾讯总裁刘炽平也自2014年3月起担任京东集团董事会成员和薪酬委员会成员。
那时,恰逢腾讯多次试水电商失败,仅看旗下易迅平台,在2013年的亏损就达到了3.15亿元。但那是抢夺份额的时代,为了入侵阿里腹地,腾讯最终在京东身上寻到了出口。
除了为京东提供微信和手机QQ客户端的突出入口位置以及其他关键平台支持以外,腾讯和京东双方还在在线支付服务领域进行了合作。
这一度被视为京东进入移动端突围的一个重要举措,当然,这也是它成为并肩淘宝平台的一个重要推力。
关于为何减持京东,我们还要回到2020年12月召开的那场会议中去看。
当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列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于是,互联网巨头抢占山头、划分阵营成为了政策所打击的重点对象。
时代终究是变了。
除了减持京东之外,2021年10月,腾讯还减持了海澜之家,从原来的5.52%减少到了4.99%。2022年1月,它又对“东南亚小腾讯”减持了2.6%的Sea股权,套现32亿美元,4月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了老牌超市步步高863.91万股,持股比例从6%降至4.999993%。6月出售新东方在线7460万股,持股比例从9.04%降至1.58%,套现7.2亿港元。到了8月份,腾讯又“割肉”了华谊兄弟,股份比例从约7.94%下降至4.99%。
面向一级市场的投资同样在减少。
2022年上半年,腾讯公开披露的一级市场投资事件只有67起,这半年的总投资金额为33.77亿元。相比2021年同期,公开投资事件有148起,2021年的总投资金额则达到了344.88亿元。
根据财报,今年上半年,腾讯投资活动耗用现金流净额为477.3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019.38亿元大幅下降。
不过,理性来看,腾讯投资的后撤,其实不单是因为监管压力。过去一年内,腾讯持有上市公司权益的公允价值,已经从1.45万亿元的峰值,迅速降低到了6019亿元,比腰斩还要多。
在这样的变化里,除了公司主动减持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些被投公司的股价在过去一年里经历了大幅下跌。
此外,市场变化之下,很多被投企业的经营业绩也不尽人意。这也导致腾讯过去还赚钱的投资业务已经开始亏损了,到今年一季度,腾讯录得分占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亏损为63亿元,而看向去年同期,这个数字为盈利13亿元。今年二季度,相关口径继续录得45亿元亏损。
因此,哪怕只是算一下经济账,腾讯也需要更冷静的看待当下的投资市场,甚至是做一些风险的出清。
03
除了投资业务后撤之外,腾讯近期还在关停并转非核心业务,并且发生了较大规模的裁员。这些行为,当然会最终反应到资产负债表中。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今年8月份,腾讯已经有近 10 款知名产品相继被放弃,包括C端用户耳熟能详的QQ堂、腾讯看点、搜狗地图等,8月,作为中国最知名的数字藏品平台,腾讯幻核停售。
在幻核的停售公告中,开宗明义的表明,这是基于集团聚焦核心战略的考量。
企业就是这样,总想摸着时代的脉上路。
不信就去看看2018年,那是腾讯成立以来颇为关键的一年。
基于“930变革”,腾讯在那一年最终明确了“产业互联网”的方向,从一定程度上看去,相比消费互联网的钱,腾讯开始尝试赚To B业务的辛苦钱。就如马化腾口中所说“腾讯应该去做这些难而正确的事”。
于是,2018年,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以下简称CSIG)正式成立,成为了腾讯口中所言的,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
同时,也正是在这一年,游戏版号寒冬来袭。2018年游戏版号发放开始受到限制,当年发放游戏版号数量2064个,相比2017年的9368个,数量有所大减。此后逐年减少。据统计,国家新闻出版署在2020年共发放版号1405个,2021年755个。
作为腾讯当时的重要收入来源,版号危机让腾讯进入了很长时间的阵痛期,就在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其本土市场游戏收入下降1%,至人民币318亿元。
同时,当我们看向腾讯的其他主营业务,会发现面向C端用户的一侧,诸如游戏,音乐,阅读均属于可选消费,当面临经济下行期,消费者的付费意愿也会下降,从而影响腾讯的收入,尤其是疫情以来。
而在广告业务方面,诸如地产,教培,游戏等均在这几年被政策影响,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大幅缩减了广告支出。二季度,腾讯的广告收入同比下降了18%。
与此同时,在一些具体的业务上,腾讯还在面临过去的打法失效的问题。比如,成为具有压倒性优势的绝对头部企业。
就在去年年初,腾讯还在试图主导斗鱼和虎牙直播进行合并,到了7月,来自市场监管总局的一纸禁令让腾讯统治游戏直播领域的梦变成了泡影。
而在去年8月份,腾讯宣布放弃了独家音乐版权,要知道这是腾讯通过大举投资并购酷狗和酷我音乐换来的,也曾是为腾讯音乐一度打下高达80%市场占有率的重要原因。
这些曾被腾讯划作版图的业务最后都受挫于监管趋势之下。
这都是腾讯面临的禁锢。所以,在新的战略下,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To B业务已经连续两个季度成为腾讯集团的收入支柱。根据今年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业务收入422亿元,同比增长1%,并且,该板块对腾讯控股的营收贡献度进一步提升,达到了32%。
这种“高速换轮胎”并不容易。理想状态下,腾讯的To B业务能够填补To C业务收入缩减带来的差额,但是在To B市场不是流量生意,不同的逻辑底色对腾讯而言,这门生意并没有想象中好做,更何况这本就是一门赚慢钱的生意。
并且,和消费互联网不同,To B业务的开拓,需要一个个客户去BD,在这个圈子里,马太效应并不十分明显,也因此,虽然包括腾讯在内,几家企业成为了头部,行业却不太可能达到极度集中的程度,也没有谁能拿到极致的话语权。
所以,短期之内,腾讯必须承受时代转换带来的痛苦。
2022年一季度,腾讯营收1354.71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环比下滑6%;净利润234.13亿元,同比下滑51%。二季度财报显示,腾讯总营收为1340亿元,同比下滑3%;净利润186亿元,同比下滑56%。
这也是腾讯开始缩表的重要原因,将精力重新集中于核心,在不确定性中锚定确定的增长,是继“3Q大战”、“930变革”后,它的又一次动作。
当然对于腾讯这样的国内互联网企业龙头而言,这些压力也是巨大的。于是,马化腾开始在一些公开场合反复提到“降本增效”四个字。
好在,一切趋势正在向好。
当穿越了这个周期之后,腾讯将是不同的吧。就像几个月前,马化腾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这家公司决定“不要在需求里迷路”。
所以,你看,腾讯开始缩表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