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夏能源网
随着中石化(SH:600028)在28日发布业绩报,今年上半年“三桶油”的成绩已经全部出炉。
今年上半年,三桶油合计净利润高达1978亿元,平均日赚近11亿元,合计总营收高达3.42万亿元。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每家公司均创下了有史以来最佳的记录。
上半年的复杂形势,也赋予了“三桶油”中期业绩不少多样的看点。
业绩横评:谁表现最佳?
分开来看,成绩最亮眼的当属刚刚回A不久的中海油(SH:600938),2023.55亿元的总营收,却获得了718.83亿元的净利润,半年盈利就超过了去年全年;成绩垫底的则是中石化,1.61万亿元的总营收,仅获得了435.3亿元的净利润。
由于中石化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炼油、化工和销售业务,在上半年需求萎缩的情况下,取得垫底的成绩并不那么令人意外。
处于中间位置的则是中石油(SH:601857),以1.61万亿元的总营收获得了823.9亿元的净利润,与去年全年921.6亿元的净利润相差不大。如果按照上半年的赚钱速度来说,只需要再有不到一个月即可超越去年全年。
作为全球目前规模最大的独立油气勘探开发公司之一,中海油的业绩完全来自于原油的开采和销售,因此其表现也与油价有着高度的正相关;而中石油和中石化作为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公司,业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炼化板块需求不振的拖累,这一点在中石化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上半年,中石化炼油和销售板块,成品油总净销量及原油加工量均出现了同比下降,两大业务板块合计减少经营收益高达222亿元。
“中石化的主要市场位于华东和华南区域,由于二季度的疫情反复,相关区域内不少城市都处于静态管理状态,导致整个上半年公司成品油需求出现萎缩。” 中石化高级副总裁凌逸群表示。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了中石油这边,炼油与化工业务除了个别化工产品的销量有所增长外,其余产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不过,相比中石化,中石油的主要区域受疫情波及影响较小,整个炼化业务实现经营利润还增长了8.5%。
值得一提的是,从核心财务数据的变动上看,中石化是唯一一个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这一指标上出现下滑的公司,同比下滑幅度高达89.8%,中石油和中海油则是分别增长69%和59%。
具体来看,上半年中石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49亿元,其中第一季度为-468亿元,第二季度为517亿元。“主要原因是今年第一季度公司缴纳了上年度缓交的税款,以及由于原油价格上升,公司原料的库存成本相应升高。”中石化财务总监寿东华表示。
“对于上下游一体化的油气公司来说,勘探开发和炼油化工业务原本是可以实现对冲的,油价低的时候下游更赚钱,高的时候上游更赚钱。”一位投资者告诉华夏能源网,“但中石化的上游业务确实有点弱,明显削弱了他们在高油价时期获取利润的能力。”
资本开支:全部两位数增长
作为国内油气勘探开发的主力军,主导陆上的中石油和主导海上的中海油,均对资本开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上浮。
中石油方面,上半年实现资本性支出达到923.1亿元,总额位列“三桶油”之首。比上年同期增长24.9%,去年全年为2420亿。
中海油方面,上半年完成资本支出415.7亿元,而去年上半年该数据为357.8亿元,今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上涨15.4%。作为对比,去年全年公司资本开支达到876亿元。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中石化的资本开支也大幅度提升,上半年资本支出为646.5亿元,同比增11.4%,其中超过50%的支出用于勘探开发业务。
综上可见,“三桶油”的资本开支全部实现了两位数的同比增幅,且勘探开发均为主要支出部分,这在往年相当罕见。
近几年,国内油气开发呈现出了连年上升的态势,而在国际局势动荡、原油价格大幅度波动的背景下,提升国内油气自给率、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据国家能源局数据,今年上半年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增长4%、4.9%,相比之前有所提升。
为了保证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储备,国家近年来鼓励国内石油公司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国新办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提出,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促进增储上产,提高油气自给能力。
另外,国家能源局《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推动油气增储上产,确保勘探开发投资力度不减,强化重点盆地和海域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和勘探。政策的叠加支持,将有力推动中国油气行业上游加大资本开支。
在国内增储上产战略的催动下,即便是三桶油中油气资产占比最少的中石化,也在资本开支方面大幅迈进,大幅推进上游的增储上产,进而增强企业在面临高油价时期的业绩安全性。
展望下半年,中石化表示,预计将会实现资本支出1333.4亿元,上游业务资本支出481.6亿元,化工业务计划资本支出478.9亿元,勘探开发业务在下半年各个支出规划中占比依然最大。
显然,在弥补公司短板的路上,中石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能否通过加大勘探开发投入在实现业绩“翻身”,起码在数字上与另外“两桶油”做到平起平坐,还要看市场情况和中石化自身的努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