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近日,青眼注意到,国货彩妆品牌千妍被指抄袭雅诗兰黛旗下品牌一事受到关注,随即品牌进行澄清,声明品牌是原创设计。然而,不少网友并不买账,指出千妍的证据不严谨。
抄袭?品牌方回应
据青眼调查了解,今年7月22日,千妍在小红书上发布了一则关于产品改进的推文。千妍彩妆表示:关于设计,之前千妍24色眼影盘的槽点确实很大,目前正在紧急讨论产品重新上架的升级方案。对此,有网友评论道,“别抄啊”“包材照搬抄袭Too Faced,一模一样”。
针对抄袭质疑,千妍品牌于近期发布澄清声明,强调产品设计完全原创。在声明中,千妍给出的证据是两款产品的备案和发售时间,千妍24色眼影盘于2019年11月备案,而Too Faced born this way16色眼影盘的发售时间可能是2020年2月9日。
声明强调,“别因为相似,就觉得国货会抄国外品牌。”同时表示,千妍24色眼影盘第二代还是会延续这套原创内盘设计。
从现有信息来看,两款眼影产品在设计排版上比较相似,正因此遭到网友质疑。
在这则声明下,有网友表示支持千妍,但也有不少网友质疑声明中呈现的证据不太严谨。
一个是备案时间,一个是产品发售时间,两个时间并不对等。同时,千妍提供的Too Faced产品的发售时间是源自第三方,既非品牌官方披露的时间,也没有具体指出是在中国市场的发售日期还是全球发售日期。
“用自己品牌的备案日期和对方的发售日期对比,并不能证明没有抄袭。从备案到发售正常都要几个月,也存在Too Faced的备案比千妍更早。”有网友指出。
部分网友表示,“没逻辑的比较会给读者带来一种千妍设计在先的错觉,但经不起仔细琢磨,而且Too Faced也不是在中国首发这个眼影盘,要对比的话,也应该是国外时间”。“就像今年8月份,很多美妆品牌已经在给今年圣诞节限定盘预热一样,眼影盘的样式、配色早就拿出来了。”
另外,也有化妆品行业人士表示,很少有品牌在几乎同一时间用同一个设计风格,除非是设计师有关联。
“上述提到的Too Faced眼影盘发售时间,是否仅是在国内的发售时间?”资深彩妆工程师也提出了疑问,很可能Too Faced这款眼影盘早就在国外发售了,然后在国内有延迟。
他同时表示,两款产品在排版上确实比较相似,但法律意义上的抄袭,要看举证。
对于时间的先后问题,青眼进行了一番调查,在2020年2月9日,Too Faced在其官方Instagram上,确实宣布了Too Faced born this way16色眼影盘首发。
不过,这也仅仅只能证明Too Faced眼影盘上市的时间晚于千妍24色眼影盘备案时间。在实际操作中,备案时间与上市时间往往不等同,因此,仅凭这点,难以服众。
就此,青眼尝试联系千妍彩妆母公司南京十二钗化妆品有限公司(下称“南京十二钗”),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数十个产品已注销
公开资料显示,Too Faced是美国知名彩妆品牌,在1998年由雅诗兰黛品牌前柜员Jerrod Blandino和Jeremy Johnson创立。该品牌以丰富的色彩和个性化的设计在美国受到一众好莱坞明星的青睐,如今在社交媒体Instagram上拥有超过1280万粉丝。
2016年,雅诗兰黛以14.5亿美元(现约合人民币97亿元)将Too Faced收购,一度是美国第七大知名化妆品品牌。2020年7月20日,Too Faced在中国开设天猫海外旗舰店,目前该店已经清空。
而千妍彩妆是南京十二钗旗下彩妆品牌,公司成立于2018年9月。青眼注意到,目前千妍彩妆已入驻国内各大主流电商平台,在淘宝千妍旗舰店,目前所售产品包括23个SKU,产品单价从19元-229元不等,其中,销量最高的是千妍6色月光花影高光修容盘,月销量1000件左右。
不过,青眼注意到,在该旗舰店内没有千妍24色眼影盘。该店客服表示,“大概半年前,这款产品就在所有电商平台下架了,由于产品受到不少消费者喜欢,于是进行了优化,大概会在今年9月底上新。”
青眼在国家药监局普通化妆品备案信息平台调查了解到,千妍24色眼影的备案名为千妍武曌天授24色迷你眼影盘,由南京十二钗委托佐颜佑色化妆品(上海)有限公司生产,但已于今年3月31日注销。
同时,南京十二钗自2019年以来,备案的其他53款产品,目前均已处于注销状态。今年新备案了数款产品,如千妍月光花影高光修容一体盘。
抄袭之风该停了
之所以国货品牌总是处于下风,成为被质疑的对象,也确实是此前发生过太多国货抄大牌、工厂品牌抄新锐品牌的现象。
不少行业人士表示,在化妆品行业,抄袭太普遍了,特别是包装容器一直是抄袭的重灾区。
“目前不少化妆品包装容器及纸盒,很多只有外观专利。在国内法律法规上,在尺寸上做一些改变,或者做一些微观的调整,就相当于是破专利了,很多没有办法去追索。”上海某化妆品公司品牌总监告诉青眼。
国内某知名化妆品包材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市面上的品牌太多,要找到不一样的包装很难。而且,在产品刚开发出来时,量不大,很多小品牌没时间、精力去投入包材私模的开发。”
他同时表示,“就化妆品行业而言,相比国外一些国家,我们的发展比较慢,像食品、药品、手机、电视等行业,早已进入规范区,现在都在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而化妆品行业,创业门槛比较低,在海量品牌里做出不一样的产品,难度比较大。”
不过,就当下而言,化妆品企业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例如,完美日记组建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团队,负责知识产权注册、布局以及打假维权;花西子则设置了首席打假官等。
“这是一个市场淘汰机制,新法规已经淘汰了一些品牌。当品牌数量没有那么多,剩下来的品牌走自主创新这条路将相对容易点,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某化妆品行业人士告诉青眼。
总体看来,通过模仿知名品牌设计,显然不是一步好棋。不仅消费者很容易一眼识破这些小把戏,随着一系列配套法规落地,化妆品市场监管愈加严格,抄袭者也将付出更大代价,此种不良风气该停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