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35斗
在超市买上一包速冻饺子,一瞧产地,多半来自河南。关于三全、思念这两个品牌,人们已经非常熟悉了,然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这两家速冻巨头都是从河南走出来的。
从20世纪90年代第一颗速冻汤圆诞生,再到河南速冻产品走进全国千家万户,河南成为速冻食品第一省也不过短短几十年。这种成功,既得益于河南本身的优势,原料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捷,更得益于其较早地开启了食品产业集群的建设,这种对于食品产业的重视也让河南形成了集聚五大食品产业的万亿级食品省,孕育了双汇、卫龙等企业。
明星企业集聚,河南承包了中国人的餐桌
有一种说法,河南承包了中国人的餐桌。这种说法所言非虚,我们的餐桌上,主食有三全、思念,肉食有双汇、牧原,调味品有莲花,佐餐有仲景香菇酱。而在饭后,休闲零食有卫龙,奶茶来一杯蜜雪冰城。这些“明星企业”,是河南食品产业的优秀代表,彰显了河南品牌的渗透力和大众认可。
表:河南食品产业代表性企业
在这“明星企业”之外,还有大量的产业化龙头公司,共同构筑了河南食品产业的基本盘。在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公布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中,河南省企业达到60家。
表: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下面将以三全和思念为例,管窥河南食品龙头企业的成长。
1991年,第一颗速冻汤圆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诞生;1999年,第一条大规模速冻汤圆流水线建成;2008年,中国第一家速冻企业A股上市……在这些成绩背后,是一代民营企业创业家的速冻探索之路。
来源:三全食品官网
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生于1943年的重庆,于1965年毕业于医学院,成为了一名外科医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中,民营企业雨后春笋般兴起,想要干出一番实业的愿望也埋在了陈泽民的心里。
1990年冬天,陈泽民去往哈尔滨出差,受当地将饺子冻在屋外的景象的影响,想到了既然饺子可以冻,那么汤圆也可以。1991年,在陈泽民对冰淇淋设备的改造尝试中,第一颗速冻汤圆诞生了,那时候还不叫“三全”。为了打入市场,在那个通讯并不算发达的年代,陈泽民选择了实地推销,载着产品骑着三轮车向当地的人们推销速冻汤圆。很快,速冻汤圆火了。1992年,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前身郑州三全食品厂成立,三全汤圆自此走向了全国各地。
三全汤圆在90年代的成功,带动起了“速冻热”,据报道,彼时曾出现过“一天之内冒出几十家厂房”的盛况。在这些速冻品牌中,就包括日后河南的第二大速冻品牌:思念。
1998年,记者出身的李伟曾在《大河报》上刊登过这样一则广告:谁是最会做汤圆的人,我们给他50万。最后谁拿走了这个50万虽然不得而知,但这则广告却让李伟创建的“思念”品牌名声大噪。
1998年,思念推出了仅重10g的玉珍珠系列,广受消费者喜爱,思念也于1999年实现8000多万的销售额,2000多万的净利润。2000年,李伟喊出“3年内赶超三全”的口号,自此拉开了三全、思念的角逐序幕。
来源:思念食品官网
纵观下来,90年代三全、思念两家速冻产业的兴起既是民营企业家的改革探索,也代表着河南省速冻产业的起步,其速冻汤圆快速征服了省内、省外市场,使得整个以米面为核心的速冻产业开始飞速发展。
说到这里,就要聊一聊速冻产业本身的发展进程。速冻产业最早兴起于1928年的美国,到了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进入我国的沿海地区,彼时所做的主要是冷冻海鲜、冷冻蔬菜,可以说河南的一颗速冻汤圆将速冻产业的主战场拉到了中部地区,也使得以米面为核心的速冻食品在市场活跃了起来。
除了企业家的努力,80、90年代发展起来的制冷设备、冷链建设也功不可没。要实现长时间保鲜,食品既需要在加工后急速冷冻,还依赖于在整个保存和运输过程中保持低温状态。在中国质量新闻网上的一篇《细数家庭“三大件”的变迁》的文章里,作者提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大件”是手表、缝纫机、自行车,80年代则变成了彩电、冰箱、洗衣机。到了90年代中期,连锁超市开始大量使用冷柜以保证食品新鲜,这也进一步推动了冷链的发展。有设备、有物流,可以说,三全、思念在90年代投入冷冻食品产业,正是应运而生。
2008年,三全食品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了中国速冻行业第一股,其创始人陈泽民也于2013年登上了福布斯富豪榜,以62亿元身家成为河南首富。
时至今日,仅仅三全、思念两家品牌就占到了全国速冻食品60%的市场份额,成为了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一大推力。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8年,河南省速冻食品行业实现了408.84亿元的销售收入,占当年整个速冻食品行业1286亿元营收的31.8%。此后,由于国家统计局不再公布各省速冻食品市场规模,根据产业院测算,2021年河南速冻食品市场规模约为538亿元。
为什么是河南——从原料、劳动力、运输说起
河南速冻食品随着三全、思念的成功走向了全国各地的大小商超,为河南食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的贡献。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发端于沿海地区的速冻产业为何独独兴盛于河南?俗话说,尽人事,听天命,在企业家的个人努力之外,外部环境也尤为重要。
外部环境可以从两方面说起,一是河南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劳动力资源与交通条件,二是河南省在发展早期便预见性地进行了食品产业、食品园区的一系列布局,并将食品产业作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推力。
速冻产业,作为一个长链条产业,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包括原材料的生产、农产品的加工、冷链设施和物流运输,在这方面,河南很有话语权。
从原材料生产来看,河南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拥有非常丰富的生物资源。自2000年起至2010年,河南连续多年作为全国第一的粮食生产大省,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河南以6544.19万吨的粮食产量排名全国第二,位于黑龙江之后,山东之前。根据河南统计局公布统计公报,2021年全年河南全省粮食种植面积达10772.31公顷,小麦、玉米、油料、花生、蔬菜种植皆有增长。同时,河南畜牧资源较为丰富,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641.17万吨,相对于去年增长18.1%。这种良好的食品原料基础为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
原料优势之外,密集的劳动力也直接促进了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根据统计局数据,2021年河南全省常住人口9883万,是当之无愧的人口大省。其中包括5579万的城镇常住人口和4304万的乡村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45%,2021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到3134万人。农副加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河南省的劳动力优势为食品加工提供了人力条件。
在积攒了丰富的原料、劳动力后,还得有将产品运输到全国各地的条件。河南省被称为“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其发展的一大重要优势便是交通区位优势。
河南交通区位优势;来源:河南省政府官网
根据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21年物流情况通报,2021年,河南全省货物运输量达到25.5亿吨,增长16.2%,其中铁路货运量增长3.3%,公路货运量增长16.9%,水路货运量增长15.8%,总体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在冷链这一块,2022年8月的“第十四届全球冷链峰会”期间,中物联冷链委发布了2021-2022年全国冷链物流企业百强名单,河南省便有9家上榜。
较早发力食品产业,已集聚五大食品产业群
在基础的生产要素外,河南食品行业蓬勃发展还得益于其在非常早期就开始重视食品产业集群的塑造,这种塑造不仅造福了速冻产业,也对整个食品加工业产生了重大影响,辐射到更多产业集群。
众所周知,食品产业集群通过组织区域内产业融合、推动企业在空间内聚集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全面发展的目的,可以说百利而无一害。然而,只重形式、强行聚合的方式却会适得其反,导致效率低下、企业发展停滞等问题。我们来看看河南是如何做的。
事实上,河南省开始有意识地促进食品产业集群的形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根据学者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始,河南食品产业开始发展壮大,企业开始向特定地区集中。截至2012年,已形成的食品产业集群137个,产值7490亿。到了今天,食品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了河南省第一大产业集群,食品工业则与装备制造业并列为河南省两个主营业务收入超万亿元的强势产业群。我们将促进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措施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有效、有力的政府投资,政策、资金双支持
在崔玉艳《河南省食品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估研究》一文中,作者提到,食品产业园区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由民间主导的食品产业园区,二是由政府主导建设的食品产业园。前者形成较慢,大约需要跨度100年的时间,典型例子是荷兰的食品谷;后者形成较快,相关配套设施完善,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较足,而河南省食品产业园区大多是后者的情况。
政府的推动主要从政策、资金两方面进行。
以政策而言,河南省连续多年将食品产业作为省内的重点产业进行培育,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河南食品发展、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2006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印发,规划明确了食品工业是河南工业发展的六大优势产业之一,强调了在现在资源优势下壮大食品工业,实现规模化、品牌化。
2022年,《河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印发,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绿色食品业强省的目标,这个目标,在河南省农业厅的《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中,变得更为具体,提出了打造万亿级现代食品集群,实施“冷链物流”、“休闲食品”、“特色功能食品”、“预制菜”、“数字赋能”、“品牌设计”的六大升级。
在资金方面,河南食品产业固定投资在高成长性的产业中位于前列,根据2022年1-7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数据,河南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分别同比增长27%、39.6%。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网
2.培育企业龙头,打造城市名片,自发吸引相关产业聚集
河南省食品产业发展的一大模式便是通过发展龙头企业、打造城市名片吸引相关产业在当地聚集,产生集群效应。
以漯河食品发展为例,200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开办“中原食品节”,定在每年4月于河南漯河举行。节日期间,政府邀请国内知名企业到现场开展食品展销签约、专利发布等活动,这也让漯河这座中原小城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
2005年,漯河获得“中国食品名城”称号,2008年,“中原食品节”改名为“第六届漯河食品博览会”,漯河成为了河南的一张城市名片。此次博览会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共签约投资项目67个,总投资额达到190.7亿元,引进了中粮集团、中储粮总公司、中盐总公司、青岛双星集团等亮眼的投资项目。
图:漯河往届食博会照片 来源: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官网
如今,漯河食品工业发展成为了河南省食品产业的典型案例,漯河市也成长为中部地区最大的休闲食品产业基地。
此外,推动龙头企业发展以带动区域内企业增长则更加典型。资料显示,在河南大力推动食品产业的发展下,河南形成了五类“全国最大”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分别是“以牧原、双汇为代表的全国最大肉类生产与加工集群;以白象、想念为代表的最大面及面制品产业集群;以三全、思念为代表的最大速冻食品及冷链产业集群;以南街村调味料为代表的最大调味品生产加工集群;以临颍黄龙、漯河卫龙为代表的最大休闲加工集群”。
这些产业集群,以数量、占比来衡量,则可以引用河南卫视抖音直播中的一段话,在直播里,河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马健提到,河南省生产了全国二分之一的火腿肠,三分之一的方便面,四分之一的馒头,五分之三的汤圆和十分之七的速冻水饺。
河南,是当之无愧的中原粮仓。
结语
一颗速冻汤圆如何走出小城,河南已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这之中,不仅有企业家的努力,还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支持,即发挥当地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正向合力。正所谓中原熟,天下足,河南食品产业也为全国食品产业的加工、转型提供了借鉴意义。
来源:35斗微信公众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