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来迹FutureBeauty 向婷婷
化妆品行业正在遇到一场“前所未有”的人才荒。
2021年9月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市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类)“十四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显示,基础研究类人才中,12类化学人才或质量紧缺,或数量紧缺。其中,“香料化学与风味化学”研究人才是既质量紧缺、又数量紧缺,紧缺程度达到了“十分紧缺”。
除了“香料化学与风味化学”等专业领域人才奇缺,其他很多岗位同样面临人才荒,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新规新标准实施,配套就业人员门槛持续提升
造成目前人才荒的一部分原因来自最近几年,大量新规定和新标准的实施。
自《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在2021年施行以来,化妆品注册备案、功效评价、注册备案、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等一系列配套监管措施随之上马,由此也诞生了大量需要专业技能的相关岗位。
新规中关于新品备案注册,要求对“功效宣称”提供证明材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取得检测凭证的机构已经增加到339家,相比2020年增加了77家。
检测机构数量的增加,直接带来的是对检测机构从业人员需求的增加。
今年8月1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化妆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征求意见稿)》(下称认定条件)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机构从业人员的要求。
其中第六条规定检验机构人员不得兼职:“检验机构应与其人员建立劳动、聘用或录用关系,不得雇用已在其他化妆品检验机构从业的人员,不得雇用法律法规规定限制从事化妆品检验工作的人员。”
一检验检测负责人告诉《未来迹Future Beauty》,此条规定即表示,必须“一人一机构”,机构内所有人员均不得同时在两家检验机构兼职。这也意味着,检测行业内对专业人员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
与对人才数量需求的增加相比,对人才从业资质的高要求进一步加剧了目前的“人才荒”。
比如:“认定条件”第八条规定,人体功效评价检验人员,需持皮肤病医师资格证:
“开展化妆品人体安全性与功效评价检验的检验机构应当配备两名以上(含两名)具有皮肤病相关专业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且有五年以上(含五年)化妆品人体安全性与功效评价相关工作经验的全职人员。”
市场竞争加剧,卷“硬实力”卷出更大人才荒
除了功效评价,检验检测等第三方配套机构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井喷,企业本身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更加巨大的缺口。
这里面,很大一部分也来自新法规实行之后带来的变化。
比如,今年一月施行的《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以及7月1日实行的《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规定:“化妆品生产有关企业应当独立设置质量管理部门”,“企业应设质量安全负责人”。
并明确要求,质量安全负责人应当具备化妆品、化学、化工、生物、医学、药学、食品、公共卫生或者法学等化妆品质量安全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并具有5年以上化妆品生产或者质量管理经验。”
据国家药监局的数据,我国仅化妆品生产企业就有5600多家,这意味着仅“质量安全人”岗位,就新增几千个需求。
《未来迹Future Beauty》通过在boss直聘、智联招聘等招聘平台上搜索“化妆品质量安全负责人”发现,有不少化妆品企业在招聘这一岗位。不只是品牌方和化妆品代工厂,部分批发零售商也在招聘该岗位。
除了因为法规变化新增的“质量安全负责人”岗位,随着企业之间竞争加剧,研发类人才更是企业孜孜以求的千里马。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就化妆品研发类的工作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是配方师,这类就业群体相对较多,可以就业于品牌公司、OEM代工厂以及上游的原料供应商,他们决定了产品的好坏;
第二类是基础研究人员,他们比较小众,工作任务是研究新的功效成分,他们决定了行业的创新方向;
第三类是功效测试工程师(第三方测试机构),他们负责配方的功效测定以及消费者测试;
第四类是化妆品的法规和安全审核员。不同的岗位对人员的学历、资质的要求也不同。
而这些高学历、专业从业经历丰富的人才,在短期内很难通过市场补充,人才荒在所难免。
“职等人”,人才争夺战线越拉越长
面对激烈的人才争夺,企业的“手”已经不止伸到了人才市场,正不断沿着“产学研”之路深入,一场看不见硝烟的人才争夺战正在打响。
直接与大学合作进行定向委培(即定向委托培养),正越来越流行。
山东焦点福瑞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就先后与江南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今年6月,福瑞达与济宁市技师学院联合招生,拟定“生物化工”专业的定向委培招生计划,培养高级技术人员。
同样,另一原料大厂华熙生物也在推进“产”与“学研”的结合。8月9日,华熙生物与齐鲁师范学院“专业共建”项目签约仪式在济南举行。
签约仪式上,双方围绕“专业共建”进行交流,并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以“坚持育人为本、产业为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为建设原则,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打造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型人才培养机制。
除了和高校合作,定向委培,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热门专业人才,甚至直接下场面向大众进行宣传,引导学生报考相关专业。
比如,在近年大热的“合成生物学”赛道上,多地已经报告人才紧缺。6月28日,华熙生物就联手新浪新闻在微博平台上组织了一场“直播带专业”的活动,主题为“报考合成生物的N种可能”。直播十分火热,共计有819.5万次观看,一时冲上微博热搜。
市场需求的增加直接拉动了各大高等院校设置相关专业的热情,产学研结合的深度和速度正在得到提升。据《未来迹Future Beauty》不安全统计,目前国内新获批化妆品专业的高等院校已经增加到了19所。
其中知名度较高的包括:
2018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首设的“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开始招生,这是我国首个以“化妆品”命名的专业。
2019年,广东药科大学通过审批,“化妆品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始招生。
2020年湖北科技学院开设“化妆品科学与技术”专业。
2021年武汉纺织大学化妆品专业开始招生。
2022年2月,郑州轻工业大学开设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成为国内第19个新批准的化妆品专业。
“摸着石头过河”,高校化妆品专业也缺“人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高校化妆品专业的设置可以火速上马,但配套的“老师”又成了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作为一个本科专业设立的时间并不长。
2017年,教育部同意新增在本科教学中新增“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是第一个设立该专业的高等院校。
目前,第一批化妆品专业的学生才刚刚本科毕业(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对于这个十分年轻的专业,不少刚起步开设化妆品专业的高校老师向《未来迹Future Beauty》表示,“我们也在摸着石头过河。”
2020年,武汉纺织大学化工学院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获批。次年9月,化妆品系迎来了第一批学生,共60名,两个教学班。
谈及开办此专业的契机,武汉纺织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刘丽君告诉《未来迹Future Beauty》,化妆品专业并不属于基本专业的范畴,而是教育部“特设专业”,为适应近年来人才培养特殊需求而“特别设立”的专业。“有需求我们(高校)就培养。”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化妆品系已有专任教师十余名,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并且该专业拥有独立的专业实验室,配备化妆品制备与评测等大型教学仪器设备。“我们集中了我们全院的力量来办这个专业。”刘丽君介绍说。
但这并没有解决刘丽君目前的困境。
刘丽君表示,目前该专业配备的老师都是化学、生物等研究方向的老师,并没有化妆品专业研究方向的老师,“因为化妆品专业的博士太少了甚至没有,很难找到,我们的老师也还在学习当中。课程设定和培养计划方面,我们主要是学习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一批最先开设此专业的院校。”
另外,刘丽君表示,缺乏行业内的导师也是该系开办的难点之处。目前,本专业请到的化妆品行业内的导师十分有限,现聘请的企业导师仅有8人。
据该院化妆品系主任吴剑虹博士介绍,针对人才缺口开设了化妆品法律法规、化妆品质量检测和功效评价等相关课程。另外,该校艺术学院协助开设化妆艺术类课程,管理学院协助开设管理类和市场营销类课程,实现了教学资源的跨专业整合。
“未来有机会,我们非常希望能够与业内的优秀企业、从业人员建立合作关系。”刘丽君如是说道。
多位行业研发专家向《未来迹Future Beauty》表示,化妆品科学的学科交叉很突出,它以化学为基础,同时需要药学、生物学等相关知识。而目前从事化妆品行业的技术人员不少都是生物、化学、医药学背景的人才。
“学科交叉很突出就更需要(单独设立)。”化妆品行业资深研发工程师张太军表示,单独培养一个生物技术人才可能成本更高,并且针对性不强。“而未来的化妆品专业,会将所有需要的行业背景知识整合在一起传授给学生,而不是靠企业去找不同专业的人来融合。”他说道。
这让整个化妆品产业面临的专业性、高端人才荒一时间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学校缺老师,企业缺人才,“产学研”互相促进的车轮虽然已经启动,但要真正运转自如,显然还需要时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