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编辑 | 翟瑞民
近日,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依法办理结婚登记764.3万对,比上年下降6.1%。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自2017年起,我国结婚率已连续4年下降,2021年结婚率仅为5.4%。
相对应地,结婚登记年龄段也发生了改变。从2006年到2012年,我国结婚登记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24岁;而2013年后,25-29岁才登记结婚的占多数,“晚婚现象”明显。
“晚婚”是婚恋行业从业者感受到的一个最明显变化。从事婚恋行业的晋云梅告诉界面新闻,随着年轻人普遍受教育年限延长,进入就业和婚恋市场的平均年龄也随之提高了,“现在大学毕业已二十三、四岁了,再读研究生,毕业结婚时已经远远超过了晚婚年龄。”
自2018年进入婚恋行业以来,晋云梅的客户主要是30到40岁的未婚群体,而这两年,由于客户结婚意愿持续降低,婚恋的匹配成功率甚至不到50%。
年轻人选择晚婚的原因是什么?晋云梅对界面新闻介绍了她作为旁观者的观察,同时,两个选择晚婚的年轻人也向界面新闻分享了她们晚婚的理由。
以下为她们的讲述:
晋云梅“茗家红娘帮”红娘,38岁,离异
现在婚恋市场上,28岁以上的女性、33岁以上的男性,我们才会把他们列入晚婚状态。一般来说,女性在30岁以前、男性35岁以前,自我定义还是觉得自己是年轻的。直到30岁(或35岁)以后,他(她)们才开始进入着急结婚的状态。
晚婚现象的确是比较普遍了。跟我们合作的婚恋心理咨询师告诉我,她们经常被邀请到一些事业单位等公职部门开展单身人群婚恋咨询。因为晚婚人数真的有点多,单位也很着急。
我们最近也进行了很多研究,包括问卷调查、个体情况追踪等调研。我发现,晚婚的客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想结婚,但因为结婚成本比较高,所以一直没有结婚的。这一类人收入普遍偏低,对他们来说买房、买车、送彩礼等是一个比较大的负担。
另一类是对婚姻没信心的。因为按照传统婚恋观念来说,婚姻是对三个家庭的经营,跟我们单纯交友、谈恋爱是不一样的。有很多人害怕处理这种复杂的关系,所以选择不迈入婚姻。这一类人比较多,大概占70%。
我的一个观察是,疫情不仅影响了离婚率,对年轻人结婚的意愿也是有影响的。2020年疫情以前,我把年轻人的交友方式称为平台社交。就是他们通过平台,比如微信、游戏或者像我们这样的婚恋平台来进行社交,但还是很快会进入面对面沟通、相处的环节。
疫情之后,人们减少聚集、甚至减少了外出,像我们婚恋平台,线下聚会、户外活动都大规模地取消了。我发现年轻人就更倾向于网络社交了,因为大家都出不了门,年轻人对网络社交有更多信任和包容度,也更愿意去尝试。
网络社交其实满足了一部分害怕处理婚姻带来的复杂关系的人,他有一些生理或者情感的需求,可以通过网络社交来解决。另一方面,只通过网络社交是很难直接发展到进入婚姻的。因为网络社交具有隐蔽性,年轻人即使通过网络社交满足了一定需求,也很难信任它作为婚姻的基础。
能主动踏进婚恋机构大门的人,都是比较迫切想要结束单身生活的。但是会有一种现象,他们一边说着“我要结婚”“我要脱单”,但是另一边,他们结婚的动力又没有那么强,很容易退缩、放弃,尤其是女生。
我有一个客户,1986年生人,非常优秀的一位女士。前几年她很积极地游走在相亲市场,只要有人介绍她都会去见一见,也会很认真地跟人聊结婚。但是,经过了几次相亲、相处挫败之后,她不是着急地放低标准,反而条件越挑越高了。
上次给她介绍一个相亲对象,个人条件很不错,未婚、千万身家,但她已经看不上了。她觉得反正我都等了那么久了,一定要找一个灵魂契合的,否则我自己一个人也挺好的。她现在经常就陪她哥哥的孩子,对于结婚这件事选择了“躺平”。
还有一个1987年的女孩,也很优秀,有房有车,在体制内工作,薪资待遇很不错。第一年她的择偶要求有3点:不接受离异的;也不接受父母离异的;跟她相差3岁左右,但是不能有恋爱同居史,因为她从来没有谈过恋爱。后来发现她的条件——尤其是第三点,是很难有人符合的。于是第二年在妈妈的劝说下,她把第三条要求去掉了。到今年,她只有本人不离异这一点要求了。
在这3年里,我给她介绍了很多人,她一个都没有看上。我发现她虽然表面上放低了标准,但真的在择偶过程中,她是无法说服自己的。所以她宁愿一直单身,哪怕她内心坚持的标准有点不切实际。
阿欣,女,31岁,未婚
我从小就认为,自己不会太早结婚。
我老家是西南地区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那里,25岁以后,长辈就会认为你已经是大龄剩女。但我从初中上学时就很明确地给自己划了一道线——30岁以前不结婚。
整个成长过程中,一直有同学等身边人在质疑我,说到30岁我都已经是大龄剩女、高龄产妇了,有同学甚至跟我打赌,说如果我真能坚持到30岁后结婚就给我10万元礼金。今年我31岁了,还没有结婚。
其实我也挺不理解的,30岁一眨眼就过了,为什么他们要着急地在30岁之前把自己困在婚姻关系里呢?
我会说“困”,是因为从初中开始,我对婚姻关系的认知就是束缚,尤其是对女性。我知道结婚意味着两个家庭的碰撞。一个女性结婚了,你就要洗衣做饭带孩子,甚至外界认为跟婆婆关系不好、父母对老公不满意都是你的失职。
我不是一个温柔的人,而结婚好像就要舍弃很自我的那部分,要变成一个温柔的、能忍耐的人。所以我一直认为婚姻是一种牺牲,是为了爱情必须舍弃自我。
太早进入婚姻对我来说恐惧到什么程度呢?从初中开始,我就做过关于结婚的噩梦。梦里我妥协了,被催着结婚,但是结婚当天我突然清醒了,觉得不到30岁就结婚人生不是毁了吗?
不过,长大后,我慢慢对婚姻有了更客观、更正面的认识。比如跟伴侣组成家庭其实可以给我更多的支持、成为我的力量来源;比如在婚姻里,女性也不必妥协那么多,可以有自己的事业、热爱和情绪。
我有一个恋爱5年的男朋友,我们感情很稳定,他也一度给了我想要进入婚姻的强烈安全感,但我们没有要结婚的打算。可能是因为工作忙吧,也可能是因为都比较自我,我们并不想去应付对方复杂的家庭关系,所以我们至今也没见过彼此的父母。
父母当然也会催,都是传统的父母,也会对我们生气,但我们俩还挺坚决的。平时就是他安抚他的父母,我安抚我的父母。庆幸的是,我们俩都在离父母比较远的地方工作,父母也念叨不了太多。
我们俩同居也有3年了,其实感觉跟婚姻生活差不多,为柴米油盐的小事也吵过架,但还是觉得对方是一个让自己喜欢和舒适的伴侣。未来我可能会结婚吧,如果是跟他的话。但是目前,我还没有做好去经营3个家庭(他的、我的、我们俩的)的准备。
陈智惠,女,33岁,已婚
我今年33岁,上个月刚办完婚礼。我不觉得自己属于晚婚,就是现代人的一个正常节奏吧。
由于生活在深圳,我身边的朋友很少有大学一毕业就结婚的,基本上都是30岁左右才走进婚姻。因为大家都是毕业后为工作忙得焦头烂额,等到工作和生活稳定一点了,才开始考虑结婚的事情。
我是那种只会学习的人,工作以前,我从来没有谈过恋爱。大学毕业后,先工作了3年,在这3年里也遇到了一个还不错的男朋友。大概是2014年,我们俩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见过双方父母、商讨下一步的计划。
但其实在整个过程中,我的状态都是游离的,他也是,抽象地来讲就是感觉不对。可能是因为没什么恋爱经历吧,我当时并不知道我想跟一个什么样的人去走接下来的人生。现在回头看,我觉得就是还不成熟、不甘心,不是那种能踏实稳定走入婚姻的心态,也不知道婚姻意味着什么。
那时候我们只是觉得年龄到了,也喜欢他,就想着去见一下父母。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俩有很多争吵,我不够信任他,会翻看他的手机,而他也觉得我不符合他对妻子的想象。我们最终分手了。
26岁那年,我去了国外读研究生。在国外的4年我都没有试图找对象,最大的原因是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文化的差异。我考虑过,如果真的进入一段亲密关系,双方文化差异过大的话,我是没有信心可以处理好这个关系的。
30岁之后回国,我才开始参与一些相亲、交友活动。参加相亲并不是因为很着急结婚,而是因为我意识到,我们的交友范围是很窄的。除了工作之外,生活中很难认识别的人。平时工作很忙,偶尔周末还得加班,这些其实很限制我们的选择。
我和身边朋友经常会分享一些社交平台的信息,身边有不错的人也会经常互相介绍,主要是为了帮助对方把交友的资源打开。除了介绍之外,我们不会过多地干涉对方的选择。至于是不是真的适合,那就需要自己去筛选、磨合和适应的。
比如我以前认识过一个潮州的男孩,在网上聊天的时候觉得还行,后来出去一起吃饭,发现口味差异真的太大了,完全吃不到一块儿去,就停止了接触。在这个筛选的过程中,我才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我的家庭很和谐、很稳定,我从小到大都觉得我爸爸很疼爱我妈妈,所以我首先觉得,婚姻的前提一定是需要两个人有爱的。没有爱的两个人,可能适合一阵子,但适合一辈子是很难实现的。其次,两个人在一起相处需要是包容和适应对方的。光有爱,生活里面充满摩擦,那也很难走下去。
我觉得33岁才结婚,是因为我33岁心智才足够成熟,可以进入婚姻。还算幸运,我没有等很久就遇到了我老公。大概是一年半以前,我在一个交友论坛认识他。他满足了我所有的期待,所以我结婚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陈智惠为化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