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印度拥有14亿人口,其人均GDP仍然大幅度落后于全球大多数经济体。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该国2021年2277美元的人均GDP仅为中国的六分之一,更是距离英国47334美元的人均GDP相去甚远。
另一方面,印度二季度的高经济增速主要得益于去年和前年同期较低的基数效应。印度2020年和2021年二季度分别遭受全球范围内第一波新冠疫情和德尔塔毒株引起的第二波疫情冲击,因此印度2021年二季度GDP同比增幅曾创下过20.1%的惊人纪录,但该增速在之后的三个季度明显放缓至8.4%、5.4%和4.1%。若与疫情爆发之前的2019年二季度GDP相比,三年时间内的二季度GDP实际增幅其实仅为3.9%。
此外,被总理莫迪多次强调的、立志将印度打造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之一的“印度制造”计划也未在GDP数据中得到体现。推动印度二季度增长的最大贡献者仍是同比增长17.6%的服务业,而制造业的同比增幅仅为4.8%。星展银行高级经济学家Radhika Rao估计服务业对二季度印度GDP的贡献超过三分之一。
持续恢复的信贷规模同样由消费信贷支撑,而面向工业部门的信贷增长则依旧疲软。6月印度银行业对工业企业的信贷同比增速仅为3.3%,远低于GDP增速。
法国兴业银行的的印度经济学家Kunal Kundu表示,疫情之后经济重新开放的顺风正在减弱,印度需要面对更高的借贷成本、通胀和失业率的持续上升以及全球经济衰退,印度领先全球的经济增速可能只是暂时性的。
依靠消费和服务业拉动经济发展的印度,因始终处于高位的失业率和通胀率也缺乏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
类似于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作为央行的印度储备银行始终将2%至6%的通胀率定为容忍目标区间。该国4月消费者价格指数7.79%的同比增速则明显超过了容忍区间上限。根据德意志银行预测,该国8月的通胀率和核心通胀率仍将维持在6.9%和6%的高位。
由于能源价格在印度消费者价格指数中占比较小,且未参加对俄能源制裁的印度仍能够获得廉价俄罗斯能源,印度的物价上涨中食品价格上涨为主要因素。因此虽然印度的通胀率数据低于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但其核心通胀率却高于主要发达经济体。
德银印度和南亚区域首席经济学家Kaushik Das表示,受南亚次大陆秋季的季节性气候影响,印度9月至11月的蔬菜价格会暴涨,加上印度今年豆类种植量减少了5%,预计该国的食品通胀将维持在高位、并推动消费者价格指数重新上涨至7%以上。
为遏制通胀,印度储备银行自5月4日以来已经连续三次累计加息140个基点、并将关键利率提升至5.4%。德银预计该行将在本财年内进一步加息75至85个基点。
与欧美各国率创新低的失业率不同,高速的经济增长并未能够解决印度高企的失业率问题。
根据印度经济监测中心CMIE的数据显示,该国8月失业率进一步飙升至8.3%的一年高位,较7月6.8%的前值出现明显上升,而就业人数则从7月的3.97亿下降至8月的3.946亿。CMIE总裁Mahesh Vyas表示,失业率更高的城镇居民实际失业率已高达9.6%,农村地区的失业率主要由今年夏季气候异常导致的降雨不稳定引发的播种活动减少而导致。
另一个隐患则是巨大的地区差异。印度各邦之中发展最快的古吉拉特邦8月失业率仅为2.6%,而靠近克什米尔地区的哈里亚纳邦失业率则高达37.3%。根据印度储备银行的《各邦财政风险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各邦的财务状况同样差异巨大,其中以阿萨姆邦、古吉拉特邦和首都德里为代表的地区财政赤字仅占邦GDP的不到2%,而喀拉拉邦、旁遮普邦则均超过了3.5%的警戒线,比哈尔邦的财政赤字与邦GDP之比甚至超过11.2%。
根据印度财政部数据,印度53.2%的外债为美元计价,超过以卢比计价的31.2%外债占比。在没有中央政府兜底的情况下,以比哈尔邦为代表的财政脆弱邦并不比已经国家破产的斯里兰卡更加乐观。
在强势美元的冲击下,卢比今年以来已累计贬值近10%,同时印度贸易逆差也在不断扩大。官方数据显示,8月份印度的贸易逆差扩大至 286.8亿美元,逆差额与去年8月的117.1亿美元相比增加了一倍有余,其中以美元定价的石油进口猛增86.44%至176亿美元。2022/23财年的前5个月,印度的贸易逆差扩大至 1225.2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仅为537.8亿美元。
不过,这并不影响刚刚欢庆75周年独立纪念日、首艘国产航母服役且经济超越前宗主国的印度人展望未来。
印度财政部长Nirmala Sitharaman在9月4日表示:“印度陷入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为零,我希望(今年)能够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商务部长BVR Subrahmanyam则相信,印度将在2047年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评论